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大明春色 >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238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23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身后一个武将道:“得令!”

因为水师的旗鼓信号,只能传递进攻、后退、编队等事先定好的消息,万良刚才的军令稍微有点复杂,军中只能派人传递消息。旗舰周围有几只细长轻快的哨船,其中一条哨船得到命令,便向舰队另一侧的扬州号宝船航行过去。

日军已经彻底放弃了码头,海岸上、以及右侧的那座“前山”上,都没发现武装。因为码头设施被毁,明军登陆有点麻烦,但还算顺利。

当天旁晚,明军便在海岸上修建好了军营工事,越来越多的将士乘坐沙船靠岸登陆了。毡帐、粮秣、马匹、部分火炮弹药也陆续运去了军营中。千户万良上岸,负责统率陆师的行军布阵,正使太监周全仍在宝船上。

陆师只有五百余人,即便依靠沙船运输,大部分将士、辎重都能在明天一天内上岸。只有重达数千斤的“天”字号汉王炮会很麻烦,万良估计三天内能完成登岸事宜。

万良上岸后,很快便摸清了附近的地形。

这对马岛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山,而且大片地方不像是有人烟的山林。对马港位于岛屿的西南方,分南边的前港、与北边的后港;明军登陆的地方就在前港。

前港与后港海湾之间的陆地,东边沿海是山脉,只有中间有一片比较平坦的土地;平地西边又是更大的山脉。而对马城寨,便在那片平坦地方的西侧。

东边沿海的山,明军斥候询问了当地农夫之后、得知南部的山名曰“前山”,北边叫后山。被焚毁的几座码头、以及明军军营所在,便在“前山”的西侧山脚下;位于对马城寨的东南方。

前山上有一口泉水,万良尝了之后,发现味道不太好;但相比又咸又涩的海水,大伙儿总算找到了可靠的淡水水源。

次日,明军占领了前山之后,万良便带着十余骑,开始沿着前山西侧的土路北上,亲眼去观察对马城寨的布防。

天气晴朗,十余骑走过土路之后,留下了一片尘土弥漫。土路左侧是海湾,右侧是前山。万良转头看向右侧的山坡,见到了山上的一面明军军旗,心头也踏实了不少。

身边的一个总旗长,指着西边山路上的一道木建筑道:“那是甚么牌坊?”

这时朝鲜和尚用汉话道:“将军,那不是牌坊,叫鸟居。按照日本人的说法,只要过了那道鸟居上山,就到了神灵的领地了。”

大伙儿听罢都侧目观望。总旗长仍旧嘀咕道:“看起来太像牌坊哩。”

万良也有此感,他生出了一种怪异的感受,这里的东西、与大明国内都有点似曾相识,却又表示着完全不同的意思。

一行人骑马过了前山,便到了那片稍微平坦的开阔地。零星的村庄已出现在视线内,还有一些小块的稻田和菜地。但是城寨并不在开阔地,在这里很容易就看到了,它位于西边山脉的一处山坡上;城寨背倚大山,前面是上坡的路,地点选得很有防御性。

等渐渐离得近了,万良看清了城寨周围的围墙,竟是木头与泥巴所筑。他顿时松了口气说道:“这墙防不住炮,攻陷城寨易如反掌。”

朝鲜和尚提醒道:“万将军当心,日军的城寨,外墙里面多半还有防御。除了迂回的内墙巷道,中间那座比较高的房子也是防御工事,称作‘本丸’。”

“本将明白了。”万良点头道。他坐在马背上,远远地观望着。

第七百七十四章 破寨

明军但凡征讨,常讲究名正言顺。于是千户万良先率步骑三百人,陈兵于宗氏城寨正面;又命人把文书缚在箭上,以神臂手射入城中。

公文是用丝帛所书,由行人司的官员执笔,并誊录了备份。

文章指出对马岛的守护大名无道,长期庇护倭寇、行不法之事。陈述大明朝廷自洪武年间起,多次向日本国幕府提交取缔倭寇的国书,然日本国幕府置之不理、或虚与委蛇。今番大明官军“迫不得已”,方出兵讨伐。

公文最后还提出了建议,要求宗氏率军出城投降,便能得到好处:城寨内大部武士、庄丁可免死罪,并在奏报朝之后、守护大名本人或受宽容处置。

然而万良率众在外面晒了半天,没得到任何回应。

朝鲜和尚说道:“贫僧听说日本人原先不是这样的,他们以前通常都会回应,并派出一个武艺高超的武士、出来先讲道理痛骂对方一通,然后要求决斗,称作‘一骑讨’。后来元朝派兵去过日本国,一箭将日军出来挑战的武士射死,从那以后日本人就不兴这样了。”

万良等武将们感到十分无趣,觉得今日开战时间浪费了大半,军械也没准备好。于是万良下令军队返回军营,决定明日一早、径直布阵攻城。

当天晚上风雨交加,好在下半夜雨停了。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明军五百余人便倾巢出动。

下过雨之后,道路泥泞。众人把十几门汉王炮和洪武炮、用车拖到城寨前面时,天已经大亮了。

天空不见太阳,城寨背倚的西山笼罩在白雾之中,只能看见雾气中的建筑黑影,以及远处隐隐约约的山形。今天的天气显然不如昨天好,但是昨天却被浪费了,万良一早心头就有些恼火。

军士们正忙活着架炮。本来守御司南署给炮手队的人、发过一份炮表和工具,不过这回完全用不上;只因城寨在山坡上,那份简陋的炮表无法计算仰射的射程。

“砰!”白雾中时不时响起一声火铳爆响,那是明军将士在试火药。昨夜下过雨、今早山坡上又有雾汽,大伙儿担心火药受潮无法燃爆。不过听到声音,京营使用的小米粒状火药、似乎还能点燃。

雾汽中一阵嘈杂,夹杂着武将的叫骂和吆喝声,步军正在整顿队列。

不知过了多久,东海岸上的山林上方,太阳终于出来了,不过阳光透过雾汽、显得十分无力。万良骑着马在山坡上慢慢地走动着,他观望了一会儿上面的城寨,终于说道:“下令炮击。”

明军的阵地并不大,万良身边的亲兵径直大喊:“万千户令,准备放炮!”

片刻之后,“呜……”的号角声吹响了。山坡下忽然“轰”地一声巨响,火焰喷射让周围的光线顿时一亮,炮口的亮光耀眼比过太阳。

巨大的一声炮响过后,消停了一阵,接着便是成片的炮响震动,声音在西山上面回响,山坡似乎也在颤抖。

木头构筑泥糊填充的围墙、被汉王炮打中后,至少三处瞬间塌出了缺口。十几斤重的铁球、轰到厚达十几步的夯土城墙没有甚么用,但击中木料藩篱便威力巨大,飞速的铁球径直掀翻了一处处藩篱,木头也被击飞、弹到了空中。

接着更大团的火焰闪起,万良抬起头,凭眼睛便看到了好几十斤的硕大石头,向空中飞去。铜铸洪武炮的臼炮石弹,从空中落进了城里,传来了一声声沉重的闷响,还有房屋轰塌的动静。

明军的火炮数量不多,装填也缓慢,炮声断断续续放了几轮。太阳渐渐升高了,但是山坡上的视线并没有因此更清晰,硝烟与残存的雾气混在一起,天地间灰蒙蒙一片。

“咚咚咚……”中军的鼓声响起,数十名步兵组成横队,慢慢开始往上进发。山坡上的藩篱围墙已是狼藉不堪,多处坍塌。

众军小心翼翼地靠近数十步时,后面的第二队人马也出动了。

忽然前方传来了“啪啪”几声弦响,一个明军士卒惨叫了一声,扔掉了枪盾,双手捂住面门倒地。前排的将士急忙举起圆盾,护住要害。前方又一阵弦响过后,明军前排的枪盾手在武将的喊叫中蹲在了地上;后面随即一排火光闪烁,“砰砰砰”的声音中,藩篱上的木屑翻飞。

明军将士前进一段路,火铳兵便对着藩篱上的射孔、一阵齐射,其间时不时有人中箭受伤,但前锋人马并未后退。

步军行进到了围墙十步以内,先是火铳兵一通齐射,接着后面一排步兵把手里的生铁雷点燃了、随后大步冲到了最前面,纷纷将引线“滋滋”燃烧的生铁雷往墙里扔了进去。

过了一会儿,墙里便响起了一声声巨大的爆炸声,夹杂着人的惨叫。

明军一员武将挥起腰刀,大喊道:“杀!”

“杀!杀……”众军纷纷呐喊,向一处倒塌的豁口奔跑着冲了进去。

然而拼杀并未如期发生,将士们越过狼藉破败的豁口,发现里面没甚么人。周围都是倒塌的房屋,破败不平的街巷上、杂物乱作一片,零星的尸体在地上横七竖八。

一个没死的日军足轻靠坐在一堵墙边,仰头呆呆望着天空,发出听不懂的哭诉声。另一个士卒正在往上山的巷道中逃跑,但片刻后“砰”地一声铳响,那人便应声伏倒在地。

正如那个朝鲜翻译所言,城寨里还有一些篱笆般的围墙,但都在炮击中破坏了。倒塌的房屋和篱笆堵在山路上,周围就像废墟一样。

城中那座最高的“本丸”建筑,也在洪武炮的石弹中坍塌了一角。前锋队的将士们重新装填好火铳,便向着那栋大房子的方向前进,大伙儿从破木头和泥土杂物中,寻路搜索着移动。将士们东张西望、注意着周围的情形。

就在这时,一道残桓后面,忽然出现了几个拿长弓的人,后面还有个穿盔甲拿扇子的。

明军武将大喊道:“火铳准备!枪盾兵避让。”

“嗖嗖……”几声弦响过后,一群敌兵忽然从废墟后面,呐喊着冲了过来。他们大概有二十几个人,除了一个穿着盔甲的人手放在腰间的刀柄上,其他人都戴着竹帽、身上披的好像也是竹片,端着长矛大喊大叫奔跑。

明军周围的火铳兵都对准了人群,一声“放”的吆喝之后,“砰砰砰砰”的铳声便在周围炸响,对面一阵惨叫,不少人扑倒在地。但还有一些没被击中,仍旧吼叫着冲锋。

这时断墙后面那个拿着扇子的人又出现了,他比划了两下,另一股敌兵也随后大叫着杀将出来。

明军武将大喊道:“列步阵,备战!”

枪盾兵迅速跳到了前方,并收缩队形,组成一排比较密集的横队。火铳兵慌忙开始重新装填。

顷刻之后,拿着长矛的足轻们率先冲到了阵前,随即被密集的枪盾兵捅死了几个。而那个穿盔甲的武士“唰”地一声拔出了倭刀,正面的枪盾兵一刺之下,那厮竟如泥鳅般地躲过了。那武士“啊”地嘶声吼叫了一声,身体转了半圈,人已靠近盾牌,双手将倭刀反举到头顶,一刀刺了过来,正中一个重步兵的脖子。

那明军士卒连叫也没叫出来,便瞪圆了眼睛摔倒下去。武士趁机在密集队形中杀开一个缺口,人跳近前来,一刀劈向另一个枪盾兵。那枪盾兵的兵器太长了,根本无法反击眼前的敌人;而且那武士出刀极快,“哐当”一声金属的撞击声,刀口劈到明军军士的铁盔,刀锋从军士的面门斜划而过。那军士大声惨叫,鲜血在空中飞溅。

“曹你娘!”后面一个火铳兵扔了火铳,拔出腰刀就朝武士跳将过来,一刀捅出。那武士劈砍的力道已老,便向一侧退避、马上撞到了一个重步兵身上,接着武士便“啊”地惨叫了一声;旁边那个枪盾兵拔出了腰刀,捅进了武士的后腰,还将刀身扭转了一下。武士仰头大叫,人也跪到了地上。

几个明军将士恼怒地围上来,樱枪、腰刀纷纷招呼到武士头上,几乎将其剁成了肉泥。

然而,日军发起冲锋的地方很近,此时第二群敌兵业已冲到了!他们从队列缺口杀进来,径直往纵深冲杀。日军步兵似乎没甚么队形,他们就是想来混战的。

日军士卒个个大喊大叫,满脸惊恐,但是并不后退。一个足轻撞到了重步兵的正前方,立刻被樱枪刺穿了,头上的竹帽掉下去,露出了布包的头巾,一张脸已经扭曲。他估计是想与一个明军军士同归于尽,然而长矛未能刺穿对面那明军军士的胸甲,痛苦的脸上瞪着死不瞑目的眼睛。

人群里杀声骤起,快速舞动的刀枪,就如同大伙儿紧张的喊叫。甚至还有人扭打在了一起,已经完全没有了章法。明军武将也是措手不及,他完全没想到装备如此差的日军、遇到恶仗竟未立刻溃败。

第七百七十五章 短歌

敌军残兵终于溃退了,剩下的几个足轻、朝废墟中到处逃散。

明军前锋队也十分混乱,一些人趁机喘息着,大伙儿还没来得及整顿队列,不料前面的断墙旁边,忽然又有一群日军士卒涌了出来。有人大喊道:“鸡屋舍(音)!”一群矮小的人疯狂地哇哇大叫开始冲锋。

这时后面响起了铜乐器的声音,还有人叫喊:“万千户令,前锋队撤退!”

“撤!”人群里的武将喊了一声,大伙儿立刻放弃了列队作战,纷纷调头退散。两个扶着伤卒的军士,看了一眼后方自己人的火铳队,急忙拖拽着伤卒往侧面的土石堆避让。

日军蜂拥而来,几乎所有人都在凶狠地叫喊。在这地方狭窄的路上、以及崎岖不平的土木废墟中,一二十人愣是冲出了汹涌的阵仗。

许多人都高喊着“爹、啊”,明军将士们不知道甚么意思,但看得出来日军绝不是在讨饶。敌军争先恐后,拿着倭刀和长矛、径直扑向明军后面的援军。

敌军人群越来越近,已经冲至十步内了。

“砰砰砰……”横列在路面上、土堆上的春寒轻铳忽然发出了密集的炸响,齐射的火光在各处闪烁。

日军人群里的喊叫顿时消停了不少,代之以痛苦惊恐的惨叫,许多人扑倒在地。

只过了一小会儿,明军第二队的火铳兵走了上来,又是“砰砰砰”一阵齐射。一个穿了盔甲的日军武士单膝跪在地上,此时胸口又是一阵血珠直飞,他浑身一抖、人终于仰倒在地。剩下的敌兵停止了前进,纷纷调头跑了。

不料片刻后,数十步外一个日本人挥舞着扇子,再次大喊了一声。

“啊!”又是一群人齐声呐喊,拿着各式兵器汹涌奔跑而来。

“砰砰砰……”刚刚换队上来的明军火铳兵立刻发射。日军士卒不断死伤,新的尸体压到了先前的死人上,他们由远及近,连遭两轮齐射,残兵再次败退。

然而让万良等人都不敢相信的,那边随后再次传来呐喊声,另一群活蹦乱跳的敌兵冲杀出来了!

一群敌兵端着长矛、高举着倭刀,盯着明军的阵队拼命奔跑,仿佛准备着立刻开始拼杀格斗。不过拼杀未能到来,这一次明军不仅用火铳齐射,还投掷了一轮生铁雷。

“轰轰”的爆炸声,与火铳的密集炸响,让废墟间如遭雷击,地上的尸体被炸得血肉飞溅。日军的喊杀声也随之消停。

前面硝烟弥漫,明军阵队前面又是一阵“砰砰砰”的火铳声,白烟如雾汽一般笼罩在地面上。直到万良下令:“停!火铳收兵。”大伙儿才终于停止了射击。

战场上的硝烟在抚绕的风中、渐渐扩散,先前的巨大喊叫声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一声声瘆人的呻吟。将士们慢慢向前推进,只见地上摆满了尸体,血水在到处流淌。空气中弥散着十分复杂的臭味,与刺鼻的硝烟味混在一起令人头昏脑涨。

一个日军士卒在地上挣扎爬动着,他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满是血污在地上乱抓,嘴里发着一些痛苦的语气词,他满脸泪痕,早已没有了先前的凶狠神态。另一个敌军伤卒仰躺在地上,眼睛看着东边,好像在反复呼唤着甚么人。

明军人马开始整顿队列,以刀盾手、长枪兵、火铳兵组成纵队,整军向日军发起冲锋的地方前进。明明已是大获全胜,但大伙儿并未擅自追杀,表现得都很谨慎,气氛有点怪异。日军死伤惨重,但拼命的气势,确实给将士们留下了印象。

过了一会儿,前边的人便喊道:“万千户,敌兵退走,这边没人了!”

于是万良下令各队保持队列,向“本丸”继续推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