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锦衣泪 > 第60章

第60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没有太多的时间伤春悲秋,孟氏姐妹的离去已成定局,哪怕舅舅也阻止不了。也许是预感到自己的两个外甥女有可能将一去不复还,舅舅终于忍不住与她们见了面,含泪告别。舅娘哭成了泪人,孟家姐妹安抚多时才平静下来。赵子央却似乎很是欣慰,还说往后若是他辞官,便带着爹娘离京去投奔孟旷。孟旷感受到了表哥厌倦官场的情绪,二人于是定下了约定。

孟旷、孟暧、穗儿与白玉吟辞别了舅舅、舅娘、表哥赵子央和清虚师兄弟三人,乘上马车,于四月十五当日未明时分离开赵家,赶往德胜门。她们将自德胜门出,往东绕过外城,再往南至通惠河,上运河航船下杭州。

他们赶到德胜门之下时,就被戒严的北城兵马司拦在了出征大道的侧面。自皇城北安门外点兵讨檄、激励将士后,总兵官李如松将率三军代表出发,一路向北,自德胜门出城,一路上与各地调集的部队汇合,集结后赶到宁夏参与围剿。孟旷等人没有机会看到点兵了,而郭大友迟迟不曾出现,也让她们有些焦虑。

辰时,郭大友终于现身了,他牵了一匹马,马上驮着他的包袱,一身远行客的打扮,戴着斗笠,瞧上去全然不似锦衣卫。他来了之后对孟旷道:

十三,城门口和这里戒严的兵马司我都已打点过了,等会亮出堪合,他们自然会放我们出城。不过咱们先不急,一会儿有好戏要看。

孟旷不知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她只是祈祷今日出城可以顺利无碍。又过半个时辰,李如松率领的三军代表缓缓行进而来。为首的他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一身凤翅抹额盔、明光柳叶甲,看上去威风凛凛、恢廓有度。他身后的将士们盔甲齐整,寒枪如林,刀光连幕,步伐整齐划一,极有气势。他们刚刚接受完检阅,大文豪笔下一篇漂亮的檄文鼓动三军气势,他们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这或许是孟旷第一次瞧见如此训练有素的大规模正规军,这恐怕当真是京军中千挑万选出的精英中的精英了,除了他们之外,剩下的实在难以拿出手。

当为首的李如松行进到德胜门下时,队伍停下,等待城门完全打开,列队出城。就在此时险情突发,两侧被兵马司隔开的围观人群中,冷不丁射出来一根弩箭,直冲着为首的李如松而去,李如松尚反应不及,突然斜刺里一个人影扑出,将李如松的马一撞,李如松身子一晃,竟然就这样躲开了那只冷箭。

随即人群中响起了呼呵声:站住!别跑!全部逮捕,逃跑格杀勿论!

人群中一阵骚乱,惊叫声此起彼伏,李如松初时有些惊骇,但很快就镇定了下来。他四下里张望了一圈,视线随即落在了方才撞他坐骑的人身上。他瞧着这个人面熟,似乎在哪儿见过,这是个年轻小将,穿着兵马司指挥的轻甲,手里提着刀。撞完马后,立刻就冲进人群中开始大声指挥抓捕。不一会儿,四五个鞑靼模样的人就被他手底下的人揪了出来,全部制服,迫使他们跪伏在李如松马下。老远的孟旷就认出来,其中一人正是九指王,虽然只在最初搬家至校场口时为打招呼见过一面,但孟旷还记得他的模样。他们咬牙切齿破口大骂,却已然沦为阶下囚。

李总兵,抱歉惊扰了您。几个上不了台面的宁夏鞑子,一直在城中闹事,谋划着要刺杀您。今日终于被我们给抓住了,京中封禁今日便可解除了。为首的兵马司指挥朗声道。

詹指挥?车厢中的孟暧探头出来,吃惊喊道。詹宇一眼就望见了孟暧,顿时惊诧无比,僵在了原地。

李如松这时插话对詹宇道:啊!我记得你,你是那日晚间拦住我马车的兵马司指挥

下官中城兵马司指挥詹宇!那日晚间瞧见有人尾随总兵,故上前提醒,冒犯处还望总兵海涵。詹宇收回心神,拱手行军礼。

李如松反应过来,詹宇对他已经有了救命大恩,而且不止一次。一时不由十分开怀,大笑道:哈哈哈哈!好!詹指挥真是送了我一个绝佳的践行礼,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讨逆状了。这几个鞑子詹指挥可否交给我,我这便带去前线,震慑宁夏宵小?

这下官做不了主。詹宇犹豫起来。

哈哈哈,没关系。詹指挥真是我的福星,那就等我书信一封寄回兵部,届时还望詹指挥能押解敌探与我会合,再助我旗开得胜。

詹宇心中不由大喜,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郭大友真是诚不欺他!他立刻朗声道:下官愿为总兵效犬马之劳!

李如松大笑,城门已开,他一挥手,率领三军阔步出城。出城部队临近末尾,一旁戒严的兵马司队伍开了一个缺口,郭大友与孟旷牵马驾车随着队伍的末尾入城门堪合,准备出城。车厢中的孟暧掀开车帘望向詹宇,詹宇也立在原地注视着她,二人目光交汇,却无言语交流。詹宇久久不能忘却孟暧的眼神,那眼神里似乎饱含了太多的情绪,他无法解读。

他心绪上涌,被一股难以抑制的情感催动,突然上前疾跑几步,高声喊道:你等我!我定去寻你!孟大夫!

然而彼时孟暧已经放下了车帘,而那驾马车,也终于消失在门洞的深处。

四月十五,巳时,孟氏姊妹离京,归期不定。

第76章 帝王州(一)

四月十五日,申正,北京城东南通惠河码头。

时辰已晚,码头之上的航船大多都是抵达后停航卸货的船只,这些船都是官军押运的货船,运送各省米粮、绢布等物资沿运河抵京,全部归漕运总督管理。除却官军船,还有不少商民船在漕河之上航行,这个时辰准备出发的航船是一艘也无。

运河之上有一类船只是非常特殊的,那就是贡鲜船,也就是运送生鲜贡品的快船。主要由一些体积小、速度快的黄船、马快船等承担。最初职能是储备水战,以防不虞。成祖迁都北京后,宫中所需生活用品大多从南方调拨,南京遂成为江南贡品的采办地。为及时运送进贡宫廷的物品,黄、马快船成为首选船只,用黄快船以装贡物,设运船以挽漕粮。什么鲜梅、嫩茶、鲥鱼、莲藕、枇杷、柑橘之类极易腐坏的食品,都由这些快船递运,黄、马快船也成为了运河之上最具特权的船只,远超运送漕粮的官军船。

最初规定了黄、马快船不许夹带,所谓诸人不可乘,诸物不可载,只有贡品与押运贡品的采办差役、驾驶航船的船夫可上船。但是发展到如今,黄、马快船私搭滥载、借机渔利的情况屡禁不绝,只要是有利可图,那些押运贡品的差役便会极尽所能的钻空子。押运差役大多是内官监设在南京的采办,都是宦官,这些人仗势欺人、扰乱航道,故意悬挂写有御用、上用、钦差、钦取字样的旗帜,持势纵横,强索财物,欺辱官吏,强迫军、民、官、司索缴盘结,皆称御物,人不敢阻止,嗟怨满道,所不忍闻。

就官府而言,每年春天,贡船自南京北上,中途要更换夫役人员达十九次之多,每处雇夫用银五六十两,沿途大小衙门皆受其害。就百姓而言,也是苦不堪言,嘉靖年间的工科给事中陆粲曾在他的《客座赘语》载:卫人语及快船,无不疾首蹙额。盖有千金之财,出一差而家徒四壁者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