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TXT全集下载_8(1 / 2)
“我是手无缚鸡之力,但我有脑子啊。”
“在真刀真枪面前,脑子算个屁!”
“粗俗!”
“你!”
“林兄你不必劝了,我投军,自有我的打算。再说,有林兄在,难道还保护不了我么?”
林玉致啐了一口:“战场无眼,生死在天。”
“好啊,那就看看天,亡不亡的了我。”
第21章
林玉致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傅辞,但没有一次成功的。
“你若是走了,阿瑾谁来教?”
“我有一好友,品行高洁,学问极好,又灵活机敏。是隐世大儒于秀亭的学生,名唤程钰,字逸之。”
“此人现居靖州武安,家中产业由兄长打理,无牵无挂。毕生心愿便是教出一位惊世学生。我已修书一封与他,想来要不了两日,逸之便到了。”
林玉致虽然书读的不多,但于秀亭这个人她是知道的。此人两朝帝师,教出两位治世明君,后辞官归隐,楚和帝曾多次派人请于老先生出山,都被他拒绝了。若是于秀亭的学生,那这个程钰应该也错不了。
但她却没有意识到,她本来的目的是要傅辞留下的,却反被他带跑偏了。
于是,她决定放弃挣扎。
倒是林父心里一直过意不去。
傅辞劝道:“林叔不必介怀,就算不是为了林叔,我也是要走的。此举不过是一举两得。林叔还是好好保重身体才是。”
林父应道:“不管怎么说,这份恩情我都得记得。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的,等着你和大郎回来,等着我孙子出生。”
傅辞忽然觉得有些心塞。
林玉娇也扭扭捏捏的跟傅辞道了歉,毕竟前两日她还防贼似的防着傅公子,却没承想,人家心里压根儿就没那意思。
“傅公子,对不住了!”
傅辞摆摆手,搞定这个小妮子,日后想要收服令仪的心,也会轻松许多。不过鉴于这个小妮子心思太敏感,他忽然对即将到来的程钰起了一丝同情之心。
九月十三,宋初年拿着林玉致的印信启程去了西戎。
九月十四,潞州军府的人到了,征兵正式开启。
整个清福县愁云惨淡,家家户户哭声震天。
“阿瑾,过两日会有位新的先生来教授你功课,他是傅先生的好友,你对他切莫怠慢。若是遇到麻烦,就去镖局找我师父,记得了?”
“阿瑾记得了。”
“娇儿,锦颜身子不便,家中诸事还需你多担待些。我在家中留了足够的银子,爹年纪大了,要好好盯着他,莫再叫他上山去了。”
“嗯,阿兄放心。”
“姐夫,这是我备的伤药,都是顶好的,你收好了。”陈锦生红着眼递了个包袱过去。
“多谢锦生了,在家里照顾好你姐。”
陈锦颜忍了几天,终于忍不住了,一下子扑到林玉致怀里,啜泣道:“相公,你,你可要好生回来啊!”
傅辞强忍着才没有将人给丢出去。
纵然林玉致有躲着陈锦颜的心,可到了与众人分别的时候,还是觉得心里不好受。
“老崔,家里拜托你了。”
崔严是威远镖局的武师,此次林玉致投军,特意调他来家中。一来是教阿瑾还有几个颇有习武资质的村里孩子们武艺。二来,是要他在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保护家人。
“少镖头放心,崔严必尽心尽力。”
来征兵的军官只看人丁,上头写明林家出两丁,军士看都没看,就将傅辞和林玉致带走了。
裴绍因本身就是军籍,在得知林玉致被征兵后,便提早几日奔紫金关去了。林玉致劝了几句,没有劝动,索性由着他去了。紫金关守将吕茂祥可不是什么胸有韬略之人,裴绍此去,必是要碰个软钉子了。
不过这人性情太过耿直,要他吃吃苦头也好。
“……铁蛋儿,在家要好好照顾爹娘,读书也别落下。大郎哥不在,林家有什么活计,能搭把手的都搭把手。”
“我知道了哥,你也要好好保重。还有,你总是忘了,我都不叫铁蛋儿了,小郎给我取了大名,我叫李怀宣!”
银蛋儿摸了一把他毛茸茸的脑袋:“好,怀宣,大哥记着了。”
那几个被林玉致断了一条腿的泼皮,拄着拐棍儿看着秀水村里家家户户依依惜别的场面,不免暗自庆幸。
“要不是林大郎断了咱一条腿,怕是咱也要被征上去了。”
“是啊,断了腿总比送了命强啊。”
“……”
————
潞州大营。
换上军服的新征召军士歪七八扭的站着,队伍里一片嘈杂之声。大伙都自发的分成一个个小团伙,各自村子的人站在一处。
林玉致自然也和秀水村人的站在一起。
旁边那队伍是小柳村的,有个跟陈锦生差不多大的小子没见过这场面,吓的小脸煞白。
“这,不,不会真的叫咱们去打仗吧。”
“你以为呢?不打仗难不成还叫咱来吃饭?”一个泼皮模样的男子嗤笑道。
那小子要哭不哭的扯着一旁抱着肩膀的魁梧大汉:“薛大哥,你那么厉害,咱们能不能逃走啊。”
“逃走?呵,你想什么呢!进了军营入了军籍,若是逃走,就是逃兵。一旦被抓住,那可是要连坐的。”旁边一个大汉说道。
那小子闻言一抖,梗着脖子弱弱道:“可,可我听人说了,这次征兵根本就不合理。”
大汉嗤笑一声:“你管他合理不合理。你可别忘了,征兵令是潞州军府下的,若无朝廷授意,你当潞州守将敢大张旗鼓的私自征兵?我还听说,不单是潞州,整个江北都是这样。讲道理,你讲得通么?”
那小子就快要哭出来了。魁梧大汉瞪了说话的汉子一眼,拍了拍那小子瘦弱的肩膀:“阿明,既来之则安之。到了军营,好好练习刀马骑射,学到手的才是真本事。战场无眼,有武艺傍身,总能捡条命的。”
阿明打了个嗝:“我知道了薛大哥。”
林玉致听那魁梧大汉的话,不免多看了他几眼。说起来,这人她倒有些印象。此人是个猎户,常年活动在深山。那日她在县里吃酒,正碰上这人拖着一头死老虎在集市叫卖。
有人怀疑那虎不是他打的,他只笑笑,朝那人勾了勾手:“不服,那就打一场。”
年轻人嘛,都有血性。林玉致正当要几个好酒菜准备看看热闹时,那猎户已经将冲过来的十几人给打倒了。拳法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又过了几天,这人又拖了一头老虎过来。县里的百姓再见他时,脸色全都变了。
如今看来,此人不单有一身好武艺,心胸也算开阔。假以时日,也未尝不会搏一个好前程。
傅辞见她目光一直落在旁边那大汉身上,便往前凑了凑,挡了她的视线。
林玉致:…………
潞州守将韩励狠劲儿的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越看这些新兵越不顺眼。一窝蜂似的,嗡嗡的他脑仁子生疼。
早有校尉上前,与韩励汇报新兵情况。此次征兵拢共征得一万人。
“将这一万人分成五个营,从原潞州军中抽调几个弓马好手任校尉。各营如何细分,由校尉自行处理。眼下朝廷催的紧,不需练什么花哨,一切以能听懂军令,上阵杀敌为主。”
“是,韩将军。”
南楚军制,两千人为一营,一营又分十曲五部。
其中,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两伍为一什,设什长。五什为一队,设队率。两队为一屯,设屯长。两屯为一曲,设曲长。两曲为一部,设军司马。五部为一营,设校尉。
幸运的是,林玉致和傅辞同分在一营,又同分在一部。只是各分在两队中。周老三和雷老五则分到了二营。
林玉致和李银蛋儿还有适才吓唬阿明的大汉分在一队,又细分在一伍,大汉为伍长。
大汉名唤周贵,是旗山村人。家有兄弟两人,抽调一人入伍。父亲常年卧床,家中贫困。他入伍后,生活重担都落到兄长肩上,日子更是难熬。也不知这一年寒冬,要如何过活。
其余几人也都是潞州下辖的村民,想起家中境况,再想到不知还能不能有命回去,全都唉声叹气,满面愁容。
第一天入军营,除了发放军服武器外,还由队率讲解军规,等到人散了,已是深夜。
林玉致纵然是行走江湖惯了的,可与一众大汉挤在一个营帐里,还是叫她十分难熬。本就天气闷热,帐中又酸臭之气熏天,差点儿熏的她将晚饭给吐出来。
实在受不了,她悄么声的溜出帐子,轻手轻脚的往傅辞睡的军帐去,生怕这书生被人欺负了。
在营帐外细听了一会儿,听得帐中呼吸绵长,已是熟睡,才微微放下心来。
不过林玉致素来谨慎,虽说是在军营中。可她依旧秉承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信念,势要在今夜将潞州大营摸排一遍,以防万一。
他们所在的这一片归为东大营,驻扎一万名新兵,分五个营。西大营是潞州一万五千老兵,负责城防和战略部署。
粮仓,机械库等重要军备物资,都由西大营的人把守。
由于要训练新兵,韩励今日是歇在东大营的。正中最大的营帐便是韩励所住的地方。
这么晚了,营帐中依旧亮着烛光,林玉致本想上前去打探打探,奈何帐外守卫森严,她不好过去,只得放弃。
又不想回那闷热的营帐,索性往营地附近的河里去冲了个澡。直到有了困意,才折返回去,一觉睡到天亮,被响亮的集结号角吵醒。
第22章
作为一个武功高手,那点训练对林玉致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只是傅辞这文弱书生让她有些担心。
那大刀握在本该拿笔杆子的白皙的手掌里,颤颤巍巍的。每一次的劈砍刺,队率都担心他把大刀抡飞出去。练习弓箭时,十支有九支脱靶,另一支还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
他队伍里的伍长已经快要被他折磨疯了,每天的考核都不及格。若不是碍着傅辞是个读书人,他是真想将这人拖出去揍一顿的。
好在傅辞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军规他背的溜。
比起白天累些,他们那队有傅辞在,倒是不用留夜背军规了。能早早睡下,也是一种幸福啊。
林玉致少时曾在林家军营混过些时日,对于军队的训练也算有些了解。如今战事就在眼前,这时征召的新兵训练几日后,多是被打散安插在老兵的军营里。
如今他们在东大营已训练了十几日,她发现从昨日起,队伍里开始有军士调动。有些人被抽调走不知安排到了什么地方,剩下的人则依旧在营地训练。只不过比起初入军营的那几日,训练的项目也多了起来。
她心里隐隐觉得,被抽走的人,应该是潞州方面派去支援紫金关的。只是不知道上面抽人是按什么规则来的。她有些担心傅辞会和她分开。
而被她担心着的傅辞,短短十几天功夫就跟周围的人打成一片了。虽说他大刀抡的依旧不咋地。射箭嘛,多了那么一点点的准头,虽然大部分的箭还是落到了别人的靶子上,但至少脱靶的几率少了啊。
毕竟是个读书人,识文断字,到了军营里规定的寄信时间,汉子们都搓着手笨拙的请求傅辞帮他们写信。傅辞欣然答应。
甭管那些糙汉子有多絮叨,他都十分耐心的替他们写信。有的人啰里吧嗦了好几页的纸,他也笑容和煦的写完了。末了还要问上一句:“还有要说的么?”
反倒叫那汉子红了脸,愈发不好意思起来。
自那之后,傅辞成了他们那队的香饽饽。日常训练差不离儿的都有人帮着遮掩,每日放饭,汉子瞧他文弱,挤不过别人,都帮着他把饭打回来。私下里还语重心长的劝导他,务必要好生练习,战场上,可不会再有人让着他了。
如此待遇,让林玉致这个羡慕嫉妒恨啊。
“大郎哥,果然念过书的就是吃香啊,俺家铁蛋儿,哦不,俺家怀宣以后也能像傅先生那样哩。”
李银蛋儿吸溜了一口米汤,咬了口馍,含糊道:“往常在家,也不见得顿顿都能吃上馍呢。哎,就是可惜离着远,不然还能给怀宣留着。”
李银蛋儿今年刚过十五,比锦生大了两个月,常年在地里劳作,皮肤晒得黝黑。每次笑起来,都会露出一口整齐的大白牙,
林玉致一边喝着米汤一边听他絮叨,时不时的也搭上两句腔。
韩励站在一处高坡上往下看,他身边站着一营校尉杨凤席。
“人数够了么?”
“回将军,整五千人,随时候命。”
韩励叹了口气:“都是我潞州的好儿郎,走了哪个,本将心里都舍不得啊。”
杨凤席道:“如今战事吃紧,上头有令,务必夺回小春城,将军也是没有办法。毕竟紫金关是江北第一大关,若失了紫金关,咱们潞州,就是那任人宰割的鱼肉了啊。”
韩励叹道:“朝廷多的是尸位素餐之辈,紫金关被围,此等大事,朝廷居然迟迟不派援军。听说朝臣对此争论不休,也不知最后会派哪位将军来。”
杨凤席道:“南楚重文轻武,这些年又少经战事。皇帝孱弱,太后专政,朝堂争斗不休,个个忙着争权夺利,就是可怜了我江北百姓啊……”
他看着底下那些仍旧散漫的军士们,几不可察的叹了口气,几次欲言又止,话到嘴边,还是生生忍住了。
若是林家军还在,岂容北秦人踏入江北半步。只可惜啊……
几天后,林玉致发现他们的训练基本上步入了正轨,军规条例也多了起来。这样看来,被派去紫金关的人,已经确定了。
秀水村也被调走了几个,好在傅辞他们几个都在。
“明日轮到咱们出去了,你们可想好了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