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昭君之开挂人生》TXT全集下载_36(1 / 2)
开始,做教练,大部分的人都不服气。
小丫头片子,做他们这群人的教练,想什么呢?
可之后展示的强大武力值,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军中就是这样,用实力说话。
能腾空片刻,能在水上行走,这些哪是常人能做到的。
随便劈出去的一掌,一颗大树直接从最粗的主干部位咔嚓断掉。
这是什么样的战力?太可怕了。
转眼半年,昭君打报告,请示去到南方的边界,去到富人们纷纷逃离国内去往的第一站港岛城。
她就说是师父吩咐的。
随行的还有两位男军人,一位女军人。
化作普通身份,一路南下。
其实,去往港岛城的通道,一直是开放着的。也能来往 哪怕是十年后也是,只是能正大光明从内地过去的人,都是有正当理由的人。
四人过去,换了一个身份。
过去以后,昭君四人有人接待,给她们租了一间短租公寓。是此地接待他们的人自备的安全房。
在酒店只是等待两天,第三天,一早,与昭君睡一个房间的陈丽同志,吓的差点惊叫出声。
衣服都没有穿好,跳着下床,然后摇晃着昭君,“君君,醒醒。”
睡眼惺忪的她,努力半天睁开迷蒙的大眼。
“怎么了 ,丽丽,让我再睡会儿。”
大眼无神,好半天都没有想起来什么。
脑海中一片空白。
她压根忘记了自己弄出来好些东西在房间内,吓着了陈丽丽。
此刻,她只想睡觉。
陈丽丽缓了会儿,依然没有缓过来。
眼神痴痴的望着房间内放置的物件。不说箱子内的,就说是外面展示出来的,都够震撼她的。
她看到了什么,银光闪闪木仓支。一看就不是现在部队装备的那些 ,她见都没有见过。
昭君来港岛城其实只是为了来定个点,来过以后,在空间大屏上定位好,以后随时能来。
为了对得起学校教官老师们的安排,她势必得送点什么出来。
武器吧,是能回报老师教官们最好的礼物。
不顾房间还有人睡觉,反应过来的人蹬蹬的出房门,敲响隔壁房门。
“怎么了,丽丽。”
在外面一切都得注意,在国内时的说话方式,要改掉。
男女之间说话,都表现出正常的熟稔。不再客客气气,互喊什么同志。
昭君睡的迷迷糊糊,听见房间里几人不停的进进出出,声音虽然有放轻 ,她还是被吵醒。
抱着薄毯子,坐在床头看见几人搬完,她才起床刷牙洗漱。
客厅里,三人激动的各种试木仓,没一个人理她。也都知道,她对这些不怎么敢兴趣。
在部队与学校时,她就这样,虽然常常去练各种武器的射击,但对各种武器并不狂热。
能不摸就不摸。
几人也就不关注她 ,让她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信,师父留的信。
还有一盒属于她的礼物。
结束港岛城之旅,昭君带着私人礼物还有信件直接回了老家。
半年没有回家,回到家里受到热烈的欢迎。
“君君,饿了吧,娘都准备好了。马上去给你做饭。”从进家门,楚母就围着老闺女打转。满心满眼的都是她。
“娘,饿了,想吃娘做的饭菜。”反手抱住楚母,头搭在楚母的肩上,娇娇的撒娇。
可把楚父嫉妒坏了,闺女长大了,不再方便抱着亲爹撒娇。
“咳咳,老婆子快去给君君做饭。别饿着君君。”楚父假装咳嗽几声,然后催促道。
楚母瞪了一眼坏事的老头子,没好气,对着老头子翻了一个白眼。气哼哼的去做饭。
堂屋门大开,昭君进房放好行李。回到炕上,打开提前放置在炕上的一个大袋子。
“爹,咱家小楼最多租到明年年底。后年,千万别租了。”
昭君想着,到时候还要让老爷子与老太太时常去住上几天。
每个月都要零粮食,到时候还把房子租出去,不是很合适。
至少在那三年不是怎么合适。
“嗯,我与那两家都说过了。小楼都收拾的不错,他们挺爱惜的,没有乱写乱画,地板什么的,都保护的很好。”
老爷子每个月都进城瞧瞧小楼的每间房 。这是租给那两家人前就说好的。
“爹,开学的时候,你与娘和我一起去京都。瞅瞅五哥,六哥他们的对象,催他们结婚。然后见见对方的父母。”
说话的时候也没有闲着,从袋子中拿出来礼物,一一的分类。除了父母,还有大哥,二姐,三哥,四哥他们四家人的。
去了一趟港岛城 ,带回来好些内地很难买到,或者买不到的商品。
没一会儿,家里的孩子们不知道听到谁说老姑回来了,全蜂蛹回家,人还没有进门,就开始大喊,“老姑,老姑。”
仔细听还能听到有人喊小姨,只是被喊老姑的声音给盖住了。
大姐家的孩子只有三个,比不了三哥哥家里的孩子多。
“快来领礼物。”既然来了,就领礼物吧。
“哦哦哦,老姑真回来了。”
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最大的楚小娟已经十四岁。正读初中,放假了,在家里带着一群弟弟妹妹们在山里帮忙打猪草。
听到有人说老姑回来了,弟弟妹妹哪还有心思在山里打猪草。全要回家,她还在路上捡到一个小背篓,是四叔家援中的。
援中还不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最小的是援中的亲妹妹楚小萌。
萌萌才一岁多点。
小家伙在家里睡午觉,没有跟着他们出来。
好些个小炮弹从屋外奔进来,进屋见到活的老姑,个个都快笑傻了。
“老姑,我在家可听话了。”
“老姑我也听话。”
“老姑,我考试第一名。”
“……”
一个个的,进屋就先自我表扬。
老姑读书去之前,说过,要是他们在家里不乖,不给他们礼物。
还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老爷子被一群孙子给挤到角落待着,烦闷的,想一脚一个全踢下去。
没眼力见的兔崽子们。
挪了几次的老爷子,默默坐在角落,硬是没有一个孙子孙女发现自家爷爷被他们挤到了角落,也没有人与他打招呼。
仿佛就没有人看到他,确实也没有人看到他。
注意力全在昭君身上。
“好,都不错。读书的都去拿成绩单,我要看看成绩单,没有读书的,给我背背新学的古诗。”
没读书的也要求每期都要死记硬背十首古诗,短的,长的都要有。
一席话,一群孩子咻的散了一半,全跑回家拿成绩单。
悄悄的趁大袋子中的礼物还有一半没有拿出来,她又悄悄放进去不少空间里的礼物。
每个孩子都有一套衣服,还有一双凉鞋。
……
夜晚,楚家人全聚在一起聊天。
楚二姐挨着小妹坐着,一直关心的问东问西。
要不是昭君在读大学,估计楚二姐会代父母职,关心昭君的婚姻大事。
几位嫂子以前还有小心思小算计,可现在面对小姑子一点别的算计都没有。
小姑子有本事,即使不读大学,以后在农村也会过得很好。还别说以后注定不会留在农村,面对一位有本事,又极其照顾家里晚辈的小姑子,她们也说不出什么没有良心的话。
只知道尽可能的报答小姑子。
“我累了,先去睡觉。”
“去吧 ,去吧。明天早上娘不喊你,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你们一个个的都听好,明天来这边,声音轻些 ,不许大喊大叫。
别吵着君君 ,谁敢吵着君君,我打断你们的狗腿。”楚母心疼闺女,恶狠狠的瞪着其余的人。
“是。”
能咋办,老佛爷发话,敢不听吗?
早上,睡到日上三竿。
才翻个身,翻完,继续睡。
一直睡到中午,吃午饭才起床,家里只要不农忙,一般都是吃两顿,可也有不同,只要昭君在家里,一天保守三顿。偶尔还有夜宵,昭君会带着侄子侄女外甥们烤肉吃,做烧烤。
刚睡醒还没有醒闷,整个人还有些恍惚,穿着拖鞋,走了出来。
“娘,我饿了。”刚起来,睁开眼睛就喊饿。
堂屋里,楚母立即下炕,“君君,饿了呀,想吃啥,娘给你去做。”
“娘,想吃小龙虾。”她可是知道的,昨晚,家里的小家伙们就说了早上就去给她弄小龙虾。
“好,有,小娟他们早上就去弄小龙虾,回来几路,厨房现在有好多小龙虾。”
因为昭君带动了大家,如今东山村家家户户都会做小龙虾。
…………
一九五九年,夏天。
炎炎夏日,地里已经在开裂,全国好些个省,都出现了干旱。
热热闹闹闹了一年的食堂,因为前期的糟蹋粮食,没有节制的吃喝。
粮食已经快耗尽。
大食堂已经解散。
此时,不是老农也知道会是个什么情况。
从四月到现在滴雨未落。
骄阳似火,比往年的夏日还热。
楚父进城,取回来大包裹。然后赶回家。
去年大炼钢,家里都没有了带铁的物件。家里就一把锁头。
大食堂解散,家家户户做饭都是用陶罐煨饭,煮菜。
老爷子进城先是领口粮,如今都是集体上工。靠着工分换取粮食,收入。
他不用上工,因为户口已经转了出去。
每个月和老伴儿都有固定的口粮。
第65章 65章五零(08)
进村口, 就遇到了人。
“老楚,又进城了?”
“嗯, 我家君君从京都给寄来了大铁锅,锅铲,锁头 ,我去邮电局取回来。”
过明路。
楚父的话,让原本只是随意打声招呼的人, 停下脚步望着楚父,满脸的羡慕。
全村才解散食堂,家里有铁锅的绝对不超过三家人。
犹豫,最终还是没有好意思问出口。
怎么好意思,人家楚家自家都需要好些铁锅,怎么会轮到外人。
楚父赶着生产队的牛车, 车上装的十口大铁锅。
还有小锅, 锅铲,以及好些粮食。城里小楼在去年上半年没有开始大食堂前就没有再出租, 家里这些年每年存的粮食全运进城里藏了起来。
不只是自家的还有二闺女家的, 全藏了一大部分。
如今这样的情况, 家里的需要粮食, 他每个月都进城几次, 一次运一些回家, 慢慢的运回来。
“老头子,小楼有打扫,有通风吧。”傍晚到家, 进家门,楚母关心的是城里的小楼。
“有,老大老三过来搬东西。”
不嚷嚷,家里几个儿子都已经过来帮忙。
对面的石有田也快步跑过来。今天老丈人要帮他运一些粮食回来。
下工以后他就一直观望着。
“爹,城里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已经成为村生产队小队长的老大问道。
他算是家里最关心当下局势的人。
“管的有些严,等下给你们说。先搬东西,一家两口大锅,一把锅铲,自己搬回去。”
“啊,爹,小妹花了多少钱,您记着,过年的时候等她回来,我还给她。”
楚老大的话一出来,身边有人掐他。
回头一看是自己媳妇儿,楚老大从当了十八品芝麻官以后,好似更有担当了。
睁大眼睛瞪了一眼身边小气吧啦的媳妇儿。
以前没有分家时,媳妇儿还没有现在小气。现在是越发的小气了。
想到这里,心中有气。媳妇儿一点也不懂事,小妹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知道解散了大食堂,给家里买回来大锅,难道要贴钱,小妹已经贴了工业券费了心思去换工业券,还要跑腿去买去寄。
对着媳妇儿嘀咕一声,“懂事儿点。”
家里的兄弟几个包括二妹,没少占小妹的便宜。这些年没有小妹,哪有他们的好日子过。
看看如今,四家人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即使是地已经收归集体,所有人需要上工,统一做事。
可小妹提前给他们出谋划策,城里的小楼不出租了,提前把家里这些年存下来的粮食运进城藏起来。
家里每年都听小妹的存几百斤粮食,几年下来,他们每家每户已经存了两千多斤粮食。
为了给他们藏粮食,城里的小楼不出租,损失了房租给他们做仓库。
家里的孩子们也没少花小妹的钱。
楚父只是望了一眼大儿媳,没有说什么,可印象差了不少。没想到老大家的 ,如今还没有以前懂事。
活不明白的一人。
老二老三石有田赶紧表示,买锅的钱,他们当下就给爹,然后等小妹回来时转交给小妹。
“老头子,搬完了就进来吃饭。”分家了,楚父楚母谁也没有跟,老闺女说了,等他们真的不能动,或者不愿意动的时候,就跟着她去。
别跟着儿子们住,与媳妇相处哪有与闺女相处来的自在。
有了老闺女的保证,二老一个也没有跟,都没有老闺女有良心有孝心,人在京都时刻关心着他们。
一个个没有良心的家伙,爹娘与他们住一个院子都不关心一下。闺女还是不一样,就说住在对面的老二,每天早晚都来看看她和老头子。
进屋就找事做,尽量帮他们减轻负担,让他们多休息一会儿。
“嗯,马上 。老大,你去队里还牛车。”
说完,老爷子自觉的在自家的小院子里洗手,在水井边不远,君君前两年她五哥六哥在城里结婚以后带着新媳妇儿过年回来之前,托关系买了几包水泥,砌了两个水泥做的水池。
让老伴儿能站着水池边洗菜洗衣服。
老闺女有孝心啊,砌的水池高度都是以他和老伴儿的身高做的,站在一边没有台阶适合他,一边有台阶的适合老伴儿。
“好的,爹。”楚大如今越发有担当 ,只是爹娘好似不需要他来担当他们日后的生活。
有些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