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我有先帝聊天群 > 《我有先帝聊天群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4

《我有先帝聊天群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人们不好意思检举别人,就暗中撺掇孩子出面。几个大孩子十分精明,他们死盯着每一个来听故事的人。谁想蹭听,那几乎是不

可能的。

从一开始的讲一段免费的,然后才开始喝水收钱,到后来,根本不需要讲免费的。

茶棚前的空地上,已经约定俗成地放了一张椅子。何元菱往那儿一落座,何元葵就带着几个最积极的毛孩子开始收钱。

给钱才能近前,没钱的,就只能站得远远的。至于听得到听不到,全看风向。风向恰好了,刮几句进耳朵,就算是赚到;风向不顺路,那就只能听听春风的声响,闻闻春风的味道了。

数日下来,一吊钱就已经集满了。

按这个速度,一本《西游记》讲完,何家搞不好可以在余山镇的哪个边角落里买间小房子,或者给家里换一台新的织布机了。

奶奶每天数钱的时候,总是一副“就爱被金钱蒙蔽双眼”的表情。

“人这一辈子,果然就是追香逐臭。追着饭菜香,逐着铜钱臭,我真是好久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了。”

弟弟何元葵也总在旁边帮着数,计算着自己何时能去镇上的好学堂念书。

越计算,脸上就越有光芒。

何元菱真是好喜欢奶奶和弟弟这种充满希望的表情。虽然十多天前,她都不认识奶奶和弟弟,但现在他们是自己在大靖朝唯二的亲人。

当然,她这么努力,也还有些别的原因。

每天讲完故事之后,她便会坐在毛家的茶水铺子里静静地喝几口水,其实也是听其他茶客讲古经。

偶尔也会不动声色地问几句关于大靖朝的田地制度啊、人口制度啊。

不然先帝们讲话,她都插不上嘴。

毕竟身为“先帝聊天群”的群主啊,业务也不能太差。

由于何元菱白天积极搞活大靖民间经济,晚上持续忧心大靖未来国运,最近她的能力值涨得很快,进度条已经接近四分之一了。

而先帝们也终于发现了积分的秘密。

何元菱以为他们知道了彼此的积分,群里一定会是一场混战。居然没有。

哪怕入了陵寝,他们也维持着帝王该有的格局。

靖仁宗很平静地表态:“朕平生最大的失误就是立了那个不要脸的东西为储君,除了这一点,其余皆无过失。积分不敢与太祖和圣祖比肩,比那个不要脸的儿子还是高了不少。”

靖世宗也表达出

了一点对激情的渴望:“@靖仁宗 皇儿,咱俩积分差不多,不如来一场比赛,看谁先买到《西游记》。”

靖神宗:“两位祖宗爷爷,《西游记》可以离线阅读,正适合躺在棺材里极其无聊的我们。”

靖高祖:“@靖神宗 什么叫离线阅读。”

靖神宗:“就是你买了《西游记》之后,哪怕群主不在,此群不开,《西游记》也一样能看,此谓离线阅读。不过高祖皇帝身子不好,也不宜太废寝忘食了。”

靖高祖:“@靖神宗 明白了,就像你不上朝也能当皇帝一个道理。离线阅读,懂了。”

先帝们不管昏庸与否,智商还都是挺好使的。

除了对《西游记》的渴望,先帝们最关心的核心问题,自然就是拯救大靖。

靖圣祖永远是将歪楼扶正的那一个。

靖圣祖:“@何元菱 群主今日可有收获,如今大靖有多少人口,可供朝廷收税的田地有多少亩?”

以为是后世么,随便一百度就有。

这么详实的数据,一个江南农家女怎么可能掌握,就是天天去镇上当“说书小娘子”也掌握不了,因为镇上也没人知道。

何元菱:“@靖圣祖 这等数据想来应该是官府才有,我在民间,实难获取。或可问问靖宁宗,他不是和刚砍头的大臣有联系?”

靖宁宗大概去问了大臣,不一会儿出来了:“弘晖十年官方数据,全国共八百四十余万户,人口四千六百七十余万口。至于耕地面积,弘晖一朝未曾清丈土地,朕在位时,约四百八十余万顷……”

靖圣祖还在掐指计算,靖太祖已经怒气冲冲跳了出来。

“四百八十余万顷!老子在位时,全国清丈土地,有近八百万余顷。你们这帮不肖子孙,不鼓励百姓垦田也就罢了,怎么还少了三百余万顷!一帮败家子,把老子的家业都给败光了!”

靖高祖:“儿臣在位时间短,想败也来不及,父皇这是累及儿臣了。”

靖圣祖很是冷静:“朕在位时,全国垦田蔚然成风,尤以湖西省和胶东省为最,全国耕地超过九百五十余万顷。为何后世减地如此迅速,要查找根源。”

靖太祖还是怒气冲冲:“对,找根源!谁特么将老子的基业给败掉了!”

靖神宗:“@靖太祖 根源在你。”

靖显宗:“@靖太祖 根源的确在你。”

靖仁宗:“@靖太祖 根源真的在你。”

靖世宗:“@靖太祖 抱歉,非是朕对祖宗不敬,但根源就是在你。”

靖太祖气得胡子都歪了,咆哮着从棺材里跳出来,脑袋磕在棺材板上,又起了一个包。

“都给老子说清楚,为什么根源在老子!”

靖宁宗长叹一声:“太祖皇帝规定祖制,诸王封地之内所获王庄,皆不纳税。”

靖太祖不服:“@靖宁宗 有什么问题吗?老子生几个儿子,封个王,赐点儿地,难道还要叫儿子交税?”

靖宁宗又是长叹一声:“@靖太祖 太祖您只生了四个儿子是没错,可您的儿子又生儿子,个个册封,个个有地。到朕即位,宗室子弟已有八万之数,朕累死累活,也只能从平民的田地那儿收税勉强维持皇家所需。宗室子弟倒好,税收养着,土地拿着,骏马骑着,美食吃着。朕摞挑子,不干了!”

靖圣祖亦是长叹:“难怪大靖要亡啊!@何元菱 群主,全国土地必须立即着手重新清丈,此为第一要务。”

何元菱正如饥似渴地学习呢,突然被点名。

“我连个尺子都没有,我怎么清丈?”

第14章 后院起火

脑子最清楚的绝对是靖圣祖,比他爷爷、大靖朝的开国皇帝靖太祖还要清楚。

都是雄才大略之人,但靖太祖是打天下的,靖圣祖是治天下的。

这些日子,靖圣祖一直在观察群主何元菱。她应该是从比弘晖十四年更晚的后世而来,所以才能拥有这个远超大靖朝科技水平的聊天群。

如今的凡间现世,是弘晖十四年,何元菱拥有的后世机能,未必能在弘晖十四年这个世界里充分发挥。但何元菱是目前先帝们与弘晖十四年这个当下凡间唯一的通道,要想尽快拯救大靖朝,他们只能打造何元菱。

而何元菱本人,虽然已经感觉到先帝们对自己寄予厚望,内心却没有那么积极。

昏君高高在上,奸佞横行霸道,这个大靖还能好?

别说我没尺子,就是有尺子,我也不高兴去量。

靖显宗最维护何元菱:“清丈田地是弘晖小儿当了十四年皇帝都没能做成的事儿,群主只是一介小小美女,要求太高了吧。”

何元菱觉得,这个很会生儿子的靖显宗,说得太有道理了。要不是他整天胡言乱语喊什么“小菱菱”,何元菱就给他点赞了。

靖圣祖却认真地说:“土地流失乃国之大忌,越是多年未曾清丈,越是迫在眉睫。恕朕直言,田地失控,是大大的败相!”

靖仁宗:“@何元菱 我们都是已故之人,心有余而力不足,都指望你了。”

何元菱叹道:“各位先帝在陵寝里颐养天年,何苦还操这等闲心。”

靖高祖:“可不就是闲嘛。再说,若大靖亡了,我们陵寝岂能安在,前几日宁宗的陵墓听说进了盗墓贼?”

也对哦。

何元菱想起来,历史上朝代更替,挖祖坟、断龙脉,甚至将前朝帝王遗骨拿出来鞭尸的也不是没有。

说到底,大靖要是亡了,先帝们在棺材里都睡不安稳啊。

靖世宗这会儿也不修行了,开始认真给何元菱出主意。

靖世宗:“若没记错,群主乃江南省长州府余山镇人氏,最是风调雨顺的鱼米之乡,素来吏治清明。朕有一想法……”

何元菱:“@靖世宗 我在听,请说。”

世宗:“这几日,针对弘晖朝民间耕地严重不足、农民赋税过重的问题,群里诸位好好商议,写成奏本,群主能管理本群,想来读书写字也都不成问题,由你誊录之后,交给长州知府,须与其密谈,言明乃历朝先帝所授救国良策,请他上奏朝廷。”

听上去很美,可何元菱总觉得哪里不对。

知府会随随便便见我吗?就算见了我,他会相信吗?

何元菱还没来得及提出质疑,不爱上朝的靖神宗说话了。

靖神宗:“朕那朝就有过此事,有人拿着号称是先帝所授治国良策的奏本进献。”

何元菱:“后来呢?”

靖神宗有些不好意思:“刑部判定为巫妖,被朕勾了处斩。”

喵了个咪的,这下场也太惨了。

何元菱一身冷汗:“@靖世宗 差点被你坑死。我还要活着养家呢。我奶奶年纪那么大还要下地干活,我弟弟还要去镇上念最好的学堂,我的小命很珍贵的。”

靖世宗十分惭愧:“@何元菱 群主勿怪,是朕思虑不周。”

看到靖世宗这么诚恳,他儿子靖仁宗也为父亲感觉到有些不好意思,觉得应该为群主分忧。

靖仁宗:“救国之途,想来定是漫漫而艰难,不能操之过急。听说群主如今说书说得有些成就,倒不如双管齐下,我们想法让群主扩大影响力,这样于推广我们的策略,也就近了一步。”

何元菱心中一动,看来这是比较正确的思路。

就在何元菱努力想要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时候,后院起火了。

现在她和弟弟每天吃个早午饭,然后去镇上,上午能在家里头帮奶奶干掉不少农活。但这天何元菱刚挑了一担水回来,就见到奶奶在晒场上跳脚骂人。

“天杀的,哪家不要脸的,连我家的鸡都偷!”

“是不是养不起鸡啊!吃了我家鸡烂嘴烂屁古烂你全家!”

这骂人的声浪,这跳脚的姿态,何元菱好怕奶奶会晕厥过去。

赶紧将水桶放到院墙边,何元菱拉住奶奶:“奶奶别激动,出什么事了?”

“咱家鸡被偷了!”何奶奶气愤地大喊。

什么?村里虽然常有口角,但治安一直甚好,啥时候竟出了偷鸡摸狗之徒?

天天跟先帝们聊天,何元

菱也变得更冷静了,一手叉腰、一手上扬:“等等,咱们来分析一下。”

奶奶急啊:“还分析个啥,去找鸡!”

“怎么找?一家一家鸡棚里去翻吗?鸡都长差不多样子,光咱们村子就有上千只鸡,没法子确认的。而且万一偷鸡贼真的把鸡炖了呢,上哪儿找去?到时候非但找不回鸡,还在村上惹得鸡飞狗跳,白白被人笑话。”

奶奶愣住了。

她最骄傲的就是何家虽然是犯了事的,但和别家终究有些不一样。何家可以活得穷,但是不能给人笑话。

见奶奶不说话,何元菱开始安抚奶奶:“咱少了几只鸡?公鸡还是母鸡?”

“三只母鸡。”

“咱家一共有二十六只母鸡,少了三只,还有二十三只,首先要把余下的看住,然后来找原因。”

祖孙三人立刻行动起来,把晒场上散步的母鸡全赶到鸡棚里,一数,不多不少,正好二十三只。

“弟弟,你拿个碗,去问村头的张木匠要点漆过来。”

“什么颜色?”

“随便,有什么颜色就拿什么颜色。”

不一会儿,何元葵端了个碗,又蹬蹬蹬跑回来。

“慢点!”

何元菱话音未落,扑通,何元葵被门槛给拌了个跟头……

也是本事大,摔了个嘴啃泥,手里那只碗还是高高地端着,何元葵嘴里一边呸呸吐着稻草,一边大声道:“还好还好,没有洒掉!”

爬起身又道:“张木匠正给人做凳子呢,家里正好有朱漆。好用不?”

“行。”

何元菱从家里找了根毛笔,挺秃了,但还能用,蘸着朱漆便开工了。

由奶奶捉鸡,从鸡棚里捉一只,何元菱就往鸡腿上划圈圈,划好圈圈的扔到院子里。

“想一想,今日早上咱家院门开没开,是不是有人来过?”

给所有的鸡都划好了圈圈,何元菱开始破案了。

第15章 有人打赏

奶奶起得最早,早上鸡棚也是她开的。

“昨晚上我闩的院门,早上也是我开的,闩得好好的,没人进来过。”

何元葵也说:“我一直在晒场上呆着,中间有几只鸭跑河里去了,我跑去追,也就那一会儿。”

“我汰衣服时见着你了,然后我说鸭子我盯着,让你快回家。就那会儿吧?”何元菱问。

何元葵点头:“就那一会儿儿,后来我就一直在晒场上写字,细发跑来跟我玩,学了两个字觉得没劲,又跑了,除了细发,就没见过旁人了。”

早上何元菱去河边汰衣服前,让何元葵在家好好看书写字。

因为何家没钱买纸笔,奶奶就在匾里洒一层谷子,何元葵就在谷子上练字,写满了,只需将匾一晃,又是平整如初,可以继续写了。

何奶奶在一旁嘀咕:“咱家的鸡,就算一时走远了,也会跑回来的。这都一个上昼了,也没见回来,绝对就是被偷了,哪个穷到要当贼的,竟敢偷咱家的鸡!”

何元菱笑道:“奶奶你骂也没用,要紧的是不上火,伤了自己可不值得。呆会儿我跟弟弟要去镇上了,你要歇昼的话,把鸡都叫回鸡棚,数好了再歇。”

“晓得了。乖囡囡变得话多了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