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哀江南 > 第10章

第10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过度受宠或受罚都不是好事,藤权介因心里的那种焦躁,并未对父亲下达的命令作出当即的回应。等到第二回 的时候,就是父亲提枪上阵。藤权介从劝学院下学回来,家里安静得出奇,难得镜池的湖水也停止了流淌。整座小野宫里,只有自己脚步的声音。

一打开东之对的板门,正襟危坐在厢房中央的父亲将藤权介吓了一跳。藤权介一时微张着嘴,愣在原地。就连跪坐下来的礼仪,也在大脑的一片空白里消融殆尽。

父亲只说,坐下来。

藤权介心里突突一跳,终于找回了呼吸。二人在厢房对坐。父亲今天穿了一件浅葱色的直衣,模样很是随意。藤权介不知该如何开口,再张开嘴巴,只知道咽一口唾沫下去。

父亲宽容的地方这时候对藤权介清晰地呈现,他用一种慢条斯理的姿态,十分惬意地向他询问,我让你搬到北面的房间去,怎么没有去呢?

藤权介仅凭父亲那种大度,也就随意地答道,我不想去。话说完了,脑子才有所反应,这是犯下了天大的忌讳。

可父亲却好像失去了那段哥哥受伤的记忆,像以前一样,照例为藤权介自圆其说着,因母亲去世而太过悲伤,我很明白,可教你搬过去住,也不是一时兴起的决定。

藤权介反问,那是什么样的决定?

父亲说,看起来总归是活泼一些,这很好。你在劝学院读书,有三年了罢。

藤权介微微俯身下去,眼睛盯着榻榻米,第一年去了大学寮,因为课业奥深,难以完成,辜负了您的期望。这才回到了劝学院中。

藤权介心想,那么,为人父母确实喜欢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奉承话。稍有不慎,就会凭此洋洋得意。不论是那时还是现在,稍加理性地看,自己终归不如哥哥。

倒不妨事,大学寮那种无理的课程,毕竟是强人所难。我听说你在劝学院里名列前茅,各科的成绩也十分出色。尽管如此,因为年龄未到时候,也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藤权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不若说在他的心里,授课的博士是精神上的明灯,哪里能容忍他人的批评,藤权介有一点生气。何况事到如今,囿于窘迫的现实,父亲已经说出了与先前的自己截然相反的话了。凭什么以为自己会相信这样的他?

藤原太政大臣说,接受了那样的教育,想当然觉得那样很好。如今会这样问我,也正是因为太多的不知道呢。文章博士当然不能把怎样做官的事好好地教给你。

家中箦子与透渡殿上的女房,总是挽着袖子哭哭啼啼,或莫名放声嚎哭,悲恸大叫。可这个时候的父亲,居然轻笑两下。藤权介因着这笑声,不禁抬头起来看他,父亲今天没有梳妆打扮,脸庞红润健康,似乎年轻了许多。

藤权介心里想道,为政做官这一类的道理,难道还有比四史三传说得更加清楚的么。嘴上支支吾吾,终归很不舒服,讲道,倒是觉得,劝学院里学的面面俱到了。

父亲的脸上也就立马写道了果然如此,有一些得意地说,这正是你不明白的地方。按你的道理,太史公少说应得一左丞相呢。

藤权介不知如何作答,只好沉默下来。父亲站起身说,我现在去正殿里等你,快点收拾东西吧,日后每天这个时候,都到我的房间来听我授课。

说罢,一骑红尘地走了。藤权介想,那么好吧,不知道要教授我什么课程,同样一部书、一件事,难道还能被他讲出花来么?北之对这个地方,唯有家里的主人才能够居住。有一回得了机会,跑到母亲房间外的箦子上,北对的窗户一打开来,就能看到西对殿的全貌。

与西对衔接的渡廊,就在目光边沿的拐角处。西之对外的窗户好像也能读懂北之对的意思,常年呈现打开的姿态。到夜里寒冷的时候,会把扎上去的竹帘一一放下。哥哥自患病开始,呼吸不很顺畅,一旦关上窗户,人就好像要死一般,如鱼搁浅,气息奄奄。

母亲在世时常往那边眺望,不经意地一瞥,就能见到西之对的忙碌往来。每每窥得哥哥相貌的时候,女流之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她的女房时常在厢房上张起几帐,躲在那些帷幕的后面,谈论高门贵族的琐琐碎碎。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的几帐都换成屏风障子一类的设置。女房们远远躲在厢房的后面,难得拜访那里一次,只能听见她们的嬉笑。

这样一间房子,教他住进去,眼前总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来。可藤权介的秉性却很奇怪。一个在衣锦绣服,傅粉施朱里长大的贵游子弟,竟不愿做吃胭脂的人。因此心里异常烦闷,倏忽觉得对东之对这一方屋宇,有许多温存的静美之处,用过的器皿,室礼以及榻榻米,都沾染了习惯的香气,它们自然也习惯了自己。突然搬离到虽然不陌生,却也不熟悉的地方里去,实在很不放心。

很快有侍从的队伍来到藤权介的房间,自作主张地替他搬运日常用品。藤权介心里那种反对,也因这样近在迟尺的暴行,愈演愈烈起来。这样万万不行,藤权介想道,必须去找父亲理论个明白。

于是启程来到正殿的昼御座里,父亲见到藤权介又惊又喜,问他所谓何事。

藤权介行过拜见的礼,反问道,难道不续弦了么?

父亲脸上的喜悦渐渐隐去了,眼睛一瞪,这叫什么话,难道是你该问的么?说完了,显然有些后悔口不择言,忙又说,也不是不娶,只是还没到你操心的份上。

藤权介说,我前思后虑,搬去北殿的事宜,左右都不妥当。

藤原太政大臣倒不生气,只说,你这个孩子,这时候倒学我迂腐起来。

像父亲这样传统的门阀,因着得体的举止与善解人意的性格,虽不能武断地评价为冥顽不灵,仍碍于家里的那种背景,自然而然传承这种风俗,以他父亲的教育之道,教养他自己的两个孩子。所以学习的年龄,绝不允许读一些传奇、物语之类的闲书。平时在家,若听到吟风弄月的声音,也坚决地对他们禁止。可另一方面,每当朝廷或生活中有使用和歌汉诗的必要时,又教他们不得不规范地作出来。

可没有细学过的东西,要如何才能作精呢。藤权介对风花雪月的文学之词,私下里也不喜欢,素来很少接触,并无情必极貌以写物的本事。为对起平仄,押上韵脚,无非就是生搬硬套尘虑萦心、霜华满鬓的蹩脚水平。哥哥与自己学习相同的教材,没什么文学上的涵养。那么当然与他五雀六燕,作出来的东西其索然无味自然一样。

可天赋这种东西,原本就十分弄人。同样出发点的技艺,哥哥并不需多加的努力,就远远地把自己甩在了身后。所以事与愿违,哥哥却作出像是杨柳清风幽巷月,春风冷暖一枝来、伤心欲语春残雪,来者徜徉去不回的合格声律。或许是父亲察觉到已无法用美妙的谎言掩盖真相,唯有以这样强硬的方式来弥补曾经的过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