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 >恶毒后娘的亲儿子(穿书) > 《[穿书]恶毒后娘的亲儿子 [金推]》TXT全集下载_19

《[穿书]恶毒后娘的亲儿子 [金推]》TXT全集下载_1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也是宣德帝心里的一根刺,所以他极为看不惯不干实事就知道弹劾的言官,亲近三公首辅和内阁大学士。

“此法百姓皆可用,若能及时推广,可救多少平民百姓,还请皇上尽早打算。”严双拱手。

宣德帝内心感动,朝中有一严双,可抵百名言官,“朕心甚慰,传旨,工部今日必须将此法制出,再有户部广而告之。”

“呈上此计者重重有赏,那...”宣德帝有些卡壳,看向严双。

严双适时接口,“微臣学生名为赵朗,那是他的学生谢青云所想出的法子。”

宣德帝来了兴趣,“那谢青云年岁几何?”

这个赵朗没在纸上具体提过,只说谢青云天赋极佳,有三甲之资,又称他为神童,严双便自己做了猜测,“这臣不知晓,只知那小童聪慧异常,应不超五六岁。”

谢青云过了年也到了五岁,所以严双猜的相差无几。

宣德帝虽然很是感兴趣,但到底不在身边,“那便赐赵朗与谢青云宝钞百两,以作嘉奖。”

严双嘴角抽了抽,百两听起来多,可这宝钞是皇帝印着自己用的,百两宝钞顶多只值二十两白银。

皇帝真是到了这个时候都不忘给国库省银子,不过重要的也不是银子就是了。

“微臣谢过皇上。”

宣德帝又道,“严卿何时又收了个弟子?”

其他朝臣也都竖起了耳朵,他们也想知道这赵朗是何许人也,还未有功名在身,就搞出这么大的事。

以后入朝为官,岂非又是严双的一大助力。

至于严双说那法子是一个五岁小儿想出来的,他们又不是真蠢,这铁定是严双想出来的托词。

为了掩护他那不知道哪里来的弟子,严双越是这么护着,他们就越想知晓,等回去之后,一定要派好好查上一查。

第61章

严双不知道其他同僚的想法, 不过就是知晓了也只是嗤笑一声。

“微臣也有数年未见这学生, 若有一日他能进入朝堂, 皇上必就知晓了。”那信中重点提的地炕, 对赵朗本身的情况却少之又少。

自从被急昭回京,朝堂动荡, 皇帝新政,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作为保皇派的严双,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政事之上。

直到近两年朝堂局势才逐渐平稳, 严双却没有松口气的机会,各种民生问题又接踵而来。

大旱, 暴雨,严寒, 百姓受苦挨恶,居无定所, 这些处理不好, 又被那些有心之人加以利用。

在坊间散布流言,说是当今圣上不是天命之子,无德无能不配为帝,老天爷才降下灾祸警示世人。

严双忙着与这些人斗智斗勇, 不是赵朗主动送来的这封信, 他是真的忘了自己还曾收过这样一个学生。

“爱卿的学生都是能才,朕倒是十分期待了。”宣德帝心情甚好,也有心情说起了玩笑。

其他朝臣见皇上对严双的态度, 真是眼红嫉妒,也心里懊悔自己当初怎么没有严双那老匹夫这么好的眼光,真是一朝便成了天子近臣。

在圣旨下去后,工部连日连夜,终于在宫中的第一个宫殿里成功的铺设的地暖。

宣德帝正与内阁大臣议事,内阁中也是每个角落都摆上碳炉,只是皇帝用的碳和寻常百姓自然不同。

都是御供上好的银屑炭,不仅燃烧起来点烟味杂物也没有,还颇有一股松枝的清气。

只这内阁宫殿本就大,所以摆上的碳炉也还是能感到高冷。

在皇上身边伺候的大太监朱德胜正靠在殿门口的柱子边打盹,此时一个小太监小跑过来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声,朱德胜的困意全无,赞赏的看了一眼小太监,“是个机灵了,以后你就到咱家手下办事。”

小太监喜出望外,“谢谢公公提携,奴才一定为公公好好办事。”

朱德胜又勉励了他几句,这才一挥拂尘,正好衣帽,低着头,步子极轻的进了殿中。

见三位阁老和七位大学士皆在场,此事正在争执,宣德帝的眉头紧锁,好似十分不快。

“皇上,微臣以为严双呈上的地炕之法可行性不大,至今也无人用过那法子,不可动用大量民力去采矿煤。”三位阁老之首的陈阁老首先反对。

却有另一位阁老站出来,同样是保皇派的李安,“微臣以为陈阁老的话有失欠妥,那图纸工部侍郎也言明可行,矿煤开采势在必行。”

宣德帝的眉头微松,却听陈阁老又道,“若是不可行,那后果谁来承担,百姓本就饥寒交迫,哪里来的力气去矿山采煤,李阁老怕是享清福久了,忘了贫民百姓的苦楚。”

李安被他这番讽刺的脸上涨红,又要反驳,此时早就等待时机的朱德胜赶紧开口,“皇上,前殿传来消息,那地炕已经铺好,刚刚烧起来了,皇上可要去一观究竟?”

本来自己说话被一个阉人打断,李安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可听到这话,那丝不舒服早就被抛到了脑后。

“既如此,那众爱卿就随朕去瞧瞧。”宣德帝早就不耐烦听他们的争辩,可要当一名明君,他必须要忍着,不然又会被御史记上一笔。

朱德胜在前头引路,那宫殿是平时不太用得着的,宣德帝特意拨给工部,让他们在此试验。

“皇上驾到。”不过一段路,没走多久就到了,通传的太监在前头尖着嗓子唱报。

顿时,宫殿外跪成了一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起身吧。”宣德帝四下打量了一番,那殿门禁闭,从外面看并不不同。

“皇上,这图纸实在神奇。”这时候工部侍郎钱奇上前,脸上是难掩的兴奋。

宣德帝看他这模样心里也有了底,“带路。”

钱奇本还好再夸上一夸,被宣德帝直接打断,顿时一噎,不过他可不敢和皇帝叫板,老老实实上前就殿门打开。

扑面而来的便是一阵暖风,与殿外极度的好冷不同,大臣们被冻的瑟瑟发抖的身子都得到了放松。

等一干人走进宫殿,只待了没一会儿,身上就开始冒虚汗,个个老脸都成了红扑扑的,还有人受不住的将衣服领子扯开了些。

宣德帝则是大喜过望,“真有如此神奇,严卿你真是收了一个好学生啊。”

严双也是第一次感受地炕,比他想象中的要用更大,而且正如图纸上所说,那烟道口不在殿内,便可以烧煤,也不怕被烟呛到。

“能为皇上分忧,是为人臣民应当做的。”严双学生被皇上连连夸赞,面上却还是保持不骄不躁,也不为学生邀功请赏。

宣德帝对他是越来越满意,看来只有严卿能解朕所忧。

又下了一道圣旨,旨中云云,大致赵朗和谢青云是大才,期待他们早日中举,来朝堂上为朕效力。

这道圣旨还是八百里加急,就是为了夸赵朗和谢青云,外加那百两宝钞。

这一番耽误,从谢青云将事情告诉赵朗,到圣旨下来,总共过了十二日,这段时间,谢青云正如李柏所说,干脆不回家,就待在包厢里,看书写字,除了去茅房方便,他是决计不会踏出包厢一步。

赵朗等消息等的心焦,怕自己的信没到老师手中,又怕老师根本忘了自己,没将那封信看在眼中。

直到一封信在圣旨到达之前,提前送到赵朗手中,赵朗看完信的内容后,满腔的激动热血,恨不得秋闱马上开始,他就能去拜见老师。

这日谢青云是被赵朗派去的小胖子叫到赵朗家中的,赵朗将会有圣旨来的消息说了。

谢青云有些发愣,没想到赵朗这么实诚,不仅将自己提了,他那老师也跟皇上提了自己。

“圣旨会先到县衙,明日你便如平常一样来这里读书,等接完圣旨,你便可以着手铺设地暖,老师在信中说了,你那地暖实在是太有用处,将你夸了又夸。”赵朗与有荣焉。

谢青云也好奇,最近赵朗口中出场率极高的老师,也就是他的师祖。

第二日,谢青云正在读书,赵朗的院门被敲响,赵朗去开了门,没有一大群人。

为首的是位身着太监服饰,手拿拂尘的大太监,正在他身边弯腰讨好的便是本县的县令,身后还跟着一大群衙役,阵仗大极了。

“你可是赵朗?”那大太监不理会县令的讨好,只把赵朗上下打量一遍,一路上摆着的冷脸,总算是露出了一丝笑意,态度也明显好了许多。

赵朗拱手行礼,“学生正是赵朗。”

“好一个青年才俊,不愧是大学士的学生。”大太监夸道。

赵朗面不改色,“学生愧不敢当,不及老师万分之一。”

大太监暗自点头,不卑不亢,又沉着冷静,对赵朗的印象更好了。

“赵朗,谢青云接旨。”大太监从袖中掏出明皇卷轴。

赵朗和他身后的谢青云立即跪下,“草民赵朗接旨。”“草民谢青云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赵朗、谢青云乃国之大才,为君分忧,地炕之法,造福百姓,赏宝钞百两,望此后勤之勉之。”大太监奉读。

赵朗和谢青云上身挺直,双手接旨叩谢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大太监将圣旨递给赵朗,待他站起,又笑眯眯的道,“皇上可是非常看中此事,也想见见你。”

“学生惶恐,定会仔细准备科举,不让圣上失望。”赵朗此时心里也是激动的,同时对谢青云十分感激,若不是谢青云,他怎么会有如此的机遇。

大太监又勉励了赵朗几句,此时一旁的县令才有开口的机会,“赵朗这位学生天资聪颖,可能不负皇上所托,公公就请放心。”

县令真是心里有苦说不出,他还是在圣旨来到县衙才知道县里有这么一号人物。

也不知这赵朗是办了什么大事,皇上竟然亲自下旨赞赏。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有听到圣旨的内容,都知道县里竟有人被皇上嘉赏,个个交口接耳,问这院子里原先住的什么人。

第62章

那有与赵娘子家走的近的人家, 皆是目露惊奇, 他们多多少少知道赵朗的情况, 不是说得罪了某个人物, 断了他的科举路。

可如今赵朗怎会突然受到圣旨嘉赏,看来这赵举人是要翻身了。

“我知道那是青竹学堂的赵先生。”有那家中孩子在曾听过赵朗讲课的妇人, 一眼就认出了他。

“那你可就不知了,赵先生早些日子就辞去了学堂。”又有那消息比较灵敏的,只因赵朗模样实在俊俏,见过的实在难忘。

先不论底下的人, 有多少羡慕嫉妒的,这边县令一心想在大太监面前多露脸, 大太监却一直没给他个好脸色,如今却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举人相谈甚欢。

县令不免多想, 难不成这赵朗是哪个世家出来的,还有那圣旨所述的地炕又是怎么一回事。

“哈哈哈, 我竟不知县里何时出现赵朗这般的俊才, 也是县衙杂事烦多倒是怠慢了,不如今日在青柏酒楼摆上一桌,给公公您接风洗尘。”县令心思急转,有了主意。

大太监脸上面对赵朗温和的笑容立刻收了起来, 只淡淡扫了一眼县令, 后者只觉得头皮发麻,果然皇宫出来的人都不可小觑。

“免了,咱家今个儿是来办正事的, 可没那闲工夫搁这耽误。”大太监直接拒绝,丝毫不给县令情面。

县令尴尬的笑笑,心中暗恼,面上却依然陪着小心,“是了,是下官思虑不周,还望公公见谅。”

大太监却不在理他,接着对赵朗道,“严公说了,你心中所提之事可成,只要主意分寸,就无碍。”

赵朗想起自己说过这是他学生所想出来,那地炕的这个营生可不可以让学生自行。

昨日的回信中老师并没有提到这件事,赵朗还以为他是忘记了,没想到却是托了公公。

那大太监为何独对自己特殊也有了解释,“学生谢过公公传话。”

“既事情已办成,那咱家就回京复命,无须再送。”这最后一句话自然是对想跟上来的县令所说。

赵朗和谢青云目送大太监入了马车,而后没了影子。

“大人,学生还有功课,家里粗陋,不好接待大人,就请大人移居别处。”赵朗对着县令直接下了逐客令。

县令不记得赵朗,赵朗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几次自己去会试的途中,还没出县城就遭人暗算,告上县衙却被赶了出来,随后看见那人和面前这县令,有说有笑入了酒楼。

所以赵朗对县令的印象不好,也不想和他虚与委蛇。

县令被接二连三的落了面子,之前是大太监他不能如何,如今赵朗只是一个小小的举人,没有官位在身,虽受了圣旨嘉奖,可在这县城,最大的还是他这个县令。

“放肆!敢与县令如此说话,简直敬酒不吃吃罚酒。”一直在县令身后的八字胡中年人,见到自己出场时候,厉声呵斥。

赵朗不为所动,“学生虽未参加乡试,但也有举人功名在身,可见县官不拜,实在不知放肆在哪。”

八字胡男人一阵语塞,县令眯眼打量赵朗片刻,随后笑出声,“果然是青年俊杰,既如此,那本府不好再叨扰,来日有空再坐下把酒言欢。”

赵朗伸出手往街道方向一指,“请。”

等县令带人离开,门口的人瞬间少了一大半,有那自来熟的大婶就要上来搭话,赵朗眼明手快的将谢青云拉进院子,“嘭”的关上院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