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184(1 / 2)
胡濙想了一会儿,忙拜道:“臣领旨……办得到!”
朱高煦点头道:“很好。胡部堂叫你那些门生写文章,从气节上、道德上、大义上,彻底给齐泰平反;把他写成一个道德高尚、忠孝两全、德才兼备、忧国忧民、大公无私的人!就算他做过啥不好的事、对‘靖难之役’不利的事,你们也要着重写他的苦衷、心是为国为民的,最多算是办法不好。”
胡濙的脸有点红,但还是斩钉截铁地下定决心道:“臣必不负圣上重托!”
“朕是个讲信用的人。”朱高煦随口道。
胡濙对这句话有点困惑,但没有多问。
朱高煦这句话说出来、确实不合时宜。因为他是指在巫山桃源之时、许诺过齐泰的事;而这些事,胡濙显然毫不知情,他也不可能理解朱高煦的意思。
朱高煦轻轻抬起手一挥,胡濙便作揖告退。
今日比较重要的事,都办完了;朱高煦自问办事还比较效率。但是御案上摆着的奏章,仍旧没有批阅完,最近几天的奏章特别多。
他瞧着那些奏章,忍不住开始寻思、想改革批阅奏章的制度。
别的革新,他现在不能急着做。但是批阅奏章的法子,并不涉及国策大政的定论,改一下应该问题不大。
大明朝从洪武年间之后、便没有宰相了。太祖皇帝的精力特别好,七十多岁的时候每天还亲自批阅奏章;而太宗皇帝,便没有太祖那么好的精神了。太宗的法子、是把日常批阅奏章的差事拿给太子做,然后派人监督太子,再定期检查太子处理的政务。
朱高煦也没有太祖皇帝那么好的精神,他连太子也还没有。他相当不习惯、成天在这里处理政务。
因为朱高煦做藩王的时候,藩王府的那点政务根本不重要、地方上还有官员在操持诸事,他早就习惯几乎不管政务的逍遥日子了。
只不过现在不能再那么干了,大明江山已是他的,当甩手掌柜必定不行;何况万一被人从皇位上干下来,下场之凄惨可想而知。
朱高煦准备多想一下,望着那堆奏章怔怔出神了许久。
……
最近这些天,家眷全被逮进诏狱的人,只有袁珙、谭清、杨荣三家。别的“首恶”只是其本人进了诏狱,别的家眷都被看守在家中,等着三法司确定罪刑。
反倒是那些人家乡的宗族、亲朋,更倒霉!大理寺快马送去公文,叫地方州县官员看住那些亲戚、不准他们出远门;但地方官生怕走脱了罪人,径直把人抓了关进了牢里看管。那些被牵连的人,毫无准备便吃了牢饭。
但凡与东宫党羽有点关系的人,都是人心惶惶不得安生。耿浩也是其中之一。
在此之前,耿浩一直以为、明媒正娶的“袁氏”是太常寺卿袁珙的宗亲。因此听说袁珙涉嫌弑君大罪,锦衣卫在抓他的家眷亲朋好友时,耿浩便吓了个半死,因为他算是袁珙的亲戚了;于是他赶紧只身跑出了家门避祸!
可是京师最近还在戒严,城门查得很紧,耿浩便只能逃到一家客栈里、先躲一阵子再说。
耿浩出门的时候带着一马匹、一点钱。不料他在客栈住了才两天,马竟然被人从马厩偷走了!钱袋也不知被谁摸走了!
他又怕又气,在一座庙子外面的屋檐下住了一夜。结果他根本不想吃那个苦头!只待了一天一夜,他便又冷又饿又怕,甚至还觉得庙子有鬼。
耿浩只能硬着头皮回家。门子认出了他,急忙让他进了大门。耿浩便垂头丧气地往内宅里走,想先洗个澡换身衣服,然后吃顿热饭。
不料他刚走进去,忽然看见一个赤着上身的后生、从他的房间里跳了出来!那后生怀里抱着衣裳,撒腿就跑。
“你娘的!”耿浩愣了一下之后马上明白咋回事了!他大骂一声,便往前追。这时他的娘子“袁氏”涨红了脸,只穿了一件红艳的肚兜奔了出来,竟然拽住了耿浩。
耿浩见那后生正在爬围墙、半天也没爬上去,耿浩一边想挣脱袁氏,一边大骂:“老子要杀了他!你还护着他?”
袁氏一边焦急地看那蠢得爬墙都找不到法子的后生,一边求道:“是我引诱他的,你放了他罢。他也是个可怜人。”
耿浩怒极攻心,哪里管袁氏的求情?他用力挣扎,不料一个妇人动起真格来、力气也非常大,耿浩半天没挣脱死死抓住他的手。
这时那爬墙的后生,终于找到了几块废砖垫脚,往上一蹦、抓住墙头翻出去了。
待耿浩终于挣脱了袁氏,冲到后门,打开房门出去时,哪里还能见得那后生的踪影?
耿浩回到房间里,看到里面竟然放着欢乐椅、铜铃、画纸、丹青等物,那画纸上面、居然还有一副让人不齿的画!而袁氏正一脸羞意,在悉悉索索地穿衣裳。
“天呐!”耿浩大喊一声,拿双手抓扯着自己的胸襟,很快就把胸膛都抓烂了。他满面泪痕,又气又怒道:“我耿浩侯爵之后,诚心实意明媒正娶你!你竟然这样对我,真乃奇耻大辱!”
袁氏道:“你自己丢下家眷,仓皇跑了!我怎么知道你啥时候回来?敢情我要守活寡一辈子吗?”
耿浩哭道:“我才走几天?你那么快能勾搭上那小厮,必是之前搭上线了。”
袁氏没有吭声。耿浩见状心道:果然没有猜错!
耿浩道:“通奸是甚么罪?老子这就去报官,让你们奸夫淫妇吃不完兜着走!”
袁氏吓着了,忙服软道:“妾身知道夫君待我好,妾身知错了。夫君饶我一回罢,以后再也不敢了。你先坐下来消消气。”
耿浩折腾了一阵也累了,气呼呼地在一把椅子上坐下来,皱眉想着甚么。
袁氏一边给他捶腿,一边道:“以前,妾身以为自己是不在意那事儿的(袁珙家妓不缺客人),直到成婚之后,才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夫君实在不如更年轻的后生……”
“啥?!”耿浩再次暴怒。
袁氏急忙道歉,又道:“夫君娶我之时,便知我并非清白之身,你说过原谅我的。这件事过去、就让它过去罢,我发誓再也不做这等事了!”
耿浩着实是打心眼里喜欢袁氏这种妇人,打扮精致、不青涩颇有风情。但是他一看到那个画架子,顿时想到那小厮手里可能还有妻子的画像、每天欣赏着,心里便恼怒不已。
“我耿浩绝不原谅,你这等忘恩负义的妇人!”耿浩骂道,终于无法释怀。
……耿浩难以释怀,他抱着“反正都要被诛连”的心情,跑去应天府报了官。应天府的判官很快查出,耿浩那妻子不姓袁、而是袁珙府上的家妓;判官立刻知会了锦衣卫。
因为袁珙的罪太大了,凡是与他有关的人,都不能轻易放过!
锦衣卫本来根本不知道、原来袁珙还有个家妓在耿家;这时锦衣卫便立刻派人过来,把耿浩夫妇一起抓进了诏狱。
而那个小厮原来是个读书士子,也很快被查出来。但锦衣卫不管这事儿,应天府只好抓了那小厮,给这个正在走科举道路的士子、先写上一笔“作奸犯科”再说;并削去他的一切功名、终身不得科举!
第六百零五章 伤快好了
国子监监生写出一篇吹捧齐泰的文章、当众念了之后,很快在京师士林引起了一番震动。甚至有人暗地里猜测:这是有人结党,冒死想为建文翻案的前兆?
不过当天,那个着文者、便被查出了底细。
时国子监有很多留学生,朝鲜国的留学生最多,他们在国子监镀完了金、好回去做官;着文者正是一个朝鲜国人,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拜了礼部的胡濙为师!
而胡濙在最近两天内,才刚刚从礼部侍郎、升作礼部左尚书,深得圣眷!
当今圣上乃太宗皇帝嫡子,登基诏里也把太宗的文治武功、吹上了天。正常来看,今上不可能为建文朝翻案。
于是事情变得扑簌迷离。大多数官员持围观态度,只等着看后面的事。
大将平安、王斌等人是知道“李先生”身份的。平安立刻叫人誊抄了一遍那些文章,又用汉王都督府的印信,快马送去湖广给“李先生”……
二月初,半个月前从直隶太平州返回湖广的水师、才刚刚到达湘江西岸。汉王府内眷、官署官员尚未登船,平安的信已经到达汉王府中军了。
齐泰站在江畔,看完了那篇文章之后,久久站在那里没吭声。他脸上还戴着铁面具(号称受过烫伤),无人能看清他的脸,也无人知道他此时的神情。
他面对着渺茫的湘江江面、看着汹涌的浪子拍岸,先是用异样略带哽咽的声音说了一句话:“人生难得一知己。”
接着齐泰便跪伏在江畔,遥望东面京师方向、缓缓地叩拜了三次,他念念有词道:“士为知己者死,此生臣必不辜负圣心。”
齐泰站起来又回顾左右道:“本官脸上的伤快好了,左撇子亦将治愈。”
……
瞿能率领的数十万“伐罪军”中军主力,与朱高煦的前锋军几乎同时出发,早就在进军途中了。但是大军沿江走陆路,行军缓慢;行军时间须得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之间。
而汉王府护卫军盛庸部,则于收到太平州直隶会战获胜的消息之后,才拔营护送汉王府的人出发。他们先走衡州府的湘江西岸陆路;等到水师主力战船抵达湘江,便准备坐船走水路尽快进京。
两股人马虽然出发的时间前后不一,但到达京师的日子、算来倒是几乎同时,日子不会相差太久。
还有一股人马是去江西的。乃受汉王妃之意、盛庸调动的骑兵护送的杜夫人仪仗。他们护送杜夫人省亲之后,亦将从江西走水路进京;将来到京的时间、也差不多是那个时候……
二月春风似剪刀。
杜千蕊记得,她最后一次离开家乡,也是这个季节。
此时信河在古朴的余干县县城外流淌,草木新发的枝芽、含苞待放的花朵,为这座显得很陈旧的灰蒙蒙的城池、增添了生机与颜色。
护卫军及仪仗队到达县城外时,没想到阵仗那么大!
杜千蕊听到声音,挑开车帘时,便看见一大群官吏、差役,还有一些穿着礼服的命妇;路边围观的百姓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县城里着实很少发生啥大事,就算大明朝打了两次大规模的内战,这余干县城也毫无影响、没有丝毫战乱的痕迹。
从南昌派来的江西布政使司官员,在外面作揖执礼禀报夫人:前来迎接夫人仪仗的人,有江西三司派下来的有司官员、饶州府知府等、余干县知县等一干官员,饶州府的命妇,也随行前来迎驾。
此时汉王在京师登基称帝的消息,已报到了江西布政使司,各衙门已经奉诏了。官场上的人都很有见识,这杜家女子在藩王府时就封了夫人,不久之后必是皇妃。于是迎接的礼仪规格非常高。
这反倒让杜千蕊有点忐忑不安,生怕江西布政使司有文官不高兴,上奏弹劾她铺张逾制。
杜千蕊没下车,在马车上用官话开口道:“我此次回乡,只为看望父母。圣上仁德爱民,诸位应一切从简,不得扰民。”
官员们顿时大声赞誉,“杜夫人崇孝道,为江西布政使司命妇、妇人之表率。”“夫人贤惠爱民,百姓之福也……”
远处的百姓亦是议论纷纷,他们说话便没那么讲究了。许多人在问:“这是哪家千金呐?可是发迹了!”“杜家是不是大院坝村那边的?”“啧啧,看这阵仗,连省里、府里也来人了!”
或是时间太过仓促,县官的差事也没办好。此时连人群里的百姓也猜出杜家在哪里了,但县官至今没找到杜夫人的娘家在何处。
盖因杜千蕊以前默默无闻、也无名分;直到汉王起兵之后,才给她封的夫人。“伐罪之役”战争期间,江西布政使司从未纳入过汉王府的地盘,此前便没人关心汉王府一个非正室的夫人。
知县称,已在县城备下行营;请夫人的仪仗入驻,官吏们去杜家接人进城。
不过杜千蕊以一切从简为理由,决定亲自回家看她父母。
……杜家那村子,可没有驿道,田野间的羊肠小道、车辆难以行走。杜千蕊说了地方,建议随从走信河水路;于是县官等急忙去征调船只。
一大群人带着船队出发之后,走到了半路。就在这时,传来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县官得到禀报,那杜家的男主人(杜夫人的亲爹)叫杜三,已经被处斩了!这一回、原本只是个皇室贵妇省亲的事,顿时变得分外复杂和严重!
原来在几年前,余干县发生了一次命案,城中一个开当铺姓李的人失踪;一年多时间后,县衙官吏才从信河边的土坑里、找到了一具埋在那里已经腐烂的尸首。仵作带着李家人,通过其高矮、骨骼牙齿毛发等,大体认为是苦主的尸首;当然已无法完全确认。然后查到了杜三的头上。
杜三与死者认识,并有来往。县官查出了很多人证与供词,但没找到物证;好在那杜三受不住拷打,自己供出了诸事,并按手印画押。
县官当时也不知道、杜三的女儿竟能如此尊贵!县官本就人为只有杜三才有嫌疑、认定了杜三是凶犯,彼时便图了个省事,径直判了案。
时间过去了太久,也没人来翻案。待刑部、江西按察使司的复核公文下来之后,县官直接把杜三给明正典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