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我的三国有些乱 > 第500章 ,中山风云(十八)

第500章 ,中山风云(十八)(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那怕副亲卫长拍着胸口说没事,徐晃还是安排随军军医为众检查了一遍。军医检查后得出的结果是一众亲卫皆无大碍,稍作休歇即可,也无任何后遗症。

让一众亲卫无奈的是,刚刚明明已觉得修为瓶颈有所松动,战斗中也发挥出了更高层次的战斗力。可是现在感觉并没有什么不同,似乎刚才只是一场梦,并没有留下什么。

军医不能为他们释疑解惑,身为主将的徐晃对此也无能为力,一切还得靠他们自己去领悟和体会。一个军团或一支军队就是在不断的战斗中成长成熟,从来没有一躇而蹴的捷径可走。

徐晃交待好东门的城防,又来到了南门巡视一遍,最后才来到北门。北门虽然说近期没有发生战斗,但是北门附近就集中了二万余袁军的俘虏。

“公明将军,今天袁军为何如此早就收兵?”一直驻守北门及看守北门俘兵营的樊刚,很是不解地问过来的徐晃。

“今天袁军使用了投石机,虽然杀伤力不足,但是也给我军守城造成了一些麻烦。好在将士们用命,才让袁军无功而返。”徐晃将东门的战事简单说了下。

“好险!”樊刚咋舌地说:“还别说,之前东南两门战况正烈时,袁军俘兵就有些不冷静的表现,好在袁军被我军击退,俘兵营也安静了下来。”

卢奴城内二万余袁军俘兵,在两军交战期间,就是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一旦爆炸,卢奴城必定陷落,徐晃在中山郡的所有努力都化为乌有,甚至徐晃本人都为会之陪葬。

徐晃知道,樊刚也知道,连城外的沮授也将其计算在内。这也是徐晃让樊刚主守俘兵营兼策应北门的原因。更是徐晃不顾身体状况欠佳,刚指挥一战防卫战,也过北门来看看的原因。

孙坚扬起古锭紫金刀,全力全开,将身为内气离体修为冲阵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黄祖阵中就无一合之将。

眼看着大军被孙坚部冲得七零八落,文聘硬着头皮舞枪迎上孙坚。只接孙坚一刀,文聘就对境界之差有了绝对的觉悟。

“会死人,真的会死人!”这就是文聘接了孙坚一刀的觉悟。为了留得有用之身,文聘拖枪败阵,夹着乱窜的荆州兵中遁逃。

武力值最高的文聘一招败北,让荆州军更是兵败如山倒。别说组织什么像样的抵抗,连有序的大逃亡也做不到,都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

最惨的是黄祖,衣甲马匹过于鲜明,明显成了江东军重要的追杀对象。以致黄太守丢盔弃甲,十分狼狈地奔逃。

还好马快人多,黄祖终于还是逃出生天。除了折损数万兵马,黄祖父子,蒯越和文聘几个头头脑脑都逃回了襄阳城中。

襄阳城中的刘表闻黄祖和文聘败绩,太惊失色地召聚文武商议对策。孙坚都快兵临城下,城内所有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时有蒯越之弟蒯良建议道:“如今我军新败,兵无战心。孙坚父子悍勇,无人可敌。不如深沟高垒以避其锋芒。再派人求救于袁绍,其围可解也。”

刘表闻言,有些迟疑不决。这时蔡瑁道:“子柔之计乃下策也。江东军已兵临城下,将至壕边,我们岂可束手待毙。我虽不才,愿请军出城,和孙坚决一死战。”

蒯氏兄弟对视一眼,都不再开口说什么。蒯氏兄弟都是智者,焉有不知疏不间亲之理。相对而言,蔡瑁才和刘表关系最近。

蔡瑁,字德珪,襄阳人。其人性格骄豪自喜。蔡氏乃襄阳大族,刘表初至荆州,使即以蔡瑁为辅。最近刘表还娶蔡瑁的妹子为后妻,蔡瑁更是以亲见任。

“好!”刘表十分高兴地应道:“我予你三万精兵出城与孙坚一战!”

蔡瑁应诺,点了三万兵马出襄阳城,于城外不远处的岘山排兵布阵以待江东军。蔡瑁固执地认为孙坚之勇,不过匹夫之勇,两军对阵可以轻而胜之。

蔡瑁刚刚安排好,孙坚就率部气势如虹地杀了过来。蔡瑁持刀出马,孙坚视之道:“此蔡瑁乃刘表后妻之兄也,谁与我擒之?”

“我去!”程普挺着长矛,飞马直取蔡瑁。蔡瑁举刀相迎,交手不及数合,蔡瑁败走。

“进攻!”孙坚见蔡瑁败北,扬刀率三军掩杀过去。蔡瑁太惊,根本来不及指挥调度,全军就被孙坚部冲乱了。

又一场一面倒的大屠杀,荆州军尸横遍野。蔡瑁只领着本部亲卫逃回襄阳城。其部不是被杀,就逃之不知所踪。孙坚藉大胜之势,兵分四路团团围住襄阳城。

蔡瑁损兵折将大败而归,蒯良对刘表建言道:“蔡将军不听良策,以致大败,动摇军心,按军法当斩。还请主公以正军法,再退孙坚。”

“子柔呀,孙坚悍勇,非战之罪。”刘表因新娶蔡瑁的漂亮妹子,不肯加刑,还为蔡瑁开脱起来。

“诶!”蒯良叹了口气,也不再纠着蔡瑁不放,抬头不见低头见,蔡氏在襄阳城里势力大得很,蒯良也不愿往死里得罪蔡瑁。

不追究蔡瑁兵败之责,那么就用蒯氏兄弟之前的策略,与孙坚打持久战。加强城防,固守待援。

孙坚从连战连捷也进入攻城战中。孙坚将襄阳城团团围住,不分日夜每日攻打,却也不见多少进展。城外攻打的孙坚急,城内守城的刘表也急。不过战态就这么僵持起来。进入了一场旷时日久的拉钜攻防战中。

……

公元191年,即初平二年四月某日,孙坚己率部攻打襄阳城月余。这日很怪异地狂风大作,好不好地将孙坚营寨的帅字大旗吹断了。

“将军,怪风无故次折帅旗,此非吉兆,可否暂时班师,以避其凶。”韩当及时向孙坚谏道。

古人还是很相信这些的,总认为每有大事发生,还有一定的先兆。风吹旗断,不是提示兵败,就是损兵折将,又或有人来劫营,反正准没有好事。

“是呀,主公,襄阳城易守难攻,我们已攻打月余,也不见功。”孙享也极力劝道:“久战不利,后勤无以为继,还不如班师回江东,异日再征荆州也不迟。”

孙坚看了眼韩当和孙享,态度十分坚决地说:“我军屡战屡胜,连战连捷,攻取襄阳只在旦夕。雄霸荆州就在今日,如此太好良机,岂可因风吹折旗竿而放弃!”

孙坚不仅没有听众人劝阻罢兵,反而加大了攻打襄阳城的力度。甚至孙坚亲自带队登上云梯攻打襄阳城的东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