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娇俏农场主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230(1 / 2)
徐太太和徐佳佳的年纪相差不大,未结婚前,两人也是认识有交集的。再说,二代圈子就那么大,大家常一起玩。
以前,还没有嫁给徐正宁之前,徐太太一直都以为徐佳佳平时和他们一起玩,但回家后会偷偷努力学习。
但自从嫁入徐家后,徐太太发现,徐佳佳平时和大家一起玩,然后也和大家一样根本就没有在背后付出努力。
天生的学霸?
天才?
怎么看徐佳佳都不像学霸,但人家就是能轻易的取的好成功。
看到陈白羽一脸的讽刺,徐太太愣了一下。
陈白羽又和徐太太聊了会,说的都是徐佳佳的一些小事。虽然说一个圈子长大,但徐太太对徐佳佳的了解很表面,主要是看到或者是听到的一些小事。
“谢谢你。”
结合到z先生发过来的调查报告,陈白羽已经差不多了解,徐佳佳就是个惯犯,习惯了抢别人的东西来装饰自己。
狗屁的天才。
“她得罪你了?”虽然徐家内部矛盾激烈,但对外他们是一家人。很多家族在内部争夺的时候会牵连外人,喜欢联手别人来打击兄弟,但徐家不会,徐家护短。
他们兄弟关系还是不好,也互相欺负,但外人去不能随便欺负。
陈白羽没有多说,和徐太太聊了一会农场的八卦后就离开了。
看着陈白羽离开,徐太太给徐正宁打电话。在京都的时候,就没少听说陈白羽的杀伤力,多少家族倒在陈白羽手里还莫名其妙,连她出手的原因都不知道。
徐太太真担心陈白羽真的对徐家出手。虽然说徐家也不怕陈白羽,但陈白羽这个人很邪性,好像她想要做什么都很容易。
“小五,散步呢。”村长看到陈白羽很高兴,“要多出来走走,晒晒太阳。现在的小年轻不懂,多晒太阳对身体好。”
“我知道的,杀菌补钙。”陈白羽慢悠悠的走,好像上百岁的老太太。村长也放慢脚步,和陈白羽聊一聊农场过年的事情。
陈明接了一个外国的旅游团,这个旅游团要在农场住一个月,这一个月包括了陈白羽的婚礼,还有过年和年例。
村长觉得心里没底,有些担心。
“哎。我普通话都还没有学好,现在又要学英语。”村长苦着一张脸,很无奈,眉头皱成了毛毛虫。
虽然,他很想转外国人的钱,但这钱真不好赚。村长最近都在学习‘嗨佬’‘翻桥’‘哈皮’......
说到他舌头都打结了。
感觉舌头都磨破了,但还是常忘记。
陈白羽接过村长的小本子,上面是一些英语的日常用语,例如你好、谢谢、欢迎......只是,那些读音标注就让人无奈了。
村长要学英语,当然是找家里的小曾孙学习了。
大唐小学没有英语课,但大唐农场有。陈白羽在生病之前,常在阅览室教农场的孩子英语,所以村长的小曾孙也是会英语的。
村长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语言学习能力不如小孩子。小曾孙说一遍,他记住了,不过是吃顿饭的时间,又忘记了。
没办法。
只能想个小办法了。
在英语下面,标注上粤语音或者是本地音或者普通话音。
‘翻桥’是粤语音的‘thankyou’。
‘哈皮’是普通话音的‘happy’。
‘嗨佬’是本地话的‘hello’。
牛逼。
这是很多人刚学习一门外语时候的小办法。但一般老师都不提倡,因为这读音实在是有些奇怪。
只是,村长普通话都说不好,竟然还在下面标注普通话音,这真的不是乱来吗?
不过,对于临时抱佛脚来说,这的确是个方法,就是不知道外国人能不能听懂了。
“这个外国的旅游团多少人?”陈白羽这段时间很少去村委会,还不知道陈明接了这么个大单。
村长的老脸立刻笑成一朵花儿,“一百多人呢。”
陈白羽点点头,人数的确不少,“有什么要求吗?”这是大唐农场第一次接待外国友人,必须要做好。
村长点点头,“要求不少。陈明写了好几张纸呢。不过陈明说,都是一些小事,即使他们没有要求,我们也会做好。不过,陈明让你六叔婆学烤面包,说外国人喜欢吃烤面包。”
“陈明心里有数就好。”陈白羽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根本就经不起操劳。幸好,有陈明在,承担了农场九成的事务工作。
陈白羽和村长聊了一会,有些累了。本来打算和村长一起去村委会和陈明聊一聊这个旅游团的事,只能等到明天了。
村长不放心陈白羽,送她回家再回村委会。
村委会里,陈明正在打电话,说的是英语,村长听得满头的浆糊。
哎。
这么绕舌头的语言,外国人是怎么学会的?
村长低着头,小声练习‘嗨佬’你好,‘翻桥’谢谢......
第517章 更国际,更人性
挂掉电话的陈明很无奈的看着老村长,想要说什么,最后什么都没有说。
“怎么了?”村长也有些奇怪的抬头看陈明。
陈明很想说,你的英语连外国人都不懂。以前,陈明刚学英语的时候也标注读音,但后来发现,标注读音不仅不能让他记忆深刻,还不利于背单词。而且,一些读音很‘歪’,很容易带上本地的口音。
如果习惯了,以后想要纠正并不容易。
陈明也是花费了不少功夫才有今天这样一口流利的英语。即使这样,他出国的时候也是吃了不少语言的亏。
但村长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好,能说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村长,外国的旅游团是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到。”陈明在外面读书的时候,不管是老师、同学还是朋友都习惯了说新历,平时说起日期用的都是新历。
但在农场,大家更习惯农历,虚日也是以农历为标准的。所以,陈明也慢慢的把习惯给改了过来。
“我们农场需要做一批指示牌,是重新做一批双语指示牌,还是在原有的指示牌上加上一块新的英语指示牌?”
第一批指示牌是陈白羽设计,然后带着农场的人一起做的,一直用到现在。经过日晒雨淋风吹,有些字已经掉漆,虽然也被描补了回来,但在颜色上还是有区别的。
村长想了想问陈明,“你是怎么打算的?”这些事,村长还真不太懂。以前,这些事也是陈白羽拿主意的。
现在陈白羽养病,当然不能拿这些小事去打扰她。那就听陈明的吧。陈明是大学毕业生,还出过国,见识多,懂得也多。
再说,陈明还是下一任村长。
陈明想了想,“我觉得做双语的会更好。两个不同语言的指示牌立在一起,这不好看。如果不立在一起,分开来,一前一后还是怎么的......人走在路上,看到有字的牌子就会好奇,然后想要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看到是相同内容的指示牌,会觉得浪费时间......例如,我在前面看到了一个中文的指示牌,走一会,看到一个英文的,一样的内容......在心理上可能会有一点点的排斥。如果一个指示牌上双语......”
“那就双语。”村长立刻就同意了,“尽快做出来,然后立上。”
“还有公厕的男女标志也要换成国际式,还有一个残疾人用厕......”农场的公厕很少有人用,农村人习惯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住在小洋楼里的游客,他们楼内就有卫生间,不需要用公厕。
村长奇怪,“国际式是怎么样的?”
现在公厕的标志很简单,外面就‘男’‘女’两个字。虽然简单,但一目了然,绝对不会走错。
陈明无奈,只能笑着给村长解释,什么是国际式的标志。
“那残疾人?也要专门给他们建设一个公厕吗?”村长觉得没有必要,残疾人也分男女,为什么还要专门为残疾人建设一个公厕?太浪费了。
陈明又给村长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设计残疾人专用的原因。虽然国内的‘残疾人专用’很少,不管是通道还是厕所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公共设施都很少。
但‘残疾人专用’在国外并不少见。
想要提升文明,想要更人性化,就就不应该忽略任何群体。
村长点点头,觉得陈明说得很有道理。
但是......“残疾人也会出来旅游吗?”
“当然。”这是肯定的。
村长点点头,“那就建吧。”
第二天吃过饭后,陈白羽过来村委会和陈明说话,了解一下陈明接到的这个外国旅游团的情况。
虽然,她还在养病中,帮不上什么忙,但出出主意还是可以的。
陈明和陈白羽聊到残疾人的专用公厕。
陈白羽却摇摇头,“我想想。”陈白羽想起上辈子的‘第三卫生间’。这应该更合适。
“第三卫生间?”陈明挑眉,“没有听说过。”
第三卫生间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
此概念的提出是为解决一部分特殊对象(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动无法自理)上厕不便的问题,主要是指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
“好。不错。这样更好。”陈明激动的拍着桌子,“陈小五,你果然是最聪明的。”
陈白羽送他一个白眼,“当然。我可不是买酱油都能买错的小孩。”
陈明瞬间黑脸。这就是一起长大的不好,只要对方愿意,随口就能说出你的一百零八个黑历史。
哪个小孩买酱油没有出过差错?只有他刚好碰上了陈小五。
“我让人在京都请两个西餐师傅回来,到时候既有中餐也有西餐,任君选择。”虽然,他们对本地的食物蜜汁自信,但也不能肯定所有人都会喜欢。
“嘻嘻。我还打算从广州请呢。不过,好的西餐师傅很难请,而且费用高。”最重要的是,眼睛还长在透了一会话就脸色惨白没有血气。
陈白羽摇摇头,“没事。”
第518章 饭后日常
冬天的夜晚来得比较早。
六点刚过去,天就黑了下来。
白天还有些暖洋洋的气温,瞬间就降了下来。
在田里干活的人也陆续的回家来,有人扛着锄头,锄头的一端上可能还挂着一捆青草或者甘蔗叶或者是一篮子桑叶;有人背着柴火或者杂草;也有人手里提着刚刚从鱼塘里捞起来的鱼......有人赶着在山里吃饱的牛,也有人赶着鸡鸭等家禽,还有人手里提着玩疯了不愿意回来的脏小孩子......
迎着炊烟高高兴兴热热闹闹的回家去。
一路走一路说笑,抬头就能看到家的方向上炊烟袅袅,然后归家的步伐更加的热切。
一路上,有人在聊着今年的收成。虽然今年的水果收成一般,但其他农产品收成还是不错的,再加上还有一些手工品等等,绝对能高高兴兴的过大年了。
也有人在说着今年的大白菜和大萝卜。秋收后,村里的人赶紧在田里种上大白菜、大萝卜、辣椒、红薯等等作物,然后在过年前还能收成一茬。
在田里忙碌了一天,虽然累,但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日子红红火火,日子越来越好。
“村长是不是说明天就能领分红了?”
“是啊。听说今年有一百多个外国人来我们农场过年呢。陈明说了,有这么多外人在发分红不安全,干脆就提前了。”
“这外国人也奇怪,过年不回自己家,千里路远的来我们农场过年。”
“听我家虎子说,外国人不过年的。他们过什么圣蛋节,好像是什么老人在那天生了一个蛋,那个蛋被人守着一千年才孵化......”
“谁家单留一千年?不孵化直接煎了。”
“蛋节?这是什么节?是要吃蛋的节日?和我们的粽子节一样,吃粽子......”
“有外国人来,我们是不是要说外国话?嘻嘻。我最近挺村长念叨什么‘哈皮’的。不过,我儿子说‘哈皮’是一只狗......”
“哪有狗叫‘哈皮’的?谁家狗不是叫旺财、来财的?我听说‘哈皮’是一种蛋糕,城里的蛋糕店卖好几十一只呢。”
关于‘哈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总之就没有人想到它只是一个问候语。
农场的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外国人,都比较好奇。不过,也有一些年老的人对外国人不是很有好感。
不过,大家更关心的是领取分红。自从陈白羽承包山岭后,农场的人家每年都能领取到分红。以前只有承包款,后来就多了投资款,总之一年下来能‘白领’不少钱。
绝对比都市里的白领还要‘白领’。
村民领取到的分红不是全部,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留在村委会让陈白羽帮着继续投资呢。
虽然没有领取,但农场的财务是公开的,也欢迎农场的人查账。以前,账务是陈白羽做账管理,现在是青草做账,陈明管理,绝对的公开透明。
每一笔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贴在村委会外面的玻璃橱窗上,欢迎大家监督。
吃过饭后,陈白羽躺在龙眼树下的摇椅上,看着大哥在给小睿睿讲故事。陈一元手里拿着一本童话故事,说的是白雪公主和小矮人。
“爸爸,你说错了,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小睿睿抗议,穿着圆滚的他双手叉腰的站在陈一元面前。
陈白羽恶作剧的伸脚轻轻一碰,小睿睿一屁股坐在稻草席上。
“哈哈。”陈白羽朝着小睿睿做个鬼脸。
小睿睿没有理会陈白羽,手脚并用的爬起来,继续和陈一元讨论公主是怎么醒过来的。
“妈咪睡懒觉的时候,爸爸亲妈咪,妈咪也没有醒过来。”小睿睿有理有据。
正就这火堆的光编织箩筐的阿公立刻瞪想大哥,“都是当爸的人了,平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别把孩子给教坏了。”
“不要总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聪明着呢。特别是现在的孩子,营养足,比你们那一批孩子要聪明多了。”
被说不如儿子聪明,陈一元也不敢反驳,赶紧认错,他真没想到儿子会看到。看着儿子得意的小脸,陈一元很想告诉儿子,不是亲不醒,是你妈在装睡。
阿婆也看了陈白羽一眼,“还有你,陈小五。不要总在孩子面前说什么‘亲亲’‘么么哒’之类不庄重的话。女孩子这样说话,会显得轻浮,男孩子这样说话就是耍流氓......”