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正德》TXT全集下载_13(1 / 2)
从太子对寿宁侯的态度上就能看得出来,如果太子看到了那份奏折,多半是会准奏的,而且挨收拾的多半还是寿宁侯。
“如此甚好!”谢迁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这件事情,他们都是太子老师的,对太子真的是喜欢的不行,天资高,好学,同时为人谦虚谨慎,勤俭节约,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储君人选。想了想,谢迁又抬头问道:“那今日之事当如何?”
“先不管,看看再说!”刘健放下手中的茶杯道:“这一次还是盐政的问题,看来是有人不甘心,咱们先不管,先把佀锺的奏折递上去再说。”
朱厚照完全不知道内阁大学士在算计自己,上午上课,下午练武,中间还去了一趟西苑那边,那边的训练进行的如火如荼的,非常好。晚上陪着自己老爹批改奏折,朱厚照对于这些已经很熟悉了,不过今天晚上老爹没来,这事朱厚照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了,尤其是老妈怀孕之后。
一份一份的批改奏折,很快朱厚照就发现了一份很有意思的奏折,这份奏折是户部尚书佀锺上的。
原本朱厚照以为这份奏折是佀锺要说盐政的事情,可是翻看了一下,朱厚照发现根本不是,这份奏折是以前留中的奏折,这一次又被递上来了。大概看了一下日子,这份奏折压了几个月了。
“倒是有意思!”
没有翻开奏折朱厚照就知道这份奏折怕是不简单,只是不知道是谁又把这份奏折翻出来的,另外一件可以确定的事情是这份奏折是有人想让自己看到。将奏折打开,朱厚照倒是想看看这份奏折有什么不同寻常。
翻看了几眼之后,朱厚照叹了一口气,这份奏折还真不寻常,这是户部尚书佀锺上任不久之后上书的。
虽然佀锺上任户部尚书没多久,但是他之前是做户部侍郎的,对户部自然很了解,这份奏折就相当于佀锺的施政方针了。
第五十七章 官样文章
作为朝廷的高官,你上任之后自然是要写一份题本的,这份题本基本上代表着你的施政方针,不能假大空,不能流水账,要言之有物,要让皇帝看了满意,不然你这个官也做不长。佀锺的这份题本就有些这个意思,只不过佀锺的这份题本被留中了,在这个时候又被人给递了上来,而且是递到自己这里来,倒是有点意思了。
朱厚照笑着翻开佀锺的题本开始翻看了起来。
常入之赋,以蠲免渐减,常出之费,以请乞渐增,入不足当出。正统以前军国费省,小民输正赋而已。自景泰至今,用度日广,额外科率。河南、山东边饷,浙江、云南、广东杂办,皆昔所无。民已重困,无可复增。往时四方丰登,边境无调发,州县无流移。今太仓无储,内府殚绌,而冗食冗费日加于前。愿陛下惕然省忧,力加损节,且敕廷臣共求所以足用之术。
这份题本的字数不多,但是朱厚照却觉得不怎么样,前面是一个清醒的认识,朝廷量入为出,现在可以说日渐困顿,不然也不会让叶淇弄出一个纳银开中了。
除了朝廷困顿,赋税也在加重,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朱厚照看到这里就看出老爹为什么将这份题本留中不发了,同时朱厚照也看出这份题本矛盾的地方。朝廷加税,百姓日子困顿,这个可以理解,毕竟税重了。可是按照这个道理的话,那么朝廷是不是应该就有钱了,你都收了那么多税了。
那么这钱哪里去了呢?佀锺将其归结到了冗食冗费,说白了就是花在吃喝玩乐上的钱太多了。
那么这钱是谁花了呢?佀锺在后面给了劝谏,愿陛下惕然省忧,力加损节,告诉朱佑樘,皇上快幡然醒悟,赶快节省。当然了,这里说的也不光是让朱佑樘自己一个人节省,而且大家一起省。这份题本看前面,还算不错,对大明的财政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但是到了后面就胡说八道了。
最后还来了一句,敕廷臣共求所以足用之术,这句话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召见大臣们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让朝廷有钱用的办法。
摆明了一推六二五,你是户部尚书,整个大明的户部都在你的掌管之下,你难道没有一点办法?说白了,有了不告诉你,我能和你说官绅一体纳粮?我能和你说三十税一的商税太低了?我能和你说有的当官的只要赋税收满限额就不收了?我能和你说一大部分都揣进了我们自己的腰包了?
朱厚照将这份题本扔到了一边,心里面暗骂了一句:“官样文章,读之无味,浪费时间。”
当然了,这话朱厚照是绝对不能真的骂出来了,否则明天就传出去了,太子如此说户部尚书,鬼知道会掀起什么波澜,尤其是在这个时候。
“怎么了这是?”
朱厚照随后将题本扔了出去,随后就听到身后有人说话,朱厚照微微一愣,随后转头看过去发现是自己的老爹,连忙站起身子行礼道:“见过父皇,这么晚了,父皇怎么还过来了?”
“你母后说,帝王要勤政,怎么能因私废公?再说了,大晚上的让皇儿在这里批题本,当父皇的闲着,不是为父之道。”朱佑樘看着朱厚照,笑着说道,同时伸手将朱厚照扔下的题本拿了起来,翻看了一眼之后,朱佑樘就笑了:“这份题本啊!”说着朱佑樘转头看着朱厚照,笑着问道:“觉得不好?”
“官样文章,言之无物,看似劝谏君主,实则无一实策。”朱厚照看着自己的老爹,有些无奈的说道:“父皇,这些臣子上书言事,有事说事不好吗?为什么非要似是而非的劝谏君主?拿这份题本来说,前面写的很好,朝廷日益困顿,百姓也日益困顿,这是朝廷冗食冗费。”
“可是到了后面话锋一转,直接提到节俭上面去了,最后就是要求策于群臣,堂堂一个户部尚书,除了节俭之外,难道就没点别的方法?朝廷协理阴阳,治理天下,户部量入为出,乃是朝廷的钱袋子,堂堂户部尚书,除了让皇上勒紧裤腰带,难道就不能给点开源的建议?”
朱佑樘看着儿子的样子,顿时就笑了,而且是笑的前仰后合的,最后才问道:“那你以为这份题本该如何写?”
“前面就不说了,这后面怎么也要写上办法吧?朝廷困顿,百姓赋税日重,日子不好过,这不光他户部尚书知道,大家都知道,你提出问题,你得解决问题,你不是清流言官,你是户部尚书。为朝廷取财这是你的职责,你不能用一个‘敕廷臣共求所以足用之术’就给推过去了。”
朱佑樘看着自己的儿子,伸手拍了拍朱厚照的肩膀:“这些人就是这么给咱们皇家当差的。”
“说起来滔滔不绝,做起来却如涓涓细流,甚至有时候还断流。”朱佑樘难得的幽默了一把,可是这话怎么听怎么悲凉。
此时此刻朱厚照意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遇到一个张居正那样的臣子,还真的是挺不容易的,张居正揽权,可是也干事,再看看这些人,的确不揽权,但是也是真不干事。关键是他还不让你干事,你要弄一个官绅一体纳粮出来试试看?你看这些人是怎么和你撒泼打滚不出钱的。
“这件事情其实没完!”朱佑樘看着朱厚照,然后说道:“父皇的确敕廷臣共求所以足用之术了,只不过这结果你自己看!”说着朱佑樘招呼贺能:“去把那份廷议文书拿出来。”
朱厚照看了一眼贺能,这太监也是不容易,皇上吩咐了一句,什么都得记住,不然估计就干不长了,可见领导干部的秘书都不简单啊!
时间不长贺能就把题本拿来了,朱厚照看了一眼之后对自己的老爹说道:“十二事?”朱厚照笑着说道:“居然拿出了十二条,了不起,让儿臣来看看都说了什么。”
第五十八章 真狠啊
接过廷议文书看了一眼,朱厚照就笑了,随后念道:“罢传奉冗官,汰内府滥收军匠,清腾骧四卫勇士,停寺观斋醮,省内侍、画工、番僧供应,禁王府及织造滥乞盐引,令有司征庄田租。”
抬头看着自己的老爹,朱厚照笑着说道:“这不错啊!真不错,父皇,看看,全都盯着父皇呢!”
内府军匠,说白了不就是皇宫大内做东西的,这里面肯定有贪污,但是不能简单的裁汰工匠来解决吗?那皇宫大内还做不做东西了?换你们出去采买,朱厚照只能呵呵,采买里面还不一定有什么龌龊事呢!清理腾骧四卫勇士,别说清理了,他们恨不得给罢免了,反正皇上的亲卫,没了不也挺好的。
停寺观斋醮,省内侍、画工、番僧供应,前面的寺观斋醮,这些东西很多都是后宫的嫔妃和太皇太后它们这些女人在弄,你把这些东西省了,后宫的女人们怎么办?朱佑樘敢去干这个事?朱厚照想想都觉得害怕,朱厚照觉得朱佑樘也没这个胆子去做。至于省内侍、画工、番僧供应,说白了就是俸禄,少开支。
内侍、画工、番僧这才多少人?他们怎么不请减少文官的俸禄呢?反正就是从皇帝身上扣钱,你是皇帝,你别花钱了,你像泥塑木胎一样呆着吧!
朱佑樘这个皇帝能花多少钱?他妃子就一个张皇后,连个其他女人都没有,大清的乾隆皇帝下江南、修园子、买古董,各种花钱,死后还给儿子留下了一份和珅那么大的家当,大清朝的经济也像大明这样捉襟见肘啊!这天下的粮食,天下的钱,这都去哪里了?朱厚照算是彻底见识了这些人的无耻了。
我知道,我不说,我还忠贞,我还正直,我还劝谏皇上,朱厚照现在有拎着刀杀人的冲动。
后面这一条禁王府及织造滥乞盐引,朱厚照觉得还行,不过朱厚照也知道,这玩意还是限制宗室和勋戚的。当然了,现在文官盐商手里面的盐引已经很多了,如果王府勋戚还乞盐引,肯定是他们先提盐啊!这是恶意竞争,这是扰乱市场秩序,扰乱的是他们制定的市场秩序,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令有司征庄田租,这一条也挺狠,说白了就是像庄田收税,那么什么是庄田呢?庄田指的是朝廷赐给属下或亲王的田园。
有勋贵庄田和王府庄田两种形式,因授爵而拨赐的庄田,称为勋贵庄田。勋贵指勋臣(武将功臣)和贵戚(皇亲国戚),即所谓异姓贵族。勋贵庄田的来源,除皇帝拨赐外,也有额外奏讨的庄田、占夺的民田、霸佃的官田等。
王府庄田是指明代各亲王王府的庄田,皇帝诸子(除皇太子)封王,又称亲王。朝廷赐给亲王田园,作为庄田,始自宣宗。洪熙元年宣宗曾赐给其叔父田园80顷。此后亲王就藩,辄奏讨庄田,且数量越来越多。王府庄田地土的来源除钦赐外,还有奏讨,即指某处田土为荒闲地,具奏请乞,据为己有。受纳投献,侵夺,即民人因生活所迫,被迫出卖田土,王府乘危抑价勒买,夺田侵税,名曰“买置”。佃种庄田者称庄民,俗称佃户。
土地兼并不是勋贵和亲王的问题,而是整个封建王朝贯彻始终的问题,在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年代,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只有生产力解放,生产效率提高,亩产提高,土地不再是主要生产资料之后,这种问题才会得到根本上的解决。无论是什么样的制度,土地兼并都是不可避免的。
整个封建王朝贯彻始终的就是土地兼并,这个问题根本没办法,朱厚照心里面在清楚不过了。
“征收庄田的税啊!”朱厚照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父皇,真的征收的话,是不是皇庄也要交税啊?”
瞪了一眼朱厚照,朱佑樘根本没回答儿子的问题,征收庄田税,这个先例敢开吗?文官倒是觉得这是一块大肥肉了,可是这块肉有那么好吃?
将手中的条陈放下,朱厚照看着老爹,笑着说道:“父皇这些年也不容易,不过这些人总把目光钉在庄田上,这不行啊!如果庄田要纳税,那读书人是不是也要纳税?太祖皇帝的时候优待读书人,给了读书人免税田,可是这读书的人的免税田是有定额的,可是现在这些人呢?”
“凡是有功名在身的就不纳税,隐匿田地,隐匿人口,这事他们怎么不说了?不如官绅一体纳粮吧!”
朱厚照用很随意的话,说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句话。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这绝对是土地税最好的税收方式了,不收人头税,只从土地收税,只要没有土地就可以不用纳税。当然了,单纯的这个政策会导致佃户更受压榨,底层百姓更加的苦不堪言。士绅地主肯定是会转嫁赋税的,如果他们纳税了,那么税钱肯定是那些佃户来出,而不是士绅地主他们出。
这也是为什么大清那么有钱,底层百姓的生活却异常困苦的原因,很简单,压迫和剥削更重了。
在这个时候,国家就需要导流,让没有地的百姓不在做佃户,有新的方向,有新的活路,不会只被压在土地上被被削,被压迫。
那么怎么导流?工商业,实体工业以及商业,怎么拉动工商业的发展?海贸,殖民,这是一个产业链。活不起的佃户会选择出海拼一把,哪怕是葬身鱼腹,他们不会选择成为流民,不会选择造反,因为有出路。博出来,那就是另外一片天地了,即便是不愿意出海的,他们也可以获得工作机会。
码头造船厂以及其他输出产品,全都需要人来生产,这些人会成为最早的工人,没有土地,依靠出卖体力和技术来生活。
单纯的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是不完整的,这个政策只做了一半,朱厚照现在选择说出来,也不是现在就要这么干,而是朱厚照想让老爹有一个心理准备。
第五十九章 八局
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朱佑樘笑着说道:“哪有那么容易啊!这个世界上用来压咱们皇家最好用的就是祖制了!”
朱厚照当然知道祖制是怎么回事,那就是文官的裹脚布,需要的时候拿过来用一下,不需要的时候就扔到一边去了。轻声笑了笑,朱厚照是说道:“祖制只是给一些田地免税,不是让他们所有的田都不交税。”
“父皇,天下人口这么多,开垦的土地也越来越多,可是赋税却越来越少,儿臣查过,永乐4年,天下户口968万,口5152万。赋税3070万石,布锦136万匹,丝绵299万斤,课钞766万锭,铜2549斤,铁82000斤,铅46600斤,朱砂2080两,茶199万斤,盐1397万引,军屯粮食1979万石。”
“到了弘治一年,天下户口911万,人口5020万,田赋米1956万石,麦677万石,丝36700斤,棉265万斤,布115万匹。军屯粮食293万石,减免税粮798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