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敛财人生之新征程 > 第372章 故国神游(33)三合一

第372章 故国神游(33)三合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故国神游33

这个节点利用的好很重要

林雨桐不由的看向四爷,四爷手里摇着扇子,可这似乎也扇不走晚上的这股子闷热。

“出去坐坐吧。”林雨桐朝外指了指,“起风了,外面正凉快。”

焦灼的气氛被这么一打岔,直接给泄气了。

四爷起身,用扇子拍了拍弘历,“出来坐吧,不着急,慢慢说。”

院子里栽种着各种不知名的草,据说是药草。好处是,基本是没什么蚊虫的。晚上的风一起,只剩下凉爽。

可这凉风半点也吹不到乾隆的心里,大有人不痛快,他是可以骂娘的,骂你的先人们都不得好死。再看这些流言,难道不是在骂娘,骂你祖宗八代都不得好死一样的性质都是一样的。

四爷叹气,“所以,康熙朝,你皇祖父才屡次南下,那时候,只能用抚。便是朝廷举步维艰,此事也不能有丝毫马虎。”

乾隆点头,是啊朕也想如此啊错了吗

四爷就道:“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安抚便是最好的策略。等到你皇祖父晚年,他不是不想动,而是动不了了。若一味求宽,你八叔比你阿玛宽松的多,为何继位之君是你阿玛”

乾隆脸红,久久不语。他的说法是因为他皇祖父看重他这个孙子。可反过来想,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皇祖父接了自己进宫其实是想暗示朝臣继位之君是谁呢

四爷却不在这事上纠缠,继续往下道:“可朕继位以来,缘何流言四起,言朕得位不正此事固有你八叔等人暗中操纵,但流传之广,谁人推动为何要掺和这样的事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利字触动了别人的利益,尤其是动了士的利益,加上严苛的手段,如此的皇帝,还想从这些人嘴里得了好话可杀了人流言就制止了吗还有流言说朕是死于一个叫吕四娘的女人手里,可这是事实吗不都是怎么编排的能解气怎么来”

乾隆沉默,慢慢。真是写伪稿的人那倒好办,一个府邸万两黄金就能将其圈在京城,顺便洞悉其背后的牵扯。可要是利欲熏心者来冒领,三两番盘问下来必然露馅。那便是治罪,也是冒领之罪。虽罪不至死,可活罪也是难逃。便是真拿了这些人下监牢,那也是师出有名,名正言顺。谁又能说什么呢x

乾隆说着就看向四爷:“皇阿玛,儿子想,能不能令各地的秀才、举人、未出仕的进士,以及致仕官员推举人才,但有所长,便可举荐”

四爷便明白他的意思了,对天下读书人,一方面得打,一方面还得拉。在可制衡的力量培植起来之前,不仅得拉,还得大力的拉。不能再在官员及其子弟中施恩,那便从更底层施恩。

明白了这个,四爷就点头,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于书院这边而言,也能迅速的将各地的人才聚拢起来。哪怕那些举荐来的人之中真正的良才只占半成,也是值得一试的。他就道,“国子监陪贡之策可借鉴一二。秀才、举人有功名者,每省每三月可举荐五人。而这些人中,若是举人,可顺带两名被举荐者。若为秀才,可带一名被举荐者。这些人非书院学生,只为见习生,为期三月。此见习并不与考录书院相矛盾,其中若有想考进书院者,亦可考。”

这就跟培训似的,有功名的,不想考试,那就来见习三个月。能不能利用这三个月出头,各自看本事呗。这对他们是机会,甚至不止一次机会,今年来了,过几年还会轮到的。只要还有胡萝卜在这里吊着,就不会生乱子。

可正经的学生,就得考。不管是之前是什么人什么身份,要迈进书院的大门,一视同仁。

四爷说的这个方式当然更好,把那些有功名的人面子给兜的住住的。

乾隆心里一下子就松了,从眼下到长远,解决的办法和方向都有了。他将杯子里的西瓜汁一口喝了,放下杯子之后神采奕奕,“儿子先回去了。这件事得连夜办。”

去吧

你的事才要办呢,可你阿玛短期内要做的就算是做完了。

“洗洗睡吧”

嗯睡吧。接下来有的热闹呢。

热闹是有,可跟大多数人以为的都有点不一样。便是朝中,也基本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这次的事只怕跟乾隆三年的事一样,最后得不了了之。而另一派则认为,这不可能。此一时彼一时。乾隆三年皇帝才登基,一切刚刚稳定下来,当初不了了之属于不能不选择的行为。但是现在能跟那时候比吗因此上,他们觉得这次只怕要大动干戈了。

可才一晚上大家就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他们两边都没猜对

皇上今儿的反应有点出奇。先是孙嘉淦被夸被赞,说你的奏折写的很好,这次南巡,江浙表现出来的问题很突出。人人都在歌功颂德,朝中只你敢说实话,敢捋虎须。你真是忠臣,良臣,直臣,是朕的好臣子呀。你说的很对,江南面上繁华,可一些官员也确实是德不配位,这事只你这样的臣子才能替朕去办。所以,朕郑重的将此大事托付给你,你去吧,替朕肃清江南官场。朕给你便宜行事之权。你只说要什么,要人给你人,要兵给你兵,朕信任你啊。

这便宜之权大了呀,可孙嘉淦敢放肆的用吗那伪稿案还在那里吊着呢。

皇上暗示了要写一份参奏的折子补上,他就得补上。可是,伪稿案的事到底是个尾巴呀,不冒别人的名为啥就冒你的名呢如今办事要是办的不合上意,这不是擎等着皇上拿你开刀呢吗

他颤颤巍巍的接了圣旨,然后满朝上下,噤若寒蝉。

试问,这满朝大人,有几人没收过江南送上来的孝敬这冰敬、炭敬年年都不曾落下呀。要动江南,谁知道能牵扯出多大的事来

牵扯深的心里那是咬牙切齿啊,都是这些刁民害的。

是啊谁见过这样的呢刁民闹事官员却首当其冲,上哪说理去

可还有更没想到呢那个伪稿写的那般的放肆,可结果呢皇上册封伪稿炮制者为文定伯,赏赐伯爵府邸一座,江南良田千亩,另外黄金千两。

圣旨上也说了,虽然还不知道此人是谁,但朕虚席以待。这个被大家传抄的奏疏朕看了,孙嘉淦孙爱卿不承认这是他写的,朕是相信他说的。那么这奏稿是出自谁之手呢刚开始,朕特别生气,觉得被冒犯了。可紧跟着又想啊,这是好事啊若不是江南官场那些胆大妄为之徒,朕就要失去一位直臣忠臣了。虽说就文采而言,文定伯确实不如朝中衮衮诸公。但是就其敢于直言之性情,就比朝中这么多大臣强多了,已然可与孙嘉淦孙爱卿比肩。朕在京城,翘首以盼,但愿朕也有文王之运啊

文王之运文王是谁周文王姬昌,他的运道是什么是遇到了姜子牙。

这可了不得了:拿此人类比姜子牙

这旨意发出去,从京城必须传到各州府县衙,必须沿街串巷,敲锣打鼓的念出来给百姓听到。快马从京城四散而去,而京城率先炸了锅了。

有那历经过两朝的老臣,此时敏锐的察觉到一点,那就是当今的处事风格,有点不一样。这不一样的里面,又夹杂了一丝似曾相识的东西。

刘统勋一路往回走,边上就有同僚追上来,“刘大人,今儿这事您怎么看呐”

“我啊”刘统勋呵呵笑了笑,“万岁爷圣明啊”

同僚讨了个没趣,只得道:“是啊万岁爷圣明。”

刘统勋回了家,长子刚从国子监回来。皇上恩典,长子恩荫了举人。今年便是会试,长子刘墉本是要下场的。他看了儿子一眼,吩咐道:“跟我上书房来。”

刘墉垂手应是,跟着父亲往书房去。

进了书房,刘统勋抬眼问儿子,“皇家书院你可听闻了”

刘墉点头:“之前满耳皆是此事。”

“你可有想法”刘统勋问道。

刘墉心中一动:“父亲的意思是让儿子考书院”

刘统勋皱眉:“为父如今也有些拿不定主意。”紧跟着他又问,“今年下场,你有几成把握”

刘墉这举人都是恩荫来的,哪里下过场他自己也不知道啊。于是先问道:“父亲犹豫不决,可是朝中有变故”

刘统勋给了儿子一个赞赏的眼神,“万岁行事,为父瞧着颇有几分老圣人的影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