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拼酒(1 / 2)
当前,尽管农民种地的热情提高了,但一个新的问题浮现出来: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但他们的收入仍然不足以支撑其他开销。不少人都想赚钱,但他们很难找到赚更多钱的途径。
一些聪明的选择种植蔬菜并在市场上销售,但这种收入并不多,改变不了什么。
林思琪先参观了何家村的电线厂,然后又到了周文浩经营的砖厂参观,并对此深有感触。
“周书记,您这种方式真是事业与私人利益并重啊,既帮助了村里增加收入,自己也获得了益处。我只是在想,如果我也采纳同样的方法,是否也能取得这样的效果?”
周文浩微微一笑,没有详细说明他砖厂的运营情况。
他转移了话题,说:“林书记,我认为砖厂可能不适合你们村。我们这里地形独特,有很多沟坡和未开垦的土地,而且土壤具有粘性,适合制砖。但你们大石村位于我们镇的平原地带,主要是耕地。因此,获得建立砖厂的许可可能会比较困难,镇上也没有授权批准的权利,这需要到县里申请。”
林思琪不禁长叹一声:“确实,这个路走不通。我已经咨询过许镇长了,她明确告诉我村里全是耕地就绝对不可能获得批准,所以我们大石村建砖厂是行不通的。不过,我对何家村的电线厂真的很感兴趣。我认为这可是巨大的商机,现在很多村庄都在进行电线更新改造,仅这一块需求就相当巨大。”
周文浩心里清楚,何家村的电线厂能够发展起来,完全依赖于县电力局的支持。
没有许明月的人脉关系,他们村的电线厂绝对是行不通的。有了这第一桶金作为发展基础,他们的电线厂才有了生产的底气。
否则,村里的电线厂迟早都会关门大吉。再者说到销售这块,不得不提到徐晓玉的贡献,她一个女子,孤身一人进军省城,竟真的开拓出了一片不小的市场,这实在是不简单。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经营工厂,仅仅模仿别人的成功模式是不够的,关键还需要有合适的人才。
周文浩也没有保留,坦诚地对林思琪说:“林支书,何家村的电线厂目前发展还算不错,关键在于我们成功进入了省内的建材场。我也不瞒你,这些都离不开销售团队,自然,产品质量把控的严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你想模仿我们的模式,也可以,但关键是你要有足够的人才才行。”
林思琪眼中流露出一抹羡慕:“周书记,我想,大石村就先建个电线厂好了。就是你能否提供一位技术人员来帮助我们啊?”
周文浩爽快地回答:“这很容易,看在许镇长的份上,这是小事一桩。我也可以与你分享我们的设备资源。”
林思琪连忙表示感谢。
林思琪非常细致,询问了很多与此相关的细节,周文浩也耐心地回答。聊着聊着,就到了饭点。
何荣民向周文浩提问:“周老板,午饭按啥标准来办?”
周文浩轻轻地笑了:“你这小子平时不是挺精明的么,怎么今天会这样问呢?”
“林书记可是贵客,当然得按照最高的标准款待。请这样的两个美女吃饭,肯定得热情一点呀?”
何荣民笑着挠挠头,就跑去准备了,而林思琪显得有些不太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