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6(1 / 2)
裘蓉是为什么,可裘蓉就是不说,怎么缠着她都不说,让她也没有办法。
只知道一件事情小姐对这桩婚事非常的不满意,非常的后悔。
要不是碍着两家的交情,她早就从梅府搬回来了。
实际上她呆在裘家的时间也比呆在梅家的时间要多出很多,裘府还留着她的小姐闺房,她经常回来和小莹住在一起,跟她们没有出嫁之前差不多,同食同寝。
姐妹俩的感情倒是没有变化。
方浩在齐云山马场取得的胜利传回来之后,裘蓉对小莹说道:“你男人可真有本事,立下了这样的功劳,最多再过一两年就可以当上总兵了。”
小莹非常的高兴,道:“我就知道我家相公是最厉害的。”
“你高兴什么呀,”裘蓉说道,“你男人官当得越大,你们在一起的可能就越小。他要只是一个指挥,做上几年还可以找一个理由不做了,回来就可以和你在一起。要是当上总兵了,又是在边关,位置那么重要,没事朝廷会让他不干了吗说不定一做就要做到老,那你可不是惨了”
在内地军镇的总兵,倒不是一定不能携带家眷,可是边关这样的嫌疑之地,没有哪一个可以带着家眷过去,这是尧国开国以来的潜规则。
理由当然是大将在外,为国守边,既辛苦又不安全,朝廷有义务善待他的家眷,在京城给他的家眷一个好好的安置,让他们安享荣华富贵。
不能说出台面的理由,那才是真正的理由,大家都明白怕你拥兵造反或者带兵投敌。
方浩要是真的当上总兵,又是在深入草原的一座孤城当总兵,位置非常的重要,想要携带家眷过去,基本上就是做梦。
大将在边关养多少个女人,朝廷不会管,也没法管,但是妻妾子女都不可能过去,哪怕是在边关生了小孩,也得接回京城。
方浩做指挥或者是做卫将,对尧国边关的影响其实不是很大,可替代性很强,在这期间实在不想做的话,还可以想办法回去。
请病辞职或者回到内地都可以。
可要是当上了总兵,位置变得非常的重要,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当一个人的能力强大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就会少了很多的自由。
事实就是这么的残酷,不是方浩能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改变的。
裘蓉这么一说,小莹不由得又忧心了起来。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裘蓉突然有一天很兴奋的告诉她一个消息:
“小莹,你男人又立了一场大功,朝廷要招他回京述职,你可以见到他了”
第四章 待君归光棍节,一定要快乐
方浩在龙城守城之战里取得的战功太大了,而且在那样的条件之下,取得那样的胜利,更加显得不可思议。
让京城很多文人振奋不已,认为是名将再世,现在尧国终于有了可以和开国将帅们相提并论的天才级名将了。
已经有一些文人开始写文写诗,发挥他们强大的想象力来歌颂这一场胜利。
在这样的战功之下,让龙城升格为军镇,已经毫无悬念。
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只是两天的时间,朝廷就做出了决定,召方浩进京述职。
对他手下那些有功之人,都做出了一定的封赏,有的品阶甚至已经不下于方浩。
这个阵势都能够看得出来,朝廷是要将龙城升格为军镇了。
这样的情况,在尧国的历史上并不鲜见。
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尧国的国土面积扩大了两倍有余,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一座军镇一座军镇的建立,在能够提供保护的情况下,将老百姓迁移过去开垦耕作,一步一步的往外推移,将边疆变成自己的内地
不管是向哪一个方向扩张,都是如此。
这一次有所不同的是,因为扩张的方向在北方,面对的是以强悍著称的戎突骑兵,比西南方向藏在高山之中的蛮夷要难对付得多。
不过这也具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如果能将北方的草原也扩张为自己的疆域,让尧国的子民在那一片大地上耕作,尧国的边境线就可以破天荒的向北推移。
以前尧国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基本上采取的就是守势,因为步兵面对骑兵的劣势太大了。
打败了,你就跑不了。
打赢了,你又追不上人家。
以前就没有哪个将军敢深入草原建立城池。
现在方浩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还通过一场大胜来显示了自己在草原上的实力,真正做到了扎根于草原之上,这就是莫大之功。
开疆扩土,那可是裂土封侯之功,仅仅一个总兵还不足以酬赏。
当然,方浩现在最多也只能做一个总兵,要不然年纪轻轻的就封侯,肯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而且对他自己来讲,封侯也不是什么好事。
封侯,就意味着要退出军队,安享荣华富贵。
郑绪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本来就是将门子弟,在几年前的那一场战争中,表现非常的出色,但是他妹子做了贵妃,他是一个外戚,为了不让他有过高的权力,就将他调回京城,封侯酬功,剥夺了他继续指挥战争的权利。
结果,最后捞到最大好处的是一开始在战争中表现并不是那么显眼的上官云和铁默笙,这两个人成了割据一方的节度使,正一品的高官。
现在朝廷也不舍得让方浩这么一个将星早早的就结束自己的从军之路。
要知道,方浩可是只用了几千人马,就在草原上取得了那么大的胜利,建起了一座城池,尧国付出的成本非常的低,取得的收获又非常的大,如果能够继续经营,在草原上再建几座城池,狼牙关都会成为尧国的内地,这样就会降低草原上的威胁,提高北方边境的安全,使得朝廷裁撤两州节度成为可能。
朝廷不可能长期的允许那两个边关节度使的存在,以前的朝代没少吃过军阀割据这样的苦头。
方浩要召回京城述职,这个消息是裘伯贤告诉裘蓉的,裘蓉听到之后,第一时间就告诉了小莹。
小莹听到这个消息,欢喜得都快要炸开了一别就是两年的时间,这终于快要见面了。
哪怕见面之后又会继续分离,可毕竟有那么一段时间的见面,可以慰藉相思之苦。
裘蓉也显得很高兴的样子。
当然,她这是为自己的好姐妹开心。
心里也有很羡慕小莹,虽然是一个孤儿,被捡过来后也只是在做丫鬟,可是嫁了一个好男人,不光是诗词写得好,还会领兵打仗,真正的文武双全,现在已经成为了京城很多人传颂的英雄。
能够嫁给这样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来说,这辈子也值了。
相比之下,她嫁的男人,真的是一言难尽。
方浩取得了这一场大胜,很快就要成为比老爷品阶更高的大官,这个消息在裘府很快就传开了。
裘伯贤现在还只是正五品的吏部考功司郎中,而方浩要是当上总兵,最低也是一个从三品的武将,那差别可大了。
甚至可以说,方浩在关外的表现,让裘伯贤这个慧眼识人的名声传播更广,也让他的官位坐得更稳,在王大学士那一派的地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