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正德》TXT全集下载_120(1 / 1)
第二百八十章 王守仁回京
朱厚照在宫里面堆雪人,城门口却迎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是一个年轻的文官,但是看他的衣着相貌,却更像一个武将。尤其是他的脸上,被寒风吹得都有一些干裂。看了一眼京城的城门,年轻的文官笑了笑,开口说道“终于回来了。”在他的身侧。还有另外一个文官,听了这话之后,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然后开口说道“大人可是想家了?去了西北这么久,我都有一些想念京城的繁华了。”“是啊,想家了。”年轻的文官点了点头说道“伯虎,这一次回京之后,短时间内我们怕是不能一起共事了。不过在西北你也算是有功劳,这一次回来也是升迁,以后自然是大展宏图。我在这里先恭喜你了。”“王大人客气了。”唐伯虎笑着说道“我怎么能和王大人相比呢?王大人在西北平定叛乱、开阔商路、练兵实边,这功劳自然是你最大。这次回来朝廷自然是要有重赏的,王大人必然飞黄腾达。以后还请王大人多多提携。”王守仁看了一眼唐伯虎,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的情况你也知道,估计这一次回来怕是要投闲一阵子。不过这样也好,说起来也有几年没休息了。跟着太子殿下四处征战,我还真的需要好好的休息一下。”这两个人自然不是其他人,正是从西北回来的王守仁和唐伯虎。这一次两个人算是完成了西北的事情,也是立了功劳被调回来的。对于王守仁的话,唐伯虎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王守仁的事情,唐伯虎自然是知道的。与王守仁相处共事这么久,他深深的知道王守仁无论是做官还是领兵的能力,都是天下一等一的。最重要是王守仁的胸怀和学问,真的是让人感佩。但是唐伯虎也知道王守仁的情况。王守仁的父亲是内阁阁老王华,如果现在王大人得到重用的话,那么就显得父子二人权势过重了。之前王大人领京营的时候,朝中已经有这样的声音。这一次回来,王守仁高官之位是肯定有的,但是想要落到实职上,怕是不太容易。尤其是在军方那边,恐怕要投闲一段时间。这倒不是说朝廷或者太子殿下不重视王守仁,恰恰相反,这是对他的一种保护。毕竟他的父亲现在是内阁的阁老,他的地位自然不会被提拔的太快,有可能会放到文官那边的。“行了,你我就此别过吧。”王守仁笑了笑。他刚才的话也并不是假话,他的心里面真的是这么想的。自从跟着太子殿下之后,自己忙忙碌碌真的好几年了。从经营到西北再到漠北草原,再到辽东,自己跑了大半个大明,去的全是苦寒之地,没能够在老爹面前尽孝,也没能够好好的陪陪妻子和孩子。这一次有机会来,正好做一些这样的事情,好好的休息几年也挺好的,毕竟现在很多事情能让他安心了。他刚刚跟着太子殿下的时候,大明朝的钱没有,边军的战力也堪忧,边关每年都打仗,而且是败多赢少,他心里面也是忧心忡忡。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大明军力强盛,四海升平,也的确没有他什么事情了。朝中的钱粮也多了起来。这两年能够感觉得到,边关的粮饷都是足额发放的,朝廷的奖励也从来没有延迟过,这就证明朝廷有钱了所以他也可以放心了,安心的在家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唐伯虎也对着王守仁抱了抱拳,笑着说道“以后咱们在京城,闲下来的时候要多多叨扰王大人了,到时候找王大人喝酒。”“你可少喝点酒吧。”王守仁笑着说道“上一次因为喝酒都生病了,还喝?”唐伯虎也不以为意,而是大笑着说道“我这心里面高兴。人生在世,遇到高兴的事情自然是要喝的。我这辈子怕是离不了酒了。”摇了摇头,王守仁无奈的说道“那你来吧,我去太子殿下那里讨一点好酒。”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各自向前而去了。在西北这几年,两个人可以说得上是惺惺相惜,都有报国心,也都是希望为百姓做一点实事,所以两个人也相交甚好。现在一起回到了京城,两人心中除了百感交集之外,自然也是感触颇多。紫禁城,咸阳宫。朱厚照听着下面人的汇报,轻轻的点了点头。王守仁和唐伯虎回来了,朱厚照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两个人算是自己的班底。虽然朱厚照手下的人不少,但是能够称得上心腹班底的人却不多。户部那边倒是有几个人是他的,可大多也都是一些老官僚,用他们做事可以;托付心腹大事,那些人却是靠不住的。反而是王守仁和唐伯虎,这两个人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能力和忠诚都没什么问题。“他们应该回家了吧?”朱厚照笑了说道“这两个人都是聪明人,暂时也不会上门了,估计要明天或者后天吧。行了,你退下吧。”说着朱厚照对陈洪摆了摆手,然后转身往里面走了进去。无论是王守仁还是唐伯虎,都可以说是大明官场上的后起之秀。尤其是王守仁,不但深得朱厚照的信任,而且可文可武,是非常难得的人才。现在很多人在说,王家怕是会再出一个阁老。父子二人双阁老,传出去也算是一代佳话了。对此朱厚照也没给什么评价,因为他知道自己真的有让王守仁当阁老的打算。不过不是在内阁,而是在军机处。走进屋子之后,朱厚照就看到了太子妃。笑着走过去,朱厚照发现太子妃在画画。虽然朱厚照娶的也是寻常百姓家的女子,但是不像其他皇帝的那些皇后真的是不懂什么。比如万历皇帝的母亲,她的老爹是一个木匠。她只不过是王府里面的一个侍女,因为有了孩子,所以地位不断的提升,最后做了太后。朱厚照的太子妃还是很不错的,文化上很好,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前世的朱厚照与太子妃没有什么太多的话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厚照没文化。这位皇帝从小爱好武事,满脑子都是行军打仗,从小也爱玩闹,对于读书就更没什么兴趣,所以和太子妃也合不来。按照史料的记载,朱厚照打仗回来,看到清瘦的皇后,说的就是让皇后多加一点肉,平时多吃一点,看着太瘦了。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朱厚照发现太子妃虽然不是文青才女,但也的确算得上是饱读诗书。前世的朱厚照与太子妃两个人想要和谐的沟通和相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这一辈子却不一样,朱厚照本身也是勤学苦练了这么多年,虽然算不上什么大才子,但是该有的功底还是有的。毕竟才子靠的是天赋。走到太子妃的时候,朱厚照探出头看她画画。这幅画画的是人。一个身穿盔甲的人坐在马上,手中拎着宝剑,英武之气扑面而来。从样貌和装扮,朱厚照看得出来这画的就是自己。轻轻的环住太子妃的腰身,朱厚照笑着说道“在太子妃的心里面,本宫如此英武的吗?”听了朱厚照的话,太子妃的脸有一些发红,轻轻的靠到朱厚照怀里边,说道“太子殿下在妾身的心里面,就是这天下最英武的男子。太子殿下不但是最英武的男子,而且才学出众,是世间一等一的奇男子。”听了太子妃的话,朱厚照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轻轻的抱着她,看着她画画,两个人相处的十分的融洽。门口的太监和宫女看到这一幕,全都露出了笑容。宫女们眼中还有羡慕,但更多的却是恭敬。与此同时,乾清宫之中。朱佑樘正在和王华谈话。对于王华这个大臣,朱佑樘的感情很复杂,因为原本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大臣,想留着给儿子用来辅佐的,学识才干都是非常不错。可是谁能想到世事就是这么无常,王华的确和儿子走得很亲近,但他现在进入内阁后,儿子居然不准备用他了,反而着手去培养王华的儿子。好在王华的儿子也争气,看起来已经颇具朝廷重臣的样子。“王守仁已经交割差事了吧?”朱佑樘看着王华,笑着开口问道。“陛下,犬子的确已经回府了。”王华有些拘谨的说道。外面对他父子的舆论非常多,大多数也不是什么好的评价。至于是什么原因,王华也知道,无非就是羡慕嫉妒恨罢了,所以他也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木秀于林,风必吹之,这一点他是知道的。不过在皇帝这里,王华还是不太敢提起这件事情,生怕引起皇帝和太子之间的龌龊。毕竟这件事情不光是自己父子的事情,还牵扯到了皇帝和太子。如果单纯的是自己父子的事情,无非就是一个人投闲罢了。这对于王华来说并不是很难接受的事情,实在不行他回家养老都行,儿子出息了比什么都重要。儿子果然也没有让自己失望,自己已经做到了内阁大学士的位置,也的确没有什么太多的遗憾了。朱佑樘看了一眼王华,笑着开口说道“今日叫爱卿来,就是和你商量一下王守仁的事情。这两年他在西北干的还好,是应该重赏一下。”“他跟在太子身边,做的也很好。无论是在西北还是在漠北,或者是在辽东,也都是屡屡立下了大功劳。在朝堂上的年轻官员之中,他算是第一人了。”听到朱佑樘的这一句话,王华的心里面咯噔一下子。还是引起陛下的猜忌了吗?于是王华向前走了一步,缓缓的开口说道“说到这件事情上,臣有一件事情想求陛下。”说着,王华直接跪了下来。这一下搞得朱佑樘一愣,连忙开口说道“有什么事情爱卿之说就是了,何至于如此?咱们君臣相处多年,也算是多有了解,朕深知爱卿的为人,爱卿也应知朕。”朱佑樘说着转头看向身边的杨鹏,催促道“还不快把王爱卿扶起来?”杨鹏连忙走过去,伸手把王华给扶了起来。等到站直了身子之后,王华朝杨鹏拱了拱手,然后才开口说道“多谢王公公了。”同时,他转身对朱佑樘行礼,面容严肃的说道“陛下对我父子二人,天高地厚之恩。我父子二人得皇家信任,自然是应该为陛下尽忠。”“可是臣也有一些私心,臣现在年纪也大了,臣子这几年一直在四处跑,一直没能在臣的面前尽孝。这一次他回京,臣就想把他留在身边。”“臣年纪大,身子也不好,还请陛下念在臣这几年忠心耿耿的份上,能够准许臣所求。臣不想去了没有人在面前送终。”朱佑樘看了一眼王华,脸上的表情十分的古怪。王华的意思,朱佑樘算是听明白了。虽然有几层意思,但是朱佑樘大概都理解了。首先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让自己能够不重用王守仁,说白了就是把奖励给往下放一放。原因自然是因为他的原因,皇帝肯定是没有错的。另外强调他自个儿身子不好,可能要死了。说白了就是如果他们父子引起了皇家的猜忌,那么只要给一点暗示,估计他回去就辞官。对于王华的反应,朱佑樘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如果从君臣的角度来说,王华的做法自然没什么不妥。可是朱佑樘一直以来都是以仁义对人的,对于所有的臣子,他保持的都是一份仁爱之心,同时与臣子的关系非常的和谐。王华这么想他,还是让朱佑樘有一些伤心。不过朱佑樘也知道君臣之隔,并没有生气,只是笑着说道“既然爱卿有此求,朕自然是允许的。那就让王守仁在京城为官吧,至于爱卿的身子,回头朕就派御医给爱卿调理一下。”“王守仁回京之后任何职,朕想了想,就做兵部侍郎吧,兵部左侍郎。这几年他一直都在地方上打仗,在京城到兵部去历练一下,相信对他以后也是大有裨益。”。
第二百八十一章 边塞才子
听到朱佑樘的话,王华略微一愣。让自己的儿子做兵部左侍郎?要知道这可是实职,与之前的加衔不一样,彻彻底底的做到了兵部的二号人物。王华觉得陛下可能是在试探自己,于是连忙开口说道:“臣子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王华如此小心翼翼,一方面为的是自己的儿子,另外一方面也是太子。当朝的太子已经足够强势,在各个方面都已经掌握了很大的权力。这也就是当今陛下,不然父子之间早就爆发斗争了。这种局面在很多臣子看来,能够维持这么久,已经是颇为不容易。这与陛下只有一个儿子有关系,也与陛下的为人有关系。可任何事情它都是有一个限度。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它就会出事情。所以很多臣子都已经开始担心,一旦皇帝和太子爆发冲突,让他们如何站队?如果陛下还有其他的儿子,或许还能好办一些,可是当今陛下就太子一个儿子,就你赞成得罪陛下,你反对就得罪太子。将来太子登基了,哪有你好果子吃?所以大臣们心里面都很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王华也是如此。尤其是王华父子实在是太敏感了,如果真的出这种情况,那事情可能就麻烦了。以他们父子为引爆点,他们父子如何自处?看了一眼王华,朱佑樘无奈的笑了笑,开口说道:“爱卿就是如此看朕的?”“臣不敢。”王华连忙开口说道。显然他的态度让皇帝不顺心了,他心里面顿时就忐忑了起来。难道自己想错了,陛下真的是想用自己的儿子?“王守仁非常的有才干,这些年也立下了不少功劳。如果不是因为他还年轻,需要压一压,他已经不是现在的地位了。很多事情爱卿你也应该明白,朕就没有必要说的那么清楚了。”“可年轻人总是要培养的,不然的话也不会太明白事情。王守仁这几年做的很好,可他的确一直都是在军方转,一直都是在地方转,这对他不是很好。”“这一次回来要安稳一些年,那就索性去兵部吧。在兵部做个侍郎,让他知道全国的军队是怎么回事,学一学在中枢应该是怎么做事情。”“这对他的将来很有好处,爱卿不必多想,把心放在肚子里面就行了。如果朕有机会的话,也不会等到今天。”“朕有这样的儿子,大明朝有这样的太子,是大明的福气,是天下的福气。朕知道自己不是明君圣主,但是该有的胸襟还是有的。”听着朱佑樘的这些话,王华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直接撩起衣服跪倒在了地上,然后开口说道:“陛下此言,臣不敢苟同。陛下自从登基以来,亲民勤政、仁爱治国,自三皇以下,能超越陛下者,少。如果陛下都不能够称为明君,那我天下哪有明君?”“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内修德政、外震胡虏,我大明朝四海升平、国力日盛,陛下实乃我大明朝中兴圣主。上越历代明君圣主,下为后世帝王之楷模朱佑樘看着王华,听着他说的话,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随即很快就消失了。他迈步从上面走了下来,亲手将王华搀扶了起来。微笑着看着王华,朱佑樘开口说道:“朕唯愿天下太平,百姓身上有衣、腹中有食,如此朕愿足以。”“陛下圣明。”王华连忙躬身说道。“行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你回去告诉你儿子,让他休息几天之后,直接就去兵部上任吧。”“是,陛下。”王华连忙答应了一声,然后说道:“如此,臣告退。”轻轻的点了点头,朱佑樘看着王华的背影,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等到王华走远之后,朱佑樘轻轻的摇了摇头,然后背着手向后宫走了过去。还是去陪陪皇后比较好。这件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北京城,一时之间臣子们对朱佑樘的吹捧更厉害了。显然陛下能够做到这一步,这是很多臣子们没有想到的事,同时也是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情。说起来在当今陛下的麾下做事,真的很舒服。能够得到这样的皇帝,是做臣子们最期盼的,那么必然就是要颂扬的。所以对于朱佑樘的吹捧又高了一个档次,基本上已经向上超越汉文景两位皇帝,为中兴圣主。一时之间京城内外,对于朱佑樘的颂扬之声,响彻云霄。咸阳宫。这个消息自然也传到了这里,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朱厚照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他的心里面也十分的感叹,大明朝的弘治皇帝,不愧被称为仁君,单单是这份心胸和胸怀,这就不是一般的皇帝能够企及的。正在朱厚照站着发呆的时候,刘瑾悄悄的走到了他的身边,恭恭敬敬的说道:“太子殿下,唐伯虎求见。”比起王守仁,唐伯虎自然就没那么多人关注,同时也没有那么多人在乎他,所以他可以心安理得的来这里求见。如果唐伯虎不来,反而会让人觉得他忘恩负义。毕竟唐伯虎从出仕开始。就一直得到太子殿下的提拔。那一次科举舞弊案,如果不是太子殿下,唐伯虎早就废了。正是因为太子殿下对他的看重和提拔,所以他才有了今时今日,太子殿下就是他的恩主,为太子殿下去送命都是正常的。如果回来不去太子那儿叩拜,那就已经不是做官的问题了,而是人品的问题,肯定是要被唾弃的。朱厚照听说唐伯虎来了,连忙笑着说道:“那就让他进来吧。”事实上对于唐伯虎,朱厚照还是很好奇的。这么一位大明朝历史上落魄的才子,今时今日到底怎么样了呢?朱厚照很想知道。这几年在西北,他是不是还像原来一样?朱厚照也很想看看。“是,太子殿下。”刘瑾答应了一声,连忙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时间不长,唐伯虎就在刘瑾的引领下走了进来。见到朱厚照之后,唐伯虎直接撩起衣袍就跪倒在了地上,然后说道:“臣唐伯虎,参见太子殿下。”朱厚照看到一幕顿时就笑了,径直走到了唐伯虎的面前。伸手向唐伯虎搀扶了起来。他上下的打量了唐伯虎一番。笑着说道:“看起来黑了不少,也壮了不少。挺好,挺好。”唐伯虎有些羞涩的笑了笑说道:“臣在西北没有让太子殿下蒙羞。”这句话虽然说的很轻,但是唐伯虎的语气却很重,显然这句话压在他的心里面已经很久了。看似是在表功,其实确实在说他的心。在西北这么长时间,除了为百姓做事以外,唐伯虎心里面最坚定的想法就是,自己不能够给太子在下丢脸,自己可是太子殿下的人。他有这种想法,皆是因为太子殿下对他的看重。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在唐伯虎看来,太子殿下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足够让自己以死相报了。所以他心里面时时刻刻都念着这个。听到唐伯虎的话,朱由校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唐伯虎的肩膀,说道:“你在西北的事情做得很好,本宫也一直有收到奏报。你没让本宫失望,本宫没有看错人。”听到朱厚照的这句话,唐伯虎的眼圈有些发红,随后躬身道:“臣不敢让太子殿下失望。”“好,做得好。”朱厚照又笑着说道,同时转头看向刘瑾,吩咐道:“让人去准备一桌酒菜,本宫要和唐伯虎好好喝一杯。”刘瑾答应了一声,然后转身出去安排了。“来,坐下说。”朱厚照拉着唐伯虎坐下,说道:“虽然奏报上也都有说辞,但是很多事情还是要你亲自来说。来,把西北的事情说给本宫听听。”唐伯虎自然不敢怠慢,把自己在西北的所见所闻和所做全都详细的向朱厚照进行汇报。朱厚照则是一脸认真的听着,不时还开口和唐伯虎说上几句。咸阳宫的一座宫殿里面,太子妃看着眼前的宫女问道:“太子殿下不过来用膳了吗?”“回太子妃,刘公公刚才来交代过了,太子殿下今日不过来了。”宫女说道:“据说前面来了一位叫做唐伯虎的官员,太子殿下要和他一起饮酒。”“唐伯虎?”太子妃有些迟疑的问道:“可是那位边塞才子?”“回太子妃,正是那位边塞才子。”宫女脸上带着几分希冀说道:“人家都说大明朝的这位边塞才子,乃是当今第一才子,诗书画都是当时第一,尤其是他做的边塞诗,颇有盛唐之风。”太子妃点了点头,有些赞赏的说道:“我也读过一些,的确如此。可是我却不知道太子殿下和他有这么深厚的交情,居然还要把他留在宫里面饮酒,这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你去找一个人来问问,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太子妃。”宫女答应了一声,然后赶忙出去找人了。很快一位稍微上了些年纪的太监就被带了进来。听到了太子妃的问话之后,太监连忙说道:“这件事情好像很多年了,当初唐伯虎被卷入了一场科举弊案,虽然最后查无实据,但因为他做事放荡,陛下还是治了他的罪,想要削了他的功名,永世不得参加科举。”“那个时候是太子殿下救了他,把他发配到了西北去。奴婢记得很清楚,当时太子殿下和那个唐伯虎说,要让他用笔来画大明的万里江山,用诗词来写大明的边塞风光。”“于是唐伯虎就去了西北,原本只需要在西北待三年,谁想到他一待就是五年。这五年来,唐伯虎走遍了西北的很多地方,写了很多诗,画了很多画。回到京城之后,他苦读一年,一举就考上了进士,然后就跟在了太子身边。”“很多人都说太子殿下慧眼识人,说的就是这个唐伯虎。这个唐伯虎也没有让太子殿下失望,这些年做官一向都是勤勤恳恳,名声也非常好。这一次调回到京城,肯定是朝廷要重用他了。”老太监说到这里,脸上也带着喜色,然后说道:“这个唐伯虎算是太子殿下的潜邸之臣,如果非要说谁比他更得太子殿下的信任,那也只能是王守仁王大人了。”太子妃听到这里,心里面也有了一个大概。太子和王守仁的事情,她当然知道的更清楚。这位王守仁也是一开始就跟着太子的,跟着太子练兵,跟着太子四处征战,可以说把太子的领兵本是学的很好,现在已经也有大明军方第一人的气势了。“不知道他今日来是不是会给太子殿下送来一些诗词或者书画?”太子妃的心里面带着这样的期望,喃喃地说道。事实上太子妃猜的没错,唐伯虎的确带来了一幅画,此时正在展示给朱厚照看。这是一副很长很长的画,上面画的就是大明朝的边塞之景,雄浑的沙漠、孤立的城墙以及所谓的士卒,看起来如此的真实。朱厚照一点一点的看着这幅画卷,脸上的表情也逐渐兴奋了起来。看完之后,朱厚照转头看向唐伯虎说道:“此画可为传世之宝,可媲美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亦可媲美宋代的千里江山图!”“好画啊!好画!”朱厚照笑着说道。唐伯虎用心做的画,加上他的才华,自然是当得起这个称号的。看着一幅珍宝级别的画出现在自己面前,朱厚照的心里自然是很高兴的。站在一边的唐伯虎连忙说道:“臣从来没敢忘太子殿下对臣的交代,用臣手中的笔,描绘大明朝的万里江山。这一幅边塞图,是臣走遍了西北之后画的。”“如今西北已不复当年之状,百姓生活安排日益富足,全赖陛下和太子殿下。能够生在如此盛世,能够得太子殿下如此看重,臣三生有幸。”朱厚照笑着拍了拍唐伯虎的肩膀,说道:“这幅画回头本宫去献给父皇,相信他也一定会非常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