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天家药娘 > 《天家药娘》TXT全集下载_275

《天家药娘》TXT全集下载_27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幸好,因为有个喜欢到处跑到处打听新鲜事的小豆,这件事越绣宁也马上知道了。

于是将廖正叫到跟前,严肃的道:“以后来的外埠人会很多,这种事情必然难免发生。我大周朝是有律法的,一切人,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埠人,只要来到我大周朝的土地上,就要遵守我们的律法,这一点上,任何人是没有任何的特殊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你传给衙门的人,叫他们从上到下,平常是怎么对待本地违律的百姓的,就一样怎么对待违律的外埠人。”

廖振听了,急忙磕头称是。

从这边出来,廖正不由得擦了擦头上的汗。幸好皇后娘娘耳目灵,在自己做出决定之前就知道了,并且马上传自己前来说明白怎么处置,这也是皇后娘娘网开一面,她估计猜到了自己可能会怎么处置,所以没等自己如何,先说明白了。

确实很意外,皇后娘娘的要求和廖正想的正好相反,估计本地的官员们也是全然没想到,皇后娘娘居然是这个态度。

当然了,这样才好,本地的官府衙门在遇到了这种事情之后,不会束手无策或者难以处理,担心处理了会反而被上司责怪。

廖正回去了,将皇后娘娘的话传给了衙门的官员,官员们于是按照吩咐,将寻衅的商人抓了起来,令他赔偿被打门房的医药钱,另外,对商团的领队说明白,来做生意我们欢迎,但来到这边就得遵守这里的规矩律法,谁要是不遵守,那就等着被治。

当然,这原本就是应该的。

领队连连点头,敦促那个打人的将医药钱给了门房。

这也算是给立了规矩,以后出了这样的事情怎么处置,各地衙门就都知道了。

等商团们走了,皇上和皇后也准备回长安了。

在这边满打满算,待了四个月。

那一茬土豆已经成熟了。越绣宁原本也没想到会在这边待这么长的时间,等天天守着土豆那块地的人来回禀,说应该可以采挖了,越绣宁去看了看,果然是成熟了。

想了想,有始有终是最好,所以,还是和种下去的那一次一样,让百姓们可以去围观。

这一次她和林炤就没去。上一次去种地,已经叫陈凡等御林军、禁卫、侍卫们紧张的不行了,而且上一次是很突然的去的,这样即便是有心怀不轨的,可能也没时间准备,到了地头才确定皇上和皇后真的在,但是能接近地头的都是被严格检查过的。

而这一次就没有那么突然了,为了避免出什么意外,再加上真的挖土豆,林炤和越绣宁其实还是不行的,所以就没去。

但是小豆去了。穿着布裙包着包头,如果不是常年在宫里养的肌肤雪白的,乍一看还真像乡下的姑娘。

去了之后就咋舌,这个人山人海有,比头一次人还多。皇上和皇后虽然没来,但廖正等官员来了不少,主要他们是直接负责的人,等农夫们小心翼翼的用铲子将土豆挖出来,一个个硕大圆滚滚的,看着都很好,周围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好像这是他们的地一样。

廖正真真是大松了口气!

终于,最大的一股压力消失了,随着土豆被挖出来的更多,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们也看到了,这土豆真的是产量很大,这么一小片地居然长出来这么多,而且处理简单。

有些人就蠢蠢欲动的,想马上偷一两个回去种。

官员们紧紧张张的保护着,禁卫们也盯的很紧。

廖正摆着手大声喊着:“放心!大家都放心!到了明年,整个西夏的人都能种上土豆!”

看着地里翻出来的密密麻麻的土豆,他非常高兴。

第1253章土豆丰收

在临走的时候得知土豆获得了丰收,林炤高兴的搓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的,像个孩子一样。

蕤姐儿坐在榻上睁大眼睛看着父亲,言哥儿小家伙就更逗了,也高兴的跟着父亲后面走过来走过去,俨然一个小林炤。

越绣宁被父子俩的样子逗得笑个不停。

“先拿一部分去长安和咸阳,叫他们那边的人种下去。”越绣宁笑完了之后跟林炤道:“西北的土地,十月份就冻上了,所以七月一定要种下去。”

现在就是七月,但如果等他们大队伍慢慢悠悠的回到长安,估计已经到八月了。

林炤听了自然是赞同,马上叫来了陆光涛,命他带十个禁卫先回长安去,另每个人带一袋子土豆。

“用这种袋子装着,到了长安城必然是没有长芽的。按照这个办法催芽,”越绣宁写了下来,交给陆光涛:“到了那边之后按照这种办法,五天到七天左右便会发芽,然后按照种植的方法种下去。”

陆光涛接过来仔细看了看,如果有不懂的地方现在就问,免得回到了长安才发现不明白,那就麻烦了。

上面写着室内催芽法:选择通风凉爽、温度较低的地方,把土豆切成小块,再用凉水洗汁、晾干后在室内用湿润沙土分层盖种催芽,堆积三四层,面上盖稻草保持水分。

反复看了三四遍,似乎是没有看不明白的,陆光涛点了点头。

越绣宁也看出来了,小姑夫是有些担心的,笑着道:“今年能让长安城那边种下去,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行没有催芽成功,也没关系的,等我们回去了在想办法,就算是明年才能种也不要紧。”

这么一说,叫陆光涛就轻松了很多,他是正经没种过地的人,所以心里特别没底。

点头答应了,选了是个禁卫,去先将收获的土豆装了十麻袋,第二天便快马出发了。

收获了土豆,也就省了廖正再把分出来的一批土豆运到京城了,直接装车跟着走就行了。

这一次挖的土豆一共约能有三四车,装了一车,余下的就让廖正按照他考虑的去安排。

因为皇上和皇后的这一通宣传,种下去和挖出来的时候都令大量百姓去亲眼见证,百姓们自己会看会算,满打满算不到四个月,这就有收获了,土豆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尝到了,但只要吃了一口的人,都是赞不绝口的,这还有什么疑问的?当然就是大家抢着种了。

一下子就解决了百姓们对于新鲜的事务未必认而抵触不肯种的难题。

而辣椒,那次宴席之后便有人去胥哲家求要,胥哲家有几盆的,送出去了两盆,后来来的人就只给辣椒了。

也是很快就传开了,开始种的就是一些富豪商人家,不过因为种子比较容易取得,因此很快,本地百姓也有种的了。

商务方面的事情也都定好了,先试一两年,看看都有什么问题,专门汇总了禀报到京城,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制定更加齐备的规章 制度,来完善通商。

另外,对于廖家自己的事情,林炤找了一天,单独和廖文超谈了一下午。

在这边这么长的时间,林炤也确认了,廖正的办事能力还是不错的,可能有些地方想的不那么周到,那也是因为还不老练,这都没关系,谁也不可能一下子老脸起来。

另外,也看明白了,老二廖振也是心思比较正的,虽然可能有些想法,但总的来说还是顾及大局,并不会为了自己私人的一些想法去破坏大局,另外他自己其实也有数,一些想法只能永远是想法,不可能成为现实。

廖文超在府里的威信是非常高的,并没有人敢违拗他的意思,廖夫人敢跟廖正作梗,也是因为廖文超自己有意无意的一些制衡想法。

林炤说了很多,廖文超其实也看明白了,自己的一念之差,差点就惹出来大祸!自己只想掣肘大儿子,但如果不是皇上和皇后大度不计较,那么这一遭很有可能直接将大儿子置于死地,而且廖家都要跟着受连累。

他当然是已经后悔了。

经过皇上这样推心置腹的一番深谈,廖文超也想通了,当即就求皇上,辞了总督之位。

他这是希望皇上临走之前看着新任西夏总督上任,这对于廖正来说自然是天大的荣耀,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认证。

林炤当然答应了。他远天远地的来西夏,就是希望西夏能够平稳的过度,廖文超他自己还有些心结,担心自己将总督之位让给儿子,他没有了实权,以后儿子可能对他不孝顺或者如何的。

人一旦掌控实权时间过长,就非常非常担心失去权力。

这也是他掣肘大儿子的原因。

现在廖文超想通了,林炤自然是高兴。

于是又比安排的晚了几天。专门的监督西夏老总督辞差,新总督上任。皇帝就在这里,印玺都在,早上廖文超辞差,下午就册封了廖正。

当然,总督是不继承的,和爵位不同。

但是廖家在西夏镇守多年,对这边很是熟悉,威信也高。皇帝亲自过来查看,有查看廖正的意思,也有查看一下廖家在这边可有什么不该做的事情。

廖文超是谨慎之人,并没有令皇上担心的地方,这一点,穆寒,陆光涛,陈凡他们几个在西夏四个月,已经是走访的清清楚楚。

所以,交给廖正,林炤还是放心的。

下午新晋总督册封仪式,第二天,西夏这边文武百官前来贺喜。当然,因为皇上和皇后娘娘在这里,喜宴并不敢办的多么的奢华丰盛。

就这样,新的总督上任了。

廖文超依然是岷国公,身份地位依然尊贵。

三天之后,一个天气很好的日子,皇上和皇后一行人出发回程了。

从兴庆府出来,廖文超和廖正带着本地的官员一直送出去了百里,还想继续往前送,甚至觉着应该送到长安去。

林炤自然是不让,没那个必要,早早回去料理西夏公事才是正经。

第1254章回到长安城

这一次的回程,初秋的季节,就没有遇到风沙了。走了约半个月,回到了长安城。

长安、咸阳两地并京城来的留在这边的官员们倾巢而出的迎接,接到了一长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进了长安城。

在外面行礼叩拜就有大半天的时间,林炤令大家退下,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大臣们这才退下了。

越绣宁回到了后宅,这才见到了小姑、姥姥、二婶、三婶她们。行礼之后越榴红起身就过来抱怀哥儿,嘴里叫着:“哎呦小乖乖的想死姑姥姥了……”

这话说的把越绣宁都给逗得一笑。

姥姥拉着吴玉上下的打量:“瘦了,黑了!我就说你不要跟着去了,你还不听,你看看这瘦的……是不是又病了?!”

吴玉笑着连连摇头:“没有,根本没有,反倒是好的很。”

“那边怎么样啊,听说风沙大得很?”三婶何欣云问。

吴玉点头:“风沙真大,吹了一个春天……当然那边春天也没个春天的样子,我们去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一场很大的风沙,还是很吓人……”

正说着就看见所有人都围了过来,津津有味的听她说,吴玉原本也不是很能说的人,听的人一多她反倒说不出来了,扭头想找人代替她说,一扭头看见那边的越绣宁。

总不可能找皇后代替自己来学说,只好道:“就是……”

“我来说我来说!”蕤姐儿知道姥姥不善言辞,马上跳出来,过来拉着太姥姥的手,道:“哇!那个风沙啊,遮天蔽日的……”

小家伙上学也有四年多了,加上从小就是口齿伶俐一点不输她母亲,小孩儿表情又丰富,蕤姐儿学说得是阴阳顿挫眉飞色舞的,周围听的人跟着起伏跌宕的,惊呼声不断,仿佛真的看见了一场风沙。

越绣宁原本在这边跟越榴红说话,那边吴玉跟二弟妹三弟妹说话,结果后来发现大人们说话的声音都盖不过蕤姐儿了,而且蕤姐儿说的真的很吸引人,不知不觉的都被吸引了过去,听她说。

于是,从进入西夏之后遇见的那一场大风沙开始,然后到母亲发现了土豆,皇上种地皇后娘娘做饭,之后总督府宴客,那盆漂亮的小辣椒盆景,最后收获土豆的情景,一系列的事情简直就像是一出精彩纷呈的戏。

说到精彩的地方,连一向谨慎的二婶郑元春都忍不住惊讶的轻呼了两声。

终于小家伙说完了,赶紧去喝口水。

越绣宁又好气又好笑的看着蕤姐儿。

越榴红惊讶至极的问吴玉:“这么精彩呐!那土豆……真的有那么好吃?”陆光涛虽然先带回来了一些,但都是种的,所以这边的人还没吃过。

吴玉便连连点头:“有!很好吃的,我们带了一车回来,准备在这边也种下去一些的,今年可能来不及了……”说着看越绣宁:“明天可以做一点。”

越绣宁忙道:“今天就做。种也来得及,现在种的话,就得包膜,或者用菜棚子,或者种在室内。”只要土豆能在这边种开,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留下种子。

越绣宁已经想好了,如果包膜不行,就建几个菜棚子,专门养土豆和辣椒,当然这种种植方法必然是比较贵比较费事的,普通百姓肯定是不种的,就让官府来种,等明年,就可以采取和在西夏的时候一样的办法,官府寻合适的地来种,号召百姓们前来观看,官府里的厨娘们做些土豆,当场让大家尝一尝。

不用和西夏的时候一样,还那么讲究的做鸡汤土豆泥或者炒土豆丝什么的,哪怕只是蒸熟了,掰开给尝一尝,百姓们就能知道,土豆是好吃又顶饿的粮食。

想到这里便问越榴红:“小姑夫呢?在皇上那边?”

越榴红点头:“肯定是在那边。”然后就恍然了,道:“你是担心先拿回来的那些土豆种下去没有吧?种了!种下去了,咱们杏花村还捞着了一袋子种了,哎呦你不知道,那天来看种土豆的人简直人山人海的,就跟蕤姐儿说的一样……但是肯定比兴庆城那边的人多!整个杏花村的人都来了。我们分了好几天,因为要种好几个地方……”

越榴红又开始口沫横飞的说起来了。

越绣宁仔细的听着。

长安、咸阳可以说是皇上和皇后娘娘的老家,很多人一听说是皇上和皇后娘娘让大家种的,那还有什么犹豫的?这边的人当然是支持皇上和皇后的,所以,别说什么疑虑,甚至因为带回来的土豆太少,大家还抢,最后由这边的官府并陆光涛,还有几个户部官员一起,正儿八经的给分了分。

杏花村是皇上和皇后住过的地方,当然毫无疑问,必须得给一袋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