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2)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李玮认命了。
他咽下自己的委屈,煞费苦心地去为缓和与公主的关系做着努力。
原本,因着家庭和身份的原因,他并没受过太多的教育。识字不多,甚至,说他一句笔墨不通也不为过。
但如今,他却愿意为她从头学起。
知道公主喜欢飞白体和书画,他日夜苦练、笔墨不断。为的,也不过就是与公主贴近些许。
幸而他天资聪颖,能得教习老师评价一句才思敏捷。
不过是三年,便于书画一道小有所成。
他又怎么能想到,正是他为了这些小进步沾沾自喜的时候,他的母亲,竟然发现了公主的奸/情?
三年前,公主答应下嫁他,只提了一个请求
她要带她的贴身宦官梁怀吉,一起嫁到驸马府。
自古公主下嫁,可以带奶娘,也可以带丫鬟,就没有哪个是会带宦官的。
李玮当然不理解,但彼时,无论是珍爱公主的官家,还是被公主瞧不上的他,都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毕竟,那是一个太监。
一个什么也不能做的太监。
可事情的发展,往往就是会往大家不敢去想的地方延伸。公主就是爱上了一个太监,甚至,她就是带着她的奸/夫嫁到李家。
可、她怎么好意思呢?
在奸/情被发现以后,先是把戳破了奸/情的、原身的母亲给打了一顿,然后又带着奸夫梁怀吉一起,连夜逃回了宫里,对着官家恶人先告状?
知道了事情始末的官家,又是怎么好意思的?
他怎么能在福康公主做出那样的事后,把罪名全都推到了李家?责怪原身的母亲辱骂公主,还要把李家严惩不贷?
官降一级、调离京城、发配地方。
这是帝辛脑子里久久不散的话,也是宋仁宗对李玮的惩罚。
官家就是要让人知道,你们敢怠慢福康的下场。
可笑至极。
原身何其无辜?
一桩从来没想过要得到的婚姻,一个明明是拿祖宗一样供着、却给自己带来了绿帽的妻子,还有一项莫须有的罪名
难得的,帝辛替原身感到憋屈。
不仅是因为福康和宋仁宗,也还因为原身本人。
正如先前说的,李玮实在是个老实人。
事实上,若不是他刚把李玮的记忆看过一遍,他都不会相信,李玮竟然是自己进宫、主动跟宋仁宗请罪的。
他不怨福康吗?
帝辛感到诧异。
直等他把原身的记忆再看一遍,他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李玮不是不怨,他是不敢怨。
忠厚这两个字,像一道枷锁,死死地禁锢着他的一生。
他越是意识到自己身份的卑贱,越是意识到自己配不上公主,他就越不敢怨。
公主和驸马。
原本就是公主为君,驸马为臣。
君要折辱臣,臣又怎么敢怨恨?
他去宫里请罪,请的不是罪,而是官家的放过。
毕竟,不管天家做得再不对,你做子民的,都不能表现出怨怼。
更遑论是,李母的那个身份。
一个卖纸钱的贱妾。
骂公主荡/妇?
你命还要不要了?
原身不得不去请罪。
这是命。
生而为臣的命。
作者有话要说:就知道你们要猜房遗爱!其实作者君要写的,是李玮啦~
福康公主和梁怀吉的爱情故事挺有名的,但作者君其实觉得挺恶心,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称赞。
李玮真的很惨了,不像房遗爱,还有个了不得的爸爸,这是真·想翻身都难。
一个因为家庭关系,大字都不识几个的人,为了福康公主,硬生生变成了一个书画大家,还被时人称赞才思敏捷,这得多励志,可以想见。甚至,因为知道福康公主喜欢花,他还把驸马府打扮得四季如春...
房遗爱再惨,高阳公主也为他生了几个娃,李玮这就...
唉_(:з」∠)_
第58章
这世上, 不是没有宿命。
宿命两个字,本身就是因果的另一种衍生。
一个人,做尽一生恶事, 便要用数世偿还。
种前世因、得今世果,这才叫宿命。
像原身这样子的,那叫什么命?
原身, 不过是蒙昧已开, 又自知无能为力,这才只能无可奈何地把一切都归结作命罢了。
官家为什么要把福康公主嫁到李家、嫁给自己?
原身从前, 也不明白。
虽说士族公卿,真正有鸿鹄之志的人,大多都不愿迎娶公主, 断了自己的前程(注1)。而帝王嫁女, 也原本就大多是让外戚子弟,来替自己排忧解难。
但,皇家的外戚, 并不是只有一个李家。
十三年前,公主驸马的热门人选, 不是原身, 是曹家的曹评。
曹评是谁?
那可是当今曹皇后的亲侄子。
他的父亲曹佾,曹国舅,原本也是一个神仙一样的人物,仙风道骨。
至于他所属的曹家,那就更是所谓的高门贵族了。
生在这样的家庭, 曹评的才华和家教自不必说。
称他一句谦谦君子,那都是往低了说的。
人家,那可是真的文武双全。
有这样的人顶在前头, 李玮是压根儿就没想过,这尚主的光荣,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毕竟,这就像人家说的,曹评是正儿八经的士族公卿,而他,不过就是个穷卖纸钱家的俗人。一个是天上云,一个是地上泥,两人委实是没有什么可比性。
官家怎么就会挑中了他,要把福康公主许给他做老婆呢?
李玮当初想破了脑袋,也没想明白。
毕竟,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他和曹评的差距。
但当时,大局已定,他和公主,也成了注定的夫妻。
所以,既是想不通,他便没有再想。
他选择相信官家
官家是要他的女儿,替他为已故的李太后尽孝,弥补李太后尚存的母族。
虽然听着有些不对劲,但他只能相信这个。
要不然,他也想不到其他的理由了。
彼时,他不知道,这个相信了宋仁宗鬼话的他,这个和李家一道、对宋仁宗铭感五内的他,其实就是个傻子。
福康公主是谁?
那是宋仁宗直到二十九岁才有的第一个女儿。
由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其他的儿女,福康公主,就是宋仁宗父爱的唯一寄托。
那是真正的掌上明珠。
宋仁宗怎么舍得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嫁到泥腿子出身的李家呢?
讲真,也就李家那一家子的二愣子,才会相信他想要弥补外家的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