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大红妆 > 《大红妆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14

《大红妆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到了金河府,那件事很快就查明了,杀人的名叫焦世通,去年因为在河南杀死一位知县,被官府通辑,至今还没有抓到,没想到这厮胆子这么大,竟然连飞鱼卫也敢杀。

现在焦世通已经伏法,按理说应该回京负命了,可是戚树豪不想回去,如果可以,在杀死杨捷的凶手抓到之前,他都不想回京城了。

“抚爷,这个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副使的位置,您立了大功都不回去,那可太吃亏了。”副手劝道。

“笑话,杨家会让外人染指那个位子吗?我告诉你,你看仔细了,那个位子是杨家的,杨捷虽然死了,可杨家想让谁坐那个位子,那个位子就是谁的。外人都别做梦了。”戚树豪悻悻说道。

副手无奈,话虽如此,可毕竟李冠中还是很器重镇抚大人的。

不过转念一想,安昌侯虽然也是霄云二十四将之一,可却是排在后面的,和杨家差了十万八千里,别说是李冠中,就是老侯爷李永基也不敢招惹杨家。

“抚爷,可是我们滞留在这里总要有个说法吧,万一被京城那些人知道了,在这关键时刻,还不知会编排些什么呢。您是不想要那个位子,可是现在离那个位子最近的就是您,您虽然没在京城,可也是众矢之的。”

副手说得有道理,戚树豪越发烦燥。

杨捷活着时让他烦,现在死了,他却更烦。

“搜,金河府附近的三县五镇全都搜一遍,就说是捉拿焦世通的同党。声势闹得越大越好,最好抓几个人。所有的城门设置岗哨,过往行人严查不怠!”

“好,抚爷高见,抚爷高见!”

焦世通哪有什么同党,但是抚爷让抓几个人倒也不难,反正是要做样子给人看的,无妨做得漂亮些。

第58章 安昌侯

京城,秋寒。

安昌侯府内,飞鱼卫指挥使李冠中看完戚树豪的信,冷哼一声,想把信撕碎,可终究还是忍了。

他把信递给书吏:“交衙门归档。”

书吏应声退下,李冠中望着关上的门,骂道:“烂泥扶不上墙!”

这时,一名小厮隔着门喊道:“世子,侯爷请您到内书房。”

李冠中微微蹙眉,叹了口气,杨捷在的时候,他这个飞鱼卫指挥使只是摆设,现在杨捷死了,反倒成了他的过错,就连老父亲也不得安宁,太皇太后已经宣过父亲进宫,训斥他教子不严,不给丝毫颜面。

去父亲内书房的路上,李冠中问那小厮:“今天侯爷可有见客?”

小厮道:“侯爷见过一位书生打扮的客人,小的不知来人身份。”

“嗯?你不知道?”李冠中停下脚步,这名小厮是父亲身边跑腿传话的,但凡是有客人来,都是由他把拜帖送到父亲手中,不是什么人都能见到父亲的,能见到父亲的人并不多,他又怎会不知道来人是谁呢?

“那人没有拜帖,只是拿出一枚猛虎下山的玉佩,他说侯爷看到玉佩,就会决定见或不见。小的仔细检查过,玉佩没有机簧,就是一枚成色尚可的玉佩而已,这才大着胆子把玉佩呈到侯爷面前,没想到侯爷看到玉佩,立刻就让小的把那人请进来了。”小厮说道。

“那人何时走的?”李冠中问道。

“大约半个时辰之前,那人走后,侯爷就在书房里,谁都不让进去,后来侯爷就让小的来请世子爷了。”小厮道。

李冠中默然一刻,他知道那枚玉佩,因为父亲也有一枚。

安昌侯李永基有嫡庶五个儿子,李冠中排行第二,他的长兄死在战场上。长兄李冠英去世后,亲随把他留在营帐里的遗物交给李永基,其中就有一枚猛虎下山的玉佩。据亲随所说,这枚玉佩是李冠英和异姓兄弟结拜时的信物,那时天下动荡,李永基父子各自领兵在外,分别已久,李永基直到此时才知晓李冠英与人结拜的事。

彼时李冠英已经下葬,这枚玉佩就被李永基收起来了,李冠中在父亲那里不止一次见过这枚玉佩。

至于李冠英的那位结拜兄弟是谁,李冠中没听父亲提起,但是想来兄长的随从定然会告诉父亲的。

真没想到,隔了几十年,兄长的结拜兄弟会找上门来。

安昌侯李永基已逾七旬,须发皆白。自从小皇帝登基后,他就以年老体衰为由不再过问朝堂之事,就连朔望朝和大朝会,他也没有上过朝没有进过宫,侯府内外的事情全都交给了几个儿子,谁也没有想到,八年之后第一次进宫,竟然是被太皇太后指着鼻子骂了一通。

普天之下,也只有太皇太后能这样骂他了吧。

当年在军中,他穿过太皇太后亲手缝的棉衣,喝过太皇太后亲手煮的粥饭,所以太祖还在世时,每每有人上折子请求另立太子,他都会站出来反对。

太子之所以体弱多病,是因为早产所至,之所以早产,又是因为杨皇后,也就是后来的太皇太后,亲自在军护营里照看伤兵,劳累过度,在那之前,太皇太后已经小产过两次了,这一次好不容易挺过来,还是早产了。

太子是他们这些老将看着长大的,抛开嫡庶不谈,也不论沈毅那些文官们叽叽歪歪,他李永基也会反对另立太子的。

他做到了,他也亲眼看到了。

只是可惜坐上那张龙椅的并非是体弱却宽宏仁厚的太子,而是年仅五岁的皇太孙。

他看到了那个他不喜欢,却也挑不出太多毛病的首辅沈毅满门抄斩,诛连九族;

他也看到了定国公府那个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小儿子,人头高悬于城门之上,挂了整整三个月!

李永基叹了口气,一抬头就看到次子李冠中走了进来。

“父亲,您找我?”李冠中问道。

李永基屏退了跟着李冠中进来的小厮们,摊开手,手掌上有一枚玉佩。

猛虎下山的玉佩。

“父亲,这是……”虽然在路上时李冠中已经知道了,可是却没想到,父亲居然一直在握着这枚玉佩。

今天来的那个人,对父亲的触动很大吧。

“这个是你大哥,还有一个嘛……”李永基顿了顿,嘴角微微抖动,好一会儿才说道,“……是萧长敦。”

“萧……定国公?”李冠中愕然。

大哥和现任定国公萧长敦是结拜兄弟?

为何这么多年了,他都不知道?甚至没有蛛丝马迹?

按理,即使大哥李冠英不在人世了,做为结拜兄弟,又同在京城,逢年过节也会登门问候的。

不过,这个人是萧长敦,也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了。

一个连同胞兄弟都能杀死的人,又有什么薄情寡义的事情做不出来呢。

“对,就是定国公,今天来的那个人是他的门下,名叫商轩。”李永基轻声说道。

“父亲,您一直都知道,大哥的结拜兄弟当中有萧长敦的吧?”李冠中问道。

“知道又如何?萧家自己不提,难道我还要主动去找老定国公说,我儿子和你儿子是把兄弟吗?”李永基悻悻。

是啊,定国公是什么身份?他永昌侯又是什么身份,虽然同为霄云二十四将,可是世人都知道,那是差得远了。

哪怕是在当年战乱之时,李冠英能与萧长敦称兄道弟,也是高攀了。

“父亲,那现在萧长敦为何又重提此事,难道……”萧长敦虽然比父亲年轻,可是也像父亲一样,称病不上朝许多年了。

“你啊,是越发不长进了!”李永基斥道。

李冠英脸上一热,他也是当祖父的人了。

父亲的脾气,几十年没有变过。

早早离开朝堂,对父亲而言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父亲,儿子愚钝,还请父亲点拨。”李冠中躬身道。

“唉,还不是燕王世子死了的那件事啊!”李永基不悦地说道。

燕王世子?

李冠中一怔!

太祖驾崩后,朝中秘而不宣,直到新帝登基后,才诏诸王携子进京。

且,要在距京城二百里之外撤去护卫,只留仪仗,由飞鱼卫和御林军护送进京。

说是护送,其实就是押解。

第59章 王孙

太和二十七年冬,远道而来的几位王爷、世子和皇孙们,满脸风尘,迎着风雪,踏入京城。

就在城楼之上,萧长厚的人头依然高高悬挂,一个小皇孙不经意地抬起头来,吓得哇的哭了出来。

一个哭了,其他的孩子也跟着哭了,长长的仪仗里哭声震天。

他们害怕,他们是含着金镶玉出生的皇孙,他们从未见过死人,何况还是高悬多日的人头。

李冠中时任飞鱼卫镇抚,就是现在戚树豪的位子。他记得很清楚,带头哭出来的孩子,是秦王第三子周铮。

他还记得,周铮只哭了一声,就被人捂住了嘴。

那时秦王也只有二十四岁,他有三位嫡子,奉诏全部进京。

而秦王离开京城的时候,却只带走了三子周铮。

世子周镇、次子周钧都被小皇帝留在了京城。

小皇帝刚刚失去了祖父和父亲,堂兄弟们要多陪陪他。

于是小皇帝下了圣旨,除了膝下尚无子嗣的桂王,豫王、燕王、秦王,各将儿子留在京城。

五岁的小皇帝当然还不会下圣旨,这圣旨是太皇太后的意思。

崇文元年八月,有人密奏豫王周栎图谋不轨,朝廷派老护国公的侄儿杨勤率兵突袭豫王府,周栎被贬为庶人,与两个儿子一起在离京途中暴毙而亡;

桂王周梓性情暴燥,崇文二年三月,有人在京城击鼓鸣冤,控诉周梓残害百姓。四月,周梓在广西被贬为庶人,八日后,周梓自尽;

燕王周棹战功赫赫,手下更有一支号称虎狼之师的鞑子军,崇文五年十月,年仅三十二岁的燕王在指挥作战时死于冷箭之下,同年,在京城为质的燕王世子死于风寒,只有六岁的次子袭爵,改封燕北郡王。

一年后,朝廷以燕北郡王年幼,无力统领燕北军为由,封杨勤为燕北大都督,原燕王所辖军队除王府留用的一千府兵以外,全数归杨勤统率。

安昌侯李永基早就不上朝了,但却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连逢年过节的宫宴也不去的。

太祖皇帝的几个儿子中,除了他看着长大的太子,就属燕王和他最熟。

燕王十七岁第一次上战场,就是跟着他的。

李永基至今也还记得太祖皇帝对他说的话:“给朕看着老三,带他活着回来见朕。”

那次他把三皇子带回来了,后来三皇子成了燕王,威风凛凛所向披靡的燕王。

可是他却再也没有看到燕王活着回来,燕王死了,死得不明不白。

冷箭?笑话!

燕王世子,一个小牛犊子似的壮实小子,只是小小的风寒,不到三天就死了,谁信!

豫王和桂王这两个只会吃喝玩乐的,死了就死了吧,燕王可是令胡虏闻风丧胆的英雄啊,也死了,下一个就是秦王了吧。

秦王周桓……太祖皇帝最宠爱的妃子所出,拥有前朝皇室血统,传闻太祖皇帝批阅奏章时也要把年幼的周桓抱在膝上。

秦王镇守西北多年,他的兵力甚至比燕王还要多,太皇太后和杨家用了五年的时间才敢对付燕王,李永基估摸着,差不多还要五年,他们才能像对付燕王那样,扳倒秦王。

可是这也才三年,他们就动手了。

“父亲,您和商轩是怎么说的?”李冠中问道。

“我说?我说秦王世子薨了啊,这都好几年了,我哪里记得啊。”李永基自嘲地说道。

李冠中苦笑,老父亲这装糊涂的本事倒是不小。

几年前去世的,是秦王的次子周钧。

秦王正妃病重,不久人世,秦王上书奏请,请圣上开恩,让次子周钧回西北侍疾,以尽孝道。

说白了,就是想让秦王妃临死前见儿子一面。

世子是肯定不能回来的,而次子要回来,影响不大。

太皇太后当时就准了,让周钧即日离京。

周钧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他离京的第三天突然心口疼,他急着要去见母亲,不肯停下就医,随行的人只好让他改坐马车,刚刚走出百余里,马车里便传出贴身内侍的惊呼,待到其他人赶过去,周钧大口喘着粗气,瞳孔已经散了,不到片刻就咽气了。

从京城跟来的几名内侍当场就咬舌自尽。

十天后,秦王妃撒手人寰,至死也没能见到自己的儿子。

李冠中知道萧长敦为何会让人来见父亲。

秦王世子周镇死前,见过李永基。

那时周镇已经病得很重了,皇帝特准周镇回西北养病。

秦王派来的人已在来京途中。

虽然世人都知道周镇留在京城是做人质,但是表面功夫还是要做。

得知周镇要离京,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勋贵都往秦王在京城的府邸送去程仪。

安昌侯府当然也不例外。

按照府里的惯例,程仪中除了五百两银子以外,还有一枝百年老参和几味上好药材。

可是也不知道那天安昌侯李永基是怎么想的,他在这些程仪当中放了一本在街边买来的小画书。

这本小画书画的是霄云二十四将,太祖在世时,这种小画书随处可见,后来二十四将中死的死亡的亡,还有的被削爵,各大印坊怕惹麻烦,也就不再印了。

李永基送给周镇的这一本,还是他早年在街上闲逛时买的。

当时李永基只是觉得这孩子怪可怜的,给他一本小画书,让他在路上解闷时看看。

可是他没有想到,周镇收到那本小画书后,居然派人悄悄给他递来消息,想在临走前见他一面。

虽然李冠中再三相劝,可是李永基还是去了。

他斥道:“老子一生英勇,怎么了?如今老了想去见个病殃殃的小孩子,还不行了?你若是怕受连累,就开祠堂,和老子划清界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