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娇俏农场主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237(1 / 2)
阿妈脾气好,即使不高兴也不会表露出来,更不会说什么。很多事情,阿妈宁愿自己不高兴,自己吃亏,也不会多说儿媳妇。在阿妈看来,家和万事兴,忍一忍就过去了。
但阿公阿婆是会直接骂人的。因为这是他们好不容易才建起来的家,付出了他们一辈子的心血。
在阿公阿婆心里,即使是天宫也及不上他们的家,但现在却被李晓艳左一个嫌弃右一个瞧不上,能高兴才怪。
“姑姑。”小睿睿扑过来,双手抱住陈白羽的大腿,扁着嘴,眼眶通红。他今天在山里找到了野果子,高高兴兴的带回来给他妈,但她妈不仅没有表扬还说这些野果子不卫生,不干净,不能吃,扔出去喂鸡了。
越想越难过。
小睿睿双手抱住陈白羽的腿,声音带着哽咽,“姑姑。”
“乖乖。我们小睿睿乖乖,姑姑带你去烤老鼠好不好?罗爷爷正在烤老鼠。”陈白羽看了李天朗一眼,然他把小睿睿抱起来。她现在的破身体,可抱不起睿睿这个小胖墩。
李天朗把小睿睿抱起来。
“我们去烤老鼠好不好?”陈白羽捏捏睿睿的小圆脸。
小睿睿吸吸鼻子,“好。”
“大嫂,我们带睿睿出去了。”
李晓艳还没有来得及反对,阿婆就同意了,“赶紧去吧。”
阿婆开口了,李晓艳即使不同意也不能说什么。
陈白羽叹口气,这就是远香近臭。李晓艳在京都的时候,和家里相处得好好的,每次打电话回来都哄的阿公阿婆高高兴兴的,直说她懂事孝顺。
反正一切夸赞好媳妇用的词语都能用在李晓艳身上。李晓艳也会做人,每个月都寄回大包小包,让阿公阿婆感觉到被重视,被关怀。
但李晓艳回来住了一段时间后,矛盾就产生了。
李晓艳是在大城市长大的,不习惯农家小院。不喜欢在美美的院子里养家禽,觉得很臭,很脏,特别是院子里的鸡屎、鸭屎让人倒胃口。
还有庞大又凶狠的大鹅会咬人。
走在院子里提心吊胆的,常常要担心踩到鸡屎,更要担心被鸭或者鹅给咬了。穿着高跟鞋的话,还要担心会因为地不平整而崴了脚。
还有养在杨桃树下的大黑狗,脏兮兮的,身上的毛一缕一缕的,让人怀疑会不会有狗虱?
李晓艳觉得每一样都在挑战她的底线。
住一两天、两三天,还能勉强接受,但是住上十天半个月,她觉得自己的忍耐力已经到达了说话,哄一哄她们,免得因为她们应该大嫂而不高兴。
家和万事兴。
其实,大嫂的为人不错,就是有些城里姑娘特有的小挑剔和高人一等的心态。不是什么大毛病。
第544章 太难了
陈白羽和大哥给黄妈妈家送蒸米糕、炒米饼后,就留在黄妈妈家吃饭。黄妈妈家做的炖鸡最美味。
鸡,是阿公让陈白羽送过来的,养了足足一年的走地老母鸡。
黄妈妈用药材炖了煨了好几个小时,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鸡汤味。陈白羽暂时不能吃这种大补的鸡汤,只能吃一块黄妈妈做的红豆糕。酒红色的红豆糕上点缀这一片片红枣,寓意红红火火。
过年了,大家就喜欢准备一些比较好意头、好寓意的食物。
“好喝。”陈一元很喜欢黄妈妈炖的汤,喝了一碗又一碗,一边喝一边和黄知然说话。
陈白羽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陈一元和黄知然聊天。
回家的时候,陈一元和陈白羽绕着农场走一圈,散步消食。
“想要说什么?”陈一元看着陈白羽,摸摸她的头。
陈白羽嘟嘟嘴,“大哥,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不是。但我眼睛不瞎。”他从果园喂鸡回来,陈小五就看了他好几眼,陈一元猜到陈小五应该是有悄悄话要说。否认,他也不会抢了李天朗的工作,陪陈白羽来送蒸米糕和炒米饼。
兄妹两有什么话不能直接说?
应该是和家人有关的。
陈白羽傻笑了下,然后问起大嫂在家里习不习惯。
陈一元秒懂,他没有眼瞎,更不是傻子,李晓艳不习惯农家小院的卫生,但阿公阿婆却觉得李晓艳有些娇惯。
生活习惯、态度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久了,矛盾肯定是少不了的。
其实,李晓艳不习惯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是陈一元也有些不习惯家里的沐浴室和粪坑,更不要说从小在大城市里长大的李晓艳。
陈一元知道的,李晓艳能勉强忍受院子里的家禽,但却不能忍受家里的猪圈和粪坑,太脏,太臭,太恶心了。
现在,不管是李晓艳,还是陈一元、陈辉年都是去农场的公厕。公厕每天两趟的清洁,比家里的粪坑要干净卫生。
为此,阿公说了他好几次,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每次都被陈一元忽悠敷衍过去。
李晓艳不习惯,陈一元只能尽可能的安抚她。他们在家里住的时间不长,忍一忍就过去了。
阿公阿婆的年纪大了,他们不应该也不能让阿公阿婆不高兴。
“既然忍了,就不要表现出嫌弃来。”陈白羽白了陈一元一眼,“那么明晃晃的嫌弃,瞎子也能感受到。”
虽然李晓艳没有说什么难听的话,但那嫌弃的眼神谁看不出来?阿公阿婆又不是傻子。
陈一元叹口气,“我和她聊一聊吧。”陈一元也无奈,夹心饼,男人的痛。
“《双面胶》啊。”
难怪那么多同事说,不能让媳妇和婆婆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否则绝对会家庭大地震的。
其实,陈一元对婆媳矛盾理解并不深,因为不管是阿婆和阿祖,还是阿妈和阿婆,她们的婆媳关系都很融洽,很和谐。
陈一元的记忆里,就没有见过阿妈、阿婆、阿祖产生过婆媳矛盾。家里永远都是和和乐乐的,幸福美满。
而且,阿妈和小婶的妯娌关系也好。
陈一元从来没有体会过别人口中的‘婆媳天敌’。结婚后,因为相隔得远了,李晓艳和家里也并没有什么矛盾。
但回来几天后,陈一元就发现了这其中的波涛暗涌。生活环境不同,生活的态度不同,生活的习惯不同,等等,都是矛盾。
小矛盾、小矛盾,加起来就是大矛盾。
陈一元是半点不敢松懈。他白天在果园里哄阿公高兴,晚上在房里哄老婆体谅隐忍。
做男人,太难了。
即使这样,陈一元也还是感受到了李晓艳和家里的格格不入。这不仅仅是语言的障碍,还有很多其他的琐事小事。
“其实,大嫂嫌弃家里的卫生,阿公阿婆能体谅。毕竟,她是城里姑娘。城里肯定不会像农村这样,到处都是牛屎、鸡屎之类的。”陈白羽认真起来,“但是,她不能贬低阿公阿婆的教育。”
“大嫂以为她用普通话,阿公阿婆就听不懂了?”陈白羽笑了笑,“现在过年,农场广播天天放的是喜庆的新年歌曲。但平时时候,广播不仅有粤语,还有普通话和英语。”
“听多了,即使不会说,也能听懂几句的。”大嫂在教训小睿睿的时候故意用普通话,听在阿公阿婆耳里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简直就是掩耳盗铃。
陈一元愣住了,他还真不知道阿公阿婆能听到普通话。陈一元不好意思告诉陈白羽。其实,这是他告诉李晓艳的,教育孩子就用普通话,阿公阿婆听不懂,还以为她在和孩子培养感情。
感觉犯蠢了。
“大嫂再用‘野孩子’来教训小睿睿,阿公绝对要骂人的。你知道的,在阿公眼里,野孩子可比书呆子有出息。阿公常说,宁愿养儿像狼也不能养儿像羊;宁愿养枭雄也不养大公无私的英雄。”
阿公的父亲,也是他们的公祖,是英雄,是烈士。但是,英雄是不能当饭吃的。没有了父亲养家的阿公和他的兄弟姐妹们生活得并不好,比别人要艰难很多。
虽然说,他们能有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应感谢无数的英雄,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是英雄无私的付出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但是,作为家人,总是私心的希望一家人齐齐整整的躲在别的英雄的庇护之下,而不是逞能的去当英雄。
听起来自私,但也真实。
人生百态,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大公无私,都有高觉悟。
阿公教孩子有他自己的一套。
当然,李晓艳也有自己的想法。
作为母亲,她对儿子有期望这是正常的。
“这中间隔了两代人,教育理念有冲突是必然的。”陈白羽突然幸灾乐祸的笑了起来,“就看大哥你怎么平衡了。”
陈一元觉得头都大了。
阿公想要把小睿睿往粗里养,让他以后不管经历什么都能活下去,活得好。李晓艳则想要把儿子培养成让人赏心悦目,让人趋之若鹜的王子。
陈一元揉揉头,无奈的看向陈白羽,求救。
男人,真的太难了。
“小睿睿在农场生活了大半年,虽然黑了,粗糙了,但绝对比在京都的时候要强健。而且,大胆活跃,懂得也不少。大嫂有一个错误的认知,就是以为孩子长在农村就什么都不懂。”
陈一元深呼吸一口气,“我和你大嫂聊聊。”
希望快点过年,然后赶紧回京都去。
婆媳真的不能长时间住在一起,会起火的。
陈白羽,呵呵。
“如果大嫂想要带小睿睿回京都呢?”
小睿睿肯定是不愿意回去的,阿公阿婆当然也希望小睿睿留下。不过,如果大哥和大嫂坚持要带小睿睿去京都,阿公阿婆也不会强硬阻止就是了。
“过年后,二姐想要把小嘟嘟留在农场。”
陈一元看向陈白羽,揉揉太阳穴,“留在农场吧。”陈一元始终都觉得,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很重要。
一个快乐的童年,值得一生回忆。
“你和大嫂商量吧。”如果留在农场,她能照顾,黄知然能教育,并不比在京都差。
在京都,陈一元和李晓艳都忙,根本就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跟着保姆,还不如把孩子留在农场。
陈白羽凉凉的瞥了陈一元一眼,“千万不要吵起来。”
“放心。吵不起来,我让着她。”陈一元为人老实,根本就吵不过李晓艳。而且,他从小就被阿爸言传身教,作为男人,不是原则性上的事情,统统应该让着老婆。与其吵架,还不如哄一哄。
好男人不仅要赚得了钱,还应该哄得了老婆。
陈白羽嘴角抽抽,“我是担心大嫂和阿公阿婆吵起来。你们夫妻吵架,我才不管。”
“放心。吵不起来。”陈一元了解李晓艳,她只能给他脸色看,不会和阿公阿婆或者爸妈吵起来的。
这一点,他还是可以肯定的。
“你们兄妹在说什么?”
准备喂鱼的大堂伯看到陈一元和陈白羽站在鱼塘边说话,有些奇怪。大堂伯把一篮子青草撒在鱼塘里,然后就看到一条条鱼活跃着冒头,有些更是跳起来。
大堂伯家的鱼塘不是很大,旁边有一棵很大的龙眼树。龙眼树的枝丫伸到鱼塘里去,有些枝叶浸在鱼塘的水里。
陈白羽小时候很喜欢站在龙眼树的枝丫上,两手抓住旁边的枝丫,脚下用力压一压,碰到水面再弹起,再压下,再弹起......好像在跳弹床。
超级好玩。
在农场长大的孩子都会游泳,不用担心掉到鱼塘里被淹了。甚至有人故意把脚伸出鱼塘里,就是想要等鱼来咬。
不过,一般鱼都不会过来,只会躲得远远的。
“阿一什么时候上班?”大堂伯应该刚吃完晚饭,肚子圆滚滚的,时不时的摸一摸。
红光满面。
笑得像个弥勒佛。
虽然丽花堂姐不好,但大堂哥和二堂哥现在都能赚钱,大堂伯的日子也过得舒心。整个人都年轻了。
“年例过后。时间比较充裕。”
大哥接过大堂伯的篮子,帮他提着,然后笑着夸赞大堂哥和二堂哥最近赚钱了,大堂伯显年轻了......
把大堂伯说的心花怒放,哈哈大笑。
陈白羽也笑,工作后的大哥越来越会说话了。
第545章 喜庆过年
过年了。
农场因为多了一百多个外国游客而变得特别的热闹。这些外国游客看什么都惊奇,看什么都是‘哇哇。好腻害。好腻害。’
然后就是各种买买买。
农场的喜庆的手工灯笼,农场的生肖手工艺品,农场的草编织品,农场的竹制品等等,都被摆了出来,祭天地,感谢天地的馈赠。
外国人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根本就不管是不是正在祭拜天地,立刻扑过去拿起来看,然后就是想要、想买。
陈明和村长很无奈,他们本想等游客快要离开的前几天再拿出来在晒谷场摆卖,让大家挑选带回去的手信。
没有提前拿出来,就是不希望大唐农场变成一个让游客‘掏钱买买买’的地方。现在国内很多景点都是三五步就一个小摊,随处可见扯着游客买东西的小摊贩。影响旅游过程的愉悦感,让人生厌。
陈明、陈白羽和村长商量过后,一致决定在游客快离开前的几天在晒谷场摆卖。喜欢就买,不买也可以看看。
这些外国人一拥而上,抓起摆在红木大桌上的手工品就看,还要摸一摸,然后拍照。
“陈明,赶紧制止。不要错过了祭天的及时。”村长很无奈,他倒是想要制止,但他不会说外国话。
明明就学过,但想要说的时候,却发现舌头打结根本就说不出来。村长张张嘴,发现脑海一片空白,连最简单的‘no’都忘记了。急的团团转,决定要好好学习英语。
陈明赶紧阻止激动的想要‘买买买’的外国游客,告诉他们,等他们离开的时候,农场会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摆出来让他们挑选。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看老村长带着全村人一起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