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艺术之手(1 / 2)
当梅寰宇带着工人,跑到黑水河边,拿着工具捡河卵石的时候。
村里的老百姓都懵圈了,这些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大小石头,在小梅的眼里,居然变成了宝贝疙瘩。
拖拉机拉着整车的河卵石,卸在不同的地段上,村民极其不解,弄这些石头作甚?
第二天,小梅就贴出了告示,收购黄芪、桔梗、野百合和芍药,特别备注只收整根的药材,断裂的不收。
更让大家有兴趣的是,他给出的收购价,比市场价偏高。
于是,一些在家待着没事的妇女,带上镢头和筐就上山了。
本地山上有的是中药材,她们每年都要刨挖,换了钱填补家用。
如今,村干部小梅收购,价格美丽,她们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
尽管山上的中草药刚冒芽,可是对于勤劳的山里人,辨认这些东西,还是很容易的。
梅寰宇很能张罗,他在乍暖还寒,不太适合施工的日子里,又是组织备料,又是划线设计,基础工作做的很扎实。
等到具备施工条件的时候,栽树的坑穴早就挖好。
我首先表态,说:
“小梅,你找人去我家长北沟寻摸树,只要不是成才的大树,你想挖那棵就挖那棵,我家一分钱不要。”
“好嘞,主任,您真是大公无私,我一定采用间苗的方式来做,绝不破坏山场植被。”小梅很高兴地答应道。
等人们明白小梅收购药材,为绿化村庄的时候,大家在刨挖的时候,格外小心,恐怕弄断了根,影响药材的成活。
小梅收购的时候,村民只收取半价,这是她们的工夫钱,没有拿过多的钱财。
现在,村民的思想觉悟大有提升,过去那种你争我抢的景象不见了。
甚至,一些在家没事的妇女,主动找到小梅,说:
“梅支书,往哪儿栽,怎么栽,你给我们讲好了,我们找空闲时间,就办了,这事不用你操心。”
小梅也没客气,把圈好的地方,直接指给妇女们,说:“这个造型里面栽种黄芪,那边的圆形池子栽种桔梗。”
村民们来了不少,她们都是种庄稼种菜的好手,只要小梅提出具体行距和株距,她们七手八脚就干起来。
农村人干这类活计,那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甚至,农村人最常见的白头翁和蒲公英,都成为小梅的绿化素材,他说这一紫一黄,如果成片开放,也是很好的风景。
这边的栽种开始时,小梅带人去我家长北沟,寻摸树去了。
他第一棵刨挖的是橡树,这种生长在北方的常见树种,被小梅所钟意。
他说了:“这种植物,秋天的时候就是一片风景,可漂亮了!”
随后,长在山上的山樱桃,还有十余丛映山红,都被移栽到村路边上。
村里废弃果园里的几棵树龄稍好的果树,也被移栽到村子里,小梅自查互联网,采购了剪枝剪子,给这些树剪了枝,造了型。
这次改造,村里没买一砖一瓦,黑水河里的大小河卵石,被小梅神奇之手,变成美丽的图案,勾勒出一种别样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