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锦衣泪 > 第154章

第154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拿下平壤乃是大军的当务之急,也是退敌之关键。但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对平壤内倭军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前线传回来的情报出现了偏差,有人说多,也有人说少。第一批次的抗倭军,按照最大数整备了七万人,我们心里还是没底。因而这件事上,还得郭上差多上心,给我们一些可靠的一线情报。

郭大友点头:那是自然,只是我也并非是此次锦衣卫的首领,我还得向我的上级汇报后,再做部署和分配。

哦?郭上差说得可是那一支去往九连城的锦衣卫队伍?佟养正道。

佟游击知道我们的上级部队?

是,最近沿线的长城关口都收了信,锦衣卫抵达前线了。毕竟是锦衣卫,可能会到处巡查,上峰是要我们打起精神来。佟养正笑道。

郭大友摇头苦笑,道:都说锦衣卫是阎罗王、催命鬼,还真是不虚言。

哎,但是你手底下的锦衣卫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大一样。都是好儿郎,训练有素,令行禁止的。练兵练得这么好,我们看着也是心里羡慕。查大受道。

过奖了,我们这次也是精锐尽出,来的都是有官阶在身的军官,一般的校尉兵士我们都没带来。巡勘所往日里练的就是野外勘察,战地刺探。自然与京中那些盯着王公众臣的同僚们不一样。郭大友言辞中多了一丝傲气,在他看来,自己所在的巡勘所才是锦衣卫精锐中的精锐,是真正的大明鱼肠之刃。

查大受与佟养正对视一眼,看来锦衣卫内部不和是真的,他们对此心照不宣。

随后话题又渐渐转入了后勤的问题之上,众人询问的对象自然就变作了列席的赵子央。赵子央很坦诚,表示眼下能筹集到的粮草大概只够十万人的部队吃上半个月,实际上是严重不足的。

前期西北战事吃掉了库里将近一半的存粮,今年东南又闹水患,夏税秋粮都不行,说实话,后继不足。等到了朝鲜战场之上,还得看朝鲜那里拿得出多少余粮来补充粮饷。赵子央道。

这个恐怕希望不大,我前些日子有收到过情报,朝鲜那里的后勤实在是匮乏,粮草也很困难,我们恐怕指望不上。大批的粮仓现在其实是控制在倭国人手里的,朝鲜人自己都在饿肚子。查大受摇头道。

唉,我就不明白了,这帮朝鲜人怎么这么不经打?连打仗的口粮都没有,这该有多贫瘠啊。怪不得几百年了一直是我中原王朝的附属国,傍着大树好乘凉。佟养正没好气道。

可不是吗,哪年朝贡不是从咱们这里拿的盆满钵满,朝贡一次够吃半年的。现在被打了,还要我们去援救。你说我们图个什么啊?查大受也附和道。

其实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二人心中都懂,只是嘴上抱怨两句,郭大友笑呵呵的也没开口。赵子央更是个在六部官场中混的人精,这种话头他不会去接。

回归历史,朝鲜半岛之地自古以来与中原内陆就有理不清的复杂关系。自西周初期起,商朝末裔箕子就在此建立了箕子朝鲜,其后又有卫满朝鲜,汉代封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于此,魏晋时期被辽东的高句丽进犯推翻。

隋唐时期,高句丽渐成大患,彼时西北方向还有强大的突厥,为防西北、东北两线作战的窘境,隋朝两位皇帝都不惜举大兵攻打高句丽,一直到唐高宗时期,高句丽才基本被平定。而与唐朝联合灭亡了百济和高句丽的新罗,终于统一了半岛,建立了新罗王朝,正式成为中原王朝的附属国。新罗随后又分裂出后高句丽后百济,最后后高句丽中的王建被簇拥为王,推翻后百济和新罗,建立了王氏高丽。

但随后面临强大北虏入侵的王氏高丽屈服在了契丹人的铁骑之下,被迫断绝了与宋朝的朝贡关系,向契丹称臣,后又服于金,一直到蒙古人入侵,王氏高丽直接被打到灭国,成为了元朝内部的一个行省。直到元末,高丽才重新掌握政权。

不过高丽也就复苏了三十年,明初,朝鲜发生了一场政变,李成桂推翻了王氏高丽,最终建立了眼下的李氏朝鲜,成为大明最忠诚的附属国,两百年来未有变也。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朝鲜的兴衰与中原王朝的兴盛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北方游牧部族进犯中原北方的通道入口,朝鲜咽喉要道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而朝鲜本身贫瘠多山地,更需依附中原王朝发展,天然的地理条件创造了中原王朝与朝鲜半岛的依附关系。这个依附关系不可破裂,已经被历史多次证明。如今以朝鲜为跳板的入侵又一次重演,虚弱疲累的大明最终还是选择了援朝抗倭,哪怕是在这样的一个刚打完西北平乱之战的残喘之际。

就在这一夜宴席即将结束之际,后方大军的指挥令传来了。李如松命查大受即刻启程赶赴鸭绿江前线,与祖承训部队汇合,再等待进一步的指挥。

这条命令正中郭大友下怀,他笑道:

恰好我赶着去与我上级汇合,他眼下就在鸭绿江边的九连城。明日,我们就随先锋营出发。

十一月十二日,从宽甸堡出发的查大受部抵达九连城。

嘉靖四十三年,都御史王之诰登马耳山巡边,留下诗云:

九连城畔草芊绵,鸭绿津头生暮烟。

对岸鸟鸣分异域,隔江人语戴同天。

皇仁本自无私覆,海国从来奉朔虔。

分付边人慎封守,莫教樵牧扰东田。

这是一座自金代建立起来的边关堡城,自北向西,绵延九座城池,故而称作九连城,到了本朝,九连城只剩下了遗址,后被修缮统一为一座堡垒大城,并计划新增一座更为坚固的堡垒城池。九连城东面有叆河与鸭绿江,后面有镇东山,形势十分险要。

这里就是凤城丹东,与朝鲜仅仅一河之隔的地方。

队伍在抵达九连城之前,沿着叆河走了好一段路。叆河是鸭绿江的支流,是丹东的母亲河,也是在丹东与鸭绿江汇流。彼时天高云淡,雪云消弭,阳光铺散下来,温热人心。寒气弥漫的土地上蒸腾起雾气,清河若蓝缎,雪地若白云,云叆漫淡,风景美不胜收。这大概是众人来到辽东后遇到的最好的天气,也是他们见到的最美的景色。

云雾叆叇,是取得此字为叆河起的名吗?与孟旷共承一骑的穗儿靠在孟旷怀中,一面欣赏着景色,一面小声问孟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