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大明春色 >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178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17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且高炽会不会干脆一死了之、也说不定。

众军跟着朱高煦刚走到午门前面,宫门便被锦衣卫将士缓缓打开了。随着大门的开启,朱高煦一眼看向里面的光景,不由得愣了一下!

只见白胖宽大的高炽身穿五爪团龙袍、乌纱,在宦官宫女的簇拥下,正站在一架御辇旁边。高炽活得好好的,似乎正等着朱高煦呢!

“驾!”前面的骑兵将士率先冲进午门,但没有去理会皇帝,只冲着守门的锦衣卫将士而去、去缴他们的兵器。

朱高煦沉住气,也不下马,径直策马缓缓走进午门。人们十分沉默。

实在不清楚高炽是出于何种心情,高炽的脸上情绪很复杂、却没有凄惨愤怒这样的表情……他甚至露出了一个怪异勉强的笑脸,看起来十分滑稽而尴尬。

高炽抬头看着马背上披着重甲的朱高煦,开口道:“高煦,你来啦!”

“嗯……”朱高煦点了一下头。他顿时觉得隐隐有点头疼。

其实朱高煦还是希望高炽自行了断的!那样的话,高炽一个做过大明皇帝的人不用忍受屈辱;朱高煦也省得想办法怎么杀掉亲大哥了。对大家都好!

然而,高炽显然没有打算那样做。

高炽甚至完全没有一个将死之人的恐慌与疯狂,他居然说道:“俺们兄弟之间恐怕有点误会,反正都变成这副模样了,俺们能不能谈一谈?”

朱高煦差点没骂出来。误会?战争几乎席卷了大明疆域的整个大江以南地区,耗费无算、死伤无数,双方投入的总兵力有一百多万!高炽居然说是误会,难道说一声大家误会了现在和好、就能了事的?

朱高煦“呵呵”冷笑了一声,沉吟片刻点头道:“好。”

“那就去御门罢,离这儿不远。”高炽回头指了一下,“过内五龙桥就到了。”

武将陈大锤拍马上前,抱拳望着朱高煦。朱高煦见状,轻轻点了一下头。

陈大锤便招手道:“弟兄们,跟俺来!”顷刻之后,大群骑兵便从皇帝的车驾两侧冲过去,往皇宫各处奔跑。

高炽转过身。朱高煦见他行走困难、还要人搀扶着,便说道:“长兄上车,乘车过去罢。”高炽转头看了一眼,点头道:“如此也好。”

一众人向北慢慢行进到奉天门外,陈大锤禀报:已搜查了奉天门等各处,未见敌军一兵一卒、以及任何异常军情。

于是朱高煦下令那些宦官宫女、手下的将士都在御门外候着,他与高炽一起走进奉天门内……

人们常常把奉天门称作御门,便是因为这是太祖皇帝建造、给子孙万代的皇帝们“御门听政”的地方。若照祖制,宗室勋贵大臣们朝见、朝廷商议大事、皇帝处理国事与奏章,都在这道门里。不过很快大明皇帝们就不在此地办公了,而改到了离帝王起居的乾清宫更近的东暖阁。

御门的台基多装饰白色的汉白玉,墙是颜色较深的砖木,顶部的重檐盖着琉璃瓦。二人走进御门,朱高煦一眼就看到了高高在上的皇帝龙椅!

宽敞宏伟的御门,里面此时显得有点空荡,因为除了他们兄弟,没有别的一个人了,只有中间的几根金红相间的大柱子。这里摆着各种礼器、装饰,大明的宫殿不像秦汉时期那样古朴严肃,但也不算太繁复花俏,比较注重材料的贵重与质感、以及颜色的搭配。

朱高煦站在御门里,感受着此地的风格。太祖皇帝的考虑,应该是既不想太花俏轻浮、要突出一种严肃与霸道;又不想太简朴,同时要有尊贵的贵气。

朱高煦看了一会儿,转头见高炽也在看那把龙椅。兄弟二人面面相觑。

高炽开口道:“上面那位置,父子兄弟见了它、都是相互不认情分的。”

“我起初倒真不是为了那把椅子。”朱高煦道,“这里没外人,我也不骗你。”

“二弟,俺们坐下说会儿话罢。”高炽指着东边。那里放着几张桌案,还有椅子。看样子应该是有司官员们坐的地方;有时候翰林院的人要在这里书写圣旨,还有别的衙门官员办公。

于是俩人都不去上面那宝座,走到了官员们坐的地方。朱高煦拉了一把椅子,坐在高炽的对面,俩人隔着一张铺着红色桌布的书案。

朱高煦没有开口,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默默地坐着。他的心境现在还很浮躁、或因今日的情绪太激烈了,不过他正在慢慢让自己稍微冷静下来。

偌大的皇城、京师,以及复杂的大明王朝,忽然落入了他的手里。虽然朱高煦获胜了,但马上有大量的事务摆在了他的面前,总得一件一件地处理好……毕竟费那么大劲、拼了性命才获取的胜利,好的局面应该持续下去。

高炽也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其实他现在在某种角度上、一下子便轻松了。不过他心里应该挂着一件甚么极其关心的事。

第五百八十六章 真相大白人间

“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尽快登基!”

这句话由谁说出来都不奇怪,但恰恰是当今大明皇帝高炽、最先说出口的,顿时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怪异!

朱高煦做梦也想到,高炽坐在这里想了那么一会儿、说出的第一句话是这么一句。

他用稀奇的目光仔细打量着高炽。只一小会儿,他就明白了,长兄必有所求!

难怪高炽在皇宫被突破之后、表现得还比较冷静,那是因为他心里还有一件未完成、却有些希望的事;高炽想尽力办完这件事。

因此高炽的神情十分苍白、眼神却十分隐忍;各种即将失控的情绪,他都暂时控制住了。所为者,必定就是那种难以放下的东西。

高炽继续说道:“二弟自云南起兵,能极快地进京,只因击败了几次官军主力,然后长驱直入;并未逐一攻城略地!天下半壁,二弟尚且未拿下。你只有尽快登基称帝,方能名正言顺地号令各地,让大明各地官员归顺,避免乱象。”

他顿了顿,强自冷静的脸上、终于沁出了极其痛苦的神色,“此时,让俺助你登基,方是最快的法子!”

朱高煦那太阳晒黑的脸,已经完全平静了下来,“长兄要甚么?”

高炽喘了一口气,脸有点发红:“父皇并非俺害的,二弟理应相信;此事不能栽赃到俺的头上。”

朱高煦皱眉想了一会儿。当初在衡州城,齐泰(李先生)便说朱高煦要称帝、在大义上得有两个法理:其一是先帝皇位合法,其二是高炽的皇位不合法,且作为嫡长子有大罪过。

这番论述,朱高煦深以为然。

想到这里,朱高煦便冷冷道:“我相信长兄?前年我从安南国回京,被骗入皇宫,前有陷阱、后有甲兵入宫,欲阴谋置我死地!我怎么相信你?”

高炽白胖的脸上闪过一丝绝望,接着骤然通红,人也站了起来,指着朱高煦怒道:“俺是你长兄,当年你给俺下毒的时候,俺哪里对不起你!”

这才是快完蛋的皇帝应有的表现,而不是先前那样伪装的冷静!

朱高煦心里也是一团火,不过因为他眼下的处境很好,他比高炽要沉得住气,朱高煦仍然坐在椅子上,抬头说道:“我若真想毒死你,你还能谋害先皇、意图诱杀我吗?那时我不给你下君影草之毒,咱们三兄弟怎么离京?后来不是给你解毒了!”

高炽大怒,忽然掀翻了面前的桌案,上面的砚台、笔架等物稀里哗啦掉在地上。他吼道:“俺谋害先皇?你有何凭据?”

朱高煦还坐在那把椅子上,冷言道:“须要凭据吗?”

就在这时,御门外陈大锤的声音道:“王爷……”

朱高煦转头道:“不会有事,你们别管!”

“你……冷血无情的牲口!”高炽猛地向朱高煦扑过来。朱高煦站起来,伸手一把捉住了高炽的手腕,左脚往前一迈、分开腿稳住下盘。饶是高炽身体很重,仍然立刻被力气奇大的朱高煦稳住了来势,倾斜着身体在那里动惮不得。

朱高煦往前一推!高炽便倒退了两步,一个踉跄重新坐到了刚才那把椅子上;高炽想站起来,但朱高煦的一只手掌像万斤秤砣一样在他的肩膀上、他愣是站不起来。

“放开俺!”高炽挣扎着想把身体往上用劲、尝试再次站起来。

朱高煦被骂之后、没有回骂,却冷笑道:“我是怎么忤逆先皇、祸乱宫闱,然后仓皇出逃的?长兄的东宫官儿杨荣,写的文章很有趣嘛,那时候你有想过凭据吗?”

高炽气得浑身发抖,但是他折腾了一阵、似乎已后续无力,便坐在那里猛喘着气儿。他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好像犯了甚么急症马上要死了一样!

“你这样睚眦必报之人,怎么可能是俺的亲兄弟!”高炽咬牙切齿道,“俺那时没想过要害你,不都是为了那把龙椅?!”

朱高煦道:“长兄说对了。我这时的作为,与你一样!长兄若非丧尽天良之人,我坐那皇位能安稳?”

“你……”高炽想说话,却马上大口呼吸起来。

俩人僵持了一阵,高炽没有力气了,感觉他的身体软软地瘫在那把椅子上。朱高煦也放开了他,重新坐到对面。不过俩人之间的桌案翻在了地上,砖地上一片狼藉。

良久之后,高炽道:“二弟,你心里觉得,先皇真的是俺害的?”

朱高煦毫不犹豫地摇头,说道:“长兄应该不是那种人。在我心里,长兄其实是一个比较仁厚的人,至少比三弟的人品好多了。”

两兄弟对视了一会儿,高炽发出无奈无力的一声长叹。

又过了一会儿,高炽几乎带着哀求的口气说道:“俺有个提议。俺下罪己诏,称先帝是东宫故吏及一些大臣阴谋所害,俺受了蒙蔽;二弟为父报仇,诛灭奸臣,大义所归。二弟将俺、以及你的侄子们关到中都,一世不再见人。如此如何?”

他顿了顿,又有气无力地劝说道:“俺们先皇以‘靖难’的理由夺取天下,天下人至今颇有微词。若先皇之子、又有弑父之嫌,天下人怎么看待俺们家?”

朱高煦心里觉得长兄说得有一定道理,而且朱高煦可以用一种无耻的办法:先假意答应长兄,等他下罪己诏、推崇自己的大义,这样自己能更加顺利迅速地登基!然后便把高炽隔离关押,撕毁现在的许诺,继续把谋君弑父的罪栽赃过去!

欺骗的套路设想,让朱高煦犹豫了一会儿。他轻轻摇了一下头,终于开口道:“其一,建文父子全已不在人世,懿文太子(朱标,永乐初年改朱标之谥号‘孝康皇帝’为‘懿文太子’)一脉早已衰微。咱们燕王一脉的皇统已无人比及。

其二,先皇(朱棣)之文治武功名正言顺恩泽天下,长兄在登基诏书里既已确定过;我也会再次为先皇之仁德武功盖棺定论。长兄之残暴不仁大逆不道,并不能反污先皇之英名!反而是你越不合法、越道德败坏天理难容,我越合法!”

朱高煦口气之冷静、用词之冷漠,叫高炽脸上的肥肉都抽动了。高炽的脸色,比纸还苍白,眼睛里全是死灰的颜色。

“长兄,我这么说,正是因为敬重你的人品;而未因咱们兄弟争斗,便完全否定你这个人。”朱高煦道。

高炽冷笑了一下。

朱高煦不动声色道:“我若先骗你写罪己诏,再干上述之事。若何?”

高炽沉默了。他抬起头道:“俺们毕竟是亲兄弟,二弟不至于如此过分。”

朱高煦站了起来,用手掌轻轻拍了高炽的肩膀,“成王败寇罢了。长兄也无须太执着于身后之名,真相如何,后世应能明白。咱们现世干的事,无非为了现在的需要而已。”

朱高煦说罢站了起来,他往大门外走了几步,又转过身去。

但见高炽丧魂落魄、绝望无助地呆呆瘫在椅子上,好像已经死了一样、一动不动,不过细瞧他的袖子还在颤抖……身或许未死,心已死。

空旷而狼藉的御门里,光线似乎灰蒙蒙的;一缕阳光从重檐上面透进御门殿室内,顿时有一种沧桑之感。好像是久违的阳光、照射进了一座早已荒废的华贵大殿,又像地府刚刚开启了一个孔道。

而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的身穿龙袍的高炽,便好似一个逝去了很久的帝王。

此时此刻,朱高煦的精神有点恍惚,他甚至感受到了自己残忍之后、反噬自身的心痛。又似乎已经回到了现代,走进了一座逝去帝国的遗址,缅怀着那曾经的血雨与腥风、荣光与耻辱。

他没有告诉正在凄冷之中绝望的长兄,但心里已经做好了打算:查出先帝驾崩之真相,并秘密封存、留给后世翻案!当大明帝国的继任者不需要再污蔑洪熙皇帝朱高炽的人格、便能让皇位极其稳固的时候,让真相大白于人间!

无论建文、还是洪熙,他们都不是坏人。他们只是为了统治这个复杂庞大的国家,作出了一些努力,最终却不幸失败了而已。

朱高煦抱拳向高炽鞠了一躬,说道:“大哥,再见了。”

但是,或许今生也不会再见了,来生不知还能不能做兄弟。

一个失败的帝王、那种苍凉的气息非常强烈,朱高煦怀着压抑的心情,走出了御门。外面的阳光已经驱散了云层,初春的明媚阳光照射在身上,朱高煦才稍稍好受了一些。

御门附近几乎没有植物,但是那砖地的角落里,小草发出的嫩绿新芽、未能被及时锄去,仍旧倔强地呼吸着万物复苏的新鲜空气。一切仿佛一个轮回,生机将重新焕发在人间。

他长吁一口气,让自己从那种失败的绝望气息中缓过劲来。幸好不是自己失败,意识到这一点,朱高煦便渐渐庆幸、重新振作起了精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