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正德》TXT全集下载_78(1 / 2)
冲和道长看了一眼杨奇的师爷,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么多年了,还是过不去吗?”
对于冲和道长的话,杨奇的师爷一脸的不以为意,你们当初干出来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过去。
“道长,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杨奇的师爷一脸急切的说道:“尽快想想办法。”
“贫道谢过大人了,我们会想办法的。”冲和道长对着杨奇的师爷行了礼道。
西安城内。
朱厚照喝着茶看着自己面前的张郃,笑着问道:“没被发现?”
“咱们的斥候要是被他们发现了,那臣自己请辞。”张郃十分有信心的说话,话语之中十分的认真。
朱厚照笑了笑,摆手道:“你这个人哪都好,就是太古板了,行了,那就说说。”
“回殿下,杨奇的师爷留下了,与那个冲和道长说殿下对重阳宫挂着元代的牌匾不满,让冲和道长想想办法。”张郃面无表情的说道,说完之后就退到了一边。
听了张郃的话,朱厚照又笑了,果然如自己所料,既然如此,那自己也就不用做什么了。
“收拾一下,明天回固原吧!”朱厚照直接说道,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就告一段落了,剩下的就是等着了。
第二天一早朱厚照就赶回了固原,这一趟看起来就像是单纯的去玩一样。
回到固原城之后,朱厚照就得到了京城来的消息,看着手上张延龄的密报,朱厚照笑着将密报递给了寿宁侯张鹤龄:“寿宁侯,看看,这一次建昌候做的不错。”
寿宁侯张鹤龄听了这话,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
第一百三十九章 辽东消息
张鹤龄将信拿了过来,见到自己的弟弟第一个出头,张鹤龄的心情就没有那么美丽了,可是他也不敢露出什么不满的表情。
他知道这一次的事情就是自己眼前这位太子殿下安排的。事实上自己的家族这几年可没少背锅,背的他都有些害怕了,如果家族一直都在兴盛,他早就吓傻了。
只不过张鹤龄也知道,有些事情自己和自己的家族都没得选,就像这一次在京城的勋贵和勋戚一样,大家都没得选。
你的子侄孙子在黑龙军当差,在武院读书,家族的未来都被握在太子殿下的手里面,你家族的财源,无论是经营盐铁矿山的,还是在辽东买草场和搞纺织,全都是太子殿下铺的路,你要卖的东西,你也离不开太子殿下的奇异斋。
除此之外,这一次西北的承建,你想拿到,你也要得到太子殿下的允许和支持,否则你就没戏。
在不知不觉之间,整个勋贵和勋戚都被绑在了太子殿下的身边,没人能反抗,也没人敢反抗,因为你的身家性命全都系于太子殿下一身。
当然了,也没人想反抗,为什么要反抗?这样的日子不好吗?
家族越来越有钱子侄也越来越有前途。
“臣弟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当不得太子殿下的夸奖。”张鹤龄将手中的信呈递了回去,连忙说道。
朱厚照点了点头,随后笑着说道“本宫一项都是有功必赏的,这一次西北的事情,有个生意可以交给你来做。”
朱厚照说的就是烧砖和烧水泥。
这一次西北的建设,朱厚照准备摒弃掉传统的木质结构建筑。后世有无数人在鼓吹古代的建筑,可是那玩意的造价太高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太大了。
无论是采石还是伐木,全都太困难了。加上运输成本高,朱厚照果断的就放弃了,直接采用砖石混凝土来进行建造。
这样一来,那就需要一个材料商人,不说其他的,单单是西北四城池的建筑,需要的原材料那就海了去了,这是一门能让人赚得盆满锅满的买卖。
朱厚照自然不会便宜别人,给自己的舅舅干也挺好。等到这种建筑方式铺开了,寿宁侯估计会成为大明最大的建筑材料供应商人。
“事情我已经交代给跟着一起来的兵仗局的大匠了,你去寻他就行了,但是人得给本宫留下,你派人去学就行了。”朱厚照脸上带着笑容说道。
这几年八局的工匠,那可绝对是抢手货,有因为年老被放出去的工匠,那都立马被人疯抢。
自己眼前的寿宁侯张鹤龄就干过这件事情。十万两银子的雇佣费用,创下了一个历史新高,同时也震撼了无数人。
与此同时,大家也认识到了一种人,他们叫做八局大匠。这些年匠人的地位水涨船高,大家都在培养匠人,好的匠人则是想要去八局镀金。这都是朱厚照乐于见到的。
至于在职的八局大匠,没人敢去雇用或者撩拨,也没有哪个八局的大匠敢离职,这事都不用朱厚照说。
不过眼前这个人不在此列,自己带来的这个大匠,自己不看得严实一点,估计回去的时候就成了他们寿宁侯府的人了。
“臣明白。”张鹤龄点了点头,心里面却是感叹,自己的这个太子外甥还真的是滴水不漏。
自己刚刚心里面琢磨的就是将这个大匠弄到自己这里来。实在不行,自己进宫去求姐姐,太子外甥到时会也不会说什么。
可是没想到,自己刚产生这个想法,路已经被太子外甥给堵死了。
太子外甥既然已经说了,自己要是还进宫去要,那就是不识抬举了,这事不能干。
看着张鹤龄一副委屈的模样,朱厚照笑着说道“行了,八局那边这一次有三个大匠要退休,回京之后给你。”
张鹤龄一听这话,顿时大喜,连忙说道“那臣就谢谢太子殿下了。”
朱厚照摆了摆手说道“别客气了,把差事办好就行了。”
等到张鹤龄走了之后,朱厚照脸上的笑容缓缓的收敛了起来,心里面开始琢磨一些其他的事情了。
西北这边的大事虽然多,但是基本上并不用朱厚照操心太多,军改有王守仁,主政有何鉴。
至于招募流民,朱厚照一点都不担心,一旦银川开建,商人就需要雇佣大量的劳动力,他们自己就会跑去找流民了。
因为没有比流民更合适的工人了。佃农肯定不行,人家要种地,你去翘别人的佃农,人家还不得和你急眼?
除此之外,那就只剩下流民了,流民多好,什么都没有,给钱招过来就是了。
这也是朱厚照故意安排的,如此一来流民自然就会回流,其他地方的流民也会被吸引到西北来。故土难离在流民之中根本就不存在,都是流民了,还有什么故土。等到城池建完了,这些流民就会成为商人的顾工或者是工坊的小工。
这些人将会成为大明的第一批工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商业越来越发达,工人也就会越多,脱离土地的人也就会越来越多。
当然了,粮食的问题还是要解决,除了东北的种植基地以外,其他的地方也要解决,比如南向。
“料理完北方的问题,南边也该解决了啊!”朱厚照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站起身子活动了一下筋骨。
从自己穿越到现在,五年的时间过去了。自己这五年做了不少事情,第一个五年计划算是达成了,西北军改完成之后,九边的军改基本上也就完成了。
当九边军改完成,蒙古人的问题解决完了之后,自己就可以着手向南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的心里面不禁了松一口气的感觉,日子好过了啊!
“太子殿下,辽东来的文书。”刘瑾从外面走了进来,恭敬的将一份文书承给了朱厚照。
辽东出事了吗?
朱厚照伸手接过文书,展开看了一眼,心里面顿时就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
这居然是一份求援信,或者说是战报?
可是朱厚照知道,这里面说的都是假的。
第一百四十章 资本的力量
这份文书的内容并不复杂,只是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宁城被袭扰了。
干这个事情的是谁呢?
是残存的朵颜三卫的人,当然了,背后支持的是科尔沁部。
朱厚照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残存的朵颜三卫,他们有胆子袭扰大宁?倒是来投降的很多。
从去年入冬开始,不断的有小部族来投降,原因也很简单,不投降就活不下去了,辽东那边也对他们进行了妥善的安置,这一点杨一清还给朱厚照报告过。
残存的朵颜三卫根本就无法被有效地组织起来,至于科尔沁部,他们还敢来撩拨大明?
科尔沁现在估计整日都在担惊受怕。
朱厚照知道这次肯定是辽东的边军搞的事情,至于为什么搞事情,原因就很简单了。那就是为了科尔沁部所在的地方,此时的科尔沁部应该叫科尔沁万户,由左右两翼三十鄂托克构成。
左翼七鄂托克归属孛鲁乃齐王,游牧于呼伦贝尔地区、鄂嫩河下游以及嫩江流域。而那颜博罗特王自己领有的六鄂托克,大致驻牧于鄂嫩河上游一带。
这些地方或许后世的人不熟悉,可是科尔沁草原,即便是在后世,那也是非常出名的,何况还有呼伦贝尔草原。
辽东的草场现在价格飞涨,因为羊毛料和山羊绒料子一直在飞涨。而且辽东那边已经在尝试开发以羊绒和羊毛固定比例制成的混合布料了。
朱厚照知道这个研发一旦成功,那就是毛呢料。
毛呢料意味着什么,朱厚照再清楚不过了。
毛呢大衣、毛呢的各种服饰,绝对会快速地出现在大明的市场上,绝对是供不应求。
这段时间辽东的草场出产的毛仿品无论是卖到朝鲜,还是运到京城,基本上都是抢购一空,有多少卖多少。
价格高昂,供不应求,那会是什么结果?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扩大生产。
在朱厚照的严格命令下,草场已经开始惜售了,并且只出售一些水草丰美的草场,有沙化迹象的草场不卖,东北能够开垦出土地的地方,也不允许卖。
这就使得辽东的草场开始出缺了,无论是辽东的将门还是在辽东做生意的士绅勋贵没法忍受了。
他们自然不敢找朱厚照闹,但是他们可以想别的办法。既然大宁城周围的草场没了,那我们去别的地方。
听说科尔沁部那里的草场很肥美,即便是大宁周围的草场,那也是无法比拟的。
辽东的那些人哈喇子都要流下来了。草场这种东西,好的草场和不好的草场,差距十分明显,就像上好的水浇地和盐碱地一样。
即便是大宁周围的草场开卖,他们也会盯上科尔沁的草场,谁会嫌弃自己的草场小?谁会嫌弃自己的草场肥美?
至于这些人对草场的破坏,朱厚照是不担心,因为这些草场是他们私人的东西,是财源,他们小心照顾都来不及。
如果不分割卖出去,而是作为公共草场,那么肯定会破坏严重,但是分到自己的手里面,那就立马不一样了。
所以这一次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辽东的将门和勋贵勋戚一起搞的事情。
朱厚照敢保证,现在京城估计都闹腾起来了,无数人会叫着惩罚科尔沁。
想到这里,朱厚照顿时笑了。资本的贪婪是远超所有人想象的,马克思说过资本主义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他们,走私和奴隶贸易就是证据。
这个理论在后世被无数次的证实,军官,平日里说什么“国虽大,好战必亡”“朝廷困顿,不应擅开边衅”的臣子一个都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全都是对科尔沁的喊打喊杀,朱佑樘觉得自己的三观再一次被颠覆了。
当然了,倒不是因为三观被颠覆让朱佑樘郁闷,而是想起了当初儿子的话,朱佑樘感觉郁闷。
当初儿子就说过,最多两年,辽东就会再一次开战,而且是对科尔沁。
原因也很简单,科尔沁的草场太肥了,太多人想要一口吞下去了。
朱佑樘原本还不信,可是这还一年都没到啊!
第一百四十一章 容克政治
想着儿子的话,看着眼前的这些请战奏折,朱佑樘心里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一方面有些不服气,另外一方面觉得自己儿子简直就是乌鸦嘴,更让朱佑樘闹心的是儿子对那些官员的评价。用儿子的话来说,那就是“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本为富贵,而外矫词以为不愿,实欲托此以为荣身之梯,又兼采道德仁义之事以自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