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带着空间种田养娃 > 《带着空间种田养娃》TXT全集下载_14

《带着空间种田养娃》TXT全集下载_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娘...娘...我知道了,我会注意的。”君玲手足无措的安慰。

“你知道就好,要时刻记得你是八个孩子的娘,最小的孩子还不满两岁。”

“娘,我只道,我都知道。”不用提醒我是八个孩子的娘。

第二天,君玲又往镇上走去。路过昨日救人的地方,心想今日不会再遇见落水的了吧!往河里看了一眼,河面清澈平静,又感觉自己的行为有些好笑,暗自摇了摇头继续往前走。

到了醉仙楼,店里的小哥说顾大哥不在店里,去县里了。但走之前交代过二掌柜,若她来了直接把银钱结给她。把君玲带到楼下的包间后,就出去叫二掌柜了。

君玲等了一会儿,见一个四十左右,身着墨绿色的男人进来。这人君玲之前认识,是醉香楼之前的账房,只是不太熟。

君玲见他进来站起来道:“刘大哥,恭喜你!升做掌柜了。”

“是顾大掌柜提携在下。”又递给君玲一个荷包“这是上个月的银钱,您点点。”

君玲接过来打开荷包看了一下,道:“对的,多谢刘大哥了。”又从荷包里拿出一串铜钱,递给刘掌柜道:“请刘大哥喝茶,以后还请刘大哥多多照拂小妹。”

“客气客气,一定一定。”

君玲见刘掌柜收下了,又道:“刘大哥,我还有事,今日就先走了。”

“好,我送你出去。”刘掌柜笑咪咪的回道。

“刘大哥留步,我走了。”君玲说完背着自己带来的背篼就走了。

君玲走出醉香楼,先去买了五斤粗盐,又去布店买了三匹布,想想没有遗漏就往家走。

路过钱庄,想起自己以前想把银票换成银子存着,就进了钱庄换了一百两银子出来。君玲提着一百两银饼走到无人的角落,把银子丢进了空间,继续往家走。路过点心铺,进去称了一斤红豆糕,一斤桂花糕。

想着自己还有三千多两的银票,又不敢全在镇上兑换,看来自己还得去一趟县城。今日时间不早了,明日自己没事可以到县城去一趟。

“玲娘!”

君玲听见有人说话,回头一看,原来是清河村的姜猎户。笑着招呼道:“是姜大哥呀!你这是打哪里来?”

“从镇上来,这会儿准备回去,没想到这么巧遇到你了。”

“呵呵!姜大哥先走!”

君玲很少跟他接触,感觉有一丝尴尬,辛亏姜猎户没多说什么,只是看了一眼君玲直接走了。

这会看着姜猎户远去的背影,君玲松了一口气。不知道为什么,姜猎户给人的感觉不像个普通的猎户。君玲跟他有限的几次接触,觉得特压抑、危险,不自觉的想离他远点。每次回娘家,林氏都会叫君玲去姜猎户家买些野味。君玲刚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后来慢慢的品出点味来了--林氏想撮合她和姜猎户,导致君玲回娘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君玲一回到家,三胞胎就围过来要吃的。

“娘,我要吃糕糕。”“娘,十郎也要糕糕。”“娘,小十二也要,今日我乖,我要吃两块糕糕。”

看着三个小家伙仰着头,同自己讨吃的那可爱的模样。只有举手投降,然后拿出自己买的糕点,一人分了两块,三胞胎拿着糕点乖乖的在一旁吃。

君玲把剩下的糕点递给齐氏道:“娘,这糕点还是你收着吧!平时饿了可以垫垫肚子。”

“好”齐氏接过糕点放回房里,其实齐氏收着也很少吃,都是被三个小家伙吃掉的。

君玲把布拿回房间,又把盐放进灶屋。转身看见破了一个洞铁锅,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怎么又把这事忘了。一直说要换口新锅,自己老是忘记。

以前就听同事说过,女人生过孩子之后,记心都喂了狗。当时自己还觉得说得夸张,现在自己生过孩子之后,记忆真的大不如以前了,说过的话转身就忘记。有时兴匆匆的进屋拿东西,进到屋里又忘记自己要拿什么东西了。

翌日,跟齐氏打过招呼之后,君玲往县城走去。路上还蹭了拉货的骡车坐,比自己走路轻松了不少。

君玲看着去年才修过的路,这会儿又是坑吭哇哇的。难怪隔两年就要修路,这路不修实在不好走。可惜自己不是理工生,不知道水泥的配方。这会儿坐在车上走在这条路上,心态也与去年大不相同。

到了城门口之后,与车主道过谢之后就进城了。看着比青山镇热闹很多倍的县城,君玲一时不知道往何处走,也不知道县里的钱庄在哪里。看到路边有个卖面的摊子,就走过去坐下吃碗面,再同卖面的大哥问问看。

君玲刚坐下,卖面的大哥就过来招呼道:“客人要吃点什么面?我这里有素面和臊子面两种。素面五文一碗,臊子面十文一碗。”

“给我来碗大碗的臊子面。”坐了这么久的车,早就饿了。

“客人稍等,一会儿就来。”

君玲看着老板煮面,同他打听县城的情况。老板估计君玲是第一次到县城,很是热心的介绍了一下县城的情况。

君玲吃过面,同老板道过谢就往车马行走。路过一个无人的巷子,走进巷子左右看看确实无人,进空间打扮成有钱人家管事的样子再出来。到车马行租了一辆马车,赶着马车往钱庄走,感觉赶马车和赶牛车区别不大,走了一小会儿就到了钱庄。

刚到门口,就有小伙计出来帮着安顿马车,同时还有小伙计引着君玲进去。君玲进到钱庄就同小伙计说:“叫你们掌柜的出来。”

小伙计见君玲的气势,以为是大户人家的管事出来办事,不敢怠慢。招呼君玲坐下,又给君玲端了茶水点心。

隔了一会儿,就从内堂出来一个年约四十的中年男人。只见这中年男人一来就笑着道:“敢问这位客人找在下有何事?”

君玲沉住气,喝了一口茶水后,慢悠悠的看了一眼掌柜说:“我家老夫人下个月过六十大寿,安排我来提一批银子,做成寿桃的样子好打赏。”

“敢问客人要多少银子?”掌柜小心的问道。

君玲回道:“三千两,可有现银?”说完从荷包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银票递给掌柜。

掌柜恭敬的接过银票,当着君玲的面验证了一下银票的真伪后道:“有,客人稍等一下,我这就安排人去办!”

又隔了一会儿,只见掌柜的带着四个小伙计,抬着两个箱子过来。进来之后,掌柜的就打开箱子请君玲过去,当着君玲的面清点银两。君玲确认无误后,请小伙计帮着抬到外面的马车上。

君玲看着小伙计放好箱子后,拿出一个荷包递给掌柜的道:“今日多谢掌柜,请掌柜喝茶。”说完就上车赶着马车走了。

旁边的小伙计见君玲走远了,问道:“二叔,这是谁家老夫人过寿啊?行事这般隐秘,看这马车还是车行租来的。”

“客人的事少打听,做我们这一行,第一要紧的就是嘴紧。”说完打开荷包一看,居然有二两银子,暗道:果然是大户人家,一个管事出手都这般大方。

君玲把马车赶到僻静处,进马车把银子放进空间。又继续往前走,想着今日来都来了,就顺便在县学旁买一栋房子,等二郎兄弟考上秀才之后就能用上了。再说在县城买宅子村里人也不知道,县城的人也不认识自己,这样一来,就符合自己要低调的作风了。

赶着马车找到县城里的买卖房子的伢子,打听县学附近的宅子。运气贼好,刚好离县学隔了一条街的街上有一栋二进的房子。

“能带我去看看吗?”君玲问。

胡伢子回道:“可以啊!夫人请!”

君玲跟着胡伢子上了马车,胡伢子赶着马车,没多大一会儿就到了。

胡伢子请君玲下车之后,开门请君玲进去,一边走一边说:“这所房子的主家原是县学的先生,下个月要到外地去,这才托我卖。夫人你看,这房子虽建了有些年头,但主家养护的好,建房的木料虽不是名贵的木料,但也是好料子。”

君玲跟着胡伢子把房子看了一遍,问:“这宅子要多少银钱?”

“二百二十两。”

君玲一听二百二十两,觉得价钱很合适,说:“这房子我要了,现在就可以去过户。”

胡伢子这才知道今日自己遇到了大客户,连忙笑着道:“好的,夫人,我这就带你去找主家商量过户的事。”

胡伢子动作很快,一会儿就带着主家来了。相互打过招呼后,就去官府过户。几人从县衙出来,君玲给了胡伢子的佣金后就分开了。

君玲买了一把铜锁,把门锁上之后,赶着马车去了车马行。把马车还回车马行之后,就往家走。

☆、037

到家时天都黑了, 简单吃完饭菜。跟齐氏聊了一会儿,就带着三胞胎回房睡觉。

过了几天,君玲在后院整地, 赵彩然正在屋里做衣服,齐氏带着三胞胎在旁边玩。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在敲门, 赵彩然出去开门,同时嘴里还应了一句‘来了’。

打开门的那一瞬间, 门口的少年看见赵彩然, 脸‘唰’的一下红了,心也跟着‘砰砰’的乱跳。

赵彩然见是一对陌生的中年男女, 和一个十五六岁左右的少年,自己不认识就问道:“请问你们找谁啊?”

中年妇人问道:“小姑娘!这里是赵二江赵二叔家吗?你娘是不是姓顾?”来这家之前,在村里打听了好久,才知道救儿子的人是赵家的大媳妇。

“我娘是姓顾,请问您是…?”

中年妇人见自己找对了, 回道“你娘在家吗?”

赵彩然回道:“在家的,大叔、大娘、这位哥哥请进来吧!”少年听见赵彩然叫自己哥哥, 心跳得更快了。见自己爹娘随着姑娘走了, 赶紧跟上去。

一路引着三人到堂屋坐下,对三人道:“大叔、大娘稍等, 我这就去叫我娘。”说完就走了出去。

赵彩然走到后院叫君玲:“娘,前面来了三个我不认识的人找你?”

君玲放下锄头,问道:“你不认识的找我?我马上去看看。”随着赵彩然来到前院,吩咐赵彩然先给客人到些水, 再去叫赵二江和齐氏来陪客。自己先洗洗手,整理一下自己再去。

君玲进去之后,看见其中一个是自己前几日救的少年,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然后笑着招呼道:“大哥、大嫂怎么称呼?”

中年女人站起来回道:“你就是顾妹子吧!前几日多谢你救了我家儿子,我夫家姓王,痴长顾妹子几岁,顾妹子就叫我王嫂子吧!这是我夫君王修恺,我儿子王文浩。”说着又把旁边放着的东西递给君玲“这是我们夫妻的一点心意,请顾妹子一定要收下。”

君玲谦虚道:“王嫂子,我也没做什么,你不用如此客气,那日无论谁遇见都会救人的。”

“顾妹子,话虽如此,但我们夫妻还是要特别谢谢你!你不知道,我们夫妻多年就只得了这一个儿子,这要是他出事,我们夫妻可怎么活啊!”

君玲见实在推迟不过,就收下了。

王氏见君玲收下,又招王文浩过来,给君玲行了一个大礼。

这时赵二江和齐氏也进来了,君玲见他们进来,相互介绍了一下,就拿着东西出去做饭食。

中午吃过饭之后,几人又说了一会儿,王修恺夫妻带着儿子就告辞走了。

君玲送走王家三口,回去后院继续挖地,挖出来准备种菜。

君玲把地翻好之后,又去仓房找出,去年留的菜种子,一样撒了些,再盖上土,等出苗之后再移栽。做完这些,又去地窖拿出红薯种,准备育红薯苗。种完红薯育红枣树苗,连着干了三天才干完。

王家三口走在回家的路上,王文浩脑海里想起,赵家妹妹那如黄鹂鸟一般动听的声音,试探的对他娘说:“娘,您觉得让赵家妹妹做您儿媳妇怎么样?”

“不怎么样,儿子!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读书,明年下场考个秀才回来。到那时,周围几个村子里的好姑娘,还不是由着你挑。还有,你怎么知道赵家姑娘有没有定亲?万一她已经定亲了呢?”刘氏看着王文浩说道。

“爹!您怎么说?”王文浩不死心的问王修恺。

“我觉得你娘说得很对,你现在确实不宜分心想别的,娶亲的事还是等明年下场之后再说。”

可怜的少年,还没有萌芽的爱恋就被无情的掐了。

这日吃过早食,赵二江同君玲商量今年的地怎么种。

君玲见赵二江问自己就回道:“爹,现在家里除了佃出去的十五亩的不用管,以前开荒所得的十亩下等地,分家所得的两亩水田和两亩山地,后来又买的十亩下等地和三十亩山地。两亩水田还是种稻谷,三十亩枣树地把蚕豆收了就不种庄稼了,现在树长大了,种了也收不了多少,就在树下种些南瓜就行,南瓜人吃不完还是可以喂猪,这样人还轻松些。这就只剩下二十二亩地了,种五亩麦子,两亩豆子。其它的都种玉米,把玉米行留宽一些,在玉米行中间种红薯。这样我们就能轻松一些,您觉得这样安排可行?”

赵二江听了之后,虽觉得枣树地不能种红薯和豆子有些可惜,但君玲说得也没错。说:“就按你说的这样安排吧!”

“爹,还有一件事,麦种要麻烦爹去镇上买,我不会分辨种子的好坏,今年移栽玉米苗时还是请几个人来帮忙吧!”君玲又补充道。

“行,明日我就去把麦种买回来。”赵二江抽了一口烟回道,说完就出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