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2)
毕竟,这可是曾经获得过华夏饮食行业最高荣誉奖金鼎奖的传奇小吃。
老板,给我来一份三鲜豆皮。
小哥,一份三鲜豆皮。
哥们,三鲜豆皮限购不,我想多买几份带回去给同事。
三鲜豆皮在顾客的万分期待中开始销售。
广味鸡腿店。
徐进文皱着眉头看着远处的言然小馆:这又在卖什么了?这小子怎么一天一个样,他的厨艺都是打哪学的啊?
一开始徐进文对言然那是既不爽又不屑,可眼见对方一个星期就换一种小吃,而且每种小吃都做得特别好吃,他渐渐就没了脾气,只剩下佩服了。
当然了,表面上他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言然这小伙还真是厉害,你说他怎么懂那么多小吃,好多我听都没听过。姚玉珍说道。
那有什么?上网学呗,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徐进文不屑地说。
那你倒是学一个我看看。姚玉珍瞥了他一眼。
我学什么,我会做鸡腿就够了,我做的鸡腿最好吃!徐进文无比倔强地说。
姚玉珍呵呵了两声,懒得理他。
这时,潘小胖从店前走过,手里拿着刚从言然小馆买来的三鲜豆皮。
阿文,你干嘛去?徐进文喊道。
去玩啊!潘小胖回道。
过来。徐进文招了招手。
潘小胖迟疑了一下,转身走了过去。
阿文,你吃的什么?徐进文问。
三鲜豆皮啊!潘小胖回道,手上下意识地把食物往怀里压。
徐进文:这小胖子!
徐叔有件事想请你帮忙。徐进文说道。
又去言然小馆买东西吗?潘小胖问。
阿文变聪明了啊!徐进文笑着说。
你让我帮了好多次了。潘小胖一副【我又不是傻子】的表情看着他。
那跟之前一样,你帮徐叔去买份三鲜豆皮,徐叔送你一根鸡腿。徐进文说道。
我要两根。潘小胖回道。
不行,就一根。徐进文摇头。
那我去玩了。潘小胖转身就想往外走。
嘿,你这阿文,回来!徐进文轻喝道。
潘小胖停下脚步,扭头看了他一眼,两根?
这次先一根,下次再给你两根。徐进文说道。
我去玩了。潘小胖继续往外走。
行行行,两根就两根。徐进文赶紧说道。
潘小胖立刻转了回来。
那咱们得先说好了,跟以前一样,不许说是我要的!徐进文叮嘱道。
两根。潘小胖伸了伸手。
徐进文没好气地看着他,还好你不是我儿子,否则我非揍你不可。
来,先给你一根,把三鲜豆皮买回来,我再给你另一根。徐进文把鸡腿拿给潘小胖。
好吧!潘小胖接过鸡腿,转身出了店门,一边啃鸡腿,一边往言然小馆走去。
在言然小馆排了好久的队,终于轮到潘小胖了。
言然一看到他,笑道:怎么又是你?
不是我自己要吃的。潘小胖回道。
噢,是徐叔想吃?言然狡黠地笑了笑。
潘小胖眼睛一睁:我可没说。
知道知道,我自己猜出来的。言然笑着说。
他自然不是猜的,而是之前卡卡跟他说的。
卡卡真的是个自来熟,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跟潘小胖同学那么熟悉的。
来,给你,两份拿好了,一份是徐叔的,一份是哥哥送给你吃的。言然给潘小胖拿了两份三鲜豆皮。
谢谢言然哥哥。潘小胖说道。
去吧!言然笑了笑。
潘小胖走后,卡卡凑近问道:师傅,为什么徐老板不让阿文说是他想吃?
言然耸了耸肩,厨师的心思你别猜,猜了你也不明白。
市长,庙口美食街到了。秘书聂亮对市长孟崇松说道。
孟崇松点了点头,从车上下来。
论文化底蕴的话,还是庙口这边比较好。孟崇松说道。
是啊,庙口这边比南校区那边的历史要久远得多,民国就有了。聂亮说道。
这边是不是有家专门做桶子鸡的?孟崇松说道。
是,这边有家叫梁记的,做桶子鸡特别出名。聂亮回道。
对,就是梁记!我来宝华一年多了,一直听人说起梁记,可就是从来没吃过。孟崇松说道。
旁边有一随从立刻说道:市长,要是早知道您喜欢吃桶子鸡,我肯定一早就过来帮您买。
孟崇松听完淡淡地看了他一眼。
聂亮随意瞥了那人一眼,然后指着前面说道:市长,前面就是梁记。
刚才那人心里发虚,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拍错马屁了,只好紧紧闭上嘴巴。
一行人信步往梁记走去。
市长,这就是梁记了。聂亮说道。
此时梁思宇正好在店里帮忙,听见对方的谈话,好奇地瞧了瞧。
老板,麻烦给我来只桶子鸡。聂亮对梁原海说道。
好咧。梁原海回道。
您是孟市长吧?梁原海一边弄桶子鸡,一边跟孟崇松搭话。
你好,我是孟崇松。孟崇松笑着说。
孟市长今天怎么有空到我们庙口来呀?梁原海笑呵呵地说。
刚好有空就过来看看,我听说梁记的桶子鸡特别好吃,所以就来尝尝看。孟崇松说道。
听到对方赞美梁记的桶子鸡,梁原海谈兴渐起:我们梁记传了好几十年了,到我这是第三代,我们的桶子鸡一直以来都深受食客的喜爱。
老板,你这几句话相当有水平啊!聂亮笑着说。
经常会有记者过来采访,说着说着就习惯了。梁原海语气中透着自豪。
这老街还是得有老字号才有影响力啊!孟崇松说道。
是啊,市长,老字号本身的魅力就能吸引很多游客。聂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