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阴差阳错,一场阴谋(1 / 2)
诏书末尾,鉴于朱棣为天下苍生着想,本意善良,特允许朱棣出航,由海运向应天国运送煤。
同时吩咐朱棣,让他只能在海上运送煤,不得擅自行动,一旦被发现,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朱棣压根就没想到朱元璋竟然会派他去海上,因为海上危险太多了,怎么看都是靠不住的。
朱棣一开始就给白广写信,就是想要打消他的念头。
但是朱元璋却答应了,这就让朱棣很意外了。
朱棣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这道旨意收了起来,然后向那名小太监询问。
一番客套下来,朱棣总知道这个小公公叫周景。
“周公公,请问陛下为什么会批准本官的这份折子?”
朱棣一边说,一边偷偷的将五两银子放进了周晶的衣袖中。
原本这样的事,周景并无权利知晓,只是恰巧那日周景当差,他便有幸看到了朱允炆与朱元璋之间的谈话。
周景连忙将钱收下,笑着道:
“这份折子,是因为太子的缘故,才能得到陛下的批准。”
“陛下听了你的折子,勃然大怒,立刻就想要训斥你。”
“还好,王爷有个三长两短,有了太子府的孙,他就不能让皇帝陛下动手了。”
此言一出,一旁的朱棣与朱高炽都是一脸的莫名其妙。
朱允炆怎么可能会对她如此仁慈?会为他求情吗?这话说的,似乎有些不太靠谱啊。
周晶看着朱棣一副不相信的模样,连忙把那一天发生的事情,还有他们之间的谈话,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朱棣听着朱元璋暴跳如雷,斥责他叛国,哪怕是在燕王府里,也是浑身发冷。
好在那时候自己并没有在他面前,否则的话,说不定会被他一剑劈成两半。
但听说朱允炆要修建水渠,那就是一件好事了。
如果任八千真的将这条大江打通,将这条大江从南到北连接起来,那朱棣就真的拿他没办法了。
要知道,这条大江连接着通州和应天城两个方向。
若是从应天军出发,顺流而下,直抵北平,朱棣根本无能为力。
此时他无水可挡,又不是官军之敌,自然只有等死一途。
幸亏水渠被堵住了,朱棣觉得自己留在北平,最起码是个安全的地方。
但是知道了朱元璋的用意,朱棣也就放心大胆的去做了。
又是一番美酒佳肴招待周景,朱棣又是亲自相送周景离开北平,这才让朱棣在周景心中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周景一离开,朱棣就把白广叫来,商议这次远航的事。
要在海上航行,需要一艘船只,而建造船只,则需要一座船坞。
大明的造船工业,在朱元璋的禁令下,一天比一天差。
如今的造船厂,虽然也有,但大多都是用来建造长江上的船只,要建造一艘能够出海的船只,还是要请专家来建造的。
不但如此,我们还得为这艘船找个地方,要想在北平造一艘船,那是办不到的,因为北平没有一条水路可以直接通向海洋。
朱棣觉得这一次的海上之行,实在是太过混乱了,只好用哀求的眼神望向白广。
白广在提起这次远航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一个完美的计划。
“我们的工厂,当然是在海津镇,那里靠近海洋,又有一个绝佳的港口,是建造船只和远航的绝佳地方。”
“海津镇?”。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不解,这只是一个小城,怎么可能造得出这么大的一艘船?
再说了,海津镇离北平很近,又离海很远,哪里能造得起船只?
“你确定?”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