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计划书》TXT全集下载_50(1 / 2)
苏莹突然对百姓们为什么会在儿女之中第一就是选择儿子去读书的原因好奇了起来——当然,希望原因不是儿子读书能做官和儿子是自己家的,女儿是给别人家生的这样的原因。
找老百姓调查什么东西的好处是,老百姓不懂得和你拐弯抹角,人家都是有啥说啥,说的都是切身体会出来的,这一次的调查依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找出一天时间,让纺织厂的姑娘们去完成的,每人十份,标注好姓名,和调查者的关系就行。
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首先这批女孩子都识字,调查文书只需要打勾就行,不需要多好的文笔,其次,这些女孩子家里都不怎么富裕,接触到的人也是不怎么有钱的,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百姓调查。
除了这个途径,还在城门口,码头以及大街上设置了三个调查点。
对于这种新奇的东西,大部分人还是很有兴趣的,去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苏莹看四个孩子对这个很好奇,干脆就让他们亲临现场,亲自去做记录,四个孩子抱着好奇好玩的态度还真的去了,不仅去了,还拉上了一帮被福晋们带来的还没离开的小阿哥们。
史上最牛,由皇帝的孙子们组成的调查团就这样成型了。
一群整个头顶都是毛茸茸的小阿哥时尚的发型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点,给通州的百姓们带来了新的时尚,本来只在京城的阿哥们之间流行的短发,被通州的少年们模仿了起来,并开始逐渐往四面八方推进。
其实并不是以前没人注意到,实在是这些小阿哥以前都小,出个门都是前呼后拥的,在人前的时候一人脑袋上一顶帽子,不戴帽子的时候,要不就是在家里,要不就是在书院里,而跟风的人,自己暗搓搓的折腾就行了,没必要往外宣传……种种原因之下,新型寸头发型就只在上流圈子里默默的流行着,至少洗头发是真的方便。
在通州这个漕运发达的地方展现新发型,还是被官差点头哈腰奉承的一群人的发型,成为时尚流行起来,确实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这份调查书说是一份,实际上是两份,分别是我心目中的女儿以及我心目中的儿媳妇。
调查问卷这东西其实就是一个选择题,在现在这个不限生育,甚至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的时代,大部分家庭都是有儿有女,所以拿这样的问题来问这个时代的父母非常合适。
在调查的时候,苏莹直接让负责调查的人把问卷分成两种先后关系,先问女儿后问儿媳妇以及先问儿媳妇再问女儿,结果也是很喜人。
调查结果发现,先问女儿的问卷,在回答对儿媳妇的标准的时候,相对来说都会比先问儿媳妇的低上一个级别——意思就是要求没那么多,而先问儿媳妇的问卷,对女儿的要求又会提高一个级别。
这种情况很具有普遍性,至于几个比较奇葩的,还是忽略掉好了。
这份问卷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看女儿和儿媳妇的区别,这个只是顺便的,作为最初的目的,看一个家庭对女儿和儿子读书的态度,其实就混在这些问题之中。
比如,问题之中有“你觉得女儿读书识字好不好”以及“你觉得儿媳妇读书识字对家庭是好是坏”,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绝对是悬殊最大的,其中对女儿读书,大部分人都觉得无可无不可,而对于拥有一个会写会算的儿媳妇却是持有绝对欢迎的态度。
小阿哥们本来对于苏莹让他们在调查结束之后,专门把这两条拿出来读给受访者还有些不以为然,但是看着那占九成的希望有个有学问的儿媳妇,以及只有两成的觉得女儿应该识字的差别,最后加上了一句问话,“你觉得自己的儿子能找到这样的媳妇吗”,就这么一句话,不仅受访者开始沉默,就是小阿哥们都受影响的开始心中不得劲。
苏莹对这个问卷调查并没有做什么评价,只是找人把归纳总结出来的结果如实的贴到了做问卷调查的几个地方,专门让这些小阿哥们带着人在那里给百姓们读上一读,结果怎么样苏莹没有去关心,只是在半个月之后,在明睿学堂重新开始开课之后,学堂没有再出现男孩子。
对于这样的结果,苏莹觉得很感动,她一直觉得这世上最智慧最知道换位思考的是老百姓,现在这样的结果,只是证明了这一点罢了。
对于这群可爱的人,苏莹干脆和八福晋商量了一下,在一群参与了问卷调查的小阿哥们自动拿银子支持下另找了三块地方,修了一个明睿学堂,两个明智学堂,和明睿学堂一样,明智学堂专为男孩子提供三百千的免费课程。
不管是进行问卷调查还是修学堂,对于这些站在时代顶峰的人来说,无非就是费点时间,但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苏莹认为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给这些要什么有什么的孩子塑造一个正确的三观,嗯,心情好极了,苏莹决定明年……算了,还是直接现在给小朋友们一些东西好了!
小阿哥们刚刚花出去一点银子,马上收获到了市面上看不到的新奇东西,最有趣的就是那个可以自己骑着走的什么自行车,全部高兴坏了,回京的路,他们约好,都是靠着自己一步一步的蹬了回去。
坐在马车上的苏莹看着外面的亮丽风景线,深深感叹,果然还是年轻好啊!
是的,在通州呆了八年之后,胤禛和苏莹总算是要回京城了,虽然免除了要在京城和通州来回奔波的辛劳,能回到这片土地政治的中心,但是放弃清净,办实事的地方,回去面对朝堂上的那些勾心斗角,苏莹只能说世事皆是如此,有一利必有一弊。
对于前朝来说,不怎么管事,致力于税改的太子,闲人两个的九阿哥十阿哥回到京城对朝堂的影响并不大,甚至在太子的带头下,皇子们结交大臣的几率都少了很多,让朝堂之中少了很多内耗,这一点让很多愿意干实事的大臣很满意。
康熙皇帝之所以同意胤禛回京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身体真的不大好了,皇太后的去世对他的打击绝对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
在康熙皇帝的一生之中,除了这些他可能在意可能不在意的他的女人们,对他影响最大的依然是几个女人,分别是他的祖母太皇太后、他的额娘、他的嫡母皇太后以及苏麻喇姑,在额娘、祖母、苏麻喇姑相继去世之后,仅剩的皇太后在康熙皇帝有着很特殊的地位。
其实这和七十岁的的老爷爷还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父亲让他叫爸爸是一样的感觉,这种心理上有寄托,让康熙皇帝觉得自己还是年轻的健康的,可是皇太后的死亡用事实告诉他,他确实不年轻了。
信念没有了支撑才是最可怕的,康熙皇帝在比他大十三岁的嫡母去世的时候,这皇宫之中看着他一点一点成长为合格的君王,成长为威霸天下的皇帝,经历了他所有的弱小挣扎奋斗意气风发的阶段的人,终于全部离他而去。
这种心理上的打击其实是很需要静心,需要一个人自己走出悲伤的漩涡之中,可惜的是,作为自视甚高的皇帝,值此多事之秋,他是无法把朝政撩开不管的。
后果就是,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如果不是真的认为自己的身体到了一个极点,康熙皇帝是绝对不会认输的,这种认输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其他人。
让自己的继承人回到这个天下的中心,在康熙皇帝眼中,其实就是认输,他现在唯一觉得庆幸的是,这个太子很省心,省心到他这个皇帝都觉得对太子太苛刻了,本来应该坐镇中央的太子都快跑哪里去了?!
识趣,又让干什么干什么的太子.,绝对是一个皇帝的理想选择。
第167章
回到了京城, 对苏莹来说其实没什么差别,就是以前出去闲逛的机会变少了罢了, 京城就是这样,除了有人发帖子, 不然贵妇们是没有什么正当理由出门的。
对于苏莹来说不能看百姓的生活,看自己府里的这些侍女们的生活也是一样的,看她们持续的干一件事,偷摸耍滑,背地里说管事嬷嬷,管事丫鬟的坏话其实也蛮有趣的
至于为什么苏莹能看到这些侍女们绝对不会让她看到的东西, 嘿嘿,那是因为苏莹这个福晋没有坐在屋子里, 她选择了一个绝佳的观赏地点——房顶。
春华对自家主子这种突如其来的小孩心性是拦也拦不住,说又不能说, 只能和苏培盛嚼两句舌头,苏培盛能怎么办?只能和主子爷禀报啊!
可惜的是, 他们的努力什么用都没有,还让围观他们生活的又多了一个。
苏培盛和春华站在长廊里相对而站欲哭无泪, 尤其是苏培盛, 身为太子府的大总管, 但凡主子爷发现了什么不好的地方,他都是主子爷的第一问责人,现在好了,主子爷每看一次都会发现新的问题, 满头包说的就是他了,他现在最盼望的就是主子爷忙起来和下雨天的时候,主子爷忙起来就不会陪着主子胡闹,主子看看也就是看看罢了,主子爷可不一样,而下雨天的时候,主子和主子爷都没什么闲情雅致打着伞坐在外面看风景,丫鬟小子们也不会在外面胡闹。
其实问题这么多和两位主子在外时间太久有很大的关系,不过,主子爷才不管这些,他只管结果,过程是苏培盛的事。
不管如何,经过苏培盛的大力整顿,太子府里的风气大为改善,
胤禛之所以跟着福晋一起看府里的这些鸡皮蒜毛的事,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朝堂上那些事让他太焦头烂额,找件事解解压就很有必要。
这天太子府最大的两个主子又坐在屋顶上往下看,这一次,胤禛没有挑出什么毛病来,他看了下无聊的看天空的苏莹,想起了弘易和他禀报公事之后的闲聊来。
“福晋,你想让老大找个蒙古格格做福晋?”
苏莹收回目光,看着胤禛点点头,然后发现胤禛没动静了,只好开口问,“怎么啦?不行吗?还是老爷子不同意?不同意就不同意吧,我不挑儿媳妇。”
胤禛叹口气,“现在都不是老爷子同意不同意的事,而是咱们老大还娶不娶得上媳妇的事啊!”
“娶个媳妇而已,怎么就娶不上媳妇了?你儿子都不抢手了吗?”苏莹震惊了,明年就是选秀年,她都已经做好了可能有一个宫斗高手的满族儿媳妇了。
胤禛无奈的看福晋,“你在说什么?我的意思是皇阿玛的身体不怎么好,这种情况下,皇阿玛怎么给老大指婚?”
苏莹拧了拧眉,“怎么个不好法?要是真不好,你还会像现在这么闲吗?”话说历史上康熙皇帝在位多少年来着?忘记了!
胤禛叹气,“额娘传话出来让我安分点,老爷子接到十三弟大捷的消息就昏倒了。”
“???????什么?”
胤禛有点发愁的看天空,“咱们那个妹妹和十三弟在北方防御沙俄的时候,不知怎么的被沙俄激怒了,就领着人马直接一路往北方杀了过去,昨天发回来了战报,他们俩带着人打到北海了,来向皇阿玛请功来了。”
北海其实就是贝尔加湖,它在中国的版图上名字就是北海,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它的实际控制权都在沙俄手中,这个猝不及防的消息让苏莹在脑子里循环了几遍才明白过来。
“啊!哦!”除了这两个词,苏莹实在无法表现自己此刻得心情,良久之后,苏莹不明白的看着胤禛,“这不是好事吗?茉雅琪、十三弟干得好,嗯,要是继续往前推就更好了,要不,再给他们送去点兵器?”
胤禛忍不住扶额哀叹,“福晋你想的太简单了,你想想西北的十四弟,他要是接到了这个消息,他的反应,还有咱们往前推,沙俄的反应,重启战火,老爷子还有那个精力打下去吗?”
苏莹碰碰胤禛的胳膊,“老爷子打不了,不是还有你吗?你别告诉我你也打不了。”
胤禛把手放下,认真的看向苏莹,确定她不是在开玩笑,按了按太阳穴,“那里是一片苦寒之地,要那些地方干什么?”
苏莹扯了扯嘴角,“土地这东西,就没有无用的,胤禛,那片土地,咱们这个时代是最后的机会,你接受过那些洋人的教导,沙俄现在多少土地是砍杀出来的?如果真是苦寒之地,他们是多傻才费劲抢地盘?”
苏莹看着不以为然的胤禛笑了笑,“你觉得很久以后的人发现我们明明有实力把那些本属于我们的土地留在手心里,却因为我们觉得它没用处而白白送给别人,会怎么评价我们?”
越听越皱眉的胤禛看着苏莹眯了眯眼睛,问她,“兵工厂是为了那里?”
苏莹看了看自己的手,“当然是为了对外战争啊,那种东西可是不符合咱们这里的自然之道的思想的,你也看了茉雅琪传来的沙俄对准格尔部的各种袭击骚扰,这还是在茉雅琪一直占上风的情况下,你觉得漠北蒙古那里遇到的这种事会少吗?让蒙古去抵御沙俄,哪一天翻车了怎么办?你觉得放任一个这样的邻居在北方真的好吗?”
胤禛觉得自己应该打个寒颤或者后背发凉一下的,为了福晋的深谋远虑以及那暴力思想,可是,唉,他努力了,可是想想这事,还没有弘易的婚事让他觉得头疼,可能这事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原因?又或者她没有亲自去外面拿枪拿炮打来打去?
捏了捏眉心,胤禛觉得不能放任福晋这么下去了,她还是笨一点好了,“福晋,我请教了张道人,他说了,你身体恢复的不错,要不咱们找他调理调理身体,要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