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TXT全集下载_99(1 / 2)
鲁盼儿客观地说:
“若不是他有一个好父亲,一个好妻子 ,现在还在监狱里呢,只是他的好父亲好妻子都被他害惨了。”
第291章 一张支票
千禧年到了, 突然冒出很多有趣的传说。
真正相信的人应该没多少, 不过繁华的大街上倒有不少以此做各种促销活动的。
过了元旦, 北京城里越来越热闹了, 可见中国人真正注重的还是春节。
鲁盼儿出门购物,一路走一路买, 反正帮着拎包的人多。
今天出门是一大家人,杨瑾出了书斋;梓恒梓嫣从国外回来了;跃进、许琴带着小旋和小凯过来了;韩冬、丰美带着女儿,丰收和王婷婷带着儿子都到了北京,一家人要过一个团圆的中国年。
厨房里跃进是主力, 据军医院外科许主任介绍, 鲁大校除了飞行就琢磨做菜, 现在的厨艺已经达到专业水平, 如果不是在空军任大队长, 完全可以开一家饭店;当然了, 许主任一向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军人, 将两个调皮儿子管理得服服帖帖。
韩冬一向不喜欢做饭,他带着女儿跟着鲁市长一起吃食堂, 反正不管哪里的政府部门都有食堂,价格不贵又干净卫生。
省下来的时间, 不管整块的还是琐碎的,他都用来写书, 家里的日子有如高山流水, 一点不沾烟火气。
丰收和王婷婷倒是肯做, 只是家里有一位能干的老太太, 家务做饭带孩子,什么也不用他们,所以也就把多半心思放在实验室里了。
孩子们参差不齐,最大的梓恒二十四岁了,研究生毕业后在美国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两年,今年回国准备创业。
最小的鲁九思今年才满四周岁,幼儿园中班,最喜欢跟在双胞胎堂哥后面打转儿。
鲁盼儿削了两盘水果,给三个小的一盘,自己端了一盘坐到梓恒旁边,听他跟丰收说话。
“互联网一定有前途的,”鲁教授讲了许多鲁盼儿根本听不懂的理论,然后提醒梓恒,“在技术方面,我可以支持你,但商业运营,我就一窍不通了。”
梓恒又提了几个鲁盼儿还是听不懂的问题,舅甥俩儿讨论了一会儿,得出结论,“我觉得这一块儿大有可为,这两年也积累了些经历,又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儿,打算试试。”
鲁盼儿瞧瞧杨瑾,历史学专家显然也与自己差不多,对于新兴的互联网一知半解,但他一向鼓励儿子,“既然想试,就去试吧,年轻人不怕犯错。”
“过了年,我们就在深圳注册公司。”
“妈妈帮你投点资吧。”
“不用,我编软件卖了些钱,够用了。”
“开饭了!”
小凯进来宣布,身后跟着胖乎乎的小九思,挥着小胳膊,“开饭了,开饭了!”
鸡鸭鱼肉,家常菜其实是最好吃的,压轴的当然还是饺子,白菜猪肉和韭菜三鲜两样。
梓嫣吃得不顾形象,“世上最好吃的东西,就是家里的饺子。”
小凯小旋去过法国,吃过世界闻名的大餐,“法餐也很好吃的呀。”
“不是说法餐不好吃,而是——等你再大一点儿就懂了。”
“我们已经上初中了,不小了!”
“我也不小了,幼儿园中班了呢!”
九思赶紧说。
大家都笑了,“你是不小了。”
过了年,最先送走的是梓嫣。
儿子回国了,就算是去深圳,也比先前近了许多,唯有可爱的小女儿,还要去相隔万里的异国他乡,鲁盼儿舍不得,“有没有想转服装设计呀?
妈妈的经验还不少,可以传授给你。”
梓嫣的画很有灵性,以鲁盼儿专业的眼光看,如果转了服装设计,虽不敢说前程如何,但谋一份高薪还是不愁的。
“我们的同学毕业后有改服装设计的,也有改装饰设计的,还有做其他行业的,”梓嫣剪了短发,清丽的脸带了飒爽之气,半点儿也不犹豫,“不过,我还是想一直画下去。”
纯艺术是唯美的,但也是最艰难的,除了顶级艺术家之外,很多画家生存都难。
鲁盼儿一笑,“我和你爸爸都不会反对,不过,你不许不要家里的支持了。”
“妈妈,我们这些没有名气的小画家是穷,但是你女儿已经与一家画院签下合同,基本的生活还没问题。”
梓嫣嘻嘻笑着,“许多著名的大画家都是这样画出来的!”
“相信我,我一定会成功!”
梓嫣走了,梓恒也去深圳,不过他不是一个人去的,还带着他新招的伙伴儿,其中一个正是小豆儿。
鲁盼儿听到消息,简直不敢相信,“小豆儿怎么能答应你呢?”
这孩子从小就跟着妈妈在一起,又贴心又听话,从小学到大学,从毕业到工作,一直没离开过妈妈。
而蔡颖,确实最需要她的陪伴。
“年轻人都喜欢创业,到中国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城市,去做开创世界科技前沿的事业,谁不喜欢呢?”
梓恒理所当然,“我们的公司需要财务人员,她的条件很合适。
于是我问了,她答应了,就这么简单。”
“不行!”
“为什么不行?”
“小豆儿这么多年一直在北京生活上学,不适应南方。”
“正是因为她一直没离开过北京,我觉得她才有必要到处看看。
不离开家门,怎么能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不是精彩呢?”
“小豆儿是霓裳羽衣的员工,她工作很优秀,妈妈也器重她。
按公司的规则,她很快就会得到股份。”
“妈妈,比起传统的行业的按部就班,互联网的发展要迅速得多。
我敢说,只要公司步入正轨,小豆儿姐的收入一定比在霓裳羽衣高。”
“那也不行,”鲁盼儿想了想,“财务专业的毕业生很多,你还是另找一个吧。”
“妈妈,我已经与小豆儿姐说定了。”
鲁盼儿想了想,“梓恒,其实我不反对小豆儿跟你去创业,她性子稳,你挑中她管财务很有眼光,但是你考虑蔡姨了吗?
她一定舍不得小豆去深圳。”
“其实你和爸爸不也一样,舍不得我们离开?”
梓恒笑了,“但是最终你们还是让我们走出家门了,蔡姨也一样会想通的。”
“不,我和你爸爸之所以能潇洒地放手,因为我们相互陪伴,而你蔡姨只一个人,小豆儿是她的依靠。”
“原来是这样……”
梓恒想了想,“我再找小豆儿姐商量一下。”
可是小豆儿还是辞职了,交了辞职书后,她来找董事长,“我想拜托鲁姨帮我照顾妈妈。”
“我和你妈妈是几十年的朋友了,你不必担心——但是,小豆儿,你为什么要走呢?”
“原来我也觉得自己永远不会跟妈妈分开,”小豆儿低下头,“不过,我突然发现,虽然有我陪着,她很开心,但是也因为我,她恐怕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了。”
“你是说?”
“有一天刘伯伯跟妈妈说话,我无意听了几句。”
老刘?
鲁盼儿想了想——其实他跟蔡姐还真合适。
认识时间长了,鲁盼儿对老刘的情况知道了不少,他丧妻多年,因岳父岳母没有别的子女,便带着他们在一起生活,为此没能再娶。
就是先前回绝到霓裳羽衣工作,也是因为照顾老人。
这样的人,品质没有问题的。
更重要的是,他和蔡颖关系不错。
老刘见识广,有主意,又充满正义感,正好弥补了蔡颖软弱、犹豫的缺点。
蔡颖有什么问题,很喜欢请教老刘,自己已经多次听蔡颖提起了。
“妈妈一直顾虑我,所以永远走不出去。”
是啊,还是在磁器口的时候,就有人给蔡姐介绍对象,只是她从没同意见过,大家慢慢也就不为她张罗了。
原来真正的根源在此呀,鲁盼儿点点头,“也许你说的是对的。”
“还有,我也想到外面看看。
我一直很羡慕梓恒和梓嫣,他们走过那么多的地方,有那么多的见识,真好。”
小豆眼睛亮晶晶的。
“去吧,阿姨支持你。”
“阿姨,我也想好了,以两年为限,如果妈妈还是孤身一人,我就回北京。”
看来,杨瑾和自己从不阻拦孩子们很正确,世界终究是他们的,海阔天空,应该任他们自由翱翔。
这一会儿,鲁盼儿已经转变了,“小豆儿,你只管去闯吧,即使蔡姐一直孤身一人,也未要你回来,你可以带她过去呀。”
“霓裳羽衣在深圳也有分公司,将来也可以让蔡姐去那边。”
“鲁姨,你真好。”
“没什么了,鲁姨还有一件事要你帮忙呢。”
鲁盼儿拿出一张支票,“梓恒创业,哪里能不缺钱呢,我准备了一千万给他,等你们公司开起来,你帮我转过去。”
第292章 充满变数
梓恒、小豆儿几个离开北京时, 鲁盼儿和蔡颖都去送飞机了。
孩子们一消失在安检线里, 蔡颖就拿出手帕按住眼睛。
听到小豆儿要去深圳的消息,她并没有大家想像的接受不了, 而是细心地帮女儿打点了行李,又准备了些钱,然后笑着送行。
现在,小豆儿离开了, 她终于哭了。
鲁盼儿也不劝, 只是提议, “我们一起去唱卡拉OK吧。”
“那都是年轻人玩的, 你们去吧,”蔡颖没心情,“我不去了。”
“又不是只有年轻人会唱歌,我们也会呀。”
鲁盼儿拉着她, “走吧,杨瑾直接过去了,还有玉竹、刘实他们。”
当然,老刘也在。
现在的流行歌曲太多了,他们都不大熟,便拣过去的老歌唱,唱了歌又去吃饭,正好饭店的包房里也有卡拉OK设备, 吃饱了大家又唱。
玉竹唱了几首, 已经出汗了, 却越发有兴致,看到《茉莉花》赶紧选了,“这首鲁姐唱得好听。”
把放筒递过来。
鲁盼儿转给蔡颖,“我唱太多,嗓子快哑了,你唱吧。”
大家都笑笑闹闹的,蔡颖扭不过也就唱了,她声音柔和,很合民歌的韵味,鲁盼儿一眼扫过去,只见老刘盯着蔡颖,目光已经呆了。
小豆儿的决定很对,她离开北京没多久,蔡颖就动心了。
这么多年,蔡颖有大事的时候,一定会问鲁盼儿的,这一次也不例外,“其实呢,我早就不想了。
可是他说两个人作伴儿,总比一个人孤单单的好。”
“少年夫妻老来伴,要我说,蔡姐还不老呢。”
“我都快五十了。”
“其实才四十几岁,”鲁盼儿拉着她站起来站到镜前,“一会儿去把头发烫了,再换一套衣服,来,我陪你挑。”
按鲁盼儿的指点打扮了,蔡颖果然年轻了十岁,她的底子原本就不错,这些年没经过风吹日晒,皮肤依旧白皙,身材也没大走样,很容易就打理出来了。
蔡颖的目光落在鲁盼儿身上,大家都说董事长年轻漂亮,尤其是外面的人,常以为她不过三十来岁,“以后我也要向你学呢。”
人最重要的是心态,蔡颖转变了之后,简直像换了一个人。
有一次吴强和大壮来找她,竟然迎面错过,没认出来!
不过,后来他们认了出来也没怎么样,有老刘在,当然不会让蔡颖吃亏;而且,在吴家人心里,蔡颖原来是他们家的人,再婚之后,他们终于觉得她与自家人无关,从此绝足不来了。
就在蔡颖结婚的第二年,小豆儿也传来了婚讯。
这真是好消息!
鲁盼儿开心极了。
因为小豆儿的未婚夫正是杨梓恒。
儿子要结婚了!
没生过孩子的人,是不可能明白父母对孩子的爱;而没经过孩子结婚的父母,也不知道看着孩子结婚时的快乐心情。
鲁盼儿预约了北京饭店,可是梓恒和小豆儿喜欢新鲜有趣的婚礼,他们想在自家的四合院里办。
既然是年轻人的婚礼,就依他们。
新郎穿着大红袍子,乘红色的轿车去接穿着□□凤喜袍,盖着红盖头的新娘。
进了家门,两人牵着红绸拜天地,拜父母,再夫妻对拜。
为了配合,家里人都穿了古装,门上贴了红纸;檐下挂了宫灯;新房一派古香古色……
贝勒府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
真是一场又热闹又有趣儿的婚礼。
这场婚礼在北京引起了轰动,还上了报纸和电视,后来有许多年轻人争相效仿。
哥哥的婚礼才一结束,梓嫣就很主动地说:
“妈妈,你是不是要找我谈心了?”
鲁盼儿无奈地看着女儿,“妈妈没有催你结婚的意思。
就是觉得有些奇怪,当初你小姨在婚姻上很清醒,知道自己应该要什么;倒是你的两个舅舅,个个榆木疙瘩一般,怎么也不开窍。
现在情形反了过来,梓恒正在创业呢,每天忙得都没空儿给家里打电话,突然就要结婚了。”
“而我呢?
连个男朋友都没有。”
梓嫣补充。
“可是,妈妈觉得你跟你的两个舅舅又不一样。”
“我心里清楚着呢。”
梓嫣笑眯眯地给妈妈端来一杯果汁,“哥哥走了许多地方,见过许多美好的女孩子们,最后他还是觉得身边的女孩最温柔最可爱。
再加上这一年时间,他们朝夕相处,共同闯过一道道难关,走进婚姻再正常不过的了。”
“以后他们夫妻一心,对创业很有帮助。”
“我呢?
虽然不缺追求者,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走进我的内心。”
梓嫣将目光望向远处,“我的心,已经全部被艺术充满了,我只想去欣赏、去领悟、去作画。”
鲁盼儿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杨瑾便笑着提议,“我们去别墅吧,明天早上起来爬山看景,把房子让给他们小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