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大人,红颜灼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43(1 / 2)
慕容若眉眼弯弯,眼底却一片凉薄,温和地说道:“父皇,阿景如今已经将那些字识了十之有七,启蒙之事,就不必劳烦各位大臣了。”声音软软糯糯,却咬字清晰,听起来很是舒服。
叶兰溪连忙说道:“陛下,阿景近来都在看书了呢,一看就是好几个时辰,可让臣妾心疼地不得了。”
慕容煜愣了愣,有些诧异于女儿的聪慧,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摸了摸女儿毛茸茸的脑袋。说道:“那阿景与父皇说说,近来都看了些什么书啊。”眼里满是慈祥。第一次为人父,他倒真不知道,正常孩子的三岁都在干什么,只当是正常情况。
不过自己的三岁,还在敌国的质子府里面待着呢,启蒙也是到了五岁的时候,重新回到了大夏国,拜了太傅为师。
慕容若按捺住想要躲开皇帝摸头的冲动,笑眯眯地说道:“近来读了水经注,倒是有趣,阿景很是喜欢。倒不如让阿景给父皇背诵一段。”
慕容煜有些惊讶,水经注按照他的记忆,好像是一本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的书籍,不过读起来生涩艰难,没想到女儿喜欢这种书,他眸色一亮,说道:“好啊,阿景背给父皇听听。”
慕容若就当真挑了一段关于淮水的论述逐字逐句地背了出来。女童的声音甘甜清冽,像是山间的清泉,听起来悦耳极了。
慕容若见皇帝的脸上满是迟疑的神色,这说明事情还有周旋的余地,她可不想再寻什么老师启蒙,自己活了三辈子,虽说不上是学富五车,少说也有三车了,何必做这些无用功,倒不如放任她,随她开心,读读这些书,不过是一件打发时间寻乐子的事情,若是强求,反倒是叫她心生不快了。
慕容煜沉思片刻,说道:“爱妃,倒不如让阿景自学,既然启蒙已经没有必要了,倒不如过几年再找个太傅教导阿景,也好让阿景保留几分活泼的天性。”
叶兰溪是姑苏叶家的长女,自幼便接受姑苏家严苛的教导,虽说年幼之时对此叫苦不迭,如今自己为人妻母,倒是觉得很有道理,心下便随即有了决断,抱着皇帝的手臂说道:“陛下这样也太惯着阿景了,作为太女,可是要作为将来皇子皇女的榜样,若是不够出色,岂不是叫那些弟弟妹妹笑话,而且,近两年后宫子嗣单薄,前朝大臣也颇有微词。”说着靠在了皇帝的肩膀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晃了起来。
慕容若垂下了眸子,每次见到她母妃柔情蜜意,仗着肤白貌美大长腿肆无忌惮地撒娇,她就有一种牙疼的感觉,空气里都弥漫着爱情的酸味。
慕容煜心中却也因此有了另外的考量,安抚地拍了拍叶贵妃的肩膀,说道:“爱妃所言甚是,明日上早朝,就让阿景陪着朕去一趟,让那些老学究考考阿景,爱妃意下如何。”
这种事情在叶兰溪在年幼之时也常有,族中的长老考学识,不过当时她已经是七八岁的年龄了,而阿景不过才三岁,倒是一时间迟疑了起来,若是坏了叶家的名声,丢了皇帝的面子,那事情可就不好处理了。
慕容若和慕容煜一对父女,双双盯着叶兰溪,叶兰溪一时间软了心思,倒是真有了点一家人的感觉,便点了点头,同意了此事。
第二日的慕容若穿着一袭粉红夹竹桃的宫裙,头上用红色丝带束着两个小髻,丝带尾端带着两个粉红色的小珍珠。一时间倒是衬得皮肤雪白,眉眼生动了些。
当皇帝牵着慕容若的手,一起走过金色的台阶,群臣的目光里满是震惊。
慕容煜面带笑意,把慕容若抱在膝盖上,俯视着龙椅下的群臣。
还没等那些老臣持象勿出列,慕容煜朗声说道:“今日把太女带上朝堂来,是想众卿家好好考校考校,再商议太傅的人选。”说着,将慕容若放了下来,单手扶着她的小身体,靠在龙椅上。
户部尚书瞪着鼻子眼睛,出列说道:“太女年幼无知,不过是三岁小儿,不知陛下想要让臣等如何考量,这不是为难臣等吗?”话中隐隐约约带着火药的呛味。其他大臣心里默默赞许了户部尚书的这种说法,这可不是为难他们吗?
慕容若看向了户部尚书,软软地说道:“阿景听说尚书大人是闽粤一带的人士,那大人可曾听过,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我虽年幼,但也并非无知。”
户部尚书闻言吃惊地瞪了瞪慕容若,红着脸又向后退了一步,回到了原位置。
慕容煜赞许地揉了揉慕容若的脑袋,说道:“各位爱卿尽管拿出真才实学考校太女,也好让朕看看,到底是哪一位比较适合做太女的老师。”
闻言各位大臣也当真不客气了起来,一开始是诗词歌赋,说上一句问下一句,后来就是书中典故,含义解释,起初还带着些碍于面子,出一些简单的题目,后来尽是一些生疏偏僻的,竟是大多数都能答对,不由得都焦躁了些。
甚至有的大臣都开始擦额头上的虚汗,正是春日,他们怎么都心如火烧呢?
慕容煜也愈发高兴了些,在慕容若的身上,自己似乎是掩盖和粘补了自己年少时的那些屈辱和遗憾,到后来甚至是拍了拍慕容若的脑袋。
慕容若无奈地往旁边蹭了蹭,离自己父皇远些。
这一场舌战群儒之后,朝中众大臣再也没有在皇帝面前提及要为太女启蒙之事,而这件事情在京城的贵族圈子里渐渐流传了开来,一举把众世家子弟的天资踩在了脚底,私塾先生们对他们的教导也愈发严厉了起来,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而在此时,清河慕容家的私塾里,也就是皇帝曾经的本家,一个容貌清秀隽永,初见风骨的七岁少年手指按在书本上的一个字上,本来冷若冰霜的面容,陡然间生动了起来,旁边的同窗少年见怪不怪地说道:“怎么瑾年你一看到若字就笑啊。”
七岁的少年收敛了笑容,冷声说道:“我有笑么?”
同窗少年腿伸在了桌子上,稚嫩的面容上带着成竹在胸的了然,说道:“我都看破你了,你眼皮上有一颗小痣,你一笑的时候,眼皮子一垂,就看到了那颗小痣。”说着歪着脑袋,继续说道:“若字?怎么就你就那么喜欢了?”
七岁的少年身体僵了一些,此时的他还不能完全地掩饰自己的情绪,或者说,对于若字背后的那个人,他完全无法隐藏自己的感情。
他抬起了眸子,眼中像是有璀璨的星辰,自问自答地说道:“见之则有,不见则无吗?”说着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右眼,但此时他已经摸不到那颗小痣了。
第310章 此间的少年
时间一晃而过,寒来暑往,已而又是三年过去了。
宫里又出了两个皇子,一个皇女,皇帝原是对他们也寄予了与太女慕容若同等的期望,不过事实却是,除了慕容若,这三个孩子都是平庸之辈,因而对他们的关注便在他们三岁这一年少了许多,甚至有时候一个月都不一定愿意见上一面。
前朝又有不少官员旧事重提,要把教导太女的事情提上日程,选择一位太傅,甚至还引经据典写了首伤仲永的诗,大概讲的就是一个仲永的孩子,本来天资聪慧,文采斐然,但是其父却到处宣扬,而不是选择好的先生好好教育仲永,结果在仲永成年之后,却成为了一个平庸的人,再也写不出出色的文章。
皇帝勃然大怒,也顾不得多少,直接让太监去后宫,把太女请过来。
整个织锦宫顿时忙碌了起来,说要给慕容若好好打扮一番。
叶贵妃听了太监禀告了事情的原委,神色不变,把庭院里的慕容若唤了过来,从自己的手上褪下了一只白玉镯子,这只镯子是清河叶家祖传的手饰,清河叶家惯出才女大家,叶兰溪觉得肯定能保佑自己的便宜女儿,给前朝那些老不死的好看。
便又拿起了随手放在了桌子上的封着“治学”皮的“西厢记”,说道:“本宫的女儿天生丽质,哪里需要打扮什么的,就这么去吧。”目光便再也没落在了慕容若的身上。
慕容若跟着大太监出了门,摸了摸手上大了一圈的玉镯,觉得若是被自己跌坏了倒是可惜,便又塞到了怀里,她身形单薄,骨架又小,反倒看得清楚,胸口揣了个环形的东西。不过慕容若倒是没有注意到这些,跟着太监快步去了朝堂上。
此时诸位大臣已经为了此事闹得不可开交,清河叶家,也就是慕容若的母系一族,把慕容若从头发丝夸到了脚趾头,又不留情面地明朝暗讽了其他几位皇家子女的平庸,只会埋没了太女的资质。
若是换到从前叶家敢这么嚣张,舌战群儒,连皇帝的脸面也不看了,皇帝自然是以为他们藐视皇权,不过如果是维护自己的女儿的话,那么倒是该夸一句,说的真不错,女儿这么优秀,自然也是因为他的血脉尊贵。
两方人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个小小的人影走了进来,迎着阳光。
雪白的襦裙,上面绘制着黑色的荷花,头上依旧是束着两个小髻,一边一个小玉坠子,巴掌大的小脸上是从容的神情,无忧亦无惧,只有那一双粉红色的绣花小鞋子带着稚嫩,这才有了点孩子的感觉,比起三年前的婴儿肥,女孩软糯又可爱,现在的太女身上却带了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书卷气。
慕容若在众目睽睽之下,平静地屈膝行礼,“太女慕容若见过父皇,见过各位大臣。”声音从容不迫,不急不缓,轻灵跃动,像是山间汩汩流淌的泉水。
皇帝满意地看着龙椅下的慕容若,在一众的紫色朝服之中,唯独自己女儿这小小的白色声音最合心意。他咳嗽了一声,摆出帝王的威严,说道:“阿景,你可曾还记得三年前,你不愿跟从太傅学习,与大臣们比试过一次,如今呢,还是得比一次,若是不能回答出让诸位大臣满意的答案,那朕也没有办法了,只能为你寻一位太傅,好让你学业不至于荒废。”说到最后已然轻松,带着调侃的笑意。
慕容若闻言说道:“儿臣遵旨,劳烦各位大臣赐教了。”说着转过身来,面色冷静,嘴角带着盈盈的笑意,只是笑意不达眼底,反倒让各位人精一样的大臣感到一种不寒而栗。
这一高一矮的父女身上的气息竟然是这样的相似,藐视众生,唯我独尊,仿佛世界上都没有什么事情是需要他们多加注意和留心的。
在这种情形下,竟然没有一位大臣敢率先打破僵局,率先发难。
三年前的事情在各位大臣的脑海里,还都历历在目,这场看似以大欺小的稳赢比试,为何让他们感到一种挫败感呢,一点底气都没有,他们能够站到这朝堂之上,除了世家子弟就是走正规的科举之路,肚子里也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偏生对着这个太女,一个不过是六岁的小姑娘,他们怎么觉得有点心虚呢?
姑苏叶家自然不会有这种顾虑,叶家家主,当今的刑部尚书叶兰风,上前一步,对着慕容若说道:“既然各位大臣都藏着掖着,不愿先问,那这第一个问题,那就由臣先问了。”
慕容若曲了曲膝盖,说道:“清叶大人赐教。”
叶兰风看着乖巧的小侄女,恨不得冲上去摸摸头,但还是一本正经地板着脸说道:“刑部有十三大酷刑,黥刑,劓刑,笞刑,刖刑,宫刑,膑刑,大辟,炮烙,车裂,汤镬,腰斩,凌迟,弃市。手段狠辣,犯人受尽苦楚,死法都不是很痛快,有许多大臣都说要废除这些刑罚,太女殿下以为如何。”
群臣震惊,皇帝沉默,这刑部尚书是不是傻,这种残忍的东西那是能给孩子听的吗?要是给太女造成心理阴影怎么办。
慕容若闻言嘴角不由得微抽,看向了叶兰风。叶兰风面色严峻,一身凛然正气,看起来也不像是故意找茬吓小孩子的。
她敛了敛眉眼,说道:“这些酷刑,真可谓设计巧妙,用刑者为了折磨罪人,到了挖空心思的地步。阿景曾在书上看到,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二,‘古人用此为扑刑,以其能去风,虽伤不杀人。古人用心仁厚如此,儿当念之。’酷刑虽能遏制不好的风气,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叶兰风每次听其他的大臣叫嚣着要废酷刑,却又扯不出什么理所当然的道理来,总是气得胡子炸掉,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找不到解决之法,如今听着自己小侄女的话,确像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了不少,不由得咧开了嘴,说道:“太女言之有理。”
说着当真是不顾礼节,向前一步,手摸了摸小侄女的头,又旁若无人,好似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默默地退到了原来的位置。
皇帝脸很冷,那是他的女儿,叶兰风当真是胆子不小。
慕容若脸色冷静,心底已经裂成碎块了,还骂了句脏话,日你个仙人板板,好好说话不行么?为什么要摸头。
慕容若察觉到自己的小发髻已经乱掉了,自然而然地伸出手来,把那小玉坠子扶好了,冷静的面容此时带着点不好意思的红晕。
群臣此时也不再轻视慕容若,把那些平日里吵来吵去又没有什么建设性的问题都向着慕容若抛来。
慕容煜虽是个出色的帝王,日理万机,对于许多细枝末节性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原因无他,这些臣子在朝堂上吵来吵去甚至动手的时候,要他怎么决策?单慕容若不同,她披着一层小萝莉的皮囊,总不会有人对着自己女儿孙女的年龄的小孩子破口大骂乃至于动手的。
慕容若虽然疑惑,这些事情并不该是她这个小孩子能涉及讨论的,但还是依照她的真才实学把想法说了出来。她也是当过女帝的人,目光长远,回答切中要点,目光长远。她毕竟是太女,靠着百姓的俸禄养活,为这个国家献上绵薄之力也是应该的。
如果说三年前的太女是学富五车,遍读经典,现在的太女则是融会贯通,有治国之才。
皇帝很满意慕容若的回答,愈发确信这是自己的崽子,回答真是和他心里的想法不谋而合。
群臣也很满意,如果再来一个慕容若这种质量的太子,那国家风调雨顺,河清海晏,也也是来日可期的。
依照陛下对于太女的重视程度,让太女过几年参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者那几位的皇子皇女现在年龄小,却资质平庸。有了这般计量,群臣又吵了起来,现在当上太女的太傅,就算是什么都教不了,挂个名号也是脸上有光啊。
慕容若幽幽地看着又炒作一团的臣子们,默默擦了擦喷在她脸上的口水,向前一步跪倒在地,说道:“儿臣并不需要太傅,儿臣读书,略有所得便心大喜,不成大器,反倒是各位大臣是国之栋梁,不可或缺。”
这不成大器四个字反倒是吓住了皇帝和臣子们,太女的心思昭然若揭,看来,太女是不想参政了。而慕容若却有着自己的思量,现在姑苏叶家做大,再有一位崭露头角,早早参政的太女,到时候生出了什么狼子野心,威胁皇权,她那便宜父皇是绝对不会放过叶家的。
但是,这不成大器四个字,怎么听起来那么地扎心呢?想到了自己家里那些不成器的子弟们,诸位大臣脸上都有些遗憾。
皇帝的手指敲了敲龙椅,朗声笑道:“那就不寻太傅了,阿景就由朕亲自教养吧。慕容爱卿,听说清河慕容家出了个天纵奇才,倒不如一同到宫里来,与阿景做个伴。”
慕容太康上前一步,跪下行了礼,说道:“犬子何德何能受陛下恩泽,臣谢主隆恩。”言罢,站起了身,挑衅地看了一眼叶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