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7(2 / 2)
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这话不假。孔明能看天象,能招东风,能设八阵图,能唤六丁六甲神兵,能镶星与五丈原,却没能算到上方谷的大雨。故而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孝直既得长安,将各处关隘把守住了,便着手处理死伤兵士的抚恤。这些兵士都是蜀中带出来的弟兄,如今天气炎热,若是运回蜀中,沿途早已腐烂,恶臭。可是兵士中有的是死去兵士的亲人或者至交,强烈希望能将遗体运回家乡安葬。
孝直招来死去兵士的亲人或者至交好友,对他们道:“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如今天气炎热,沿途运送颠簸,遗体变质,是为不尊。有言道:少小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就让他们在此安歇吧,哪里黄土不埋人呢让他们留在此处,留在大汉的青山上。也可让后人铭记他们的功勋。”
孝直好言劝慰一番,众军士方才点头同意。孝直亲自主持丧葬仪式,让所有的兵士都葬在终南山下,映衬着终南山的大好风水,映衬着商山四皓的名望,为终南山再添一道风景。孝直写下悼词,特种兵剩下的一千多人尽数到来,有的受重伤,不能起身,还是被抬过来的,人们在此刻肃穆致敬。孝直突然伤感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兴亡皆是百姓苦。
914678
第106章 :西北选俊杰 文武得双全
孝直王平张翼各领兵三千过秦川取安定与狄道,命马忠与李恢各领兵三千取陇西冀城,命马超领兵取高凌,邓艾取池阳,张飞领兵取渭河南北未服之地。孝直云长威严等人守长安,赵云守渭南大寨。孝直在潼关遍布精干细作,虽然孝直自己有杀手锏,可是也得防止司马懿来招回马枪。
刘备在成都闻报法正取下长安,欣喜若狂,传捷报与群臣遍观,众人皆喜。刘备于是传令命右丞相总领雍州事宜,一切官员皆可量才任用,不必奏报。另外又下令免去雍州百信一年的赋税,令百姓生活安乐。
孝直接到刘备的法令之后欢喜不已,孝直随即命李恢驻扎秦川,与羌族和睦,命王平张翼马忠等人会长安复命。于是孝直在雍州各处官府留下了少许官兵维持治安,又修葺魏军走时烧毁的房舍,使百姓乐业安居。
孝直颁布下法令,说是圣上仁德无双,下令免去雍州百姓今年的赋税徭役,百信无不欢喜雀跃,称赞天子大恩。孝直又搬下法令劝慰百姓不要误了农事,劝其勤勉,劝百姓尊师重学。
只间法令上写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百姓见到,有识文断字者解释,皆称颂不已。
于是孝直将渭南大寨的大军缓缓迁入长安城中,安置好兵士,为他们规划好训练计划,屯田的范围,从汉中取些粮草来,补给军需所用,待到秋收,粮食丰收,军队先前种植的粮食也已经成熟,足以够兵士度用。
孝直命王平在冯翊吞并二万,邓艾在渭南屯兵三万,命张翼在青泥隘口屯兵五千。各处皆谨守便是,与长安互为呼应。孝直恐难保完全,又命马岱领兵三万居蓝田隐蔽驻扎以备万全。长安城中留下大部兵马三十多万。
长安城内有关羽赵云张飞马超威严五将镇守,敌方若无百万大军,必定不能奈何长安。孝直遣张苞关兴领兵三万返回上庸,再回转襄阳。
孝直恐西北人才不足,又亲自挑选数十个有才学的有声望的,懂得百姓疾苦的士族子弟在西北各处任职,一般都是担任县令,有的才能好一些的担任军中参军。安置妥当,孝直方才放心。
这日孝直召集了雍州众多有名望的子弟,亲自考试。每到一位,孝直都以礼相迎,身边的赵云不解道:“为何如此放低身份”孝直道:“君子爱人,谦恭有礼。”待所招的百十位子弟到其之后,孝直才走到前面拱手道:“今日有请诸位俊才前来相会,礼数不周之处,还望见谅。”众人疑惑不解,皆窃窃私语。孝直微笑道:“我就是法正,忝居右丞相。”众人皆惊讶不已,他们原本以为在门口迎接的顶多是个仆人或者管家之类的,没想到右丞相穿戴如此朴素,如同农人,又没有丝毫官架子。于他们先前听说的脑海中的指挥若定,运筹帷幄的大丞相完全是另一种印象。孝直微微笑道:“诸位才俊,我听闻你们都是学富五车,名望甚高,有德行修养的人,今日在此我想请诸位出仕做官。至于官至多大,就请你们答完此份试卷,再做定夺。诸位还有什么问题,尽管说,我们尽力满足。”众人纷纷议论,其中有一人出列道:“请问丞相,此份试卷该如何考是考四书还是五经”孝直笑道:“见到了试卷,你就知道了。里面有四书五经还有淮南子,有孙子兵法,有太公兵法,有孙膑兵法,有战国策,有汉书,有史记有管子,包罗众多。各位考生可以任选三题作答。嘿嘿。”众人一听,有的傻眼了,有的高兴不已。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孝直请各位俊杰饮茶完毕,便命人抱来试卷,每人一份,两炷香时间作答。之间下面有的考生挥毫纵笔疾书,有的考生在思索答案,有的考生还面有忧色,有的则是欣然晃脑。
过了一会儿,有一考生欣然交上试卷,选答的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