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逃荒十七(1 / 2)
厨房正忙得热火朝天。
宋老太跟钱氏手上不停地捏着菜团子往蒸屉上放。
雾气缭绕,端得是一幅岁月静好的美好画面。
宋词在门口驻足,心下感慨万千,一场天灾人祸将大家原本平平淡淡的生活绞得稀碎,也不知这样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恢复。
摇摇头不再多想,宋词跨进厨房将手中的袋子放在灶台上,“奶,东西我给你搁这儿了”
宋老太手指翻飞,一个漂亮溜圆的菜团子就被捏好,听到宋词的话她头也没抬的问道,“你大伯他们买粮回来啦”
厨房离前面的院子有点距离,宋老太她们一直在厨房忙活着,所以没有听到前院传过来的动静。
宋词点点头,见宋老太没看她又跟着“嗯”了一声。
“那你大伯买了多少斤粮?”
“三十斤”
“多少??”
宋老太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捏菜团子的手顿了下,才抬起头看向宋词。
“奶,你没听错,就三十斤”
“三十斤怎么够吃!”
宋老太脸垮了下来,“你大伯是怎么办的事,都什么时候了他还这么抠抠搜搜的,难道是想把手里的银子留着以后当饭吃不成!”
这可是她们路上活命的粮,宋有福怎么敢在这个时候犯糊涂!
宋老太气得不行,气势汹汹地解开围裙就要出去找宋有福算账。
宋词见宋老太误会了,赶紧拉住她的手解释道,“奶,这事可怪不着我大伯,是人粮铺的只给每家每户十斤粮,多的一粒也不卖”
这就跟现在的限购是一个道理,若不将购买的斤两定死,一旦有钱人家趁机大肆屯粮,那留给穷人的粮会更少,届时还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发国难财的小人无疑是哪个年代都不会缺的。
“可他们也卖得太少了吧!”
宋老太皱眉担忧问道,“那你大伯他们就没想点什么其他法子,私下里找卖粮的人商量一下?要是咱们多加点钱怎么着也能多买上几斤吧?”
“恐怕不行,咱们现在买的这些粗粮都已经涨价到了五十文一斤,若再加钱去私底下找人买,怕是咱家所有的钱加在一块也多买不了几斤”
宋词否定了宋老太的提议,“而且大伯他们回来说在粮铺周围有衙役守卫,想来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在买粮这件事情上动歪心思”
其实也不见得没有办法,只要肯花钱,肯费时间去打听总会找到门路。
但宋词她们一来没钱,二来赶时间,若为了多买几斤粮食就耽误了出保定府的最佳时机,那才是得不偿失。
“唉~”
宋老太长叹口气,“这日子怎么就这么难”
宋词见她和钱氏都垂头丧气的便安慰道,“奶,咱家的粮食不少了,三叔爷他们每家还只有十斤呢”
有对比,是不是就觉得自家目前的情况还算不错?
“你爷当初坚持分家,没想到如今会占到这些便宜”
宋老太勉强笑了下,当初老头子坚持要给几个儿子分家,她是不同意的。
倒不是她想摆婆婆款儿,而是分家后儿子们就要缴纳各自的户头税,可明明不分家,就只需缴纳一家的税款,所以宋老太才不同意和三个儿子分家。
但她实在拗不过老头子,最终还是分了家。
宋老头活着的时候,宋老太可没少因为这件事埋怨他。
结果现在,她们家反倒是因为分了家而占到好处了。
宋老太心里莫名的有些不是滋味。
......
钱氏见宋老太的神情不太对,急忙转移话题,她将扎紧的袋子打开,里面果真装的都是些粗面。
她抓起一把在指尖搓了搓,“娘,这粗面怎么瞧着和以往的不一样?”
钱氏将手上的粗面递给宋老太看,“你看看,这颜色和粗细明显不对呀!当家的他们不会被人给骗了吧?”
宋老太接过她手上的面粉,在掌心扒拉着看了看,又用手指抓起点放进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