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清穿之计划书 > 《清穿之计划书》TXT全集下载_51

《清穿之计划书》TXT全集下载_5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除了储存粮食,苏莹还让船队二十个队除了必要的工作以及休渔期,全力捕鱼,腌制成鱼干,就是已经成规模的养鱼的渔民,他们养出来的鱼也是全部由船队买进,制成了鱼干,嗯,感谢海盗们贡献的资产,让这项工作以及买进粮食进行得很顺利。

苏莹这并不是未卜先知,只是在那一场大雪之后,专门向张道人请教过,确定接下来的几年大机率不太平,又询问了胤禛吏治还是老样子之后,做出来的决定,这一点要感谢张道人精通五运六气的推算!

所以在给工人们准备的工作餐——稠州稀粥里有鱼肉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

为了预防病气,弘易还专门请张道人去城外实地考察,开出了增强体质的药方,大锅熬煮,保证每人每天至少两碗,这很有效,再加上张道人专门在城外给人免费治病,至少本来还每天出现的大量死亡情况终于得到了遏止,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因为在逃难的过程之中,本身就已经把那些老弱淘汰掉了,能走到京城外的人,哪一个不是精神坚韧,体质良好的?

在这种时候,能吃饱饭就是奢侈,大部分流民都是一家老小不分男女齐上阵,最后还是几个阿哥看不下去了,让人给支起了几个棚子,把那些不足七岁就和一群大人一样搬砖搬土的孩子聚集了起来,让他们就在这草棚子里读书去。

经历过生死的百姓有了盼头之后,迸发出来的力量绝对是惊人的,这一点,看他们只用了短短半个月就把京城的城墙给全部修了一遍就可以知道。

修完了城墙,弘易给百姓们结了工钱,又宣布了接下来要干的事——修路!

弘易已经打算好了,修完路,灾情还不过,他就只能带着这些人去疏通河道了,苏莹对于自己儿子的天真‘呵呵’以对,直接让他去找了京城附近的地图,以及京城往外的那些或大或小的道路。

“你啊,先把这些修完了再说吧,修完了这些,可以往北继续,甚至往南把那些老旧失修的路再来一遍也是可以的。”说真的,几百年后那两三年就要修一轮的路简直成了苏莹记忆之中亮丽的风景线了,那充分的告诉苏莹,国家这么大,想要干活还不好找吗?一个修路就可以干到天荒地老了,一遍不行,完全可以来第二遍啊!

几百年后都是如此,更何况现在这种在苏莹眼里根本不是路的路。

弘易受教的离开了,开始分人马修路,在拿到工钱之后,确定了这为皇帝庆贺祈福干活除了管饭之外,还有钱拿,那积极性是越发的高涨。

弘易修路采用的是最新的那种,灌注水泥的修路法,这种和传统的一下雨就成泥窝子的路相比起来——其实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再加上这个时代没有那种张口就是几吨几吨的载货量的大车上路,道路的使用年限是相当的高的,走惯了这种路,弘易就坚持修这种路。

修这种路的好处也是有很多的,除了路修好之后的好处,还有就是提供原材料的是自家九叔十叔和额娘合办的厂子,可以用内部价拿下。

弘易修路修下来,觉得他娘真是太不容易了,出钱出力出粮食出儿子,还要倒贴,要不是宫里娘娘们补贴了一部分,弘易粗粗算了一下,从他们家的家的角度看,亏损的数目相当于国库一年的税银!在撒钱这一方面,弘易是谁都不服就服他娘,得亏他娘掏银子掏的那么干脆。

在给康熙皇帝汇报以工代赈的情况的时候,弘易就如实的把花费情况报给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听得嘴角直抽抽,他这儿媳妇这两年又是掏银子给老十三打沙俄,又是私下给老十四银子保证粮草供应的上,前年的通州大雪他没管的情况下,也是自掏腰包。

现在这以工代赈,宫里的娘娘出了多少银子,他还是心里有数的,那投入多少,他更是心里有数,那个什么水泥厂,即使是她自己开的,也是要银子的,到现在也没见老四媳妇叫苦,弄的他都想去老四家看看他们家到底有多少银子了。

面对这个问题,弘易挠了挠头,看看左边的梁九功,右边的魏珠,两人在弘易的目光下都往外站了站,这才靠着桌子小声和康熙皇帝道,“我额娘说了,这次下来,两年的海上收益全无,从西南海上挖来的金子,还有抢海盗的银子也动用了一部分,唉,就是那些鱼干也被我给用了十分之一,不过,有了那些鱼干,我没用什么盐,也算是给我额娘省了一笔银子了。”

康熙皇帝拍了拍心口,“弘易啊,你额娘花了这么多银子,你不会觉得她撒钱吗?”

“不会啊,”弘易老成的叹口气,“反正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呗,咱们大清不就靠着这些老百姓撑起来的嘛,再说了,我额娘赚的银子大头还是在海上,像咱们大清的羊毛生意什么的小部分都用来修路啊,兵工厂的老师傅们奖励啊,还有给我阿玛修园子啊,与这些比起来,我十三叔打仗才是真烧银子,那一杆□□,唉!”

别说弘易了,就是康熙皇帝看到老十三带的那些装备都有些心动,“你说你额娘为什么那么支持你十三叔,给的东西,花的银子,比你十四叔都要多多了。”

“还有什么,不就是沙俄狼子野心,我额娘可是说了,当初皇玛法——”弘易看着康熙皇帝干笑两声,“那个,接下来这话,要不孙儿就不说了?免得您生气?”

康熙皇帝笑着捋捋胡子,“说吧,皇玛法不生气!”

弘易心中暗恨自己嘴快,不过,说就说,他娘也没说皇玛法什么坏话,“当初皇玛法都把沙俄打败了,还把土地白白送给那群狼心狗肺的东西,太让她不甘心了,以前呢,皇玛法是南有三藩、台湾,北有噶尔丹,还要防着沙俄捣乱,那是没办法,现在西北虽然有事,但是一个策妄阿拉不坦,连姑姑都能看住他,只要截断沙俄,十四叔干翻他是小菜一碟,算不上什么大事,既然如此,当然要把目标对准老是找事的沙俄了。”

行吧,原来在老四媳妇眼中策妄阿拉不坦是个小事,康熙皇帝觉得这话要是从自己儿子嘴里说出来的就更好了,嗯,从孙子嘴里说出来也没太大的差别,“你觉得你额娘说的对吗?”

弘易摆弄了下皇玛法桌上的奏折,“其实也没什么对不对的,孙儿就是觉得吧,不能总是让沙俄占咱们便宜,他们一点亏也不吃,憋屈,我姑姑可是说了,她一个固伦公主都经常被沙俄找麻烦,沙俄明显就是一群喂不饱的饿狼,还是打趴下比较好。”

看弘易轻轻松松的说出这样的话,康熙皇帝哈哈笑了起来,拍拍弘易的肩膀,“想要做成这事可是不容易啊,需要国库充盈,后方稳定,军力充足,皇玛法是做不到了,皇玛法就看你这个放大话的小子是怎么办到的了。”

至于儿子胤禛,在康熙皇帝眼中,这个国家各处的情况太多,他能把这一摊事处理的差不多,就算是个合格的皇帝了,税改就做的不错,可惜这次各地的灾情把这项进程打断了,灾情结束之后,又要重新开始。

“皇玛法瞧好吧,孙儿可是很厉害的!”弘易对自己很优秀这个事实毫不怀疑。

第170章

把受灾的地方看了个遍, 处置了几个阳奉阴违的官员,确定一切进入了轨道, 总算是回到了京城的胤禛发现,他皇阿玛竟然开始放手让他看奏折, 批奏折了。

面上不动声色,心有戚戚的胤禛出了清溪书屋就找太医问了情况,确定老爷子情况还是老样子不好不坏的,才松了一口气。

就像胤禛自己说的,他打心底来说还是想做个孝顺儿子的,可惜这孝顺儿子——尤其是孝顺太子不好当啊, 太好权,老爷子就要觉得你想夺权, 不好权,老爷子又觉得你不堪大任, 和老爷子说个话,都要先在心里过个三遍, 确定没有什么歧义了再开口,他这其中把握拿捏的那个心累哟, 这次出京, 即使可能被老爷子猜忌, 可是不和老爷子当面对阵,他都觉得舒心的多。

等回了府,当头就看到府门前专门来迎的,脸上有了风霜却是满脸欣喜的大儿子, 胤禛上前拍了拍儿子结实了许多的肩膀,“你在京城过的不错啊!”

弘易一扬头,给阿玛表功来了,“我在京城赈灾来着,皇玛法还夸我做的好呢,说我比阿玛你这个年纪能干多了!”

他当年?当年他二十出头的时候,上有老爷子、太子压着,什么也不敢干,只能做老爷子手中的提线木偶,和这小子——确实没得比。

苏莹站在后面默默地翻了个白眼,有一个总是在爸爸面前作死,挑动对方敏感神经的儿子她有什么办法?

“弘易,你阿玛从外面刚回来,你先让你阿玛洗洗尘再拉着你弟弟一起炫耀。”

胤禛看到福晋和后面的老二老三老四,把弘易往一旁一拍,迎了上去,“下次别让弘易没大没小的往前走,站在额娘前面,像个什么样子!”

“知道了,听爷的吩咐!”苏莹一边答应一边和胤禛牵着手往前走。

胤禛也就是这么一说,看弘易委屈巴巴的跟在后面,看了看偷笑的老二老三,开始和小儿子说话。

一家人进了府,等胤禛洗漱完,吃了一顿团圆饭,才算是把接风、洗尘的整套流程进行完毕,完成了这件大事,几个孩子在胤禛面前各自把各自一顿好夸,然后各自得到了阿玛语言上的嘉奖,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你说你这几个儿子在家里说几句好话就心花怒放的,不会出了门也这个样子吧!以后被骗了可怎么办啊!”

胤禛正喝茶呢,闻言差点没吐出来,把茶水咽下去,发现福晋是真的在为此发愁,无奈的摇摇头,“在咱们府上,你这个额娘夸他们夸得是最多的吧!”

苏莹不满的瞥了胤禛一眼,“我和外面的那些人怎么能一样?我这个是夸奖教育,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你看咱们几个孩子长得不都挺好的?”

胤禛叹口气,“他们的自信心都要把天捅破了,还用得着培养?!福晋,你还是继续你的挫折教育吧,爷绝对不说你虐待你儿子了。”

早知现在,当初就不应该在福晋进行挫折教育的时候叫停了,这几个孩子在外面的时候胤禛倒是不担心,就是在他这个阿玛面前的时候,经常没大没小,搞的他这个阿玛在他们面前都没啥威严!挫折教育让他这个阿玛的威严回来一点也是好的啊!

“嘁,”苏莹斜睨了胤禛一眼,“现在晚了,要是现在搞那一套,你几个儿子恐怕要认为咱们两人闹矛盾了,我这个娘马上就要失宠了。”

胤禛拍拍额头,“唉——对了,你怎么又往老爷子那里凑了,老爷子可是君心难测,离他老人家远一点!”

苏莹看他满身疲惫还担心这担心那的,摇摇头,拉着他往卧房走,声音又轻又缓,“我可没凑过去,我找了额娘,赈灾嘛,当然是皇帝的名义最好用,你看,就连出去做事的都是你儿子,我除了掏钱拿东西可是一点也没沾手。”

“那也不行,以后让弘易找娘娘说去。”胤禛躺在床上嘱咐道。

“嗯,都听你的,只要你不怕老爷子觉得你儿子没主见!”

“怕什么!我这个阿玛觉得他好就行了。”

“好,你这个阿玛最厉害了!”苏莹好笑的给他盖上薄被,等他睡着了,才去了外间,坐在靠窗的地方,继续写东西。

一般来说,不太平的灾年是土地流转最快速,同时也是无主的土地最多的时候,苏莹在知道会出现民不聊生的灾情的时候,很惭愧的,她脑子里闪现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怎么救灾,怎么帮助百姓减轻负担。

她第一个想到的是机会来了,这是一个绝佳的把土地慢慢收到手里的机会,在这个土地集中在大大小小的地主,以及官僚手中的时代,想要把土地转化成公有国有,绝对会被群起而攻之的,苏莹也不打算做世界的公敌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既然如此,那就换个方法,先把这些土地拿到自己手里,就像现在,因为灾情,很多人农人逃荒离开了赖以为生的土地,在这个时候,太子妃这个身份绝对是最好的东西,几个月的操作下来,结果就是受灾的地方那些土地,几乎没花银子的就在苏莹名下了,接下来要看的就是那些现在不缺粮的大地主大官僚们,什么时候撑不下去了!

虽然有点趁火打劫,但是苏莹一没害人性命,二没动手让人倾家荡产,算是借着天灾行事,她的目标就是让这些土地变成国有的,在国家手里,总比在那些地主手里好的多吧!嗯,百姓会在以后感谢她的!

这件事,现在,苏莹既不打算和胤禛说,也不打算瞒着他,就看他什么时候自己发现——苏莹希望这个时间点晚来一点,最好,咳咳,最好老爷子升天之后再发现好了,让一国皇帝为把土地国有化而努力,想想就觉得带感!苏莹觉得,胤禛不会拒绝这个诱惑的。

胤禛可不知道他的福晋暗搓搓的搞了个大的,他这出差回来好好的在家修养了两天,就开始到畅春园老爷子处听吩咐。

说来胤禛也是苦逼,年初刚回京没多久,就被派出去公差了,先是水灾、旱灾,再是蝗灾让他硬生生的在外面呆到了现在的入冬才回来。

在外面得到了诸多赞扬的胤禛都已经做好了被继续闲置的准备了,老爷子不按理出牌的让他在一旁处理政事了。

对老爷子只能顺着来的胤禛当然不可能表示儿子觉得您老不太对劲,还是让儿子回家呆着吧,那样儿子比较安心!

行不行的,只能往上,看老爷子准备坚持多久!

没想到的是,他在老爷子身边都从战战兢兢变成淡然自若游刃有余了,过去一年了,康熙六十年都快要过去了,中间老爷子的身体好好坏坏的,最后也没改主意让胤禛回家去。

这一年依然没有进行选秀,原因很简单,康熙六十年依然是不太平的一年,除了旱灾蝗灾之外,台湾有人反了,官员被杀,直接打了朝廷的脸,十三阿哥和固轮孝宪公主截获了策妄阿拉不坦寄给沙俄的信,其中建议——如俄国与准噶尔订立反对中国朝廷的防御同盟,准格尔部将允许俄国“探矿者”自由过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