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长安少年游 > 第116章

第116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现在也找到和御史相处的方法了,只把自己当个喜欢自污的武将,反正历朝武将卸了权,就主动饮酒作乐沉溺美色,找御史参他们以自保,他也振振有词,自诩费澄谭镇,见到御史还打招呼:今天参了几本啊?我昨晚还去御花园玩水了呢,记得写上啊。

御史们其实也渐渐看出他心性了,知道他不是什么佞臣弄权之徒,说他糊涂,其实大事上很是撑得起来。教的几个弟子兵法越来越好不说,年底裕亲王醉酒,倚老卖老,要鞭打晋派的一个小官,圣上又去了云台寺给太后请安,不在京中,几个晋派官员就闹起来,不知怎地又卷进了江南派的人,很是混乱。是言君玉直接带着麾下的卫戍军守住了宫门,难得是没用朱雀,自己带着沐凤驹,就把几方调停开了。把裕亲王连同随从绑了搬上车,送回府中,圣上回京,又安抚了宗室,君臣配合得亲密无间,一个打一个拉,一场冲突消弭于无形。等到年节后,圣上才清算,打压了江南派。

所以言君玉在京中也就安稳了下来,等到沐凤驹一点点往上升,谌文又中了举,处境就更好了。

秋闱后是春闱,各地举子进京赶考,春暖花开好时光。没想到谌文的状元郎还有些风波,春闱考完,小叶相递了四封卷子到御前,天珩帝一见也笑了。言君玉不懂为什么,偷偷弄出来看,谌文的字迹他是认得的,另外两篇都比不了谌文的精彩,但还有一封,字迹也很漂亮,难得的是格局极大,谌文已经学了洛衡和郦道永两家之长,那字里的气势竟然不输给他。

言君玉过了一天才想明白,为什么这个状元郎这么难定夺,又为什么那字迹隐约透着熟悉。

那是叶璇玑的笔意,虽然稚嫩,也学了七成。

后来他才知道那士子名字,叫做乔易,叶璇玑的徒弟到底不如贺绮罗机灵,起个化名也起不像的。

果然紧接着就有消息,说殿试有个士子缺了席,想必也是怕真考出功名来,不好收场,只能玩玩就回去了。可惜没被言君玉逮到,不然还可以让她带信过去的。

谌文考了状元郎,入朝为官,他是正经的王侯子弟,又不像叶椋羽是江南派,前途一片通达。没多久就被保荐进了御史台,第一封谏书就石破天惊,要取消教坊司,不再设官奴,将教坊司罪人都划入宗室名下为奴,也可官卖,也可赎买。状元郎好文采,洋洋洒洒数万字,条条缕缕无比清晰,骈六俪四,后世大概要称之为教坊书。

官奴虽然占个官字,却比私奴凄惨许多,私奴常有开恩被放出去的,若有才干也可施展,成了心腹家臣也未可知。大周的教坊司官奴才是真正世世为奴,代代为娼。

这样改制自然是不行的。但谌文这样聪明,跟着洛衡学是一日千里,言君玉一看那谏书就懂了,正是洛衡说的:求乎上得乎中,求乎中得乎下。他这篇谏书虽然在满朝喧哗中被打回去,但萧景衍再开恩,放出教坊司三世以上的官奴时,阻力就小多了。

政令推行那天正是端午,言君玉特意寻了好酒,去花街把洛衡一家接入宫中,在文华堂设家宴,何其热闹。沐凤驹要和谌文斗酒令,毕弘和钟朔各占一边,连云岚也下了场,郦玉,洛衡,郦道永,虽然都是他听不懂的诗词,但满桌只见飞盏,他在桌下悄悄牵住萧景衍的手,终于明白他的心思。

洛衡从来不需要任何人的施舍,他可以用他的学识为自己寻到解脱,就算他不行,他的弟子也可以。天子虽然可以赏赐自由,但总带着阴影,就像他给谌文递药要请御史公证一样,总有一天,他能靠自己堂堂正正地从教坊司走出来。

是他小看了洛衡。

往后时光飞快,卫孺的信来得最多,贺绮罗话也不少,毕弘去了边疆见识,钟朔还在学六韬。最是那一封蜀地的信最好,薄薄一页,他收到时对着光看,看见信封里藏着几片蜀地的竹叶,青翠欲滴。他刚要伤感,拆开一看,里面还夹着一副画,敖霁用墨汁画了一只小狗,馋得流口水的样子,让人好气又好笑。

他也常认真写回信,写朝中政事,写他在努力弄清楚西戎那边的意思,写天下正一点点太平。蜀地的竹叶好,他却不知怎么回,问萧景衍,年轻的帝王笑着抬起笔来,在信笺上画了一枝桃花。

宗室终于也被萧景衍磨平,立嗣东宫,选了大皇子的长子过继,不过六岁,是极稳重温润的少年,大皇子摔坏腿后改而学佛,已经剃度修行。云岚笑说天可怜见,都说大周百年龙气归于宸明,最终还是留出一丝来传承。

命运如潮水,人似乎变得很渺小,在潮水中流荡东西。他却偏要与这潮水作对,一点点积攒起时机,好在有萧景衍陪在身边,春花秋月都有了意义。都说他是圣明天子,一天天河清海晏,总能等到一切风平浪静的那天。

最终和西戎将边界划清,重设安西四镇,开茶马互市。派了使臣去西戎给容皓送书,西戎也派了使臣来朝见。

又是一年冬日,五胡使节来京城,这次是言君玉负责接待,西戎王子是一个傲慢的小少年,眉目间的神气隐约有容皓的模样,随时可以念得出一首诗来,穿一身华贵的锦衣,听见言君玉问他名字,很不愿意说的样子,只说自己叫赛舍,是西戎北院的贵族。对京都的什么都很好奇,很感兴趣的样子,只是仍然故意板着脸,装作什么都知道。还乱做指认,颐指气使,第一天就嚷:我要看你们大周的东宫。

言君玉笑着和他讲道理:东宫不是能随便进去的。

他顿时生气了。言君玉只装作不知道,陪着他们骑马射箭,耗了三天,到第四天终于忍不住了,朝言君玉发脾气:你为什么认不出我!

言君玉装傻:认不出什么?

言君玉,你这个笨蛋,我师父说了,要让我骂你笨蛋,给他寄的书全错了!还要我帮他看看,东宫的桃花谢了没有!

也许等到下一个春暖花开时,当年长安的少年都能在东宫团聚,看一场桃花。

这会是最好的结局。

(完)

第174章 番外《江南》

天珩三年,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和西戎的和议。

打过之后再议和,自然是不一样的。辞藻都温和许多,大周和西戎永为兄弟之邦,守望相助。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彼此势力只要此消彼长,一定会再打起来,但只要议了和,战事就彻底告一段落,所有人心里都了却一桩大事。

先是叶相巡边,然后是平西王容衡亲自往边境议和,京中更是安南王一力负责,眼看着大事将成了。临了却截到一封书信,是西戎与南诏往来的密信,书中对大周不甚尊敬,南诏早被敖仲打服了,是大周属国,西戎在里面却称为汝之邻国。枢密院顿时就有年轻人生了气,说这是要挑起南诏造反。这一波士子很多都是没见识过当初西戎大军压境的恐惧的,竟然跟着嚷了起来。

但天子一弹压,也就下去了。

那书信送到御前,萧景衍付之一笑:一个称呼而已,何必介意。

世人都不懂,连满朝文武也茫然,只往两个方向想:要么是西戎狼子野心,要么是无心之失,万万想不到另一种可能是为了映照当年云岚的那封信。这样看来,当时赫连是想退兵的,云岚那封让附近部落偷袭西戎后方的信,确实挑衅了他。

容皓没说错,西戎蛮子从来最记仇。

但天珩帝心胸开阔,于是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议和顺利进行,到底谈成了。紧接着就是开边境商埠,茶马互商,丝绸瓷器源源不断送到边疆,西域的黄金宝石也源源不断送进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