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大明春色 >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253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2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年日本文明之源起,不可否认来自于华夏大陆,日本高层也不可能不予关注。宋代的理学心学,甚至茶道,一经问世,很快便传播于日本;明代以来,《劝善》、《内训》等书籍,茶具等物品亦很快引进,对当今的日本产生了影响。

大明文官制度的理念,保守求安、却思想一致;相比之下,日本国的问题恰恰相反。历经多年,日本亦未能完成真正的一统。室町殿存在之后,曾多次颁布武家应恪守的道德、行为准则,仍不能让许多势力的意愿一致。

盖因日本国缺乏庞大的文士阶层,将道德与世间准则视作理想,并要求士庶一体遵从。而从华夏舶来的学说,也缺乏一种自发性的坚韧顽强。以至于现在的日本各方势力,大抵仍然只顾自己的利弊。

当年镰仓时代,抗击元寇的胜利,依然造成了御家人(类似军阀藩镇)的不满;原因是幕府无力赏赐他们的功劳,破坏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约定俗成的利益规矩。

战争或可转移很多矛盾,但如果战败了,那矛盾就会更加激化。

现在抗击明寇的重大失败,日本面临的情况只会加倍严重。

室町殿两代将军,足利义满、义持都在致力于提高中央权威,打击有力守护。经过一系列争斗整合,政治上日本国勉强进入了小康的可维持状态。但大明国的势力介入,改变了形势,必将导致曾经没有根除的矛盾和问题、浮上水面。

首先最直接的冲突,便是室町殿一旦放弃京都,很快就要面对与关东镰仓公方势力的角逐。公方会不会在国家存亡之际,放弃一己之私?这个结果,非常值得怀疑!

接着,原本已经解决的南北朝问题、也会有反复的风险。支持南天皇的势力,极可能重新脱离对室町殿的臣服。

在细微之处,征夷大将军的人选,足利义持和他的弟弟义嗣的矛盾,也可能酝酿出大问题。其它的各种势力间的新仇旧恨,在动乱之际,也不可忽视。

斯波氏、细川氏等大族,本来是支持室町殿的有力势力,但他们之前已经察觉到室町殿、想要削弱消灭他们的迹象,此时会作何打算……

至于向明寇称臣屈服的可行性,足利义持在战前就考虑过了。

当初大内盛见等家督、劝说将军谨慎开战时,足利义持就权衡过明军的强盛,以及战败的危险。但足利义持依旧选择了冒险,不可谓、不是被逼无奈。

一旦暴露出室町殿的软弱可欺,便要承受主战派羞愤的怒火;足利义持的权威,也必定会立刻下降,将承担“因无能而祸国”的责任。

前阵子大内盛见上洛时,足利义持做了一件不显眼的小事:把自己的同母胞弟,引荐给了大内盛见……这一举动,其实足利义持便已考虑到了战败的可能,以及自己下台的后果。他想大内盛见等家督,能够支持他的胞弟为继承人;而不是异母同父的足利义嗣(义满唯一的嫡子)。

就在这时,一个近侍走出了房门,来到观台上,俯首悄悄说道:“主公,有急报。”

义持从冥思中回过神来,拿过书信来看。内容是,明寇战船数艘、持使节旗帜和节杖,通过了关门海峡,正在前往难波京。使官是大明国行人司的文官刘鸣。

足利义持略加思索,说道:“传令安芸法眼,带室町殿侍卫,前去难波京迎接‘求和使节’。”

安芸法眼是义持的舅舅,让他去迎接使节,既可以保障使节刘鸣的安全,也能首先与刘鸣接触,先行了解大明国的态度……

数日之后,安云法眼急行赶回了京都,到三条府邸,独自与义持见面。

见面的地方在一间封闭的茶室里。

法眼禀报道:“明国的议和条件,与上次书信所言、相差无几。但在保护‘法皇’的议题上,明国使节作出了退让,准许我国在日本国内保有法皇的名义。

刘鸣威胁我国,若再次妄为,明军水陆将克日荡平‘洛阳’。他们似乎对我国形势有所了解,提及室町殿向关东迁移、必定会激起镰仓公方的叛乱。那时室町殿上下,会处于遭受两面夹击的窘境。

统领日本的幕府将彻底崩坏,日本诸国会陷入各自为政的分裂割据局面。主公同意议和,乃为全局长远着想,有功于日本,后世理应称颂。”

足利义持听罢,说道:“此人软硬皆施,有三寸不烂之舌。”

这时木门居然想起了“笃笃”两声敲门的声音,足利义持立刻皱起了眉头。他正在与心腹密谈,这种时候怎么会有人打搅?

木门被拉开后,一个近侍跪在门外,伏拜道:“主公,斯波、细川、畠山、上杉四家督求见。”

足利义持顿时恍然,难怪近侍会不顾惹恼主公、前来打搅。这四个人是征夷大将军以下,室町殿最有权力的人,谁也不敢怠慢的。

义持道:“带他们前来见面。”

近侍再次伏拜道:“是。”

安芸法眼道:“下官先行回避。”

义持道:“隔壁有间房屋。”

等了一阵,四员大将便一起到了。其中的斯波、细川二人是抗击明寇战役中的败军之将,但他们不仅是室町殿的管领家族,同时也是有力守护大名;上面的天皇、征夷大将军,都不可能追击他们的罪责。

一行人跪坐鞠躬之后,斯波义重便问道:“在下闻知,大明国使者上洛了?”

义持道:“是。他们在原先的条件上,对天皇议题,作出了退让。”

上杉前倾身体道:“明寇进军‘洛阳’,我军或不能防卫。在下深受将军信赖,管领关东,但室町殿东迁之后,在下恐不能约束公方众人。此事宜慎之。”

义持不置可否,他要是有选择,早就决策了,不至于等到现在。

细川鞠躬道:“鹿苑院天山道义(前任将军义满)曾将征夷大将军之位,让与将军(义持),退居屏后掌管室町殿。

今事已不容回避。在下有一策,将军先答应明国人的要求,受封日本国王;然后辞去征夷大将军之位,让位与义圆法师(同母胞弟足利义教)。或可化解此时危局。”

足利义持听到这里,顿时有点动心。

如今之局面,让他曾经的志向熄灭,苟且已成奢侈的愿望。此时忽然有了一线生机,他难免有种侥幸的期待。如果义圆能继任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持是乐于卸下重任、退保平安的。

可是事情真的能那么容易吗?足利义持难免有点怀疑,并且心事重重。

他没有立刻拒绝,实在是不愿意与眼前的四个人对抗。

要是在以前,该有畏惧和防备之心的、应该是斯波等几个人;但而今攻守易势了。日本国是讲实力的地方,足利义持因威信受损,目前能够动员的力量减少,转眼之间、已无法对这些有力守护形成优势。

足利义持道:“尔等之好意,我已尽知。然事关要紧,我要深思熟虑数日,尔等且待消息罢。”

四人听罢鞠躬,起身后退。足利义持也跪坐在上位,向他们还礼。

一会儿之后,隔壁旁听的安芸法眼,重新回到了茶房内。安芸法眼道:“主公为何不答应他们的建议?”

安芸法眼是足利义持、义圆两兄弟的亲舅舅;对安芸法眼来说,足利家两兄弟谁掌权、都是非常好的局面,区别不是很大。

足利义持看了舅舅一眼,仿佛在复述着刚才的托辞:“我要深思熟虑数日,你且静待消息罢。”

安芸法眼听罢,也伏身鞠躬行礼,离开了此地。

茶房里一下子冷清下来,足利义持这才端起面前的茶碗。刚才来的客人,没人有心思喝茶。茶已经凉了,足利义持握在手里转了半圈,轻轻抿了一口。

第八百二十一章 和约

室町殿最终答应了和议。双方决定在“畿内”地区的山城国签署条约,并举行册封日本国王的典礼。

大明国似乎早已决定,要这么办了,他们早有准备。明国使节刘鸣声称:只须等待数日,派人回博多湾请来“遣日本国正使”周全,即可举行典礼。因为日本国的金册、印玺都在太监周全手里。

双方张罗了一番,便带着人马陆续前往山城国。山城国位于京都的南边,典礼的地点、在石清八幡宫社前面。

宫社外面,用绸布围成了一个营地般的地方。正上方设有台子,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持,位于台上。下方的大明使团官员、日本国室町殿文武贵族,分别位列左右。

除此之外,日军的卫队、明军穿礼服的仪仗将士,人数极多,也在当场的营地内。签订条约,可谓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份条约的题目、用了地方命名,称作为《山城和约》。

擂鼓一通之后,日本国官员跪坐着向将军伏拜,而大明的使团则按照他们的礼仪,只是站着、向上位抱拳作揖。

接着一个穿着花绸缎袍服、头戴高帽的日本人,走到了台子的侧面,开始用中日两种语言,宣读条约的内容。

实质内容早已商议好了,但落在纸面上的文字,用辞十分委婉。

文书先叙述了两国的友好往事,唐代日本国几番派出遣唐使、并在安史之乱中与唐军并肩作战,历朝历代日本国多次朝贡通商;故此,两国有必要延续君臣之礼,和睦相处。

但自大明朝开国以来,在倭寇问题、以及大明使节被杀等事上,双方产生了误会与隔阂。这些冲突都是因为室町殿有奸臣、迷惑了足利家。所以只要逮捕那些人,并按律治罪;两国尚能修复关系,化干戈为玉帛,并进一步亲密往来。

准许大明朝官军在博多湾修建“使城”,于石见国、出云国驻军。日本国室町殿及地方守护,对外文书不得提及天皇称号、及其年号,日本国官方由大明朝廷册封之日本国王的名义,署名对外公文……

宣读完毕。一式两份条约,便先后送到足利义持、明国使节手上察验阅读,然后各自签字用印。

而明国使团那边,有个文官正在一边观摩台子上的足利义持,一边在那里当场作画。

此时的气氛仿佛冷凝。双方的人群都很守规矩,无人喧哗,但是偌大的营地上却显得很冷清。足利义持从一言不发的官员武士人群中,感受到了羞愤却忍耐的紧张情绪。特别是那些中下层武士,他们的神情非常严肃。

条约签押完毕,当场没有安排任何庆祝的节目。只有一些侍卫送了酒水上来,大伙儿对饮。

很快签约典礼便完成了,足利义持起身离开。半个时辰之后,大明国使节将去另一处地方,进行册封“日本国王”的典礼。

册封典礼的人很少,只需足利义持和室町殿的大将参与,照样没有花多少时间。

足利义持出席之后,立刻便带着随从、返回京都三条坊邸去了。至于招待明国使团、送别等事宜,足利义持毫无兴趣理会。

按照各方有力守护家督、与足利义持之间的约定,现在义持只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然后便可以宣布退位了;而各家督会在山城国石清八幡宫社,拥护义持的亲弟弟、青莲院的足利义圆,为新任征夷大将军。

数日间,义持都在闷闷不乐中度过。他有时觉得自己并未去过山城国,最近发生的一切、也不过只是一场虚妄的梦境。

三条府邸、乃至整个京都,确实很平静,似乎真的甚么也没发生过。不是风动、不是帆动,唯一动荡的,只是义持的内心罢了。他直觉,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就会结束。

就在这时,近侍禀报:足利家的家臣富樫满成,有急事求见。义持立刻传令带富樫满成来见。

等了一会儿,富樫满成一脸焦急地走了进来,匆忙在正殿下面跪伏见礼。

富樫满成道:“主公之弟义嗣,忽然离开京都,往关东驰马而去。”

“他如何能离开?”足利义持心头咯噔一声。

果然该来的叛乱总会到来,却来得似乎太快。足利义持暗自盘算着,义嗣前往关东,那么意图造反的人是上衫氏?

近畿地区的有力守护畠山、细川、斯波等人,已经与足利义持达成共识,他们应该会支持室町殿平叛罢?毕竟这种时候“朝廷”(京都)动荡,对这些控扼近畿的有力守护,也并非好事。

而最让足利义持痛心的,还是他的同父异母弟弟义嗣,竟然在国难关头、以私仇为重!

前任将军足利义满,起初没有嫡子,儿子们都是侧室所生;所以一开始选择了义持为继承人。不料后来足利义满的正室生下了一个嫡子,便是义嗣。足利义满曾将义嗣引见给天皇,似乎有改变继承人的意愿。

可那时足利义持已经掌握了室町殿的警卫实权,再改变继承人相当困难;加上足利义满忽然暴毙,足利义持这才得到了征夷大将军的权位。这事情导致坊间流言,说义持弑父;又因多年继承人之争,足利义持与他的弟弟义嗣,关系也相当不好。

但不管怎样、毕竟俩人是兄弟;值此难关,义嗣便不该枉顾国家、引起不必要的内乱才对!

这时富樫满成的声音道:“有人……”他说到这里,转头看了一眼,面露难色,“洛阳有重要的人背叛了。”

足利义持道:“谁?”

富樫满成欲言又止,然后擅自匍匐上前。足利义持见状眉头一皱,心有不快。

“呀!”忽然富樫满成跳了起来,直冲足利义持。

足利义持大急,脸色瞬间苍白。刹那之间,他心头只剩下惊惧,因为事先确实没有预料到此刻情形!足利义持早已担忧自己有性命之危,却没有怀疑这个侍奉他的家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