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正德》TXT全集下载_71(1 / 2)
“带进来吧!”朱厚照摆了摆手说道,虽然情绪有些低落,但是他也不会拿刘瑾发脾气。
这是自己必须经历的事情,朱厚照也不抱怨什么,反正就这一次,以后选妃都不用如此麻烦。
日子一天天的过,时光如水,日月如梭,转眼间就过年了,这已经是朱厚照在这个世界过得第五个年了,倒也没觉得乏味。过了年之后,太子准备大婚,其他的事情都被禁止参与了。朱厚照也没想去参与其他的事情,因为实在是太忙了。
到了正月初九这一天,朱厚照被当成提线木偶操纵了一整天,终于忙完了可以入洞房了。
朱厚照的太子妃依旧是夏氏,不知道这是一个巧合,还是历史的修正,反正这事和历史山一样,夏太子妃乃是北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人,祖籍南直隶上元今江苏南京,永乐期间其家北迁顺天府大兴县,她也就是历史上的孝静夏皇后。
一生没有子女,嘉靖元年,明世宗入继大统,因为与夏皇后为叔嫂关系,故夏皇后不能当太后,但又要与世宗的陈皇后区别,因此上尊称曰庄肃皇后。
正德皇帝与夏皇后的感情到底如何,史书讳莫如深,语焉不详。明代的藏书家杨仪在明良记中曾写到“武宗久不御内,自大同还,忽趋入宫,夏后见帝因泣下。帝曰:“皇后如何日来太瘦?”着光禄司进膳,加肥鹅一双。”可见武宗与夏皇后的感情还是比较好的。
这个朱厚照也能理解,历史上大家都在忙着给正德皇帝泼脏水,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睡各种女人。
什么入门就睡,什么睡臣子的女人,如果这个时候记载正德皇帝和夏皇后感情甚笃,那岂不是自相矛盾?
对于这位历史上的夏皇后,记载不多,现在的这个朱厚照自然也不了解,甚至他连自己的这位太子妃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今天晚上还是第一次见面,别说,这心里面还真的有一点小激动。前世夫妻别说见面了,那你结婚之前都睡好几年了。
结婚当晚就是累,也什么新鲜感,此时此刻,朱厚照的心情还是非常激动地,有一种大婚的兴奋。
第一百零七章 婚后生活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看起来像是一首闺阁诗词,但是它却并不是,因为这首诗其实是一首行卷诗,前两句渲染典型新婚洞房环境并写新娘一丝不苟地梳妆打扮。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朱厚照前世就很喜欢这首诗,当然了,朱厚照直接忽略了它的行卷诗的事实,直接当然他是一首写在洞房的情诗。
古代无数动人的诗词,写什么的都有,这首诗将新婚夫妻的甜蜜描写的淋淋尽致。春宵一刻值千金,这一夜朱厚照自然是很珍惜的,夏珍珠也的确没让他失望。自己的母亲帮忙选出来的,规格比后世的选美可严格的多了,无论是容貌还是身段都是一等一的。
尤其是容貌,清丽脱俗,因为这是皇后,烟视媚行的肯定是不行的,声音软糯,顾盼生波。
朱厚照对自己的这个皇后长相是没的说,剩下的就是性格了,这个要慢慢的去了解,不过在朱厚照看来,问题应该不是很大。为了避免外戚专权,明代的皇后那都是百姓家的女儿。唯一的一个例外就是太宗皇帝朱棣了,他的皇后是中山武宁王徐达长女。
“殿下。”夏珍珠睁开眼睛,娇羞的叫了一声,因为他看到朱厚照正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
“昨天晚上都没细看,这才发现爱妃的睫毛好长啊!”朱厚照笑着说道,见到夏珍珠脸色红红的,朱厚照顿时就笑了,他还是蛮享受这种感觉的,这是前世他没体验过得。可能是运气不好,前世朱厚照遇到的都是你给她讲一个段子,她就给你讲一个更让人脸红心跳的。
夏珍珠听到这话,脸就更红了,娇嗔着叫了一声:“殿下!”
这声音叫的朱厚照心一颤,随后笑着说道:“该起来了,咱们今天还要去拜见父皇和母后。”
早上起来新媳妇去见长辈敬茶,这也是礼仪,夏珍珠轻轻的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是红扑扑的。
朱厚照的这位太子妃大明叫夏妎,这个名字还是选了太子妃之后起的,至于珍珠则是闺阁之内的小名。朱厚照觉得夏妎这个名字不怎么样,反而夏珍珠很好,这名字一听就像是古代的美人,伸手将自己的太子妃抱起来,朱厚照对外面招呼道:“来人!”
随着朱厚照的话,门被推开了,外面一队队的宫女走了进来,端着洗漱用品和衣物,恭敬的站在一边。
至于太监一个都没有,倒不是宫里面有规矩,而是朱厚照下令不让他们进来,甚至连最得宠的刘瑾也都在外面等着。
穿衣服,洗漱,整理完了之后,朱厚照拉着夏珍珠的手向着坤宁宫而去了。朱厚照和夏珍珠到坤宁宫的时候,老爹朱佑樘和老妈张皇后早就等在这里了。按照流程行礼,进茶,全都完成了之后,张皇后拉着夏珍珠又说了一会儿。
当然了,这个谈话并不长,因为事情还没完,朱厚照还要带着夏珍珠去别的地方。
要知道这宫里面可是住着不少奶奶辈的,还有就是太皇太后周氏那里也是要去的,这一圈下来,耗时可不短。
接下来的几天里面,朱厚照基本上什么都不管,只是陪着夏珍珠,带着她熟悉宫里面的一切,带着她放风筝,带着她去御花园里面种树,甚至还在宫里面凿冰抓鱼,然后点火烤鱼,搞得宫里面鸡飞狗跳的。朱佑樘顿时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但是又没法呵斥自己的儿子。
好气是因为儿子太胡闹了,至于好笑则是因为他知道儿子不是这么幼稚的人,这大婚之后不但没成熟,怎么反而还幼稚了起来?
更多的则是心疼,至于张皇后则是随着儿子去闹腾,看着儿子对太子妃满意,张皇后很满意,要知道这夏珍珠可是她挑选的。
朱厚照带着夏珍珠到处闹完,自然不光是因为玩闹,同时也是因为要让夏珍珠尽快熟悉皇宫里面,减少她的畏惧之心,同时也是对宫里面和宫外的宣告,自己很喜欢自己的这位太子妃,这样的做法看似胡闹,但是却能减少不少的麻烦。
在朱厚照玩闹的时候,大明朝堂上却不怎么太平,首先就是京城开始了一轮京察,在京察之后就是推行考成法。
虽然议论颇多,意见也颇多,但是没什么办法,要么你就别当这个官,要么你就老实的接受。
考成法的三方定案已经定下来了,分别是上官、都察院和锦衣卫,锦衣卫代表着皇上,都察院则是代表着官系统,后面是内阁,上官则是在为上官加码,三方共同考核,最大可能的避免了作弊的现象。使得京城官场颇有一种风声鹤唳的感觉。
朝堂上的事情暂时影响不到民间,民间议论最多的反而是太子殿下和新太子妃的二三事。
这个年代的街头巷闻和小说家言,基本上就相当于后世的罢官,大家都非常的关注,讨论度也很高。因为大明没有什么字狱,所以民间的风气还是很好的。这样氛围影响了不少人,当然了,有一些人自然是不会受到这些事情的影响,他们在做更重要的事情。
廖原作为京城奇异斋的大掌柜,地位自然是不低,此时他却端着一个个托盘,上面摆放着三样下酒菜和一个酒壶。
这些下酒菜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对于廖原来说,这就真的是简陋了些,毕竟他这位京城奇异斋的大掌柜的可是很有钱的。那一盘两半的荠菜可是真的很显然,端着盘子推开门,廖原笑着说道:“伯虎,酒菜来了,咱们喝上两杯。”
屋子里面一个青年听到廖原的话,笑着转过头放下了手中的书册:“廖兄今日倒是有闲了。”
“马上就要会试了,这几天忙得厉害,今日难得有闲,正好陪你喝点,算是给你提前庆祝了。”廖原也大笑着说道,语气之中颇为感慨。
第一百零八章 豪情壮志唐伯虎
唐伯虎听了廖原的话,顿时就笑了:“蹉跎了好几年,这一次会试也未见得会考中,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对于唐伯虎的说法,廖原微微一笑也不在意,而是反驳道:“你本就是才子之身,当年会试就是解元,上一次没中也是受人牵连,学问既然不差,在西北有历练了好几年,这一次肯定能中,说不定三甲有望,到时候再见可就是官老爷了。”
听了廖原的话,唐伯虎也没有在反驳,只是笑了笑,唐伯虎的心里面何曾没有这种想法?
自己以前沉溺在亲人的死亡之中不可自拔,没人放浪形骸,被牵连到了科举舞弊,结果又到了西北,去的时候心怀怨望,可是三年呆了下来,自己居然舍不得离开那里了。那里的百姓苦,活着不容易,自己虽然也苦,但是却苦的地方不一样。
自己是亲人之丧,非人力可以阻挡,可是西北的百姓,西北的士卒,他们的苦却是人为的。
自己在西北三年本来可以回来的,但是硬生生的多呆了三年,三年又三年,自己洗去了一身浮华,成为了现在的自己。这一切都是那个从来没见过面的大明太子殿下,连眼前这位对自己颇多照顾的廖掌柜也是太子的人,想到这里,唐伯虎微微一笑,心中倍感温暖。
“希望这一次能考上,哪怕是三甲也好,到时候请朝廷派我到西北做官,哪怕是一任县令也好。”唐伯虎笑着说道,目光之中带着向往。
“这就是你们大才子,平常人谁想去那个地方,苦寒之地,难熬,你却是不想离开了。”廖原笑着将菜摆上,一边将酒壶拿了下来,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脸上却很欢喜,神情之中带着敬佩的说道:“这天下有了你这样的人,大明想不繁盛都难。”
唐伯虎一笑,将酒壶拿起来给廖原倒了一杯酒,随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唐寅这颗报国为民之心亦不变。”
听了唐伯虎的话,廖原顿时就笑了,伸手将面前的酒杯端了起来:“有此志向就好,不枉我在西北陪着你吃了几年的沙子。这一次的主考官是礼部左侍郎王华王大人,状元出身,为人清正,想来不会出上一次的事情了,你好好考,到时候定然能够一展抱负。”
唐伯虎点了点头,看了一眼桌子上的拌荠菜笑着说道:“这口您老还没吃吃够啊!”
“时间长了不吃,还是挺想它的。”廖原笑着说道:“那几年在西北,肉食倒是不缺,可是这绿色的玩意难得,这野菜也是好东西。西北下大雪,咱们吃着野菜,喝着酒,你喝多了耍酒疯,非要说什么你是雪中仙人,想想这日子好像没过去多久啊!”
看着一脸感慨的廖原,唐伯虎也笑了:“喝酒误事,这酒以后可是要少喝,可是这荠菜可以多吃。”说着拿起筷子加了一大口。
“入口虽苦,但是却回甘,清冽爽口。”唐伯虎一脸舒爽的咽了下去,随后大笑着说道:“人就是要这样,吃得了苦,享的了福,我唐寅半生混沌,今时今日才活明白,这杯酒敬廖先生,这些年多谢你的照拂,此恩此德,唐寅铭感五内。”
廖原大笑着陪着唐伯虎喝了这杯酒,丝毫也没推迟,两个人一边喝酒,一边忆苦思甜,外面虽然春寒料峭,但是屋子里面却是气氛火热。
朝廷的抡才大典一直都是大事情,加上朝廷推行考成法,这几年或许都需要补充官员,所以对于这一次的抡才大典很看重。王守仁的老爹王华依旧是主考官,朝廷上下都知道,这位怕是距离入阁不远了,王家父子,可是显贵的很。
外面的人都在这么想,可是此时的王守仁却是忙得不可开交,因为今年的武院又开始招生了
这一次有不少从辽东来的学子,这些人都是这一次兀哈良战役之中的功臣之后,这也让不少勋贵和勋戚感觉到了危机。要知道这些辽东底层的将领之后,大多都是从小弓刀石马步箭的练着,因为要承袭爵位,老一辈不能看着自己的后辈混吃等死。
这里的等死是真的等死,因为辽东多战事,本事不行,稍有不慎就会丢了性命。
这些人的本事好,自然勋贵和勋戚就着急了,托请的人也多了起来,要知道王守仁以前是孤身一人,可是这几年黑龙军都归他管,京营里面也有不少旧部。在加上王华是这一次会试的主考,王家真可以说是门庭若市,王守仁更是焦头烂额。
听着刘瑾说着王守仁的事情,朱厚照笑的很开心,歇着靠在卧榻上,朱厚照开口说道:“那就给王守仁赏赐一点东西,你去选几件。”
“是,殿下。”刘瑾连忙答应了一声,然后转身向着外面走了出去,脚步很快。
大殿里面只剩下朱厚照自己在静静的思考着,事实上朱厚照就是在琢磨自己今年要做的事情,考成法的推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今年也就完成一个京城和顺天府。想要铺开要等到明年,官绅一体纳粮暂时还动不得,那就还是要忙着北疆和军改。
朱厚照准备改两个军镇,主要是钱财不足,另外也是需要打一个样,朱厚照琢磨着改那里合适。
蓟州可以放一放,宣府是要改的,剩下的就是西北的军镇,大同镇、偏头关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这六个军镇里面选一个合适的,只是朱厚照暂时没想好选哪一个。
琢磨了很久,朱厚照还是决定选择固原,这里可是向外打的最前线了,想要打到丰州滩去,固原最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