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我们的1982 > 《我们的1982》TXT全集下载_20

《我们的1982》TXT全集下载_2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陈许此时也不知道到明天会有哪些作家过来。

“来,我这什么茶话会他都想参加。”

“行,等明天茶话会结束之后,我们再把他留下来详谈。”

……

这一聊就快到了天明,还好上午两人补了一觉。午饭也没来得及吃,两人就吃了一些水果充饥。作家还未到场,陈许的同学们就已经提前到了。男生们帮忙搬了一张大方桌,将椅子围着桌子摆了一圈。女生则在每个方位上,都摆上一些瓜子、水果。

他们又在后排摆了两排椅子,这是他们坐的地方。两排椅子距离方桌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既要让他们清楚地听到桌上的讨论,也尽量不影响到作家们。他们一个个还煞有介事的带着笔记本,好像是来学习而不是凑热闹的一样。

作家们也陆续到场,整点之后围着饭桌坐了一圈。通俗小说作家,顾名思义,有别于纯文学,主要针对的还是更广泛的人民群众,现在的范畴就是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童话故事……在场的各位也都是这三个方向的作家。

叶永烈不认识路,骑着辆自行车姗姗来迟,到场之后,不管是作家还是学生都围了上来。

李文学看到真人之后心潮澎湃。但是还没等到李文学有所行动,另一个作家的动作更快。

一个光头上去握住叶永烈的手说:“叶老,我是您的忠实读者。四五年前我还在工厂里当工人的时候还给您写过信,您还有印象吗?”

“你的名字是?”叶永烈不确定。

“郑渊吉。”

叶永烈记了起来:“有印象有印象,我记得你的字很好看。你还和我说你当时天天在背古诗词,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小伙子。”

陈许在一旁也是汗颜,他的读者来信可是一封还没有读过。看来得找个机会好好去翻一翻了。

叶永烈平时童话读得少,也不知道这郑光头现在是谁。

文劼凑上来提醒道:“现在可不仅仅用努力来形容了,郑光头现在已经是非常有名的童话大王了。听说现在一起给十七八家报刊投稿?”

郑渊吉也颇为得意:“小朋友们喜欢,我也就是累点。”

李文学也凑在一边,觉得不说话就再没机会:“叶永烈,我也是你的忠实读者。”

叶老开玩笑说:“哦,你是什么大王?”

李文学到不觉得是讽刺,只是难受,说:“之前写过几篇科幻小说,都没有刊登,自娱自乐。”

叶老拍了拍李文学的肩膀,说:“没事没事,自己开心就好。”

时间有些迟了,大家各自就位。

按照之前的流程还是文劼串场,各方发言。

作家的讨论,一涉及到写作方法论层次的东西就显得相当的无聊,还是掉书袋更能激起同学的兴趣。

在场的作家有十来位,唯一一位女性是从广州来的,也是在场唯一一位写言情小说的,其实作品更多的是伤痕文学的变种。

除此之外,在场的各位就都是男性了,叶老是写科幻的,现在研究史料。两位童书作家,除了郑渊吉之外,还有一位张教授。剩下的除了任双,文劼之外,都是武侠小说作家了。

场面上的格局基本上也等同于当下书市中各个方向所占的比例,嗯,言情小说可能会更高一些,但是读物也大多是港台传来,琼瑶、亦舒、李碧华之类。至于大陆的作者,包括在场的广州的那一位,也都有一些读者,但是故事的完整性、时尚感以及对于读者情绪的调动都距离港台有些距离。

武侠小说如果不是有陈许这条鲶鱼搅动,大概也会和言情小说一样。

女士优先。

广州作家说这言情小说现在的流行趋势还是以苦情为主,越惨越好,越惨读者越有共鸣。在座的男作家很难有这个共鸣,再加上言情小说篇幅一直不长,结构上也少有创新,稍微客套的提了两个问题便转移到了下一个话题。

言情小说之后就是武侠小说,在场的气氛热闹了许多。

文劼先说,他也没有创作经验,只好继续掉书袋:“……这一代的武侠小说还得从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算起,至此之后到如今,依旧是在同一个小说进程之中,其间政权的更迭以及创作中心的转移,并没有中断这一进程……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观察到的一个有意思的一点,从《唐传奇》开始,到《江湖奇侠传》、《蜀山剑侠传》,里面明明出现更高武力善用法宝的剑仙,但是读者还是偏爱仅凭真刀真枪血肉之躯的侠客,至今没有想清楚原因……”

文劼想了那么久没有想出来原因,其他人也没有思路,只能岔开。

那位写《天机》的庐山客,等文劼掉完书之后一顿彩虹屁就拍向陈许:“大陆武侠作为后起之秀都是散兵游勇,是《昆仑》先树立了一个标杆,大家才有了方向各有突破。我个人也是在不良人先生的启发下开始创作,所以我特别想听听不良人先生的经验。”

说的陈许脸都红了:“《昆仑》还是借鉴金庸先生居多,不敢居功。经验谈不上。正好说说前几日和文劼讨论的东西,论及百兵之中,最有群众基础的是‘剑’,为什么呢?因为古籍里出现的频率太高。从陶渊明‘抚剑独行游’、李白的‘抚剑长夜啸,雄心日千里’……到龚自珍的‘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粒消’,剑的高人气的背后是数千年文人骚客的加持。再说武侠小说为什么相较于‘前辈’英雄传奇、风月传奇、历史演义、公案小说更有‘书生气’,还是因为里面涉及了更多的文化符号。佛道是典型,武侠小说比起那些公文小说,可不只是满场的袈裟道袍,而是将佛道观念内化在小说的整体构思乃至具体叙述中……”

任双点了点头:“知识点一定要多,才能触类旁通。所以,《昆仑》相较于金古梁的突破在于现代数理知识的引用。”

庐山客鼓起掌来,不由赞叹:“思路敏捷,思路敏捷。”

第60章 文人相轻(求推荐 求收藏)

(想了一下,换了个更容易联想的名字)

陈许看了一眼庐山客,他的真名叫童立人,兼职写作,正式工作是在一个国营厂里管后勤。大概三十多岁,《天机》小说主角看这口才是本人了。

郑渊吉瞧他不上,屡次咳嗽打断他的拍马屁。童立人也不尴尬,每次等郑渊吉停止咳嗽之后继续说。

“这都是文化人的聚会,有的人注意素质,如果生病了就回家休息,不要动不动打断别人。”一道话传出来,现场顿时冷了下来,众人向说话人一看,竟然是一直老好人样的张教授。

郑渊吉顿时显得非常尴尬,几位摘抄的同学放下笔记看着现场一脸吃瓜表情。

还是陈许解了围,多说了几句;“华罗庚说‘武侠是成人的童话’,其实成人的想象力没有孩子那么天马行空,而且对逻辑上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就需要长篇的形式来给武侠的世界观赋予更多的限制和引导……”

好不容易说了一堆废话,这事终于揭过。后来叶永烈开始科普一些国外科幻小说的现状。

最后又找到了童话的问题,只剩下郑渊吉和张教授。

郑渊吉为人直爽,刚刚还一脸尴尬现在又笑呵呵的说:“关于童话这一点我还是有发言权。”

“其实我没那么多大道理,没有那么多玄虚,我觉得首先是要把故事给说好。”郑渊吉说,“还珠楼主不是从现实中取材吗,我也是,他把蛤蟆之类的放大变成各种异兽,我就把老鼠、大灰狼给拟人化变成主人公。”

“我也觉得武侠小说挺好看的,但是内容上里面的情感过于复杂,表述上句式不够简单,小朋友就看得糊里糊涂。这一点来说,昆仑在五六岁小朋友的群体里肯定不如我的童话受欢迎。当然我的童话在成年人或者青少年也没有《昆仑》受欢迎……不得不说的一点是我一直在为武侠小说培养读者,他们看着我的童话长大之后到了十五六岁,继续保持阅读习惯的话,一定会喜欢上武侠小说言情小说……”

后面轮到张教授说话:“我一直觉得作为一名作者,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给读者在传递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尤其是对于童话而言,一定要给读者传递真善美的东西大于阴暗的东西,不要糊里糊涂的,没有主心骨。郑先生可能工人出身,学历有限,不太清楚高学历人士不管是做事还是写作都会形成比较严密的方法论,这方法论不是什么玄虚,就是为了在写好故事的同时去传递真善美。郑先生如果想加些真善美的东西进自己的作品里,也可以学习一下……”

“姓张的,你这是什么意思?”郑渊吉“噌”的站了起来。

之前被姓张的呵斥,自己确实有些理亏,现在这是什么情况?工人?工人阶级怎么了?

文劼看了一脸头疼,每年总有一两次。他不由劝道:“大家消消火,消消火。都是写童话的,怎么还跟大人一样?”

“我觉得在座的好像就我在写童话。”张教授又刺了一句。

郑渊吉怒火中烧,却又不能动手打人,一时之间呼吸加重。他摆了摆手:“这个会我不参加了。”说完就忘门外走。

陈许一边看了看两人,郑渊吉和这个教授的争端前世便略有耳闻,没想到起源会是这么早。

“之前就听说有个不自量力的工人说自己一个人就能写一本杂志,果然是个莽夫。”

张教授继续说,不过郑渊吉已经走到院子里。陈许对着文劼使了一个眼色,就追了过去。

“郑先生,等一等。郑先生,等一等。”

郑渊吉回头一看是陈许,也停了下来。

“这真是太对不住了,参加个茶话会都能闹的这么不愉快。”

郑渊吉心情也平复了些:“跟你们没什么关系,那个姓张的太气人了。要是在路上,我早就逮着他打一顿了。”

“消消气。”陈许说,“咱俩也算有缘,上一次,文劼跟我说这首都城里的作家就两个最特殊,一个是你,一个是我,读者来信多的让邮局专门给我们俩设了邮箱。”

“哈哈,作家就这点好,你牛不牛读者说了算。”郑渊吉大笑。

“我问你,读者那些信你都怎么放的?”

“你说到这个,可愁坏我了,家里都快堆满了。”郑渊吉一脸发愁,“想着去买几套房,也没时间。”

陈许同样一脸发愁:“谁说不是,下次买房记得叫上我,咱俩一起合计合计。来来,我带你去看看我的仓库。”

郑渊吉也不过比陈许大上个十岁,因为有同样的困惑,两人还挺聊得来。

陈许带着郑渊吉绕过正厅,到了仓库:“整整两间,我拆下来十几公斤的刀片,这要拿出去,公安局还不给我抓起来。”

“断更确实挺气人的。”郑渊吉哈哈大笑。

“你读者来信读的完吗?”

“我找了个人,让他帮我把字好的或者写的多的挑出来读一下……”

“我想也是这样……那个张教授你就别跟他生气了,他可能就是嫉妒你。”陈许一看灶烧热了。

“哈哈,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生气不至于,不至于。”

陈许又把郑渊吉迎回正厅,只是之后郑张二人不再说话。

李文学借着机会和叶永烈说上了话,说起穿越题材。

“这个确实要看怎么理解了,如果被看成是武侠,自然万事大吉,如果被看成是科幻就不太好了,不过可以试一下。”叶永烈最后给出意见,随后又给了李文学私人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徐画晴、卞千秋去找那位言情小说作家聊天,果然言情小说也很有市场。其他的人就继续在一边看热闹。

茶话会终于结束,其实就是一帮作家瞎唠嗑,掉掉书袋,顺便交流一下灵感和经验,并顺便表演一下大型“同行相轻”的现场。

送走作家朋友们,高一玮和李文学两批人帮忙清理了垃圾,一道离开了。

整个四合院里,只剩下陈许、文劼和任双。

任双说:“这个张教授也真是的,平时看起来温文尔雅的,没看出来还是个善妒的。”

文劼说:“张教授起码不藏着,你看看那个庐山客,真是机关里待久了。那本《天机》看来就是他的巅峰了。”

“不说了,对了,你们留我下来什么事?”任双看着文劼和陈许。

“是这样的,”陈许将想办杂志的事情说了出来,“一本杂志一期大概8-10万字,我自己的长篇连载可以解决3-4万字,此外,还需要一些短篇小说填充6-7万字,其他的武侠作家我都不太熟,想着只能麻烦你们了。”

“这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不过我毕竟还在单位工作,不像文劼吃‘空饷’,只能周末过来帮帮忙,平日里倒是可以帮你组组稿。”任双说,“对了,马上《昆仑》该出版了,这也得交给我。”

“冇问题。”

不过陈许心里则想的是如何把文劼和任双都快速绑上船。文劼还好说,闲云野鹤一只,到时候给他腾一间厢房当会客室,肯定能把他绑上船。至于任双,看这样子得等第一笔收入了。

一九八四年,也就是明年,号称是中国公司的元年,领袖南巡,激进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开始让社会出现狂野的一面。钱以老百姓都能察觉的速度变得越来越不值钱,“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中国的初创企业们都开始露出峥嵘,野蛮生长。

对面的两个人还不清楚他们面临的是怎样的大时代……

“新华书店、邮局的关系打通了吗?”

“这事我来解决,其实有‘不良人’的名声,各个方面都好说话,杂志做成是十拿九稳的事。”文劼说,“之后得考虑打广告的事,这块才是大头。”

“怎么说?”

“首都的广告还好说,找个认识的编辑让他帮忙发一下。但是如果是京津冀地区,或者全国多点开花,这需要的钱就海了去了。这一点陈许肯定比我懂得多。”

“我心里已经有了谱。”陈许说,“等挂靠成功之后,我把具体的细节都告诉你们。”

“这还卖关子?”任双小说,“对了,大概什么时候发行,我好去组稿。”

陈许盘算着:“过年是二月初,各个家庭走亲访友打牌唠嗑的时候,整个杂志的名声会在期间有一次爆发性传播……”

“这肯定来不及,广告打出去,渠道疏通好,就差不多了。”

“招人,招做广告的,我们要快速行动。”陈许说,“单靠三个人肯定是不行了。”

不同于印象中,八三年的中国广告从业人口就达十万人,不少在外资工作。现在只要肯花大价钱,怎么都能招到专业对口的广告从业人士。

“你那香江的事别人还没有回话吧,现在就招人?”

“放心,就算香江不同意,我也能弄到钱。”陈许自信满满。

文劼看陈许态度坚定,只好说:“那就找周明旭,请他吃顿饭,广告费还能便宜些。”

“这事我来。”陈许大包大揽说,“任双哥,你明天就要帮我开始约稿了,文劼哥,麻烦你要帮我尽快把期刊号和印刷厂的关系给疏通好。”

“行。”

“嗯,我这事第一站还是找周明旭。”文劼说。

“……”

第61章 招聘(求推荐 求收藏)

陈许终于深刻的理解到什么叫“所有的道德都具有时代性”,这个年代插队买一根油条会被认为是道德败坏,但是给朋友尽可能低的折扣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其中的区别可能就是一个影响到了其他人,另一个却没有。

两人和周明旭吃着涮羊肉,羊肉在锅里如轻舟泛海,在气泡之间起起伏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