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大明春色 >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45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4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妙锦的声音道:“我还以为高阳王不来了。后来见到那扇窗敞开,便猜测你来了,我就过来瞧瞧……”

朱高煦转过身来,见妙锦身子绷着、有点紧张,便不动声色地往屋子里带,她果然没多想就跟了上来。

他一边走一边道,“只要我答应了的事,迟一点也总是会到场。”

“高阳王没来得及答应哩。”妙锦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她的心思和记忆都很细腻。

朱高煦这时才有心观察妙锦的打扮,她脸上施了一层淡粉,不仔细看看不出来,其实根本是不必要的,妙锦的皮肤长得雪白光滑,涂粉简直是多此一举,此时的粉黛也完全比不上后世那么细。她的眉毛修过、还画过,显得更加修长,衬得那双眼角上挑的杏眼愈发有媚色。

妙锦进了堂屋,将手里的粗布灰袍放在条凳上,便轻轻坐了上去。居然是去年被绑架之前坐的那个位置。

俩人沉默了一会儿,朱高煦便开口道:“这院子里的东西很久没使用了,无法沏茶。”

“不用了。”妙锦轻声道。她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神情和气色都不好,声音还有点奇怪,不过却打扮得很精致。

她顿了顿便抬起头道,“我今日前来,是来与高阳王道别的。”

“道别?你要去何处?”朱高煦皱眉道。

妙锦的眉宇间藏着忧愁,却微笑着摇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朱高煦顿时甚么心思都没了,沉吟许久,皱眉道:“你爹……”

妙锦点点头:“我父亲的事,圣上并不知道。不过高阳王是知道的,我去年就与你说了。”

朱高煦站了起来,在堂屋里来回踱着步子,“在京师时,我便认为他不会那么轻易投降,觉得十分蹊跷!”

妙锦的声音传来,朱高煦便转头看着她。他的习惯和古人有区别,古人不爱正视别人的脸、认为不够谦虚,但朱高煦习惯性地觉得,他人说话时看着,反而是一种礼貌,表示自己用心在听。

妙锦道:“洪武时,建文君便对家父有救命之恩。我很明白父亲是什么样的人,他很看重名声气节。我出来后,一听说家父在京师迎新君,便情知不好了。”

朱高煦忽然转身道:“景御史是不是想刺杀我父皇!”

妙锦神色一变,脸上抹着粉也显得十分苍白,但她还端坐在那里,举止并不慌张,果然有大家闺秀的底子。

她怔了良久,才摇头道:“我不知道,说不上来……”

朱高煦面有怒色,“人各有志,景御史不愿做贰臣,以愚忠为信念,我都是理解的。但他若干那等无益之傻事,自己死了不算,必会连累家眷甚至九族、同乡!

不久前我进京,住的地方是连楹府邸。连楹便是在金川门公然拿兵器冲向父皇的监察御史,马上他全家就完了!跟你说,我进连府时,士卒们还在冲洗血迹,不知在府上就被杀了多少人!”

妙锦抿了一下朱唇,身上没动,只有睫毛在明显地颤抖着。

朱高煦道:“你劝过景御史么?建文朝廷不可能复辟了,现在父皇坐了江山,很难有人危及到他的皇权,景御史不如假戏真做投降了,荣华富贵有何不好?”

妙锦只顾摇头。

朱高煦见状,情知景清的亲女儿比谁都了解她爹,便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

过了一会儿,朱高煦又看向妙锦,用颇有深意般的口气道:“若要忠心,以死明志便可以了。若是景御史干脆身死殉国,或许家眷的下场还有回旋的余地……”

他的暗示,马上就被妙锦听出端倪来。妙锦忽然站了起来,颤声道:“高阳王千万别擅做主张!你要是那么做,还不如杀了我!父亲有生养之大恩,我便是粉身碎骨,也不能允许你做那等事!”

朱高煦忙道:“我当然不会。妙锦误会了,我的意思,景御史若能像武定侯郭英一样自裁殉国,侯府上下现在还平安无事。”

妙锦无言以答,却没有说她爹的不是。

她幽幽说道:“高阳王知道么?哪怕你对我做了那么多非礼之事,我却从未怪过你。我……”她渐渐露出了羞愧无颜的表情,声音也越来越小,“很庆幸,这一世能遇见高阳王。我想留着这缘分,就算入土了,它还在陪着我。但若你变成了我的杀父仇人,我的人可以一死了之,但魂魄却无法安生,必将在十八层地府中继续遭受那些纠缠不清的折磨。那我活了一世,到头来还有甚么意思?”

朱高煦听到这里,心里简直在滴血。他瞪着大眼,看着妙锦那苍白却美丽的脸,心里也变得非常纠缠。

妙锦抬头柔声道:“高阳王懂我的心了么?我没法让自己去仇恨一个心里惦记的人,更不愿让自己惦记的人变成杀父大仇人。”

朱高煦咬着牙使劲点头。他仿佛又看见了路上见到的落花,在风中的姿态婀娜、颜色美丽,却凋零在稀泥之中,任由无数车马、鞋子反复踩踏,与污泥一起揉成了一团。

朱高煦沉吟片刻,道:“妙锦别急,我定会处理好这件事情!”

“记住我的话。”她看了朱高煦一眼,便转身出门了。在堂屋门口她忽然扭动婀娜柔韧的腰身,转头露出嫣然一笑,“再会,高阳王。”

第一百五十二章 熊掌

恍惚之中,他在尘封的记忆深处,想起前世的旧事。小时候语文不太好,每次写日记作文、都非常费劲。不过他很快找到了一个套路,那就是随便挑一件破事,然后心里冒出两个小人,各代表正邪两方打架……虽然每次都是正方获胜,但字数很快就凑够了。

不料长大后真的变成了矛盾的人。他儿时是个内向早熟的孩子,长大后不断遇到不公,变成了个愤怒的青年。

于是有时候他非常理智沉着、讲道理,很向往那些高比格、有风度的人,而且他还有不少自我感觉良好的爱好,比如养花;可一旦情绪上头,却又容易极端、粗暴。

所以当他知道前世女友要去傍大款、弄钱给她爹治病时,他的选择是撸了多家小贷,去搏一把。然后女友非常生气,她的话也很有道理:结果是她什么也没得到,还被情感绑架、背上了个包袱。

……听说燕王府已经在收拾东西了,要举府搬到京师皇宫。但高阳郡王府还无甚动静,朱高煦打算临走前、直接打开府库,把里面值钱的东西装车走人。

郡王府一如往常。朱高煦从后面的园子,一直踱步到前厅门楼,又返回去。不知在府邸上走了多久。

他心里有很多事挂念着,而现在景清最是燃眉之急,让朱高煦十分头疼。若非实在放不下妙锦,朱高煦才懒得管他的死活,也管不了!

现在他在考虑一个办法的可行性:便是将妙锦再次绑走,让景清自己去作死。

但是什么地方能关妙锦一辈子,或者妙锦愿不愿躲起来一辈子?这个法子,首先妙锦那里有不确定性,其次只要父皇还在,她永远都别想出现在世上!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让皇帝起了杀心,想活命并不容易。

而且,不能把妙锦关在北平,因为一大家人都要随军去京师;朱高煦也要南下,远如北平的地方他顾不上了。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景清究竟想干啥、何时动手。

朱高煦此时已踱步到了书房,忍不住一拳敲在一叠书面上,恼怒地暗骂道:青史留个简单的名字,真的有那么爽?

……

御史景清随军征铁铉,而今正在北平城。

池月观的房屋、在景清做北平参议时原本就是他的府邸,现在里面的女道士,也有好几个是景府的丫鬟出身。于是景清来到池月观,道士们马上就请他进去了。

“池月真人在燕王府?”景清问一个年轻的道姑。他还有印象,这女子以前服侍过他。

“回您的话,是。”道姑至今不敢忤逆他,乖巧地回答道。

景清便道:“你去燕王府,叫她回来一趟,便说我在池月观等她。”

道姑领命出去了。

景清便到里面的院子里,挑了一间僻静的屋子坐下来。不一会儿就有人给他沏茶,他拿杯盖一边下意识地扇着水面,一边沉思着什么。

等了许久,茶水已经凉了,景清仍然没喝一口。

这时妙锦便走到了门口,屏退左右,走上来屈膝道,“女儿见过父亲大人。”

“把门掩上,坐下说话。”景清冷静地说道。

妙锦依言办了,在景清的下首缓缓坐下,她执礼甚恭。

沉默良久,景清欠了欠身,小声道:“杀了燕逆,为君父报仇!”

“啊?”妙锦的身子顿时一颤。

景清铁青着脸,语气却很沉稳,“燕逆到京师皇城后,人多眼杂、戒备森严,更难有机会。事不宜迟,趁燕逆尚在燕王府的恰当时机,你又能进出内府,尽快寻机下手!一旦得手,为父便祭告皇祖、先帝,死而瞑目了!”

妙锦怔了怔,终于小心地劝道:“女儿听说黄子澄、铁铉、方孝孺等人已祸及九族,甚至要顺着查其乡人,太多无辜的人会遭难……父亲看在家人、宗亲的份上,要不就此作罢了?燕王已经登基,他们朱家的事,咱们别管了。”

景清顿时恼怒得红了脸,“枉老夫辛辛苦苦把你们养大,让你读了那么多书!你仍不知忠孝、仁义为何物?

咱们家食先帝俸禄、得圣眷厚恩,认先帝为君父,投降逆贼便是不忠不孝!

燕逆起兵造反,燕师杀人如麻,一路烧杀劫掠南下,燕逆还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夫不为大明子民报仇,便是不仁不义。”

妙锦脸色苍白,轻声道:“可那些人已经死了,为娘和那么多亲眷,现在还活着……”

“哐当!”景清忽然抓起桌案上的茶杯,往地上一摔,没喝过一口的茶水,马上洒了一地。

妙锦没动弹,只得低下头不吭声了。

景清指着她,气得手指发抖。

妙锦终于开口道:“燕王身强力壮,一身武艺,女儿不懂武功,近前也奈何不了他。女儿便是依了父亲之命,该如何去办?”

父女二人的说话声都很小,景清道:“你不会下毒么?老夫给你拿毒药来!”

妙锦摇头道:“当了皇帝,饮食哪能叫不相干的人染指?现在燕王比以前小心谨慎了百倍,只要入口的饭菜、茶水,都有人盯着,进食之前还有人先试毒,不可能下得了毒。”

景清站了起来,焦急地在房里走来走去。这时外面传来了脚步声,一个声音道:“真人,没什么事罢?我似乎听到有什么声音响,便进院子来瞧瞧……”

“滚!把院门关上,任何人不得再进内院!”景清对外面骂了一声。外面立刻又有远去的脚步声。

妙锦急忙打开房门,站出去看了一会儿。

回来时,便听得景清低声道:“你去引诱燕逆,暗藏匕首在床,待他睡着之后,便骤而杀之!”

妙锦皱眉轻声道:“父亲,您的法子不能成。燕王马上就要离开北平了,哪有机会?女儿这几年察之,燕王只信徐王妃,夜里几乎不会在别处过夜。您再想想,女儿在燕王府数年,一直很规矩,忽然引诱他,他能没有半点提防?”

景清道:“那再想法子!”

妙锦见他怒气稍息,又小心问道:“父亲的决定,真的一点余地都没有么?”

景清咬牙道:“为父若非早已决意、要杀燕逆,为何要忍辱负重投降他?彼时方孝孺、连楹与为父三人,约定自裁殉国,为父答应了,后来才觉得如此不妥。”

妙锦的目光不经意地打量着景清的脸。

景清便道:“老夫与其自裁殉国,不如杀了燕逆复仇,死得更是轰烈!却不是一声不响就死在角落里了。”

妙锦道:“父亲与黄子澄、方孝孺等不同,您的名字并未上‘靖难’檄文,只要真杀了燕王,必更加有名。”

“你甚么意思?”景清皱眉道,“难道我为了名?杀燕逆,方能为君父、大明百姓复仇,此乃忠孝仁义……生我所欲,义我所欲,舍生取义!”

妙锦忙道:“女儿不敢有此意思。”

景清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忽然道,“你在北平待了几年,为父觉得你变了很多,想法十分怪异。”

妙锦愣了愣,顿时想到了朱高煦那些奇怪又似乎很有道理的话……难道不知不觉间,被他影响了?

远处传来了“笃笃笃”的木鱼声,但妙锦父女二人,此时都难以静下心来。

第一百五十三章 皇恩浩荡

燕王府前殿一阵忙碌,这时一个宦官走过来了。他的脸圆又短、颧骨较高,长得其貌不扬,但府上几乎无人敢轻视他,因为他是在郑村坝大战中为圣上挡过箭的郑和!

纪纲等一众锦衣卫将士都穿上了淡紫色的圆领袍服、头戴方巾,一副普通随从的打扮。

“拜见郑公公。”纪纲抱拳道。

郑和也微微拱手回礼,从两排大汉面前走过,一个接一个地看。纪纲道:“郑公公,这些人,祖宗十八代俺都查过!且身强力壮,身怀武艺。”

郑和听罢,沉声道:“皇爷方登基,乱党未绝,尔等必得持重谨慎,不能让乱党有可乘之机!在情势有变时,须得以必死之心,护卫皇爷,以报皇恩!”

纪纲立刻在郑和身后道:“你们都听见了?郑公公如此高位,当年也为皇爷挡过箭。”

“皇恩浩荡!”众人齐声道。

郑和满意地点点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