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 >逆水行周 >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865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86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州总管府爆发的叛乱似乎余波未平,应该没有能力派兵支援亳、徐。

所以对于尉迟氏当家人尉迟惇来说,徐州总管府一旦有守不住的趋势,他极有可能会以此作为筹码,割地与陈国媾和。

徐州州治彭城,是控制泗水水系的要地,也是淮泗地区的第一重镇,南军有了彭城,北伐中原时可以借助泗水水系输送粮草,支撑大军攻到黄河南岸区域。

所以彭城是南军北伐中原必须占据的一个重要据点,陈国一旦拿到了彭城,就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而陈国已经收复淮南,战略目标迟早会转向江州甚至巴、湘二州,与周国宇文氏的矛盾加深,迟早要翻脸。

若宇文温放弃东攻彭城、选择北取小黄,可能在小黄还没拿下的情况下腹背受敌,将自己的全部后背连同侧翼暴露给占据淮南、徐州的陈军。

稍有不慎,宇文温就会变成另一个关羽,形势一片大好之际被人搞偷袭断了后路,兵败被俘,拉去建康游街然后脖子上来一刀。

这不是宇文温自己吓自己,而是众将一致认定的风险,东南道行军未必有把握速下小黄,而亳州军虽无南下进攻之力,自保却没什么问题。

更别说宇文温的岳父尉迟顺不会坐视小黄被围不理,肯定要分兵来救,到时候东南道行军拿不下小黄,又失去速取彭城的机会,两头落空,错失大好良机。

然而,即便东南道行军顺利东进,全取徐州总管府,接下来面临的战略态势,依旧很危险。

黄河、淮水、长江,从北往南看,这三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形成一个“三”字,若东南道行军收复淮北全境,那么周国宇文氏控制的淮北,就变成“三”字中间那一横,

北面,是尉迟氏控制的河南地区,南面,是陈国控制的淮南地区,对于东南道行军来说,这同样是腹背受敌。

而这种长条状的地区,只要中间一点被截断,末端东段,淮泗地区的军队就会孤立无援,迟早要完。

即便如此,宇文温还是选择东进战略,将领们对此也持赞同态度,因为出征打仗,本来就是要冒着生命危险,大家既然连死都不怕,当然不怕冒险,无非是值不值得。

基于这个战略目标,宇文温制定了一系列战术方案,今日军议,就是要大家群策群力,将这个战术方案完善并立即付诸实施。

简而言之,宇文温要和时间赛跑,赶在陈国和尉迟氏媾和前拿下彭城,然后赶在陈国翻脸之前,稳定淮北防线,时间节点是今年秋收。

宇文温判定,刚收复淮南的陈军,至少要等到秋收时才有足够的粮食支撑军队北犯,顺便“就食于敌”减轻后勤负担。

所以己方要赶在秋收之前拿下彭城,收复徐州总管府地界,在那之后看情况决定是否抽兵北上。

届时,要么以彭城为据点,北上取青齐之地,要么以涡阳为据点,北上取亳州之地,最终目标是宇文温要协助宇文明,将尉迟氏的军队赶到黄河以北。

到时候,南边的陈国再跳也没用。

这一系列战略、战术,立足点就是赶在秋收前拿下彭城,如今是夏天,还有不长不短的时间,战机还是有的,所以宇文温和众将议了一个多小时候,做出最终决定。

行军总管杨素领兵东进,主攻彭城;行军总管韩擒虎同样领兵东进,取彭城南方屏障下邳。防范南面泗口附近陈军可能的偷袭,两军以杨素为主。

行军总管宇文十五继续坐镇淮西,防范寿春方向陈军有可能异动的同时,确保淮西地区完成秋收,筹措粮草供应大军。

最关键的战线节点:汝阴、涡阳,由行军元帅宇文温亲自镇守,驻扎地为涡阳;行军总管史万岁,领兵驻扎在涡阳以北,防范亳州军可能的南犯。

史万岁所部还负责伺机佯攻小黄,迫使亳州军收缩兵力,无法分兵东进增援徐州,亦或是分兵西进增援郑州。

与此同时,史万岁和宇文温互为犄角,防范南面陈军的偷袭。

由宇文温坐镇涡阳、居中调度,确保东线作战官军的后勤及后路,众将对这一决定毫无异议,甚至认为没人比宇文温更合适。

这不是大家恭维宇文温,而是宇文温守悬瓠的出色战绩,让行军总管还有其他将领们信心十足,有西阳王守后路,杨素和韩擒虎可以全力以赴攻略淮泗地区。

另一个原因,是宇文温筹措粮草、军需确实有一套,所以,各位行军总管的要求就纷至沓来。

要兵员,要粮草、辎重,而要速下彭城,还得打造大量投石机,需要大量轰天雷,都需要大量物资,要满足这些要求可不容易。

持续两年的战事,一年以来的连番大战,同时对河南、两淮两个方向用兵,已经让山南地区的人力物力透支,宇文温想要筹措行军总管们所提要求中的各种物资、兵员,困难很大。

但宇文温对此依旧有信心,他环视在场将领一番,开口说道:

“论行军打仗、攻城掠地,寡人可能不如诸位,可说到筹措军需、转运粮草,诸位,可比不上寡人”

第一百三十七章 内插法

傍晚,刚结束军议的宇文温再度入城,在涡阳城内下榻处,吃了几个炊饼喝了几碗粥,继续接客见客,此次他要见的客人是平民,要商谈的事情为公私兼顾。

王越及几位黄州商贾,在涡阳官署等了大半日,此时终于见到了西阳王大东家,于是人手一叠厚厚的资料,准备向宇文温做汇报。

宇文温很忙,所以没时间废话,他的开场白就是“本金即将到位,下一步可以开始了”。

所谓“本金”,就是宇文温午后接见各地豪强子弟时,提出要向各宗族“借贷”,这些宗族必须在五日之内借给官军数额不等的物资,这就是“本金”。

宇文温拿到这笔预计折钱超过一百五十万贯的物资,可以用来补充军需,但怎么用,却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就是直接把这些物资充作军需,简单直白;第二种办法,就是“资本运作”,经过一系列运作之后,两文钱能花出至少三文钱的效果。

第二种办法听起来不错,但实行起来有风险,那就是一旦遇到“不可抗拒因素”,可能会搞砸,不像第一种办法那样稳妥。

宇文温综合考虑后,选的是第二种办法,也就是将借来的物资存入日兴昌柜坊,在确保军需的前提下,让日兴昌柜坊和其他人也能发一笔财。

他代表黄州总管府署,以一成的利息向各地豪强借贷,以一成五的存息存入日兴昌柜坊,而日兴昌柜坊以二成的利息放贷,放贷给各地作坊主,让其扩大生产,招募更多的百姓。

还要放贷给淮西各地新坞堡主,让他们有充足的物资保障以便顺利完成秋收,而这些地方收获的粮食将是保障岭南道行军作战的关键。

宇文温如此进行资本运作,就是要使这笔物资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