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无敌正德 > 《无敌正德》TXT全集下载_58

《无敌正德》TXT全集下载_5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朱厚照的目标当然不光是勋贵的庄田,他要的是大明所有的田地,庄田只是一个开始。

“太子殿下,皇爷请太子殿下过去!”

正在朱厚照想着下一步的时候,贺能突然来了,恭敬的行礼道。

朱厚照顿时一愣,让自己过去?那就肯定是有事情了,站起身子对着贺能点了点头,朱厚照开口问道:“你知道父皇宣召是什么事情吗?”

这样的话身为太子就不该问,贺能也不该回答,可是朱厚照这个太子和其他的太子可不一样,朱厚照敢问,贺能也敢回答。一边向前走,贺能一边躬着身子:“三位内阁大学士进宫了。”

朱厚照一愣,三位内阁大学士入宫了?这是来和父皇摊牌了?结果无非两个:劝谏和顺从。

在朱厚照的心里面,他是期待劝谏的,最好来两个人辞官,这就再好不过了,最好是上拜辞折子那种,那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动一动内阁了。不过朱厚照觉得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这几个人都是老官油子了,他们认怂的可能性很大。

虽然历史上他们上了拜辞折子,那是因为刘瑾的存在,他们已经被皇帝厌弃了,也干不下去了。

即便如此,李东阳还是被留下了,只有刘健和谢迁走了,这一次的事情远没有那么严重。不就是陛下想要成立一个参谋处吗?算不上什么大事情,反正自己干完这一任就下去了,有什么影响也是留给后来者,自己在任的时候,参谋处也闹腾不起来。

再说了,参谋处管的是军队,内阁插手军队本来就是大忌讳,这件事情对他们三个人的影响不大。

最多也就是影响一些名声,可是如果真的那么在意名声,他们也坐不到现在的位置。再者说了,他们真的要是为了名声和老爹干,他们早就干了,并不会等到现在。佀锺被罢免了,他们三个人的名声早就臭了,索性就不管不顾了。

现实已经逼迫他们做出了选择,既然名声没了,那圣宠别没了,所三个人这才进宫。

朱厚照来到乾清宫的时候,果然见到老爹和三位内阁大学士聊得开心,这也就从侧面证明了朱厚照猜想的没错,他们过来是妥协认怂的。

“参加父皇!”朱厚照先给朱佑樘行礼,然后转身道:“刘公、李公、谢公!”

三个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躬身道:“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好了,好了,都免礼吧!”朱佑樘笑着招呼几个人,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显然朱佑樘的心情不错,等到几个人从新坐下之后,朱佑樘拿出一份文书递给了朱厚照,笑着对朱厚照说道:“这是内阁呈上来的关于参谋处成立的文书,正好找你过来看一看。”

朱厚照连忙伸出双手恭敬的将文书接过来,然后小心翼翼的展开查看了起来。

文书上面的内容也不多,大多也都是套路的东西,比如在哪里办公,比如多少人,不如上下构成。这都是该有的流程了,当然了,这里面该有的弯弯绕一个都不缺。办公的地点居然被安置的到了西苑,这在地位上就不对等了。

内阁是在宫里面办公,将军机处放到西苑,这是摆明了疏远,不过朱厚照不动声色的继续往下看。

关于职位的设定,参谋处设立五位参谋,品级是五级,这个倒是没什么好说的,毕竟是与内阁平级,地位倒也是有的。除了参谋之外,还设立行走,这个职位就相当于内阁的文书了,没有定员,对此朱厚照也没有异议。

将文书放下,朱厚照开口说道:“父皇,这办公地点放在西苑有一些远了,儿臣以为还是放在文华殿吧!”

内阁大学士都是以宫殿为名的,包括华盖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在这里面没有文华殿,并不是说文华殿不重要,恰恰相反,文华殿很重要,文渊阁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文华殿在明代是皇太子东宫的一部分。

在清朝的时候,乾隆皇帝在文华殿的后面制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建了一个文渊阁,乾隆皇帝下诏征书,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四库全书》49000余卷曾收藏于此。朱厚照也准备建造一个文渊阁,准备收藏一些书籍。

当然了,不是《四库全书》那种,而是各种科学书籍,当然了,也包括《永乐大典》,这里以后将是皇家图书馆。

在政治方面影响最大的是这里是储君读书的地方,朱厚照要将参谋处放在这里,目地不言而喻。到了今时今日,朱厚照也不需要在隐藏自己,张鹤龄身后站着的是自己,这件事情已经瞒不住了,虽然不能拿到面上来,但是这也是公开的秘密了。

三位内阁大学士对视了一眼,眼中全都看到了骇然,他们猜到了太子殿下会有大魄力,可是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魄力。

其实这也是三个人的一种试探,没想到太子殿下直接就给予了反击,而且还是如此激烈的反击。在这样的情况下,三个人一时之间还真的就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了,不禁将目光看向了朱佑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想看看朱佑樘的态度。

捋着胡子,朱佑樘陷入了沉思,隐晦的瞥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让参谋处和内阁打擂台的意思也太明显了吧?

第四十七章 参谋人选

朱厚照就是想让参谋处和内阁打擂台,当然了,不是争权夺利,而是在地位上。如果参谋处在刚成立的时候就被内阁压了一头,那么用不了多久,参谋处就会被内阁彻底的压下去,这是朱厚照绝对不允许的,如果参谋处真的被内阁压下去了,那还成立参谋处做什么?

“那就放在文华殿吧!”朱佑樘沉吟了片刻,点头答应了这个条件,然后转头说道:“关于参谋的人选,你有什么想法?”

见到朱佑樘询问太子殿下这个问题,三位内阁大学士的表情略微有些迟疑,不过很快又恢复了自然,显然他们还是低估了太子殿下在陛下心中的地位,陛下这都不是在培养储君了,而是将太子殿下当成了皇帝在教育了。

“儿臣以为参谋处有参谋事之权,那么军机处的参谋自然是要知兵的。”朱厚照早就准备好了说辞,便直接开口说道。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一句废话,但是朱厚照知道这句话必须要说,因为你不说,最后肯定给你搞出不知兵的参谋来。所谓知兵,在大明很好理解,那就是武将你要做过总兵,打过仗,文官你要做过督抚,而且是在边镇,领过兵,也打过仗。

“这个自然!”朱佑樘根本就没给三位内阁大学士插嘴的机会,直接点了头,父子二人唱起了双簧。

三位内阁大学士对这件事情也没发反对,成立参谋处,搞几个不知兵的人进去做什么?

“英国公张懋、定国公徐光祚,这二人是要领参谋职的。”朱厚照看着老爹,然后开口说道。

事实上这两个人的能力如何?反正朱厚照是看不上的,知兵什么的,也是谈不上,但是这两个人却必须要有。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爵位,这是看在他们祖上功绩的份上。另外也是为了安抚勋贵们,朱厚照要动他们的庄田,要改革军制,需要他们的支持。

至于他们老去之后,那参谋之位肯定不会在给他们的后代了,那个时候就是按照军功论了。

朱厚照的话一出,朱佑樘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本该如此,除此之外呢?”

在朱厚照的心里面,老一辈的人他是一个也不想用,但是现在的参谋处就是在分蛋糕,朱厚照想要平衡各方搞改革,这一步就是少不了的。稍稍沉思了一下,朱厚照便开口说道:“儿臣觉得可以让秦紘入军机处,以为奖赏。”

这个人选无论是朱佑樘还是三位内阁大学士都是一愣,他们都没想到朱佑樘居然会举荐秦紘。

不过稍稍想一想也就明白了,秦紘在三边功劳是很大,这个是没法否认的,太子殿下和秦紘的三年之约已经传出去了,已经成为了一段君臣佳话了。加上秦紘年纪大了,太子殿下这是要给秦紘一个生前的荣耀,也是在给一些老臣和边疆的督抚设立榜样。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站位子的嫌疑,这总操作也不是什么太非典型的操作,基本上属于常规操作。

皇帝想要任用一个人,这个人资历和年龄都不到,这个时候皇帝就会安排一个老人在这个位置上,反正他也干不了多久,等他下去了,自然就可以让心仪的人接任了。只不过太子殿下的这个位子是给谁占据的呢?这件事情没人猜得到。

事实上朱厚照还真不是给谁占据的,朱厚照想用的是王守仁,可是他也知道,现在基本上不可能。

“除此之外,兵部尚书刘大夏当占据一个位子。”朱厚照想了想又补充道。

朱厚照如此做法,一方面自然是为了安抚文官,另外一方面其实是要将兵部拉到参谋处来。大明的军政肯定绕不开兵部,如果将兵部尚书放在一边,那么兵部自然还是至于内阁之下,到时侯参谋处的权威完全得不到保证。

至于刘大夏进入了参谋处,是否会和文官沆瀣一气,朱厚照完全不担心,因为屁股决定脑袋,坐在哪一边就会在哪一边说话。

如果刘大夏真的这么不开眼,那么可以换掉他,到时候可以将兵部尚书直接换成武将,到时候兵部就彻底成为了参谋处下属的衙门,在这样的情况下,参谋处才算彻底独立了出来。不过这事现在肯定不行,要等到完成军改之后。

事实上朱厚照中意的不是刘大夏,而是马文升,马文升也是文官出身,但是能打的很,只是马文升现在是吏部尚书,这个人还有大用,朱厚照不能将他拉到参谋处,只能退而其次用马文升,至于最后一个人,朱厚照是想选一个能打的武将的。

可是朱厚照选来选去,也没选出来一个合适的人选,实在是没有那个人的战功足够的。

这要是放在嘉靖年间,直接就上戚继光了,可是现在大明没这么一个人,朱厚照也很绝望。

朱厚照想要的这个武将,最好是正统的武将出身,做过总兵,带兵打过仗,而且战功彪炳,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服众,才能够给其他的将领树立榜样。可是这些年武将被文官压制的太狠了,实在是没有哪一个出头的,朱厚照想要找人都找不到。

这也让朱厚照意识到了武将被压缩到什么地步了,当老一辈的勋贵武将死去,大明的武将出现了断层啊!

“这最后一个人选,还请父皇和三位阁老定夺。”朱厚照最后只能无奈的说道。

朱佑樘瞪了一眼儿子,你还真是不客气,不过这事也只能如此了,至于最后一个人,三个人也没什么好人选,沉吟了片刻,朱佑樘试探着说道:“不如就保国公朱晖吧?”

事实上保国公也是国公,本来是没问题,但是这个保国公有些特殊,首先这个保国公的爵位不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封的,也不是太宗皇帝朱棣封的,而是朱佑樘的老爹,成化皇帝朱见深封的,保国公这个爵位是封给朱永的。

当然了,如果朱永还活着,朱厚照肯定会让他进参谋处,甚至朱厚照都会乐的蹦起来。

第四十八章 一起纳税吧

保国公朱永,抚宁伯朱谦之子,大明勋贵之中的一抹亮色,或者说朱永一家都是大明勋贵的一抹亮色,抚宁伯朱谦永乐初袭职中都留守左卫指挥佥事。洪熙年间,随阳武侯薛禄征北有功,进指挥使。后历任都指挥佥事、都指挥使、右参将、都督佥事、都督同知。

土木之变时,也先挟持明英宗到宣府城下,令宣府开门,朱谦与参将纪广、都御史罗亨信不应,也先遂去,之后升右都督。北京保卫战后,以左都督任宣府总兵。景泰元年,在关子口抵御住也先进犯,战后封抚宁伯,死后封抚宁伯。

这是一位能打的将领,也是朱厚照求之不得,当然了,比起他的儿子,朱谦还差一些。

朱永早年随父征战,于景泰二年袭封抚宁伯。夺门之变后,分领宣威营禁军。其后统领三千营,兼领神机营。

明宪宗继位后,改督团营。成化元年,率军讨平第一次荆襄流民起义,论功进封抚宁侯。毛里孩、阿罗出犯边,朱永皆奉命抵御,论功予世侯。成化十五年,拜靖虏将军,东征建州女真,以功进爵保国公。成化十七年,再与汪直等出兵大同,抵御亦思马因,获得首功,赐袭世公。

成化十九年,率军抵御蒙古达延汗,获胜。累加至太师。弘治九年,朱永去世,年六十八,追封宣平王,谥号“武毅”。

朱永战功彪炳,几次率领人马出击河套,率领人马在野外与也先大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将领。如果朱永还活着,朱厚照肯定将他请进参谋处,可惜,他已经死了。至于他的儿子,远不如他爹,也领军,但是却打了几次败仗。

不过老爹朱厚照却不是很看好他,朱佑樘活着的时候他过得很好,可是朱晖死了之后,他儿子都没能承袭保国公的爵位,而是承袭了抚宁侯,可见原本历史上的朱厚照就看不上他。

只不过现在需要一个人凑数,朱佑樘提了朱晖,朱厚照也没法反对,索性就不开口说话了,坐在那里不动,一副我不管,你们随便的架势。

看儿子的样子,朱佑樘狠狠的瞪了一眼儿子,随后转头看向了三位内阁大学士,开口问道:“三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三位内阁大学士能如何?这里都成了你们父子的分赃会了,不过太子殿下让兵部尚书刘大夏入了参谋处,倒也算是给了文官一个交代,毕竟这是参谋处,说的是参谋军务,总不能从翰林里面选吧?几位国公爷要入,那就让他们入吧!

至于秦紘,这个人也没法反驳,在西北有功,加上也算是文官的一员,入了也就入了吧!

如果他们反对秦紘,估计会被不少人攻击,毕竟秦紘年纪大了,陛下和太子明显是想给他一个荣耀,毕竟没几年好活了。三个人既然知道无法发对,索性就躬身道:“全凭陛下做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