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重生之宋武大帝 > 分节阅读 218

分节阅读 21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多年,其势力非常强大,不能等闲视之。中原自古是华夏的根本之地,对于朝廷来说极其重要,同样的,对于鞑子来说也是生死之事。北伐之战必然是一场事关国运,攸关华夏命运的生死大战朝廷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越是充分。胜利的把握越大。”

杜大用发表看法道:“廖将军所言极是,我也是这么看。依我看,中原之地一马平川,特别适合于骑兵作战,可以充分发挥骑兵地机动性,进行长途奔袭、大纵深穿插、大迂回大包抄。可以这样认为,北伐之战敌我双方谁拥有更多的机动部队。谁拥有更多的骑兵部队,谁能更好地运用这些机动部队。谁就会取得胜利。因而,臣奏请皇上,朝廷应该组建更多的骑兵部队。此事,已经刻不容缓,还请皇上马上进行。”

“朝廷的火枪兵,特种步兵都是机动部队,然而其数量不多。影响也是极为有限,只能用作奇兵,在关键的地方投入关键的战役,打击鞑子关键部队。占大头地还是骑兵,朝廷应该想方设法尽可能组建起最多的骑兵部队。”李庭芝沉思着道:“要建骑兵,就得先推行新地马政。西汉时期,马政盛行,西汉才拥有了大量的马匹。为后来组建规模巨大的骑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有单于夜遁逃与封狼居胥山的华夏壮举。

“朝廷于前年开始推行新的马政,鼓励民间养马,已经初见成效,马匹数量已经大量增加,然而。由于时间短,马驹还没有长大,还不能派上用场。但是,臣可以断言,再有一两年时间,这些马驹就会长大,到那时,朝廷的骑兵部队就会大量增加。因而,臣请皇上早做准备。”

中国历史上马政最为著名地当然首推西汉的马政,正是由于西汉推行了卓有成效的马政。民间饲养了大量的马匹。再加上朝廷饲养的战马,为汉武大帝推行军事变革。大量组建骑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光是“漠北决战”一战西汉就出动了十万精锐骑兵,卫青与霍去病两人各率五万,两路大军好象两把尖刀,一齐插入了匈奴的胸膛,给匈奴以致命一击,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可以这样说,汉武大帝推行的军事变革,是中国历史上骑兵规模最大,骑兵运用得最好地时期,骑兵取得的辉煌史册留芳。

文天祥接着道:“朝廷在效仿西汉马政之外还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臣以为朝廷当立即下令禁止民间宰杀马匹,禁止吃马肉。若有特殊情况,确需宰杀马匹,也要经过朝廷审批才能执行,若不然,就发配边关。对于那些老死病死的马匹,应该修公共马园进行埋葬。马的主人可以从朝廷获得适当的补贴,马养得越多,补贴就越多;马匹若是死亡,朝廷也给予补偿,如此一来,臣相信民间马匹不用多长时间就会猛增。”

陆秀夫思索了一下,道:“皇上,臣以为几位大人说地固然有理,然远水不能解近渴。从长眼来说,几位大人的看法是对的,朝廷应该执行,但是北伐之战即将进行,时间不等人,朝廷应该另想他法获得马匹。”

他的话得到廖胜功他们的赞同,点头道:“陆大人所言有理,请问陆大人有何妙策,可以解眼下之急。”

“江南大战时,朝廷缴获了不少战马,一部分用作组建骑兵部队,一部分充实到马场生养马驹。臣以为,非常之时必行非常之法,大战即将到来,朝廷不能等着马驹长成,而应该把这些能使用的马匹重新编入军队,供骑兵使用。”陆秀夫接着发表看法。

他说得一点没错,现在南宋需要大量的骑兵部队,不能再照正常情形把那些缴获的战马用来生马驹,这些战马都是优秀的蒙古战马,要是全部编入现役的话,南宋就可以增加一支为数不少地骑兵部队。

“妙计妙计”李庭芝他们抚掌称妙。

李庭芝不等李隽发问,道:“皇上,陆大人所言臣很是赞同。江南大战时,朝廷缴获了十四万匹战马,其中有八万匹组建了骑兵,除去死亡,还有四万多匹,应该马上编入现役,组建新地骑兵部队。”

李隽微一沉吟道:“加上这些,朝廷也有差不多十四五万骑兵了,这还是太少。”

蒙古人虽然损失了大量军队,但仍然拥有很强大的实力,十四万骑兵虽然数量不少。但是与蒙古人能够调动地骑兵比起来还是远为不如。

陆秀夫道:“皇上,臣有一策:朝廷可以向境外买马。海外之国喜好我朝糖丝绸瓷器茶叶,朝廷可以用这些东西换回优良的马匹。”

“这个主意好。”李隽补充道:“对于马匹的进口就不用收取关税了。不仅不能收关税,对于进口优良马匹的商人还要加以鼓励。当然啦,朝廷的马匹要禁止出口。”

西汉也采取了与此类似的边关贸易政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李庭芝他们熟知历史。自然是明白其中地好处,很是赞同。

李隽笑道:“蒙古人深知马匹的重要性。禁止与我朝进行马匹交易,要想取得蒙古良马地确不易。不过,不是没有办法,朝廷可以通过走私来进口蒙古马匹,这走私的地方最好就是这里。”走到地图前,右手按在朝鲜位置上。

朝鲜在当时叫高丽,蒙古人虽然强大。却没有打下朝鲜。朝鲜地形复杂,多山地,不利于大量使用骑兵,蒙古人对这里的戒心要小得多,通过朝鲜走私马匹的话,可以捞取不少好处,李庭芝他们拍双手赞成,道:“皇上。臣马上安排下去,派出使臣。”

李隽笑着否决道:“使臣就不用了,要派就派商人吧。”

派出使臣,朝鲜会知晓,难保他们不在蒙古人的高压下屈服,把情况通报给蒙古人。派出商人就不同了,暗中进行。李庭芝见识极快之人,一想就明白其中的好处,赞道:“皇上高见,臣不及。”

“祥甫不用自责。”李隽对廖胜功道:“马上给君玉和黄汉发去命令,要他们就近筹备马匹,可以向越南、缅甸这些国家购买。现在是冬季,他们也不能闲着,坐等春天到来,要他们尽可能组建新的骑兵。进行训练。”

张珏他们也是如此想地。就是李隽不说,他们也会执行。这只能归结于英雄所见皆同了。

“臣遵旨。”廖胜功领旨。

“皇上,臣以为如此一来,朝廷差不多有二十万骑兵部队。如此规模的骑兵,不仅是我朝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就是西汉全盛时期也没有如此规模,实是一件大喜事。”杜大用话锋一转,道:“不过,问题也很多。皇上,臣以为如何使用这些骑兵将是当务之急,不仅仅是从战术上,还要从军事理论上进行准备,要制订出一套完整的运用骑兵的规则,要军官们熟知其中诀窍,这是其一。

“其二,骑兵部队的指挥与运用,是把骑兵分散运用,还是集中使用,作为强力突击力量,这也应该首先解决。

“其三,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骑兵指挥体系,便于更方便快捷地指挥骑兵,使得骑兵发挥出更大地效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