第113章、第二产业(1 / 2)
二〇〇〇年,我已经二十七岁,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规模企业。
一九九二年到二〇〇〇年,我国的汽车产量从一百万辆增长到二百万辆,国家汽车产业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汽车年总产量迅猛增加,带动了汽车产销修行业,我属于赶上这个发展大潮的幸运儿。
命运之舟阴差阳错把我载到个体这条路上,如果不出现差池,我很可能就是乡医院的一名勤杂工,一直干到退休,去拿那点微薄的退休金。
就像老姑奶所说“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命中注定我就该吃这碗个体饭。
当然,旺夫的王晓慧是我命运转折的关键,尽管我的智商不高,可我的情商不错,很善于经商办企业。
上述这种说法,村小学的黄校长所说,他从小就对我不错,并未把我视为差等生,给了我不少鼓励和关怀。
我的班主任管老师,唯学生成绩论,他确实教出来了赵春辉这样的优等生。
那又该怎样呢,每次回老家,经常去探望卧病在床的,还不是我这个学渣张半勺。
回到老家黑山嘴,我没有招摇过市的举动,依然像过去那样低调和谦逊,得到家乡父老的认可。
我的父亲依旧治病救人,我母亲经常往来于城里和乡下,没有回村显富的任何举动。
但从人们艳羡的眼神里,我能够读懂这份敬重,他们不再把我看成那个学渣张半勺了。
自古来,人敬有的,狗咬丑的。当你发达的时候,谁看着你都会顺眼许多的。
我的汽车销售公司运转正常,规模的扩张自然给我俩带来更大的收益。
赵国栋穿着一身保安服,威风凛凛地站在厂子的大门口,他一直想让儿子长大当警察,无奈赵胜利学习不济。
现在,他自己却穿着这身貌似警察的服装,在我企业的门口把守,他心里美,这企业有他儿子的股份,他找到了主人的感觉。
县里的汽配城已经彻底完工,在紧锣密鼓的招商后,园区的各处建筑物里,都进驻了与汽车相关的产业。
我这个管委会副主任就是个头衔,偶尔去参加一次会议,并未领取园区一分钱的工资。
管委会主任罗大海是本县人,这家伙最早在商务局工作,后来被县里派驻到汽配城,当了一把手。
这家伙长得就像一个黑铁塔,满脸的络腮胡子,远远看见他,就好像一只大狗熊。
这么肥壮的身体,是他足吃足喝的结果,也是因为他的吃喝,导致他不上进,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大都挂上“长”了,可他还是一个老科员。
他的口头禅是:“减肥,减个屁肥,我可不能苦了自己的嘴!”。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这家伙就是一个十足的吃货,属于酒囊饭袋系列的,是好吃好喝型的管理干部。
每次开会之后,他都瓮声瓮气地对我说:“天成,天老板,今天中午让你伙房整几个好菜,我这里有好酒,咱哥几个喝一顿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