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 >大明春色 >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29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2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夜幕降临时,外面一阵狗吠,隐隐传来人声。很快母亲就在堂屋里敲杜千蕊的门,“快出来,侬爹爹回来啰!”

杜千蕊只好打开门闩,借着一盏豆粒大的油灯,她看见爹带了一个陌生的胖汉回来。那胖汉穿着长袍服,带着巾帽,估摸着四五十岁以上了,脸上的肥肉已经有点下垂。胖汉听到门响,马上转头过来,眼睛竟然看直了!

刚到别人家,就盯着人的家眷瞧,这人也是全无礼数。不过爹那种人,能交到甚么正经人?

杜千蕊马上要把房门关上,不料他爹马上就恼了,“砰”地一掌拍在破旧方桌上,“冇管教!不出来行礼?”

杜千蕊一脸无奈,但在家里,哪能忤逆着爹爹?她只好慢吞吞极不情愿地走了出来。

“这个是李掌柜。”爹指着旁边的胖汉,一脸笑容道。

胖汉也是“嘿嘿”直笑,竟然拿袖子擦了一下口水!杜千蕊见状,心里一阵反胃,差点没干呕。

她见爹脸上的笑容忽然又消失,正皱眉向自己递眼色。杜千蕊只好微微屈膝道,“见过李掌柜。天色晚了,我不便见客,请见谅。”

“哟!哟嗬!”李掌柜十分激动的样子,“京城官话!可以,老杜啊,侬这姑娘上得台面哟。饿很中意,开个价罢。”

“甚么?”杜千蕊刚想转身回房,立刻又站定了,她转过身来,身体也在微微发颤,脸色顿时苍白,“爹,你又要卖我第二回么?”

李掌柜不等老杜开口,马上就利索地说道,“杜姑娘耶!侬要有自知之明,侬爹爹哩,也是为侬好。侬想嫁个何地人?乡下勒个些泥腿子,侬往后和你姆妈一样!回去做娼,终不是长久哩。”

“我不是娼!”杜千蕊气道。

竟然爹爹的面,鄙夷母亲过得不好,不分青红皂白就侮辱她是娼妓……但爹却面无表情。杜千蕊顿时觉得,就算忍着反感,跟了李掌柜,也不会啥好日子过!

老杜的声音道:“李掌柜是开当铺的,妹头呢给他做妾,吃香喝辣。侬冇嫌弃了。”

难怪爹认识,稍微值钱的东西,估计就是到李掌柜的铺子里当了。

李掌柜立刻接过话头,“妹那些物什,都在饿铺子里头,侬跟我走,那些物什都还予侬。”

杜千蕊暗自呼出一口气,“我有点风寒,实在支撑不住了,让我回房歇了罢。”

“风寒要吃药!”李掌柜一本正经道。

“罢了!”老杜开口道,“侬进屋去。”

杜千蕊马上躲进了一墙之隔的卧房,赶紧将门闩住。

外面传来了爹的吆喝,“婆娘,恰水都冇得,快端水来!”

接着又有母亲“叽里咕噜”的说话声,她说话不敢太大声,隔着墙便听不太清楚。没一会儿,传来爹的怒气腾腾的骂声,“饿给大妹找好归宿!勒么大啦,养家里头干甚么?”

然后又是母亲模糊不清的说话声。爹又说道:“饿晓得,犁田几文钱?饿不是在想法么,李掌柜给了钱,饿还了债,剩几个请人。”

杜千蕊扑倒在粗糙的被子上,将头蒙在里面,忍不住大哭起来。为防被人听见,她捂得很紧。很快就透不过气,她只好忍住哭声,敞开被子透了口气。

她呆呆地坐在床边上,周围一片漆黑。这种噩梦般的日子是一天接一天……她似乎从来都很倒霉,但这一回被卖之后,那样的日子似乎是没有尽头了。

第九十七章 熟悉又陌生

房中一片黯淡,只有从一扇小窗户里照射进来的月光,才让人能辨别床的位置。这张木床不知多少年了,杜千蕊被卖出家门前,它就在那里。现在只要人在上面稍微动弹,就会“几嘎”地响,好像随时都可能散架,但到现在都还没散架。

那扇小窗户前,杜千蕊儿时就在那里学女红。记忆里印象很深,就是觉得小了点,大白天窗前也不太亮,眼睛难受。现在再看它,显得更小……或许是在外面见过更大的窗户了。

若在白天,能看见那裸露的褐黄色土墙有很多裂缝。多年前杜千蕊就担心墙壁会不会倒,不过到现在也还好好的。

一切都那么熟悉,毕竟出生就看到的地方。哪怕这里再怎么不好,杜千蕊却有一种亲近感,好多年前的点滴回忆,都在这里找到了契合点。虽然那些多是不太好受的回忆。

一切又那么陌生,以至于现在杜千蕊也不知道、自己在这里能怎么活下去。

她似乎有种繁华落尽、回到最初的感受。又好像再也回不去了。

房间外面的堂屋里,爹娘似乎有些争执。听不清娘说了些什么,只听见爹在反复强调:“外头有债,要剁手跺脚!”

过了一会儿,李掌柜的声音竟然道:“侬让饿今晚睡里边,马上就给侬钱。”

杜千蕊顿时抱紧了被子,生怕爹答应下来!富乐院确实有专门接客的娼,不能随便挑客人,她们或许已经接受了习惯了,但杜千蕊实在有点受不了。

这世上最可怕的是被爹娘卖,连官府也不会过问。刚回来时,杜千蕊就想再跑出去,但始终走不出第一步……一个女子在这世道上,若是无亲无故,最后只有两条路,要么变成“船娘”接客,要么被卖到不知什么偏僻之地给人生娃,说不定还不如跟了李掌柜、更不如在家里。有钱也没用,岂不思虑能用多久,独身一个女子,总会被人盯上。

杜千蕊的爹的声音道:“可不成,忌讳哩。大妹不点头,夜里有动静,叫饿在亲朋前面何地抬头?”

接着似乎在商量价钱了。

杜千蕊徘徊良久,终于拉断了缝制到里衬的线,把玉镯子拿了出来。她拿起镯子对着小窗的月光,最后又看了一眼。

“嘎吱!”房门打开了。朦胧的油灯下,三个人都回过头来。

杜千蕊拿起玉镯子,“爹,你答应别卖我,就拿这个去还债。镯子恐怕比我值钱,铜钱也要值一百贯!”

“一百贯……铜钱?”她爹顿时眼睛一亮,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

杜千蕊冷冷道:“爹爹先答应我!”

她爹马上点头道:“成!”

于是杜千蕊便松了手,将玉镯子放到爹的手里。

“饿瞧瞧。”李掌柜也瞅了过来。她爹也不太懂,便递给了李掌柜,反正这东西可能最后也会变成李掌柜的。

李掌柜走到油灯面前,把玉镯子靠近灯焰,眼睛几乎要贴到镯子上了。先前的轻浮表情已然不见,聚精会神的样子,神情十分严肃,将玉镯子缓缓地转动着,没放过一小块地方。

“六十贯宝钞。”李掌柜说道,“马上就给侬钞!”

杜千蕊的爹皱眉道:“饿大妹说要一百贯铜钱!”

李掌柜的使劲攥着玉镯子不放,笑道:“怎值如许多?余干县就饿能出得起六十贯钞。”

杜千蕊的爹道:“铜钱哩?”

李掌柜的道:“自个算,眼底下北边在打仗哩,江西这头,要十贯钞才算一贯钱。侬要铜钱就五贯,饿身上冇得,明朝到县城里算。”

她爹想了想道,“宝钞一年一个样,饿要铜钱,十贯!饿大妹有见识,侬有得赚哩。”

李掌柜的笑道:“侬得了钱,说得像是能管到明年一样?钞同样花的,六十贯钞比五贯钱多。”他笑起来,脸上的肉仿佛拧到了一块儿,手始终没有放下那玉镯子。

他顿了顿又道,“到县城得几十里路,侬收钞一样的。弄个嘛,八十贯,冇得当票。”

杜千蕊的爹终于点头道:“成了。”

李掌柜马上把玉镯子小心放进怀里,用手拍了拍,呼出一口气来,十分爽快地从袖袋里摸出一叠宝钞,数了数留下几张,然后递给杜千蕊的爹。

她爹也数了两遍,拿到油灯前细看。

李掌柜笑道:“放心!瞧上边的字: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

他接着又笑眯眯地转头望向杜千蕊,说道:“饿再等一阵,侬迟早是饿的!这世道,便是肉弱强食。饿比侬家都强,饿夺侬,便理所当然!”

李掌柜说罢,总算暂时放过了杜千蕊,要了火把,说有船在村口等他。

杜千蕊回房闩上了门,坐在漆黑的床边上,久久没有动弹。这阵子她也没做什么事,但突然感觉非常累!

现在她身无分文,连一样值钱的东西也没有了。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许李掌柜说得对,过阵子还是要整个人卖给他……

但杜千蕊不觉得,卖掉自己、苦难就是结束。肯定无法一辈子做李家的妾,不管是被嫌弃了,还是年近半百的李掌柜死了,杜千蕊终究逃不脱被转卖或撵走的命运,估计做船娘会是她下一次的归宿。

刚才拿出玉镯子时,杜千蕊便是想到这里,所以十分犹豫;何况那镯子通身翠绿,没有一点瑕疵,竟然几贯铜钱就卖了……后来实在是累了,都拿走省事,过一天算一天罢!

……

李掌柜坐自家的船连夜往余干县城赶,他一夜没合眼,捂着怀里的玉镯子,犹自时不时笑一下。那杜家小娘着实是从大地方来的,东西不简单!老杜也简直是送财童子。

“掌柜的,有好事哩?”干儿子笑嘻嘻地问。

李掌柜摇摇头不置可否,心情大好,便道:“杜家妹头呢细皮嫩肉,侬帮忙得力,饿过阵子买回来,叫她陪侬睡几晚。”

干儿子摸着脑袋:“怎好意思哩?”

李掌柜冷笑道:“妹头呢原本便是在京城卖的,见过点场面,清高得很哩,买回来,饿与侬好生收拾。”

……只消是真货,东西是不愁卖的。只过了两天,当铺就来了可能买得起的金主。

来者是个穿着绸缎袍子的汉子,个头不高,却非常精壮,一看走路的气度和神态,就不是一般小民。那汉子在当铺里转了一圈,只盯着镯子看,没看一样,就面露鄙夷地摇头。

“贵客要为夫人挑镯子?”李掌柜一脸笑意招呼道。

“哼!”汉子发出一声,也不说话。

李掌柜道:“摆外边的,不适合令夫人。饿给侬瞧个好的。”

汉子点点头,还是没说话,莫非是哑巴?

李掌柜便叫干儿子进屋,将两天前才得到的碧玉镯子拿了出来。先拿钥匙打开锁,揭开雕工精细的木盒子,里面还垫着一块红绸缎,那通身碧绿无暇的玉镯便出现在眼前。

汉子伸过头来,瞧了两眼,竟然摇头!接着他很快就出去了。

李掌柜望着他的背影,等他远离之后,才骂了一声。玉镯子里,这已经是上品,比黄金还贵得多!买不起便买不起,装甚么哩!

不买也没甚么,李掌柜重新藏起来。正如他的见识,好东西从来不愁卖出去,只是价钱问题。

又过了两天,还没到酉时,李掌柜的干儿子告假,有事儿先回去了。李掌柜道:“冇得事,饿自个锁门打烊。”

没一会儿快旁晚了,见没有生意,李掌柜刚想打烊,便有个又高又壮的年轻汉子、一脸微笑着走进来了。

“客官,侬是要当……来挑货罢?”李掌柜也面带笑容道。

那人开口就是京城官话:“想给我娘挑个镯子带回去,要好的,路过此地随便瞧瞧。”

第九十八章 绿林好汉

这座古老的县城,信河东西环绕,朱高煦等人便走水路从信河上来。城墙外面也有大量的附城居民,一片的低矮破旧建筑倚河而建,远观之不像一个城,却像一个古镇。

“靖难之役”的烽火远远没有波及到江西,此时更没有汽车和工厂的喧嚣,城里显得十分宁静。

朱高煦南下,没有走东边的运河路线。东边虽然路近,但官军重兵云集、气氛紧张;河南、湖广这条路更加太平通畅。过大江后,他们便直奔江西布政使司。

不沿大江东下,便避开了许多重要的碍口。同时朱高煦也为杜千蕊而来……当初杜千蕊离开北平后,有多处疑点藏在朱高煦心里,他一直想再找到杜千蕊问清楚,只是没有机会。这一次南下,他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来了江西。

……城东这家当铺,两天前朱高煦便注意到了。杜千蕊既然没带钱回来,多半要当东西。朱高煦便先叫韦达到当铺里瞧瞧。

朱高煦虽然常年在北平,但从小在京师呆的时间长,说得一口十分流畅的大明朝官话。韦达也会说官话,但带北平口音,朱高煦便下令他到当铺后、尽量不开口。

不想十分顺利,韦达回来便禀报,见到了一枚翠绿无暇的玉镯子。

那种玉镯子并非随处可见之物,在小县城当铺见着,来自杜千蕊手里的可能很大;但也不是一定没有巧合。于是朱高煦安排了一番,瞅准当铺里只剩掌柜一人的时机,便亲自前往察探了。

掌柜拿出了玉镯子,朱高煦伸手拈起来,仔细看了一番。他便微微点头:“不错不错,甚么价?”

“钞一千五百贯。”掌柜盯着那镯子道,接着又沉吟片刻,不动声色道,“若您没有钞,金银、铜钱亦可,只要一百贯。”

朱高煦再度点头。大明宝钞在地方上是十分不受欢迎的,主要是贬值太快了。但大部分地方的官府法令是禁用金银、钞为主钱为辅,商人不敢不收宝钞……于是掌柜的留了话,故意抬高用宝钞的价格,说了一句“若您没有钞”。

“还有别的么?金链子之类的,做工要好。”朱高煦又问。

“有,有的!”掌柜的很快便从柜子里拿了几条金项链出来。

朱高煦瞅了一眼,其中一条十分眼熟。这时候可没有标准化加工,每一个金匠师傅打造的东西都不一样,他拿起金项链细看,果然做工精良……很像是朱高煦以前放在郡王府库房里的东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