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天家药娘 > 《天家药娘》TXT全集下载_268

《天家药娘》TXT全集下载_26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估计是廖芙玉从哪里听了香叶树的名字,于是就随便给院子里的树安的。

蕤姐儿和言哥儿恍然的点头,蕤姐儿马上就记住了,忙问:“娘,您说的秋天叶子都变成红色的树,咱们京城也有吗?”

“有,很多呢。”

“那咱们什么时候去看看?”蕤姐儿马上问。

“好啊,今年秋天,看看能不能回去,回去了就带你们去。”越绣宁道。

蕤姐儿高兴的点头,蹦蹦跳跳的去那边摘花去了,言哥儿原本跟在姐姐后面,过了一会儿觉着没意思,便自己玩去了。

越绣宁坐在了亭子里,刚坐下没一会儿,就看见花园门口,一群人走了过来。

走在前面的是廖大儿媳妇。

急匆匆的过来了,福身行礼:“娘娘在这里,婆母该是还没找到,倒是臣妾凑巧了,到了园子门口看见女侍卫们,才知道您在这里玩呢。”

越绣宁笑着道:“坐吧。”看了看她身后,廖芙香廖芙玉还有那个叫宝儿的孙女全都在。另外还有一个女孩儿,不知道是女儿还是孙女,这几个姑娘都在一块儿行礼,廖芙玉起身之后便翘着脚尖看那边的蕤姐儿。

越绣宁听蕤姐儿这几天常说廖芙玉的名字,料想两个小姑娘比较玩得来,便笑着道:“你们谁愿意去找蕤姐儿玩就去吧,在这边也没什么事。”

廖芙玉马上眉开眼笑的,福身行礼直接就跑出了亭子,倒是廖芙香和宝儿,并另一个女孩儿先看了看廖大儿媳妇,见她点头笑着,这才福身行礼出去了。

“芙玉啊,就是幺女儿娇惯的不行,不但是臣妾惯着,便是大爷也惯着,年岁又小,有时候看着还不如孙女懂事呢。”廖大儿媳妇笑着道。

越绣宁也笑了:“小孩子都是那样,芙玉是比宝儿小啊,年纪小就是活泼一点,本宫看着倒是喜欢的很,跟蕤姐儿性格差不多。”

皇后说芙玉性格和公主差不多,廖大儿媳妇就万万不敢在谦虚的说廖芙玉不懂事了,若还这样说,岂不是说公主不懂事?

何况,看见皇后娘娘这么喜欢廖芙玉,不懂事比较浮躁的廖芙玉又和公主玩的好,廖大儿媳妇心里自然是很高兴。

廖大儿媳妇忙笑着点头:“正是呢。”说着又道:“庶女里头啊,芙香是最懂事的,她也是命苦的人,她娘原本是大爷的一个通房,从小侍奉大爷的,给大爷生了两女三儿子,也是劳苦功高的,只可惜命短,生了小儿子没一年,突然的就得了急病过世了,唉,大爷和臣妾都伤心了好一阵子。”

越绣宁便问道:“长房有几个孩子?”

廖大儿媳妇忙道:“八个,五个儿子三个女儿。”说到这里一顿,道:“原本四个女儿的……”

越绣宁没说什么。

这几天小豆还有谢嬷嬷等人回其他的事情的时候,偶尔牵扯到长房,小豆又听了一些府里头的闲话事情,总喜欢过来学说,越绣宁已经知道,长房的孩子很多。

原本她以为,长子廖正就和他父亲廖文超一样,也是妻妾成群的。不过听廖大儿媳妇这样一说,倒是澄清了。廖正的一个通房丫鬟就生了五个孩子,正房这位太太生了两儿一女,女儿廖芙宜死了,过继了一个女儿。

正好,也不知道是料到了,长房孩子太多会让皇上和皇后误会廖正妻妾成群,担心他是个好色之徒,还是其他什么缘故,廖大儿媳妇抓住现在这个机会,也赶紧的解释了解释。

“其实,大爷只有一房妾,就是芙玉的妈。然后就是芙香的亲娘,芙香的娘为大爷生了那么多孩子,正正是劳苦功高的,几十年前臣妾就请求大爷,将芙香的娘扶成姨娘,唉,”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实在是因为芙香的娘出身不高,老爷子不同意,所以,临到底……”

廖大儿媳妇说到这里摇着头。

第1221章委婉的告知

那边廖芙玉清脆的笑声传过来,正在大叫着:“这边!公主你看这边很多呢!”

因为听着口气似乎是命令的口气,慌得廖大儿媳妇顿时着急了,急忙的站起来:“哎呦,这个丫头怎么跟公主说话呢……”

越绣宁笑了,道:“小孩子都是如此,没关系的。”

廖大儿媳妇还是赶紧的示意了一下丫鬟,让过去看看。

坐下了,叹气笑着道:“倒是芙玉的亲妈,不争气只生了这一个,又是这么调皮的。”

说到这里赶紧的又道:“娘娘肯定奇怪吧?芙香的娘生了两个女儿,臣妾不过继她们俩姐妹,怎么反倒是过继了芙玉?她娘只有她一个呢。”

如果她不说,越绣宁暂时还想不到,主要是廖家的人口实在太多了,廖大儿媳妇过来说的这么一堆,都是头次听说,她又不是成天研究这些,自然是一下没想那么多,听了便道:“倒是真有点奇怪。”

廖大儿媳妇忙笑着道:“是这样的,臣妾原本是不过继女儿的,实在是,”顿了顿,脸上表情稍微的沉了沉,叹了口气道:“没什么,臣妾也已经不想了。不过,老爷子和大爷的意思,过继一个。只是芙香和她姐姐芙钗年纪都有些大,芙钗已经出嫁了,所以想了想,还是过继了芙玉。”

“另外,芙玉的娘身体不好,”说到这里廖大儿媳妇笑了:“真真的是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成天这儿不舒服那儿生病了,天天吃药。大爷也是担心她寿数不长,所以将芙玉过继给了臣妾。不过呢,芙玉的娘倒是还撑得住,尽管一直病怏怏的,不过这两年倒精神了不少,还常出来。”

很明显,廖大儿媳妇知道皇后在府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应该是知道府里的一些事情了,廖大儿媳妇担心皇后娘娘误会什么,因此特别将容易误会的几个方面解释一下。

而且非常的周到细致。她是正房太太,所以妾室在她眼里就是和丫鬟一样的人,因此才会说小姐身子丫鬟的命,不过,后面的话却又暗示,她和大爷都没有薄待了这个妾,起码现在还活的好好的呢。

“芙玉其实又太小了,臣妾的大儿子都已经将近三十岁了,他的大姑娘今年都十岁了。”廖大儿媳妇说到这里笑:“就是宝儿,闺名叫廖宝薇。”

她似乎是打定了主意,要将长房的情况跟皇后娘娘汇报清楚。笑着继续道:“不过呢,老爷子和大爷都是好心,也是为了让臣妾老怀安慰,所以,就过继了。如今身边有这么一个七八岁的姑娘天天叽叽喳喳的,您别说,还真的是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说着掩着嘴笑。

廖大儿媳妇看出来了,皇后是真喜欢廖芙玉,所以才会这样说。

“芙玉也讨人喜欢,这不,前几天还有人上门求亲呢。”

越绣宁微微惊讶:“这么小就有人求亲了?”

廖大儿媳妇笑着道:“可不就是!哎呦,西夏这里可真真不能和京城比较,京城那边多少人啊,门当户对的多了去了,紧可以慢慢挑,这边可不行,门当户对的能有几家?我们家儿子找媳妇还好说……”

说到这里她停顿住了。

因为接下来的话似乎有些显摆的意思,她怕皇后觉着她显摆。

不过越绣宁并不计较,笑着点头:“这话倒也是,总督府的姑娘,找夫家就难找了,整个西夏都配不上。若是往甘肃陕西那边找,又嫌太远,姑娘出嫁的太远,做父母的哪里能放心。”

廖大儿媳妇听了这才放心,皇后娘娘并不是多心之人,忙笑着点头道:“正是如此呢。儿子们都好找,臣妾的大儿媳妇,父亲是兴庆城的守备,之前在江浙做了二十年的知府。臣妾也是看好了亲家,是勤勤恳恳为朝廷做事的,为人也忠厚本分,所以,就把芙钗聘给她家了。”

说到这里廖大儿媳妇脸色微红:“这要是给有些规矩不一样的地方,怕是说成换亲,不好听呢。”

越绣宁道:“这倒是挺好的,亲上加亲。什么地方还有这样的规矩,叫这种做换亲?”

“臣妾也不知道,横竖不是咱们西北,似乎是南边?”廖家大儿媳妇道。

她这话很不动声色的跟皇后娘娘拉近了距离,皇后也是西北人。

“芙香的婚事,是大爷给定的,虽然亲家是个商贾人家,不过也是正经纯良的,没有有些商人的奸诈,”说到这里,廖大儿媳妇声音顿了顿,脸色正了些道:“要说起来,大爷是和一些商贾有来往的,之前也有过想法,西夏城外面就是外夷,咱们不和他们打仗,和他们做生意,大家都挣钱都发财,两地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那谁还打仗啊?”

说到这里又停了停,笑着道:“所以,大爷和城里的几家商贾有来往。”

越绣宁喝了口茶,似乎是心不在焉的听着,但其实很仔细听着。

这位廖大太太来这里不停嘴的说了这么半天了,显然是想好了,专门过来说的这些话。

说清楚长房的情况,是为了让皇后娘娘知道,大爷廖正不是个好色之徒,有那么多孩子都是一个通房丫鬟生的多,而不是妻妾多。

虽然这并不影响什么,皇上不会因为廖正的妻妾多就觉着他做事能力不行,毕竟管理西夏和妻妾成群没什么直接的关系。

但是,应该还是会有影响。尤其是皇上自己都只有皇后一个,若是让皇上、皇后觉着廖正好色成性妻妾成群,皇上不说了,皇后娘娘必然是心中不屑的,甚至可能很厌恶这个。

惹得皇后厌恶了,对继承爵位和总督之位,还有今后的升迁,或者说地位的稳固,当然是全然没有一点好处。

所以,拐弯抹角的解释清楚,不让皇后误会。

其次,解释了过继廖芙玉。

这是免得误会她这个大太太。为什么怕误会?想来是担心有人背地里说她的坏话?

所以说,越绣宁从刚来就已经感觉到了,这个廖家后宅就跟后宫一样,非常复杂,互相的勾心斗角。

廖大太太非常谨慎,这一点便能看出来。

第1222章坦白

最后说的大爷和商贾有来往,这就更让越绣宁注意了。很明显,廖大太太是告诉她,廖正的一些想法和廖文超是不太一样的。廖文超对将西夏开放通商其实很不以为然,觉着紧闭城门保卫领土都不容易了,还打开了城门做生意?那不是等于放敌人进来?

但是,廖正显然是有不同的想法。

不过,廖正身为儿子,当然不可能去反对父亲的意见,更不可能为了在皇上面前显示他的想法跟皇上相同,就说出来和父亲不同的建议。这等于是不孝,说严重点,是对廖文超的背后插刀。

所以,廖大太太用这种方式非常委婉的告诉了皇后娘娘,廖正的想法。

不得不说,廖大太太是有些聪明外露了,但,确实是真聪明,而不是小聪明。

“关于通商,廖正还有什么想法?”越绣宁直接问道。

既然廖大太太看出来了皇上和皇后对通商的看法,专门过来表示廖正的想法是和皇上、皇后一致的,那么越绣宁也就直接询问了,看看廖正是不是真的又办法。

廖大太太忙道:“这些事大爷哪里能和臣妾说,臣妾一个无知妇孺,便是听到了也不懂。就是大爷平常里跟虢昌说的,”说到这里忙解释了一句:“虢昌是大爷和臣妾的长子,跟着大爷处理事务已经十来年了。”

然后才接着道:“是他们父子俩平常里的对话,臣妾听了那么一句半句的,便过来跟皇后娘娘学嘴。”说到这里笑:“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娘娘勿怪。”

尽管这样说着,但还是学说了起来:“有天正好说起经商,臣妾听大爷说,只要把控住朝廷严禁交易的盐铁,其他的如丝绸、茶叶和瓷器等等这些东西,多多交易,不但是丝绸商、茶叶商、瓷器商赚钱,同时能带动很多人,比方说种茶叶的,茶园的地主,种植的佃户等等,这些人都能得到好处。丝绸商一样,只要丝绸大量的往外夷交易,那么各处的种桑的养蚕的,织布的厂子,全都可以惠及。”

廖大太太说到这里笑:“这就是臣妾听得一言半语,当时还不懂,因说,外夷的人都是穷的抠抠搜搜的,哪里能买丝绸?再说了,他们成天骑着马跑来跑去,连个正经住的地方都没有……”

廖大太太停了,好笑的用手绢捂了捂嘴,表示真的很好笑:“话没说完呢,就被大爷打断了,说臣妾真真是不学无术。”

她没有用‘妇人之见’这个词了,因为面前坐的皇后娘娘也是妇人。

这番话可谓是很费心机了,同时也做出了一定的牺牲,用她自己的无知来陪衬出廖正的英明神武。

是不是真的?

当然可能是真的,毕竟这番话是有些道理的,应该也是廖正和廖大太太他们商量出来了,即便是商量出来专门说给皇后听,但起码廖正有这个认识,这算是不错了。

越绣宁就笑了笑,道:“廖正能有这样的想法还是很不错的。”

这本来就是廖大太太的目的,虽然皇后娘娘只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但听到她耳朵里无异于是非常的夸奖,很是高兴。

她在这里陪着越绣宁说话,一上午,整个长房什么情况,越绣宁都知道的很清楚了。

廖正有一妻一妾一通房,长子廖虢昌,长媳娘家出身官宦世家。长孙今年六岁,已经进学了。

将很久很久以前,廖文超进京的那几年,廖正管理西夏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但凡是廖大太太觉着值得说的,全都说了。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说明廖正是如何的英明神武,而且廖文超那段时间不在西夏,这边一直是廖正这个大儿子管理,他管的非常好,那几天就连西夏的天气都风调雨顺的很。

当然,夸张的话用一种很谦逊的口吻说出来。

然后是夸奖廖正的大儿子廖虢昌,廖虢昌也是在祖父进京的那段时间开始协助他父亲的,非常的称职。

可以说,长房是非常合适的,人丁旺盛,廖大太太也很专门的给皇后娘娘提了几件事,来说明她的长子如何英明,做了一些比较英明的决断。

她当然是想给皇后留下印象,不但是廖正很匹配总督之位,便是廖正的儿子也是有出息的,有见地的。另外,儿子的儿子也已经有了,这四代人妥妥的,为朝廷驻守西夏会非常稳固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