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273(1 / 2)
马欢道:“那是当然。”
刘鸣又随口开始侃侃而谈:“好的瓷器,不仅要挑水土,还要精湛传承的技艺。这只出产自景德镇湖田窑的青白瓷,采掘的陶土、指定在当地很小一块地方,才能有如此颜色。而景德镇的陶瓷技艺世代相传,自宋代以来,历经数百年之久沉淀;父子相传,并不断栽培弟子学徒。方有此物面世。
来自万里之遥一个小地方,独特瓷器、精妙餐盘,若是摆上贵族的餐桌,那主人必定极有颜面。阔耳先生成批购买的话,价格会更低。”
过了一会儿,阔耳便通过翻译说道:“我们有很多领主,各个领主的庄园无法制作所有的东西,最有身份的人、便会使用各地最好的物品。”
接着刘鸣又介绍京畿地区的云锦。他也不是很懂织造,但大致了解一些,随口胡诌吹嘘了事。
刘鸣道:“丝绸本身没有花纹,若大片刺绣出花纹,会让丝料不平整;所以有了锦缎。阔耳先生请看,锦缎的花纹并非刺绣,而是在纺织的时候,便用了不同颜色、不同丝绵的线。织成之后,其花纹工整精细,浑然天成。安南国、日本国或亦能制作丝绸,但绝不能织出如此精妙的锦缎。
鸡儿大耳领主要是愿意大批购买,甚至可以要求大明商人,定做专门的图案。”
阔耳听罢瞧了一番,通过翻译说道:“这一匹看起来不太光滑,另外一匹却好像很容易损坏?”
刘鸣笑道:“只因后者用的丝绸更多,丝绸都很小气、须得小心保护。但真正的贵妇,要的是最光彩的片刻,并不需要一件耐用的粗衣。”
阔耳听明白后,忽然拍着巴掌称赞、说着听不懂的话,看他的神情似乎很认同刘鸣。
刘鸣又大概说了蜀锦与云锦的风格不同。接着引荐徐贵拿来的珠宝,“金镶玉一向是大明珠宝常见的制作,但沈徐商帮的珠宝首饰便更妙了。
自从大明皇朝的精锐王师远征之后,占领了翡翠产地,又修缮道路与缅甸贸易往来;深山里的绿色硬玉、红宝石得以运到大明内地。黄金镶边,四周配以小巧红宝石,中间如潭水般的碧玉,颜色鲜艳、五光十色,耀眼至极。”
阔耳一边说着甚么“他们不太喜欢玉”,一边却爱不释手地把玩。显然他对大明出产的各种货物,相当有兴趣。
谈了一会儿,刘鸣径直提议道:“咱们这次携带的货物不多。你们要是想大批购买,此时就可以交一些定钱,我来为商帮的契约作保。下回鸡儿大耳领主派人到马六甲海峡,便能就近取到货物。”
阔耳便开始讨价还价。刘鸣让马欢与商人们留下,自己趁机脱身了。他只是个官员,并不具体负责生意的事。
第八百八十三章 巨舰大炮的诗意
海军船队在岘港只逗留了几天,便要再次启航。
印度鸡儿大耳领主的“忠实奴仆”阔耳,自称惊叹仰慕大明的宏伟舰队,请求上官军的船同行;经过几个人的商议,中军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阔耳把船长的位置交给了副手,独自上了王景弘的旗舰。
太监王景弘也邀请刘鸣,到中军旗舰上同行。刘鸣婉拒了好意,依旧乘坐小舟回到唐指挥的宝船上。
这个时节在大明朝是秋季,但在安南占城等地,人们是感觉不到季节冷热变化的。天气很热,雨水极多。倒是只有今日天气甚好,没有下雨,比往常更炎热。
刘鸣走上甲板时,忽然感觉脑子里一阵阵发痛,耳边再次响起蝉鸣般的声音。他知道此时自己的脸色一定很苍白,感觉到额头上的冷汗都憋了出来。
船上的医官开的药很管用,刘鸣调养一段时间后、最近已很少头痛。可能是昨天王景弘招他去中军,谈了不少事,让刘鸣想得太多,让头部的伤情有点反复。他忍耐了一会儿,等这阵子头昏目眩渐渐过去。
没一会儿,症状有所缓解。甲板前方那门闪闪发光的汉王炮、最先让刘鸣重新看清,他恢复了清楚的视觉。刘鸣走了过去,伸手一摸,一不留神被烫了一下。那光滑铜炮的触觉,完全不像其反射的冷光。
刚刚启航的战船非常忙碌,直到旁晚时分,将士与水手才陆续空闲下来。
宝船从港口上得到了补给,晚膳时分发的酒水分量更多,让旁晚的船上比平素更加喧嚣热闹,还夹杂着粗矿的笑声。
刘鸣用过晚膳之后,从官厅里的窗户看出去,看到四面船上的灯光已经点亮,星星点点一片不见边际。只看周围的船只,人们并不能感受到战船在航行,于是海面的景象就像一座漂浮的城池。
他背着手站在窗边,观望良久。“刘使君好兴致!”这时身后传来了唐敬的声音。刘鸣才转过身来,与唐指挥相互见礼。
“那施进卿也是奇怪,他干甚么来的?”唐敬开门见山,干脆地直接问了一句。
刘鸣忍不住伸手轻轻揉了一下太阳穴,指着并排放在旁边的椅子道,“唐将军请坐。”
唐敬看了他一眼,笑道:“若是不能说,刘使君不说便是了。”
刘鸣沉声道:“我至少明白,施进卿为何会亲自北上。”
“为何?”唐敬立刻转过头来。
刘鸣先说了要紧的话:“他想做三佛齐王。”
他随后便道:“永乐年间,朝廷册封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大明朝廷实际指定了施进卿、为旧港地区的首领。但是旧港宣慰司在当地,并不称宣慰司、而是‘三佛齐王国’;况且,三佛齐王另有其人,便是梁道明。梁道明早就是旧港那边的王了,对施进卿还有知遇之恩。
这便造成了施进卿的处境尴尬。施进卿在大明朝廷这便是旧港首领,但在当地又不是。所以施进卿想要再度立功,以便让大明朝廷支持他,帮他坐上三佛齐王国的王位。”
唐敬的脸上露出了带着戏谑的冷笑:“他想怎么办?叫官军除掉梁道明吗?有些人为了权位,确是甚么都干得出来。”
刘鸣摇头道:“梁道明是汉人,早就向朝廷称臣纳贡了,遣使进京,亦是据礼甚恭。他在旧港地区是地头蛇。官军若要除掉梁道明,便要攻打旧港,这是完全没必要做的事。只为了施进卿的个人好处,朝廷也绝不会同意。”
他又道:“不过还有一个办法,便是召梁道明进京,给他封官。”
唐敬愣了一下,笑道:“这个法子好。一山不容二虎,调虎离山。”
刘鸣点头道:“正是如此。梁道明也不会太不情愿,他去京师做官,实权比不上旧港了;然而京师的日子和安稳,必定比在那荒蛮的弹丸之地、要强得多。”
唐敬点头附和了一句。
沉默了一会儿,刘鸣又主动开口道:“此前大明使团遇袭之事,施进卿好像打听到了罪魁祸首。”
“哦?”唐敬侧目。
刘鸣的情绪有点纷乱,他接着说道,“真腊国王奔哈·亚的王后、伊苏娃,据说十分艳丽,便因此恃宠而骄。王后的弟弟安恩胆大妄为,做下了此事。但又还有另一种说法,反叛真腊王室的傣族和寮族部落,袭击了使团;欲以此嫁祸给真腊王室,借大明官军报复王室。”
他顿了顿,立刻说道:“不过我更相信前者。因为我问过好些人,大明使团走的路线、并不在那两个部落活动的地方。”
唐敬看了他一眼,镇定地说道:“不管是谁,此事一旦真相大白,罪人必得受到大明朝廷的严惩。刘使君勿虑,官军会为你表弟讨回公道。”
刘鸣直视唐敬道:“还有朝廷威严、天地善恶的公道。”
有关施进卿的事,唐敬没有继续问,刘鸣也便不多说了。
他们各自想了一会儿事。唐敬的声音忽然说道:“刘使君弹奏那一曲《夕阳箫鼓》,我也会。不过此曲本来应该是琵琶曲。”
刘鸣听罢,藏在心底的悲愤情绪、忽然就被转移了,他惊讶道:“唐指挥竟会音律?”
这唐敬在茶楼里听个俗曲、也说甚么风雅之事,刘鸣以为他是大老粗,一时间确实很意外。唐敬也是个妙人,时不时总能给人惊奇。
唐敬道:“我只会横吹,跟军乐手学的,不过在人前一般不吹奏。哈!今夜风平浪静,无甚正事,你我合奏一曲如何?”
刘鸣忙道:“音律上,我其实很荒疏,科举文章并不考这个。只怕是……”
唐敬微笑道:“我听刘使君弹筝,走了好几个音。”
刘鸣的脸有点热,拱手道:“让唐指挥等见笑了。”
唐敬却道:“正因如此,我才想与刘使君合奏。你要是精于音律,不能容忍稍许不善,我还敢提这事儿吗?”
刘鸣听罢,顿时与唐敬相视而笑。
于是刘鸣叫随从回房,取来古筝。唐敬也派人到指挥楼,拿来了军乐器短横笛。
唐敬垂眼瞧着横笛的孔,试了试音,然后便把眼皮一抬、看向刘鸣。刘鸣十分默契地轻轻点头,先起手拨弦开头。唐敬等了一小段,便注意刘鸣的眼神,接手下一段。
俩人从未一起练习商量过,但是合奏得十分融洽。音乐声渐渐吸引了官厅各处的武将们,没一会儿大伙儿陆续聚集过来,前来欣赏他们演奏。
一曲罢,众人都叫起“好”来。虽不如唱戏那么有乐子,但在百无聊赖的船上,也是不错的消遣。
刘鸣还有点兴致未尽,再看唐敬时、感觉唐敬也没玩痛快。俩人拱手一拜,唐敬果然沉不住气开口道:“刘使君,你我再来一曲何如?”
都不是很精通音律的人,很多曲子可能他们不会。除了刚才那首、恰好二人都熟悉的《夕阳箫鼓》,还得选一曲大家都会的。
于是俩人不约而同地异口同声道:“《万里金陵》!”
说罢他们便不禁一起笑了起来,正是有一种心有灵犀般的意趣。
这首礼乐,改编自兵部左侍郎裴友贞曲目,本来就是横吹为主、以敲击铜镲为辅。现在便由唐敬主吹,刘鸣配合他用短促的拨筝声、代替铜镲……
汉人的礼乐,大多缺两个音,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俗曲才会更丰富。所以这首礼乐合奏起来,极具中原皇朝的独特气质,与大多外藩的音乐极为不同。
《万里金陵》同是军乐和礼乐,在军中也经常演奏。于是甲板上那些目不识丁的水手、大老粗军士们,都能听懂了,他们纷纷回头,仰望着二楼官厅的灯火,倾听着从里面传出来的声音。
官厅所在的船楼,顶部用木板、仿造的是大明的房屋悬山顶;中式建造的东西,从来都不止注重实用性,多少会关注雅致的美。檐牙在夜空中缓缓上翘,以优雅古典的姿态、浮在如水的空中。
宫灯让船上一片绚丽辉煌。周围无数亮着灯的战舰,灯火如萤、与晴朗夜空中清晰的星光相映成辉,直叫人分不清天上和人间。
加上中原礼乐的烘托,今夜的景色真是美妙至极。若无甲板上的火炮,宝船便必定不像是战舰了,而是充满了典雅优美气息的华丽画舫。
原本苍劲的曲子、经教坊司改造节奏之后,现在带着某种雍容大气的感觉。巨舰在海上缓缓航行,伴随着这样的音乐,简直是恰到好处。
充斥着大明元素的海洋,人们一时间甚至产生了错觉,分不清这里是金陵、还是遥远的远洋。或许,只要大明势力到达的地方,并不必分得那么清楚。
日月龙旗扬万里,天涯何处非金陵?
铿锵的短促古筝声,典雅雍容的横笛;携带着隐隐泛光的火炮、富有诗意的战舰,正穿过如水般清凉的夜空,从容渐进,一刻也不停歇。
第八百八十四章 国后的忧虑
大明国的舰队来了。消息不胫而走,已经传到了真腊的都城吴哥(音)城。
这座都城在人们的心里,早已摇摇欲坠。
除了眼前大明国的威胁,暹罗国势力多年的东进、也在严重地威胁吴哥城的安全。暹罗国大城府与吴哥城之间,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土地肥沃,给养充足。暹罗军已不止一次兵临城下,险些攻破都城。
好在最近暹罗国没有再起兵戈,大明军队也还在远处。于是这座都城的景象在表面上,看起来依旧很宁静。
吴哥城一天没有下雨,天气便十分炎热。娇艳当空,人们大多都没在外面,繁茂的草木之间唯有鸟雀虫子的聒噪。王宫外的草地上,象兵悠闲地游走着,大象偶尔发出“呜……”地一声鸣叫。
砖石建造的王宫,静静地矗立在大地上。王宫里最高的几座建筑,中间有圆弧度、顶部是尖的,用灰色的石头修砌而成,远观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又有着一种不同于别处的风光。
而宫门上那些金黄色的旗帜,为古朴的房屋点缀上了灿烂的颜色。如同太阳一般的色泽,让这里多了几分热情的气氛。
此时的宫门上面,站着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她正是真腊国王后伊苏娃。她正专注地观察着外面的那条大路,似乎在等候着甚么。
伊苏娃的头发和头巾上金光闪闪,戴满了五颜六色的珠宝,就连她的鼻翼也刺穿了、戴上一颗小小的饰物,黄金与宝石在鼻翼上皑皑生辉。
她的皮肤不像大多真腊人一样黝黑,而是浅浅的棕色。眼窝深,还用了褐色的粉末、深浅有层次地装扮眼线,显得她的眼神更加深幽。那长长的睫毛下,那对圆圆的眼睛,显得深幽而有媚气。她就像一个神秘的美人,神秘中让人忍不住会期待她的风情。
伊苏娃在这里已经站了很久,她的姿态没有丝毫松懈。在华贵的装束之下,她的神情有一种高傲的冷静,似乎又隐隐带着些许忧虑。
路上终于出现了一队人。前面那头战象的背腹披着五彩的毯子,坐在战象上的青壮汉子,正是伊苏娃的兄弟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