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重生 >八零年代女首富 > 第620节

第620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感谢政策。

第486章 按下葫芦冒出瓢(捉虫)

当老板的好处在于你可以直接发布命令, 无需事必躬亲。

比方说无论招揽人才,还是在香港设办事处,她把任务分布下去, 该如何消化, 就是贸易公司或者更具体点讲是李立军自己的事了。

至于老板她自己,还得吭哧吭哧干活呀。

租赁公司刚起步, 成立还不到一个月呢, 目前正在疯狂补资料,了解租出去的飞机和轮船的状况。

没法子,之前无论买还是出租基本上都是周秋萍自己亲自经手的,旁人根本搞不清楚情况。

所以这回买轮船租轮船,周秋萍就得自己上,顺带着把租赁公司的同志也捎上。这样下回他们就能自己干了。

别说必须得多带几趟, 她自己当初做的时候不也两眼一抹黑, 啥都不知道吗。

做生意, 总免不了摸索着来。

从海军分出去的航运公司虽然在传递消息这件事情上不靠谱,但当中人搞介绍还是挺不错。

现在世界经济大形势不景气, 好多船厂都在萎缩, 马来西亚航运业之所以呈现出这么旺盛的需求, 跟它的地理位置以及政府政策有关。

前者不用说了,后者挺牛掰的。

大马政府从84年开始就免征航运公司和船员的所得税,连船舶的进口税也一并免征。国家还特别拿出资金, 比方说今年就有8亿吉林特相当于3.23亿美元用来贷款,给大家买船。而且私人投资航运业和造船业还能免12年的税, 政府提供财政补贴。

在这种利好条件下, 大马商界投资航运业的气氛很浓。按道理来说, 他们应该愿意自己买船才对, 为啥还想租船呢?

买船费用高是一方面,即便从银行贷款,那也是自己背的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之前他们主要从日本和欧洲进口船,基本没和原苏联国家打过交道。

所以比起直接过去买船,对于需要大量船只的航运公司来说,租船的成本肯定更低,也更稳妥。

黑海造船厂急着造商船出售,而大马的航运公司又希望能够尽快弄到船,两边都有意象,那这生意就能继续往下谈。

周秋萍先初步联系了大马的航运公司,然后双方敲定时间,准备见面细谈。

结果不等她收拾东西出国,她先接到了David的电话。

理财顾问有点紧张:“周老板,还继续做空英镑吗?”

他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现在行情发生了变化。

9月4号和5号两天,也就是刚过去的前天和昨天,欧洲多国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跑到英国去开会了。

开会内容当然和现在各国的经济形势有关。具体点儿讲,就是大家撑不住了,要求德国央行拿出行动来。

据说情绪激动的英国财政大臣直接捏紧了拳头朝德国央行行长吼:12个国家的财政部长都坐在这里,要求你们降息,你们为什么不降?

他的态度如此咄咄逼人,以至于德国央行行长都懵圈了,回了一句掀起了轩然大波的话:“虽然我没准备降息,但也没找到理由加息。”

这话一传出来,就上了金融行业的头版头条。舆论普遍认为德国央行会妥协。

但凡它出手降息,那么做空就歇菜了。

因为客户对自己的要求是尽可能收集更多的信息提供给她,然后由她自己来做决定。

所以David极为尽职尽责,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通知了自己的客户,等待指示做下一步操作。

周秋萍其实对欧洲的金融市场近乎于一无所知。之所以强行闯进去,就是为了赚一笔快钱。

她现在需要钱。

她野心勃勃,所谋甚大。没钱的话,再多的计划都白搭。

听了David的话,说实在的,周秋萍有点慌。这种钱真的太不踏实了,好像一点点变动都可能天差地别。

她询问理财顾问:“有详细的资料吗?关于这次开会的内容还有这些人的背景资料。”

这对David来说,是基本资料收集。

他很快就把文件传真的过来。

但周秋萍拿到传真件就傻眼了。开什么玩笑啊,上面全是英文,她这上哪认识去?

别说她那散装英语了,就连朱莉看见文件也要翻字典,因为文件上的专业术语太多。

倒是李立军从外面回来,翻了两张传真文件便感慨:“不要看人家说什么,要看人家做什么。前脚把苏联拆散了,后脚他们自己组成联盟了。”

可不是吗?要是分开来独自美丽好,美联邦为什么不把各个州给拆了?就连历史上动不动就打成狗的欧洲各国今年2月份都迫不及待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目的就是为了建立欧洲统一货币市场。

周秋萍摇头,也感叹:“越是缺什么越是强调什么,古今中外的政客不都这德行吗?”

他请李立军帮忙翻译,后者研究过经济学,勉强算专业对口,好歹能把情况说清楚。

周秋萍越听越觉得英国果然衰落了,老牌帝国得捆绑着别人过日子。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德国的态度。它要拖火车吗,能拖得动吗?

这位德国央行的行长现在是所有问题的关键,他到底会怎么表态呢?

她突然间想起有欧盟之后,欧洲是有央行的,央行也有行长。到那个时候,德国央行又该如何自处?

李立军不以为意,还笑了起来:“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婆婆呗。都说我们是一手找市场,一手找市长。其实大家本质都没多少差别,都需要行政手段干预市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