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清穿之计划书 > 《清穿之计划书》TXT全集下载_13

《清穿之计划书》TXT全集下载_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一次也一样,胤禛对于苏莹的话不怎么当回事,倒是对她说的始皇帝和北周隋朝唐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晕船反应已经完全没有了,刚和苏莹互相伤害过,不能再去刺激她,正无聊的胤禛就把这两本书直接当故事来看了。

因为苏莹说起,他特意先单看秦始皇和北周以后唐朝的历史,看了,胤禛就突然发现他上书房的史书简直是白读了。

第51章

以前也读史, 但是作为争权夺位的胜利者的后人,爱新觉罗家族对于汉人其实是从内心之中又是警惕又是看不起的。

警惕汉人的人多, 看不起汉人这么多人不还是被满人夺了天下?

就是这种心理,导致了爱新觉罗家族对于汉人书写的历史也带着一种轻慢的态度。

这种轻慢的态度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三藩, 三藩之乱起源于削藩,而历史上也有两次著名的削藩事件, 分别发生于汉朝和清朝的老大哥明朝, 汉朝的削藩最后变成了推恩令, 明朝的削藩最后直接换了一个皇帝, 那个皇帝就是著名的明成祖朱棣。

当然,这两次削藩说白了是刘氏皇族和朱氏皇族的内部皇权斗争,一家人打来打去,和康熙皇帝的削藩是两种性质的, 不过,如果吴三桂当时不出那个昏招自己登基为帝, 那最终结果如何还真不好说。

这个削藩, 说白了是两个利益集团的斗争, 已经站稳了的清朝羽翼丰满的康熙皇帝对阵底气不足历史有污点还颇发昏招的吴三桂,胜利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康熙皇帝祭拜朱元璋,以安抚江南人心,但是除了这个行为之外, 对于满汉的差别对待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改变,满汉双尚书就是明证。

这种分离制度,短期看来确实是好的——对于满人而言, 但是这种制度对于一个皇帝治理天下而言真的好吗?

真正的生活在这个时代,接触到了真实的历史,苏莹感觉到的只有压抑,虽然扬州屠杀、留发不留头、三藩之乱让大部分人闭上了嘴,康熙皇帝对朱元璋的祭拜安抚了一部分人心,但是那种悲愤依然潜藏于人心之中。

康熙皇帝,苏莹是没办法了,但是,对于未来有可能的雍正皇帝,苏莹觉得,还是让他好好读一下历史,知道一下,他的皇阿玛很多事做的算不上多英明还是有必要的。

这些话还不能说,只能让他自己悟,自己想出来悟出来的才是自己的,这一点尤为重要!

说实话,苏莹实在是不能理解那些清朝无脑吹的想法,康熙皇帝这人真的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真心算不上伟大啊!他到底哪里伟大了?他一不痴情——看看后宫嫔妃的数目,谁能昧着良心说康熙皇帝痴情!?二也没出台什么对百姓好让百姓得到实惠的政策啊——请不要被那些无脑电视剧洗脑了啦!康熙皇帝本人可没干过反腐,反而包庇了不少贪官!

所以,他到底哪里伟大?请恕苏莹实在没看出来。

迄今为止,康熙皇帝做的事情削藩也好,收复台湾(收复了就开始闭关锁国)也好,甚至现在的噶尔丹,都是为了他的统治权,即使被后人称颂的‘永不加赋’,也是鳌拜的遗留,更何况‘永不加赋’不加的只有丁赋——就是人口增长了,不收增加的那些人口的赋税,但是其它赋税可是照交不误的,现在人口少,自然没啥问题,人口增长之后呢?

这样一个皇帝整天被夸的天上有地下无的,苏莹表示对此无话可说!

不过,现在这个皇帝成了自己的公公,以后几十年都要在他手下混,这些心思只能好好的隐藏起来,所以,苏莹觉得她还是老老实实赚钱去吧,毕竟,现在很多事情都变了,谁知道以后的雍正皇帝还有没有,胤禛这孩子现在看来也没长歪,要是以后一直不歪,也没当上皇帝,那就拉着他环游世界去好了。

俗话说,远香近臭,这话在皇家也很适用的感觉!

认真攻读历史的胤禛可不知道他的福晋脑洞已经开到他当不成皇帝的未来生活上去了。

中国的几千年历史,被记载下来的,基本都与皇帝家的恩怨往来脱不开关系,中国的历史与其说是中国的历史,不如说是中国历代皇帝的兴衰史,虽然其中有一点点不实之处,但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就像后人背历史,记得也是朝代。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这一段话就总结了华夏六七千年的历程。

看着这段话,我们一般都说得出开创一个朝代的人是谁,终结一个朝代的人是谁,中间的皇帝,除非是真的优秀或荒唐到一定程度,你会认识他是谁吗?

明朝的史书,因为清朝皇帝的种种顾虑,以及不知名心理,再加上参与修史的有很多都是东林党一派的亲戚,虽然现在还没修出来,但是,出自算得上明亡一大因素的东林党之手的明史会是怎样的,想也知道。

虽然历朝历代都有文人精修历史的情况存在,但是出现现在这样的完全按照一家之言来修史的情况,也算是仅此一例了。

熟读历史的人别的可能不知道,但是一个皇帝的好坏,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

从小到大受着精英教育的胤禛对于史书向来是能背就行,很少深究背后的东西,这一次被苏莹刺激的倒是能认真静下心来去读史书了,而历史向来是经不起推敲的。

让苏莹来说的话,能当上皇帝,大部分都是运气居多,看看史书就知道,任何一个皇帝都是运气第一,实力第二,老天不给面子,你就是当上皇帝了,来个天灾就够皇帝受的了,要是不巧在赶上个人祸,得了,皇位不保都是轻的,最可怕的是皇朝直接覆灭。

一个身在皇家的皇子看起历史来和普通人自然不同,虽然没有专业人士的讲解,但是专业人士讲出来的都是他自己的理解,这样恰好让胤禛不被那些专业人士局限思路,不仅没被限制住,还顺便被苏莹带歪了,开始拿出小本本总结一个朝代兴衰的原因——想一想中学生的历史习题三部曲,太可怕了!

——苏莹觉得她泄露了一个普通人如何成功造反的秘密!

这个读史之旅贯穿了整个南行,也让胤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再看朝中的种种动作,又是另一番天地。

这一路,除了在苏州停留了半天接手已经装好的船只之外,中间除了补给,再没有停靠海岸,中途大海也没有发过威,可以说,他们这一行,简直就是不科学到极点的顺风顺水的就到了目的地。

出乎苏莹意料之外的,这个目的地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小岛,也没有离开陆地,而是停留在了一个船来船往,来往人士眼睛头发大部分都不是黑色的地方。

这个地方,苏莹前世今生都没有来过,却都听过这个名字。

第52章

这个地方是苏莹前世今生都没有来过的地方, 也是在每一个华夏子孙心中有着特殊地位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澳门。

澳门是一个特殊的地方,这个特殊不仅仅是地理上的, 事实上,澳门是天主教的聚集地, 也是天主教往整个大清传教的门户所在,在这个时候, 澳门虽然接纳了以葡萄牙人为主的洋人, 但是控制权依然还是在清廷手中, 澳门在这个时候对洋人来说,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暂时停留之地、传教和商贸。

不管以前有多少波折,现在,天主教的耶稣会因为大清康熙皇帝对传教士的种种优待,传教事业做的如火如荼, 整体形势属于上升期,而收复台湾之后, 对海禁的解除也让澳门这个洋人聚集地变得在海贸之中如鱼得水起来。

苏莹从来没想过这个现在属于她的船队落脚点竟然是在这里。

从明朝末期有洋人在这里居住到现在的康熙三十二年, 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时间, 踏上这片土地,就可以看到中西风格交错的建筑群。

船停下之后,就有一群以老头子为首的人迎了上来,苏莹一直觉得很有眼色的船员小哥飞快走上前, 搀住了为首的须发皆白的老人。

老人一把甩开船员小哥的手,走到苏莹面前,“这就是大小姐吧!”

苏莹看了眼老人, 微微抬手,鸿雁快步上前来扶苏莹,在鸿雁的搀扶下,慢慢走到老人面前,看向船员小哥,“这位是?”

船员小哥抓着头呵呵笑,“这位是咱们船队的王长老,也是属下的爷爷。”

苏莹微微惊讶,在来之前,她就已经听祖母说了,苏家船队的拆分工作早就开始了,真正开始实行是她老人家离开皇宫回家养老的时候。

苏祖母提出拆分,真正的实施起来自然是船队自己操作,经过几年的扯皮之后,终于在一年前大概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以渔猎为生的渔民,一部分是专注海上贸易的海船,还有一部分是海贸和海盗都做的。

——也正是这三部分在扯皮哪些人归属哪部分都快要打起来的时候,传来了苏莹被指婚给四皇子做福晋的消息!然后,就更扯不清了!

除了这三部分之外还有一队说什么都要跟着老太太的人马,这部分人马现在自然是直接成了苏莹的人。

不提这个归属于苏家的人马,剩下的这些能分成这三部分,就可以看出船队里的不同需求和派系,想要安安心心生活的、想要好好赚钱的、赚钱抢劫两不误的,真是什么想法都有。

能变成三部分自然是需要带头人的,而这位王长老刚好是海贸和海盗这一派的带头人。

三个派系是从一个里分出去的,几十年的时间下来,都是有着血缘关系的,打折了骨头还连着筋,不说其他人,就是苏莹自己,她的母亲就是她祖母收养的船队里和苏祖父一起牺牲的人的遗孤,和苏爹青梅竹马的长大,最后也一前一后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位王长老当初是苏祖父手下的一个老兵,从最开始的大明水师变成了什么也不是,到最后只能在海上混日子,他也是一路走来,对于苏祖母拆分船队的决定,是所有人之中反对声最大的那个,眼见最后不能挽回,就带着一群干事业的人组成了这个武力最强的游走在海商和海盗之间的船队。

这位长老的孙子亲自去接人,现在到了目的地,他本人又是亲自来见,这些动作,每一个都出乎苏莹的意料之外。

意外归意外,苏莹脸上泛起她自认为最可爱的笑容,“原来是王爷爷,祖母常常提起您,我倒没想到王小哥是您家的,您也舍得让他去给我当联络人!”

王小哥这一次再上前扶人,王长老也就顺势起了身,“大小姐说笑啦,咱们这所有船队都是你的,我这孙子给你当联络人,我这老头子还怕你嫌弃呢。”

“我有什么可嫌弃的?您可是我的娘家人,要不是祖母担心我的安全,我早就应该来海上看看,您没有怪罪晚辈来晚,还亲自来这里给晚辈接风,晚辈惭愧!”别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客套话先来一波,不过,苏莹说的也是她的真心话,要是早知道家里在海上有这么个船队,早就扬起船帆来一场星辰大海的征程了。

现在好了,出个门还要拖家带口的。

王长老本来还害怕来的这位新上任的掌舵人仗着身份之利摆架子,现在看到这态度,心下满意不少,毕竟这个掌舵人还真不是人家自己愿意的,而是自己这些人上赶着求来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们这些人,在海上谁也不怕,任谁见到他们的旗子都要礼让三分,可是他们不可能一辈子飘在海上,船队也这么些年了,拖家带口的不在少数,他们这些人总是要落叶归根的,他们的家人总不能像他们一样一辈子在海上风里来水里去的吧!

苏家老太太一手把船队拉拔起来让他们这群人有了生计,他们也不是不知感恩,也知道老太太的意思,可是谁让苏家唯一的后人和皇家有了关系,为了子孙计,他们这些人也只能厚着脸皮把自己说出的话硬生生咽回去。

他们把船队分割开来的时候是各种扯皮,但是对于苏老太太,可没人敢露出一丝不敬,船队的人都知道,要不是苏老太太,他们这些人早就被别的势力瓜分干净了,所以,虽然有人有了小心思,但是对于苏老太太对于船队的领导地位那是没人有异议。

本来有的小心思,在接到苏大小姐成了皇妃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也转变成了有靠山了,终于不用给人送钱了的想法。

别看澳门这地方小,作为西方势力(这个时候整个欧洲都是天主教说了算,说天主教就是西方势力的代表应该没啥问题)和大清连接的重要据点,和康熙皇帝关系良好的传教士想要办什么事都要给人塞银子,更别说他们这些没身份没背景的草民了,洋人塞的银子银子多,他们塞的银子也不少,这份开销还每年都要增加,君不见好些本来老老实实做海商的都去做了海盗了。

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清楚了为什么苏莹最后又成为了这个已经切割好的海上势力的领头人了吧!?说白了,就是这群人想找个人做靠山,苏莹这个接任者让他们有天然的认同感,身份转型刚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成为四皇子福晋的时间也赶得巧,要是再晚个两年——呵呵!

一切只能归结于天意!

第53章

苏莹现在最佩服的就是她的祖母, 拿得起放得下,即使命运不曾善待她, 她依然是如此的坚强。

在这个你是老大,你的子孙都是老大的时代里, 她老人家洒脱的很,船队说放弃就放弃, 易地而处, 苏莹觉得她绝对做不到这一点。

这位王长老姑且不论他对她这个大小姐的到来是真心还是假意, 一旦提到她祖母, 那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强烈的苏莹都没办法忽视了。

一直以来,苏莹都觉得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趣最莫测的,有趣到让你时时刻刻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莫测到上一秒还情深义重下一秒就可以背后插刀。

王长老这里, 身份所限,背后插刀的几率是没有了, 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想怎么做了, 至少, 苏莹自认她做人的境界还没那么高,做不来舍己为人,损己利人的事,还是希望自己付出什么就应该得到什么, 主动权永远是要握在自己手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