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279(1 / 2)
这时身穿青色整洁军服的将士们,排列成整肃的队伍,开始奏礼乐升旗。恢弘的横吹曲子与铜镲的节奏中,一面团龙日月旗升上了高高的旗杆。
诸官员都向旗帜拱手作拜,使者们也只好跟着鞠躬。接着刘鸣等朝向北方,称颂皇帝、遥祝万岁,这才迎众人入帐。
帐外的侍卫武将吆喝行礼,侍立两侧的卫士们一齐将轻铳举了起来,抱拳向中间的人执军礼,空中传来“哗啦”整齐的声音。
外藩使臣们都不禁侧目,用复杂的眼光观摩着侍卫们。当今这个时代,估计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比这支军队更加严整的军容。出自沈徐商帮统一采购的青色军礼服,样式颜色一模一样,平素行军扎营大伙儿不穿这身,所以很整齐干净。队列也延续伐罪军的训练,相当整齐,模样看起来着实规整。
刘鸣照规矩,先询问各国使者的国王们安好,然后才落座。因刘鸣只是个官员,所以他和孟骥在上位入座后,也请诸位使者、副使坐。
但见真腊人与暹罗人的打扮有点相似,带的帽子都是尖顶,如同他们的佛寺宝塔;然而这两帮人是仇敌。反倒是曾与真腊人结盟的满刺加人,穿戴服饰大相径庭,他们用布缠在头上、就像波斯人一样。
经过通事的翻译交谈,今日的议事、却完全没有昨天那么顺利。
很快真腊人与他们的盟友满刺加人吵起来了。争执的地方,在于最初的战争、究竟是谁挑起的。几方大战之后,如今似乎打成了一个糊涂账。
刘鸣出面制止了他们争吵。满刺加使者又提出请求:要明军海军从马六甲撤军,停止进攻满刺加国,他们将遣使朝贡称臣,并与大明皇帝重修旧好。
“本官无法决定此事。过阵子有船回大明京师,你们可以遣使,随船入京觐见,向圣上请旨。”刘鸣答复完,便转头看向通事。
接着暹罗使者走出来请功,声称他们听从大明皇帝的号令、与明军一道夹击真腊,并攻陷了真腊都城吴哥城。
真腊使者居然听得懂暹罗话,他们忍无可忍,当场又骂了起来。刘鸣询问通事,才搞清楚他们说的话。大致是真腊人骂暹罗国奸诈狡猾,先是观望胜负、然后才选边站队从中牟利。
刘鸣抬起双手,示意两人住口,通事官员也从中说话,这才又稍稍平息了。
“真腊国罪犯已伏诛,其王室遣使议和,有意重修旧好。”刘鸣开口道,“大明朝廷一向喜和厌战,国事可谈,则不宜继续妄动兵戈。暹罗军应立刻撤退至本国,停止进犯真腊。”
暹罗使者很震惊,先是问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倒是满刺加使者,终于有了些许欣慰之色。满刺加人与暹罗国也有仇怨,据说暹罗国多年逼他们用黄金交税。
暹罗使者继续争辩,并认为大明朝廷的态度变化太快,并不合理。他也没有答应撤军的要求。
刘鸣听了半天,便说道:“昔日安南国胡氏乱党,不听从朝廷劝说,次年灭国;占城人在承化地区的事情上,不从朝廷斡旋,很快被安南军打得溃不成军,王城危急,幸得圣上仁厚才避免了他们的灭顶之灾;今真腊国奸臣屠戮大明使团,下场又是如何?你回去问问你们的国君,暹罗国是不是还想以身试法?”
通事翻译成三国语言之后,大帐里一时间安静异常。人们久久无话可说,不少人脸上确实露出了严肃而担忧的神情。
过了一阵,暹罗使者上前鞠躬,声称告辞,接着便离席而去。
坐在一旁观摩的宦官孟骥看得出来,暹罗使者对今日的裁决十分生气。不过大事谈到现在,也该说完了。
第九百零二章 了却心愿
中军大帐的议事结束,孟骥便与刘使君一起出来了。整个早上,孟公公都没说甚么话;他就像个旁观者,浪费了上边那仅有的两把椅子之一。
不一会儿就有军士来报,说是暹罗人回到住处后骂骂咧咧,声音很大,但不知道他们在说甚么。
孟骥转头问刘使君:“要不要派个通事过去听听?”
刘鸣道:“无非便是怨愤不满。”他顿了顿又道:“若愤懑不平,让他们派人去京师朝见好了。”
孟骥不动声色地提醒道:“就怕暹罗国根本不听咱们的劝阻,仍会攻打金边城。”
刘鸣沉吟稍许,说道:“这次本官与真腊使臣一起去金边城,正好当着真腊国君臣的面、把他们答应的事落到纸面上。然后我再寻机去一趟吴哥城。”
孟骥忙劝道:“金边城、吴哥城那边至今兵荒马乱,战乱未息。即便刘使君担心暹罗国不听从,也大可不必以身犯险。”
刘鸣道:“主意是我拿的,我便要担当责任。若是一事无成,岂不辜负了圣上重托?”
孟骥想起昨日、刘鸣在废后的事情上很好说话,他便又好心劝道:“刘使君处事并无私心,您要是只顾自个、就该让真腊国付出更大的代价。既然如此,不论结果何如,皇爷也不会怪您的。”
刘鸣微微叹了一口气,平静地说道:“陈漳(表弟)去吴哥城、没去成,死在了半道。我去那地方走走,倒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
于是孟骥不好再继续多劝。
随后孟骥就去办了昨日商量好的事。他先拿着多恩的头颅匣子,给废后看了。那匣子一打开,便出现了一股非常难闻的复杂气味,有臭味、还有各种浓烈香料的味道。孟骥当场就吐了,废后伊苏娃却是悲痛愤恨交加。场面有点混乱。
孟骥又寻见了一个伤口化脓未愈的俘虏败将,用来辨认伊苏娃的身份。那俘虏虽是真腊人,但迟早都会伤情加重、死无对证,正是恰当的人选。
办完了这些事,当晚孟骥反倒有些难以入眠,想的事儿太多、精神越来越好了。
当年“废太子”执政时,孟骥便死里逃生,从诸多被清除的大太监中苟活下来;到了武德初年,孟骥再次幸存,并等到了机会、回到皇爷的跟前当差。经历了太多,他不得不多方思虑。
他既想讨好皇爷重新得宠,又怕得罪后宫的皇后皇妃们;他可不是曹福,乃皇爷心腹、还有当朝司礼监太监王贵做干爹。同时孟骥也得顾及到王贵那一党的宦官。
第二天一早,孟骥因为没睡好、气色比较差。不过他仍然出门开始办事,他先是找到了行辕里的通事官员,然后一道去见伊苏娃。
孟骥并不想让别人掺和,但那真腊妇人完全不会说汉话。他对真腊话也是一窍不通,没有通事不行。
再次见到伊苏娃时,孟骥起初没有开口,只是上下打量着伊苏娃。他虽然是个太监,但眼睛不是瞎的,能看得出来此妇的身段相貌何如。太监也曾经是男子,孟骥听说当红太监王贵、还有点喜欢狎妓,谁能说得清楚?
伊苏娃的神情不太好,也是用她那双黑色眼睛打量着孟骥,她的眼睛相比汉人、眼白稍多,但因眼窝较深,仍能给人深幽之感。她可能也对孟骥这个宦官有点好奇,因为孟骥不是汉人、而是西番的色目人。
废后也未说话,她可能明白孟骥听不懂。她打量了孟骥一会儿,便转头看旁边的通事。
“有些消息,你不能随意乱说,以免造成难以收拾的麻烦,最好是烂在肚子里。”孟骥先对通事说道。
通事官员知趣地作揖应答。
孟骥接着便道:“你翻译给她听。国王的字迹也是真的。”
通事听罢一时有些困惑,不过仍然“叽里咕噜”地简单说了一句。
伊苏娃的表情骤变,并不断摇头,然后反复念了一句短促的话。
通事道:“她不相信。”
孟骥淡定地说道:“咱家也是暗地里听来的消息,着实难以验明真假。”
等到通事翻译的时候,孟骥便仔细地观察着伊苏娃的神色、眼神,意图捕捉到某些蛛丝马迹。他完全听不懂伊苏娃的语言,但她的情绪是可以让人理解、眼神更是难以伪装。
孟骥自称“无法验明真假”的话,果然让废后某个时候有点迟疑。
接着孟骥又道:“昨日真腊、暹罗、满刺加使节,在中军大帐议决大事。朝廷官员决定阻止暹罗国进军金边城,并与真腊国议和,让真腊承认西贡湾使城、解决与占城国的土地争执。战争快要结束了。
咱们打算让真腊使节见见你,以便正式确认身份。既然两国停止兵戈,那大明官军就不会为难你,之后必将好生招待着。你不必担忧,只消安心在此暂住几日,等着便是。”
通事认真地用真腊话、转述了孟骥的意思。这时废后没甚么反应。
孟骥等通事把话说完,便抱拳道:“咱家会吩咐卫士以礼相待,缺甚么你只管说。咱家告辞了。”
翻译之后,孟骥转身向棚屋门口走去。
就在这时,伊苏娃发出了声音,说了一句话。通事道:“废后请孟公公留步。”
孟骥暗自松了一口气,又转身过来,佯作诧异地看着伊苏娃。
伊苏娃通过翻译说道:“我不想与真腊国使节见面。”
孟骥皱眉沉吟片刻,问道:“你不愿意回真腊国吗?”
伊苏娃明白了他的话之后,便看着他轻轻点头。
孟骥立刻面露难色,说道:“但咱们的军营里一般不让妇人久留,像你这样身份的漂亮妇人,更容易节外生枝,生出麻烦事端。”
伊苏娃道:“我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住上几年,最好不在真腊人能管的地方。”
孟骥思索道:“何处?”
伊苏娃许久未语。
孟骥便道:“过阵子咱家要回大明京师,夫人要不随我回京,过阵子再坐船回真腊国?”
伊苏娃那冷清的神情里,忽然露出了些许对未知的恐慌:“大明国不会追究旧事?”
孟骥道:“安恩犯下滔天大罪,应该受严惩,可他已经死了。真腊国王也可能有错,但现在朝廷接受求和,国王暂且没事了;你一个被废的王后有甚么事……何况你只是个真腊妇人,废后身份尚不能确定。”
伊苏娃面有狐疑之色,说道:“容我想想。”
孟骥抱拳道:“咱家三日之后再来拜访。”
似乎大伙儿都有各自的心事想法,特别是麻烦缠身的人;孟骥虽然与伊苏娃交流困难,但猜测此妇的想法很多。当然他自己也是如此。
孟骥再次与伊苏娃见面时,她答应了随船去大明避祸。而她究竟想了些甚么,孟骥也是无从得知,毕竟连交谈都很困难。
孟骥继续在西贡使城住了好些日子,他得等着瞧暹罗国的反应、看刘鸣的谋略是否奏效。
不过一个月之后,马六甲海峡那边有消息来了,有关战事的信儿。孟骥不得不佩服陈宣,只觉此人的攻势迅猛、在战场上进展非常之快。
王景弘陈宣率海军主力到了马六甲时,并未发生恶战。满刺加人似乎见识了明军战力,根本没有在马六甲城布防抵抗。
满刺加国王拜里米苏拉,竟然抛弃了都城,径直率众跑了。于是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马六甲城,除了对当地人征收军需,明军甚么也没干。
因为满刺加君臣带着大部离开后,已深入半岛中心地区。那边山林众多,土著无数,官军不熟悉;何况热季早已来临,气候炎热。若是继续追击、耗费时日,到了雨季更麻烦。陈宣已无意进击,太监王景弘更是反对。
于是官军只得屯兵马六甲城。接着又派出军队,前往龙牙门(新加坡吉宝港)寻找有水源、靠近港口的地方建立“使城”。
第二件大事尚算顺利。占据龙牙门的土著部落,并未袭扰明军,甚至派人前来进献瓜果。官军无法与土著们交流,后来才搞明白怎么回事。
原来满刺加国王拜里米苏拉建立国家之前,先去的地方是龙牙门那边。拜里米苏拉想占领当地,后来派人把部落酋长给刺杀了;结果遭遇土著部落长期袭扰。拜里米苏拉不堪忍受,只好北上另择地方,因此才找到了马六甲城那片地方。
龙牙门土著部族听说,大明官军攻陷了满刺加国都城,便简单地认为明军并不是那么坏。所以明军在那边扎营相当顺利……
王景弘已派了战船前往京师报信;而暹罗军也没有要继续进攻金边城的迹象。孟骥便决定与官军信使战船一道,返回京师。
此时刘使君早已去了金边城,最近也没消息传回来。孟骥来到码头上时,忽然莫名有点担心那个文官的生死。他觉得刘鸣为人还不错,好像是个性情中人。
海风之中,没有道别的话语,却有了离别的些许感念。
第九百零三章 大费周章
上一次京师收到王景弘、陈宣的消息,时节还在寒气未收的初春;而这回宦官孟骥等人、回到京师报信之时,天气已是日渐炎热了。动辄数千上万里的大明疆域,事情没有个一年半载,几乎不会有啥进展。
朱高煦记得,上次处理南方海事的时候,曾与大臣们喝过一次潮州茶。他能想起这个细节,乃因太监曹福最近拿了一小罐云南茶过来;朱高煦这才记起,当时他说过的一句话,说起、还是习惯云南的茶叶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