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六零养娃美滋滋 > 《六零养娃美滋滋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12

《六零养娃美滋滋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1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扯着冯玉兰说:“志江他娘,咱回去吧?”

送行的人群散去了。

柳家人一路走着,回了村。

从今天开始,就是军属了,村里都会高看一眼的。柳根发和冯玉兰稍有宽慰,离别的愁绪也淡了几分。

走在村道上,冯玉兰就挺起了腰板。

她是个要强的,装得跟没事人似的,见了村民就打大声地招着招呼。

柳小樱心里稍安。

一家人进了院子,就听到堂屋里一阵嗷嗷。

林阿婆冲着窗外,大声喊着:“樱子,快过来瞧瞧!”

柳小樱一溜小跑进了屋。

只见五个娃娃在床上爬着,就跟比赛似的,看谁爬得快。

一来一回,大虎得了第一。

就趴在床上,仰着小脑袋,咧着小嘴笑着,一副求表扬的样子。

“大虎……”

柳小樱一把抱起来,亲了亲。

小娃娃顽皮起来,就刹不住车,可爱起来也是甜如蜜。

*

征兵工作结束了,县武装部稍稍喘了口气儿。

这天,杜秋华给周部长打了个电话。

“老周,南山村有一个小齐大夫,医术了得,能不能帮着了解一下……”

“大姐,就交给我吧……”

周部长很重视。

部队上伤病后遗症的同志不少,都是战争年代留下的。包括他在内,那右肩膀一到阴雨天就疼得厉害,胳膊都抬不起来,转业就跟这个有关,如果齐大夫能诊治,真是求之不得呢。

周部长安排人员核查了一番。

调查资料显示,齐景业今年二十五岁,尚未成家,父亲叫齐元济,也是一位大夫。早年,齐景业在省会念了三年医专,毕业后在一家诊所上班。赶上父亲病重,就回乡为父亲诊治。中医界有个习俗,做大夫的不给自己开方子,齐元济遵循着古礼,就由儿子代劳了。

这一回去,就是三年。

齐元济病情好转了,城里也有了变化。那些诊所大多合并到了医院,一部分医生下放到了县乡一级,齐景业错过了机会,就没再回去。

这个说法看似合理,却有些牵强。

周部长就派人去省会做了调查。

齐景业的情况基本上属实,不过,也有一些遗漏。

齐景业回乡一个是给父亲看病,另一个是感情上受了挫折。

在省会读书期间,齐景业结识了一个女同学,叫孙云雅,也是学医的,毕业后俩人谈起了对象。孙家在港岛有亲戚,一家人就陆陆续续地过去了,孙云雅也执意要去,还拉着齐景业一起,齐景业不想离开家乡,就不得不分手了。

那家诊所也是孙家开的。当初,齐景业放弃去医院的机会,只想跟孙云雅在一起,最后却落得两头空,很是失望。

“这么看来,齐景业的思想觉悟挺高的,孙云雅想拉拢都没走……”

周部长想跟齐景业当面谈谈,就来到了南山村。

他是以个人身份前来的,也没坐吉普车。

周部长找到齐大夫家,说是来看肩膀的。

齐景业很热情,问了病情,又看了看肩膀。

“周部长,这是老伤,估计要几个疗程才能见效……”

说着,就开了两副中药,又做了针灸。

周部长问了几个问题,觉得齐大夫很可靠,就聊起了正题。

“齐大夫,咱们部队上一些首长都有老伤,您能不能给治治啊?”

“可以呀,就是离得有点远……”

“是啊,来回怪不方便的,要不,您去那边呆一阵子?”

“好啊!”

齐景业考虑了一下,就点了头。

他是个聪明人,周部长贸然上门,就猜到有事。呆在村里,非他所愿,父亲的病已经好转了,慢慢养着就成。

齐景业去跟父亲商量,齐元济很支持。

“景业,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十里八乡的也不缺大夫……”

“爹,那家里这一摊子就交给您了……”

商量已定,齐景业给周部长回了话,答应去部队上。

“齐大夫,去了那边管吃管住,按月拿薪水……”

“好……”

齐景业很欣慰,这就是好人有好报吧?

“齐大夫,那就下个星期出发?”

“好啊,我准备一下……”

周部长定下了日子,就离开了南山村。

他想,齐大夫先借调过去,后续再办手续。

当然,这话没说那么死,等部队医院做决定。

消息传开了,村民们都很惊讶。

但更多的是惋惜。

齐老先生腿脚不灵便,看病得自己过去,不像现在这样随叫随到了。

柳小樱也听到了消息。

她猜测是不是夏明扬推荐的,不然周部长怎么会找上门来?

最近变化很大。

大哥奔前程去了,齐大夫也学有所长。

柳小樱瞅了瞅五个娃娃,莫名叹了口气。

她算是被小家伙们拴住了,哪都去不了了。想想就不公平,夏明扬在部队上挣前程,她却窝在家里带娃娃?差距越拉越大咋办?

柳小樱不甘心。

她也要做点什么,不能把大好的青春年华浪费掉了。

*

部队阅览室里,静悄悄的。

夏明扬正在写东西,就觉得耳朵发热,

这是谁叨叨他了?

夏明扬停下笔,理了理思绪。

训练手册快编写好了,等到完稿,就递交上去。

这是他的一个尝试,后续还会总结出更多东西来。空军成立较晚,技战术训练有待完善,再加上军事顾问马上就要撤走了,更多的要靠自己。

夏明扬写累了,就停下来看看窗外。

这会儿,小樱在做什么?

带着五个宝宝,会不会发脾气?

想着小樱肩上的担子,夏明扬缩了缩脑袋。

小樱受累了,以后这些都交给他好了。他这么努力,也是想创造条件,这样就能早一点跟小樱在一起了。

第029章

*

夏明扬做了种种设想。

他知道小樱胸怀壮志, 对蓝天充满了向往,他想帮一把,可他的记忆尚未恢复, 对部队上的事儿不是很清楚, 也不好随便打听。

夏明扬从阅览室出来, 就去找夏明申。

“二哥,部队上什么时候招女兵啊?”

“老三,咋关心起这个来了?”

夏明申觉得奇怪。

“二哥, 你就说一下嘛……”

“唔, 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你去问问大哥,他在机关里, 消息比我灵通……”

夏明扬留了心,就想瞅个机会问问。

营区跟机关不一样,电话不能随便打, 写信也不方便。好在,大哥是做宣传工作的,经常下基层。

这天,夏明言来到营区,就被夏明扬盯上了。

他拉着大哥去了背静处。

“大哥, 我问个事儿……”

夏明言一听是招女兵的事儿, 就笑了。

“老三,你打听这个干嘛?”

“大哥,我就是想问问……”

夏明扬缠着不放, 夏明言就透露了一点。

“老三,部队上隔个两三年会招一批女兵,有通信、护理,还有文艺兵,今年还没听到动静……”

“大哥,如果有消息,就透露一下呗……”

夏明扬两眼放光。

夏明言好生奇怪,就追问道:“明扬,你老实交代,准备做甚?”

“哥……”

夏明扬嘿嘿笑着。

虽然有求于大哥,也不能露出口风来。

夏明言借着机会,把大院的情况说了一下。尤其是那些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让明扬记着,省得闹笑话。

“明扬,那些照片不都认过了嘛,见了面要主动打招呼哦……”

“哥,您放心吧!”

夏明言又叮嘱了几句,还说见了杜梅要热情一点。

夏明扬“嗯”了一声。

心说,对其他人可以热情,唯独这个杜梅不行。

他不记得小时候的事儿,可潜意识里觉得夏明扬对杜梅并不感冒,甚至有点回避的意思。

*

七月中旬,稻子熟了。

夏季抢收开始了,村里忙成一片。

柳志江参军走了,柳根发和小樱就成了家里的壮劳力。天一亮,就下地割稻子,从早忙到晚,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冯玉兰也下地参加抢收,五个娃娃就交给了林阿婆。

林阿婆每天过来,看着娃娃。

小家伙们不但会爬,还会坐了。一排五个,白白胖胖的,坐在大床上,咬咬手指,拍拍栏杆,听到铃铛响,就“啊啊”地叫着。

一个娃娃还好,五个娃娃一起叫,那动静可不小。

林阿婆吵吵得头疼,就跟小樱抱怨了几句。

柳小樱心说,亏得大床圈着,不然还真没办法。

要说,五个娃娃很少闹人,就是赶在一起拉粑粑尿尿,让人吃不消。

林阿婆也发现了,就说:“樱子啊,这娃娃咋跟赶集似的,都凑在一起啊?”

“奶奶,这叫心灵感应……”

林阿婆不晓得啥是心灵感应?

只知道大虎是带头的,其他四个都听大虎的。

可哪个是大虎呢?看着都一模一样。

柳小樱就给大虎的手腕上套了红线圈,好识别出来。

这时候,学校也放假了。

志远和志广就挎着筐子,下地捡稻穗。俩人戴着草帽,弯着腰,把散落的稻穗捡起来,做到颗粒归仓。

收割、晾晒、打谷脱粒、扬场、入库。

一连忙了两个星期,夏收才告一段落。

村民们晒得脱了一层皮,黑黝黝的,一笑就露出了一口白牙。

柳小樱也晒得面色发红。

新稻谷下来了,队里的粮仓满了。交了公粮之后,家家户户都分了“口粮”。这是按照人头来分的,五胞胎也算一份儿。

柳根发用“娃娃车”推回来两麻袋稻谷,堆在库房里。

还有自留地也有出产。

收了几担玉米棒子,摊在院里晒着,金灿灿的一片。

柳小樱瞅着粮食,踏实了许多。

相比起去年,南山村的情况好多了。

村办食堂解散了,家家户户自己开伙,也能节省一点。这跟地方上的政策有关,有的村子食堂还未解散,口粮都集中在队里,不如领回家吃得滋润,也容易造成浪费。

像崔队长的老婆,就是借着食堂卡公家的油水。

有的人吃得多,摊到大家嘴里的就少了。

*

夏收过后,日子又恢复了正常。

柳小樱忙着出工、巡逻、织补渔网,外加上打猎。

她起早贪黑,忙得脚不沾地,也没功夫想那么多了。

这天,柳小樱又收到了汇款单。

看到“捐助”二字,稍微舒坦了一些。

那个家伙牵挂着她和娃娃,只是离得远没法照面,写信也不大方便。

柳小樱捏着汇款单,朝东港方向望去。

虽然什么都看不见,还是下意识地朝那边望了望。

回到家,冯玉兰看着汇款单,忍不住问道:“樱子,又是部队上捐助的?”

“是啊……”

“樱子,夏同志也不宽裕,你跟人家说说,不要再捐了……”

“嗯……”

柳小樱怕娘怀疑,就赶紧应下了。

要说,夏明扬一个月才领多少津贴?每个月寄二十块,是有点儿多。

柳小樱想给夏明扬写信,可一想到邮票要八分钱,就舍不得了。

有这个钱,买鸡蛋多好啊?

说到鸡蛋,柳小樱就瞅了瞅院里的小鸡。

一半是公鸡,一半是母鸡。

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公鸡就可以宰了吃肉了,母鸡留着下蛋,不用像现在这样到处找鸡蛋了。

*

立秋后,天气还很热。

村民们都开始存吃的。

除了粮食和鱼干之外,还弄了一些干菜和海菜。

柳根发一家也做了储备。

自留地里栽了萝卜、南瓜和红薯,地头上长满了野菜。志远和志广挖野菜回来,除了喂鸡,剩下的就洗干净晾干,做成干菜。

一个月下来,攒了一大包,留到冬天吃。

人一闲下来,就会想心事。

每天早上,冯玉兰都瞅瞅黄历,嘴里说着:“志江走了快俩月了,咋不来封信啊?”

“娘,部队上有纪律,封闭训练严得很……”

柳小樱宽慰着爹娘。

她也想大哥了,在一起时不觉得,大哥一走,就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到了九月初,柳志江终于来信了。

新兵训练头两个月,很难熬,他硬是咬牙挺过来了。给家里写信却没提这个,只说驻扎在南港,吃得很好,有大米、白面和蔬菜,不用挂念。

柳根发看着信,总算放了心。

冯玉兰捻了捻信纸,说:“这娃娃,还不多写点?就这一页纸就完了?”

“娘,部队上训练紧张,哪有时间写信啊?”

“樱子,你再给娘念一遍……”

冯玉兰听不够,柳小樱一连念了三遍。

她知道娘挂念着大哥。

儿行千里母担忧,等到五个娃娃长大了,她是不是也像娘这样?

第030章

*

不知不觉, 柳小樱有了做母亲的本能。

下地干活时,会想起宝宝。

在海边巡逻,会朝村子方向望一望。

打猎时, 特别有劲儿。

因为宝宝, 也会想起夏明扬来。

那个家伙归队后, 适应得咋样?原有的记忆是否恢复了?

柳小樱第一次牵挂着一个人。

她想,即便没有宝宝,也会喜欢上夏明扬吧?那个人那么英俊, 看一眼, 心就咚咚直跳,想一想就会脸红。

柳小樱藏着一点心事,怕人察觉到了, 从不主动提起。

倒是冯玉兰经常念叨几句。

“樱子,你给夏同志写封信,不要再寄钱了……”

柳小樱嘴上答应着。

心说, 那是娃的爹,寄钱是应该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