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864(1 / 2)
d、连襟,日后这些人可能会投入朝廷这边,待得时机合适必然沉渣泛起。
这种隐患,西阳王是知道的,但毫不犹豫做出了选择,阴世师认为若换成自己,怕是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迟迟下不了决心。
他一行人策马来到城门处,只见大量零散队伍正排队接受守门士兵的检查,等候入城。
这些人见着身着戎服的阴世师一行人,赶紧行礼并让过一边,态度之恭敬让阴世师颇为意外,看了看这些身着布衣却带着弓箭骑着骏马的人,他心里大概有了数。
守门官认得阴世师,所以他一行顺利入城,径直向官署而去。
涡阳官署,如今是行军元帅行辕,官署门口,同样聚集了许多人,排队依次接受士兵检查、登记,都完成后方能入内,阴世师看着这门庭若市的热闹情景,不由得想起当初。
当初在悬瓠,落难天子号令各地官员、豪强起兵勤王,几乎没人响应;后来西阳王领兵南下,即将对两淮用兵,同样号召各地豪强踊跃起兵,支持官军讨逆,依旧是应者寥寥。
那些淮西的坞堡豪强们,只是派人送了些粮草聊表心意,实际上还是想坐山观虎斗,左右逢源,没把西阳王当一回事。
这样做的后果,大家都看到了,而西阳王把淮西“清洗”了一遍之后,加上尉迟氏大军新败、涡阳守军不战而降,未等入城的西阳王向各地派使者,各地豪强们马上不请自来,派嫡子到涡阳“等候差遣”。
要人,要粮,都没问题
涡阳是谯州州治,谯州临近地区的豪强之所以如此热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尉迟佑耆大败,淮北已无尉迟氏的野战力量,而淮西坞堡豪强的下场,这些豪强都看在眼里。
面对磨刀霍霍的西阳王,谁不会脖子发凉
西阳王在尉迟佑耆大军尚在的情况下,还敢对淮西豪强下手,那么现在的形势下,更不会对不听话的人心慈手软,阴世师觉得若连这点形势都看不懂的豪强,真的没必要留着了。
所以,方才排队等着入城的人,现在等着进入官署的人,都是各地豪强派来的嫡子或者亲信,要入城聆听西阳王的教诲,看看有什么机会能为官军讨逆而效力。
这种门庭若市的场景,数月前阴世师还不敢想象,他觉得如何同各地豪强打交道、获得对方真心支持是一件头痛的事情,如今西阳王轻而易举做到这点,真是有手段。
走进署内,阴世师远远看见议事厅前人头攒动,那是等着西阳王召见的人们,忐忑不安等着关键时刻到来。
阴世师要去的不是议事厅,他沿着回廊向前走,刚拐向另一边,却迎面看见数名布衣男子在廊下窃窃私语。
那几人看见身着戎服的阴世师过来,恭敬地行礼,阴世师随即停下脚步,向其中一人点点头,以示还礼。
这些商贾,即便是来自黄州,也不值得朝廷官员回礼,阴世师之所以要向其中一人点头还礼,是因为对方为西阳王的大掌柜王越,他好歹要给点面子。
寒暄几句后,阴世师提醒王越:“王掌柜,大王要接见许多客人,你们怕是要久等了。”
“无妨无妨,草民等就在这里恭候大王召见。”
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求
午后,涡阳官署议事厅内人满为患,来自各地的豪强子弟们,此时屏声息气,个个竖起耳朵听西阳王发表谈话,虽然坐在上首的西阳王笑容和蔼、满面春风,但下首的听众们没人敢掉以轻心。
数百年来,两淮之地的强宗著姓在南北相争的大背景下,形成了一套生存法则,那就是左右逢源,为了保证宗族的延续,采取两面下注的策略,确保在南北朝廷的统治下都能存活。
无论是南、北哪个朝廷统治,当地豪强们都要做良民,而当另一方的军队过来时,会迫不得已提供一些粮草,待得当地归属改变,由另一个朝廷所管辖,那么他们就是新朝廷的良民。
这套法则现在不好用了,因为有人要求他们必须选边站,而试图左右逢源、甚至站在对立面的宗族,下场可不怎么好。
那个人就是西阳王,而淮西地区发生的事情,在场的人们都有所耳闻,甚至都知道得比较清楚,随着尉迟氏军队的溃败,西阳王率领大军驻扎涡阳,没人敢再首鼠两端。
至少明面上不敢如此。
各强宗著姓以坞堡为核心聚族而居,他们的坞堡对于贼寇来说坚不可摧,但对于拥有投石机、轰天雷以及大量兵马的官军来说,要攻破坞堡只是时间问题。
而西阳王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和他作对是什么下场,傻瓜才敢对着干,所以,对于西阳王提出的要求,没人敢不以为然,也没人敢阳奉阴违。
一番开场白之后,西阳王宇文温首先对与会人员“心向朝廷、踊跃拥军之举”表示欣慰,然后直截了当提出要求,
要求之一,各宗族宗主必须送嫡子到涡阳“协助处理军务”,这就是遣子为质。
要求之二:输送粮草以供军需,这就是要各地宗族们拿出足够分量的粮草犒军,而不是“意思意思”就行了。
而具体输送多少粮草,每家都有定额,与会者原以为西阳王会狮子大开口,结果听得自家要输送的粮草数额后,不由暗地里松了口气:要的数量尚在宗族承担能力范围内。
这几年两淮年年打仗,说各地宗族不受影响那是说瞎话,无论是隋军、周军、陈军都控制过两淮,结果两淮之地数次易主,摊在各地宗族身上的负担可不少。
与会人员原以为此次西阳王携大捷余威会强拿硬要,可如今要的粮草却没有大家预想中的那么多,许多人松了口气的同时,不由得担心起来。
他们担心西阳王是不是有什么更苛刻的要求,果不其然,第三个要求来了。
西阳王要求各地宗族参与“联防”。
什么是联防那就是各地宗族在当地驻军的组织下,对外联合以防备敌军细作,必要时派族人协助当地驻军抵御外敌,对内则防备有人做敌军的内应。
各宗族要盯着自己的地头,不要让敌军细作潜入,如果发现别的宗族有勾结外敌的迹象,或者发现族内有人勾结外敌,要及时报官。
如果是不知情,那就算了,如果是知情不报,就会被判定为同谋,后果自负,而举报及时的话,有奖赏,若是举报别的宗族勾结外敌,查实之后,对方宗族被斩草除根的同时,族产一半归举报的宗族。
既然要实行联防,就得群策群力,各地宗族必须出人出马,在当地驻军组织下成立“联防队”,每日在各处要地巡逻,盘查形迹可疑之人,一旦发现有问题,必须立刻将其扭送驻军处,由驻军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