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274(1 / 2)
大将军却道:“满刺加人不过为他们自己着想,意图让人真腊国拖住明国军队、而不去攻打他们罢了。”
使者有点生气道:“满刺加国与大明国曾经交好,本来可以议和,却仍然义不容辞,派船队支持真腊国。我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诸位看不到吗?明国人在吞噬所有人的好处,并想掌控一切。长远看,那样的境地就是地狱。”
伊苏娃道:“我国本与明国无冤无仇,王上还曾遣使不远万里去送礼物,他们却如此对待我们?王上岂能视若无睹?”
国王奔哈亚叹了一口气:“真腊人杀了大明国整个使团的人。”
伊苏娃道:“使团只是来欺压我们。他们自己甚么也不想付出,只想割真腊国的土地,去拉拢讨好占城国。明国人不过是自作孽,自作自受,因果报应。”
奔哈亚转头道:“明国人不会这么认为。”
伊苏娃沉吟了片刻,又道:“王上是英明的君主,您若战胜了强大的明国军队,必定能让真腊人世代传诵一万年,周围的诸国也会无比地尊崇、敬畏王上。您将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国王。”
满刺加使者趁机鞠躬道:“英明的君王啊!”在场的所有人只好一起称赞。
奔哈亚嘴上虽然一直在诟病王后的意见,但他其实早已动心了,否则不会不断地斟酌那些细节。奔哈亚一时还没有吭声、他的神情很严肃,但他的目光忽然一凛,眼神里已经露出了决然的光彩。而那些许的光彩,在他心事重重的脸上、尤其引人注目。
第八百八十六章 完美
真腊人使用的历法,与大明用的阳历比较接近。进入十一月后(阴历十月间),气候便到了凉季;这是旱季中细分出来的、气温最低的季节。
即便是习惯了炎热多雨气候的真腊人,也很喜欢凉季。
在这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气温温和宜人、不冷不热,雨水也相比最少。此时虽然也常常下雨,但寻常的一场雨时间都很短,地面潮湿后、很快就会蒸干,道路也不会泥泞。
但是大明国的军队,并未在凉季刚开始就到来。明军靠近西贡地区的时候,已经到十一月(阴历十月)下旬了,白白浪费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好日子。真腊人与满刺加人都猜测,可能是因为风暴、迟滞了明军前进的时机。
所以在真腊战船上的满刺加使者,对此十分满意。
真腊大将军、此时能揣测到使者的心情:凉季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即便真腊人在战场上没能获胜,也会在整个凉季、把明军拖在真腊国。明军至少在今年无法继续南下,或许几年之内、都根本不会再继续南侵;因为战争消耗之后,明军极可能会返航。
而这还是最坏的结果。
大将军一直站在甲板上,观望着前方的景象。他的脸黑亮黑亮的,在阳光下泛着光泽。
早晨的柔和阳光曝晒,没有让他感到过分不适。海上的气温不高,海风凉爽。稳定的气温无法在海上形成飓风,风力很平稳,让风帆鼓起十分饱满、看起来相当漂亮。
稍微有点不尽人意的地方,便是他们从西贡港的西南方突袭过去,航行的方向是逆风。
本来,此地海洋的季风,每年要到阳历十二月、才会盛行东北风;可是今年的东北季风,似乎来得早一些。眼下才十一月下旬,海洋上就吹起了东北风。
然而在这一场战役中,顺风或逆风这样的事,反而是最不重要的条件。
因为联军舰队是去突袭、而不是摆开对战,只要风力能把他们的船队吹到西贡,那便够了。假使两军都有所准备、摆开决战,不管是逆风还是顺风,联军都不是明国人的对手。所以即便是顺风,对联军也毫无作用。
今日的海面上,不见一条敌船。大将军自己在看,又下令了其它船观察。直到现在,联军还没看见敌船;明国人应该也未发现联军船队的动静。
一切都很完美。
大将军神态镇定地盯着海面,迎着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刚出海时,他能闻到海风中淡淡的腥味,但现在已经完全闻不到了。
整个海面布满了船只,大多都是些舢板船,个头不大,但很多;只有满刺加人的船队里,时不时有一艘挂软帆的大船。满刺加人是回回教门的信徒,他们与北印度苏丹王国、波斯等地的国家又来往。
远处的船影很小,许多小船之间,时不时有一艘大船。大将军远远观望过去,感觉景象就像是一大片蚂蚁、工蚁中时不时有一只较大的兵蚁。
就在这时,从船队的西边、靠近陆地的方向,有一只小船渐渐穿梭过来。
小船慢慢靠近了大将军的旗舰,用抓钩抛上来定住了位置。然后大船的船舷上,丢下去了一道绳梯。没一会儿,下面就有一个军汉爬上了甲板。
那军汉的小臂、脑袋、肩膀上都有黄灿灿的铜甲,袍子披在身上,膀子和胸肌裸露在阳光下,黝黑强健。此人一看就是有点身份的人。
军汉走了过来,面对大将军与满刺加使者,双手合十拜见。
“有密报。”军汉拿出了一只竹筒。
大将军挥手叫身边的人们都退下了,却没有让满刺加使者离开。如今真腊人与满刺加人组成了联军,真腊人没有必要在军情方面、瞒着使者。
“很好。”大将军看完密报,简短地说了一句话。他的神情仍然很镇定平静。
随后,满刺加使者获准观阅信件。而他就没有忍住情绪,很快脸上便露出了笑容,接着他兴奋地仰头大笑了起来。大将军看着他,也露出了微笑。
密报来自真腊贵族安恩,便是王后的亲弟弟。这场战争的整体部署和谋略,安恩出了很多主意、而且是最支持这个谋略的人。因此陆地上统兵的大将是安恩。
安恩送来了最新的消息。
明国军队主力已经上岸,大营在同奈河与前江的交汇处附近(胡志明市南)。明军在同奈河的东岸,真腊陆军在河的西岸,两军隔河对峙,相距不到二十里。
大河东岸,明国的军营多达数十座。那些军营沿着稻田边、树林中,一字摆开修建,连绵长达数里。明军在军营周围修建了沟墙工事,军队则屯驻在军营里、等待着决战的战机。其间旌旗如云、刀枪无数。
安恩不顾性命之险,勇敢地亲自摸近了观望过。他估计明军军营中兵力极多,没有两万、也有一万多人!即便在凉季,明军也相当不适应当地的情状,为了驱蚊在军营里点了很多草药烟。那草烟的难闻气味,在两里地外都能闻到。
“绝大多数明国人,都在前江、同奈河交汇的地方了。”满刺加使者喘着气儿道,他刚才笑得脸都烂了,呼吸也受到了影响。好不容易,他才从极度的兴奋中安静下来。
大将军却面无表情,不过仍然附和着这个事实:“是的,很顺利。”
他收起了密报,继续冷静地观望着前方的海面。过了一会儿,大将军又开口道:“一切都很顺利。”
“实在是、太顺利了。”大将军念叨完这句,连他自己也意识到有点罗嗦。他换了一种说法,说道:“大明国的军队初来乍到,尚不清楚我们海上的船队、究竟在何处。可是他们连一条船也没派?这两天,我们完全没有看到、有敌船出来搜寻。”
使者看了他一眼,说道:“大将军太谨慎了。”
大将军读懂了使者的眼神,明白自己确实是个非常谨慎小心的人。
当时在国王大厅议事时,坚持消极避战、躲在吴哥城周围不出战的人,正是大将军。如今战幕拉开,他奉命率船队出击,也不是他自己的主张;无非是因为、最后国王采用了安恩的意见而已。
满刺加使者的声音道:“海面如此辽阔!明国人既然不能派出整支舰队,摆开宽广的队形大片搜寻;他们便极可能曾经派出过零星的哨船,却错过了我们。”
大将军转头看着他,轻轻点头,觉得有道理。
使者又道:“在启航之前,我们在湄公河上掩藏了很久。湄公河两岸,都是水草和丛林,敌军若不靠近、根本发现不了战船。联军出海才两天时间,有可能明国人派出哨船时、正巧也不在这两天,时间上错过了。”
大将军点头称是。
船队继续迂回前进,到了下午,他们终于赶到了西贡港(头顿附近)。明国的船只,渐渐地从比较平静的弧形海平面上、露出了影子。
虽然离得还很远,但过了一会儿,大将军便看清了、那无数的战船都没有升帆。敌舰全都静止着,漂浮在海湾里。看起来,明国人对于联军船队的到来,事先似乎毫无所知!
这时真腊满刺加联军的大片战船,仍在鼓帆持续前进。
满刺加使者遥指远处,笑道:“敌船如今还全部停泊着,他们的处境三面环陆,西南面是我们的战船船队;跑不掉了!敌军临时才发现我们,远在前江那边岸上的兵力,也是远水不救近火。”
大将军的眼睛都不眨一下、瞪得很圆,黑脸上的大眼目光如炬,冷冷地注视着远处的成群“猎物”。表面上他仍然没有丝毫情绪波动,他用十分温和的、小心翼翼的口吻犹自问道:“我们可以出击了?”
他也许并不是在问话,而是在紧张的千钧一发时刻,再次小心地审视一遍战场。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他那谨慎的性情,很难改变。
使者道:“当然,还等甚么?”
这个满刺加使者、一向自以为很有趣,经常喜欢开一些不那么好笑的玩笑,这时他便又玩笑道:“肥肉已到嘴边,大将军想放弃,可是你舍得吗?”
大将军轻轻点头,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前方。这时他收回了眺望的目光,回顾四下瞧了一会儿,方才不慌不忙地说道:“时候到了。”
满刺加使者情绪激动万分,迎风大声喊道:“事到如今,伊卜利斯降临人间,也救不了明国人!”
使者说得不错。大将军抬头看偏西的太阳,估摸着离天黑已不到小半天;远在陆上的明军大部兵力、不可能来得及拯救船队,而明国船队还全部都堵在海湾里,连逃跑也不能。
他们死定了。真腊大将军完全想象不到,明国人还能有甚么活路。
大将军的动作忽然变得有力而迅速,他猛然回头道:“下令,全军出击。夺取他们的战船,烧毁他们的一切!”
第八百八十七章 东北风
海湾中的大明船队,依旧毫无动静。光秃秃的桅杆上没有风帆,一片死气沉沉。无数的巨舰,排列着比较整齐的矩阵,都在水波中轻轻地摇曳着。此情此景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坟墓,宏伟的水上遗迹被遗弃到了这里。
真腊人觉得很蹊跷。最前面的战船、已经逐渐靠拢明军了,人们连明军船头的那门甲板铜炮,亦已尽收眼底。
忽然之间,迎面吹来的东北风中,竟然飘来了“叮咚”一声古筝弦声。事情更加怪异。此刻,明军难道不该惊慌失措吗?
不止一个真腊将领,已经直觉到事情不太对劲。
但是明军巨舰已经近在眼前,于是真腊人一时间没甚么实际的行动。即便他们马上想调头,风帆海船也不是立刻能够办到的。无数的船只,仍然随着惯性向前飘去。
风中的隐约古筝声音,随后变成了一首古朴的曲子。
那旋律似有些伤春悲秋的伤感,节奏却从容不迫。真腊贵族们,甚至从这舒缓而典雅的韵律中、感受到了几分傲慢;因为大概只有地位足够的人,才有资格故作高雅罢?
没一会儿,一艘巨大的宝船上、极具东方古典色彩的雕花窗户里面,传来了一阵字正腔圆的唱音:“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歌声隐约带着大明国那边的戏腔,一咏三叹。他好似在感概、又宛若在怜悯,怜悯着没能被佛主普度的众生。
远处一艘巨舰的甲板上,桅杆之间一列蓝黄色的旌旗缓缓升起了。
刹那之间,横摆在水上的战舰甲板下面、侧舷陆续打开了一排方孔。黑洞洞的炮口、黄灿灿的铜炮伸出了船孔。
几乎在片刻之后,两排交差的红色三角旗也升起,随之传来的是一阵阵呜咽的号角声。
“轰轰轰”远迈雷鸣的炮声、在各处骤然响起。因为距离非常近,炮声与火光几乎同时让真腊人感受到了。海面上的火光闪耀、亮得夺目,白烟在各处腾空而起。烟雾腾腾之中,炮口喷射的火焰,就像云层里的闪电。
明军的大炮陆续轰鸣了许久,稍微消停之时、海天之间的震响仍未停歇;隆隆的战鼓在四面敲击着,宛如炮声的回响和余音缭绕。
战鼓声之中,只见明军大阵的后方、一些战船已经升帆了。人们用滑绳把硬帆拉上去,几乎只在须臾之间。大船顺风鼓帆,开始缓缓向前加速。
真腊大将军站在船头,双拳紧紧握着,注视着前方。远处的战鼓声,掩盖不住联军船队中的嘈杂与喧嚣。惊恐的叫喊与惨叫声响成一片,在风中“嗡嗡嗡”直响。
而身边那个满刺加使者,早已震惊得目瞪口呆,整个人呆若木鸡、好像被大炮震傻了似的。
过了许久,满刺加使者才用不可置信的语气道:“为甚么?怎么可能?”
“大将军,我们该怎么办?”身后另一个声音传来。
真腊大将军没有马上回答。
刚才的一通震天动地的炮击,阵仗非常骇人,杀伤力却不是太大。虽然双方已经比较近了,但明国人的炮弹、仍有很多没打中目标,即便打中了,一两枚实心弹也无法马上击沉船只;多半是造成船体破裂、或者人员伤亡。而且联军受损的战船,只有前面那一排,还不足以影响全军的兵力。
此时最危险的地方,在于明军出动反击的那些战船。它们会随后靠近到眼前,对联军进行毁灭性的攻击。
真腊部将又道:“明国人有备而来,请大将军下令后撤罢!”
大将军依旧沉默着,他心道: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